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选择对了。
  以往轻浮毛燥的脾气,此刻在这些儿孙身上都看不到,身为长辈跟亲人。有什么比看到儿孙有出息,还高兴的事情呢?
  没有阻拦这些儿孙,要先送同袍骨灰回家的善举。看着王子殊上马,带着三百骑兵沿着皇城脚下,将这些骨灰送交给他们的家人。
  尽管这些阵亡将士家境各有不同,但在死后遵照赵孝锡的命令。送骨灰不分家属级别高低,但送交骨灰的武官级别,却级别各有高低。这也显得对死者家属的一种尊重!
  就算此行没回来的武勋子弟,王子殊他们也带回了他们的家书。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选择先送骨灰再送家书,其次才是返家与家人团聚。
  看着王子殊他们出现在门前,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自然悲惨欲绝。可战争就是如此,谁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子弟上了战场能不死。
  望着这些骑兵单腕跪地,奉上这些骨灰给予他们的长辈。这些官员也觉得,他们的子孙就算战死也极其哀荣。
  除了有皇帝亲赐的黄绸包裹骨灰盒,还有一封赵孝锡写与阵亡家属的亲笔信,讲述他们儿孙在军中,跟此次战役中的表现。
  同时也说明,他们儿孙今后将铭刻骑军纪念碑上,供骑军将士香火拜祭。这样的荣誉,以往战死的将士,谁得过呢?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二章 年节将至
  
  随着王子殊等人回京,开始陆续将骨灰盒送交与他们的家人,送上身为生前同袍最大的敬意。有皇家的恩赐,外加赵孝锡这位郡王爷的亲笔信,还有铭刻纪念碑供后人祭拜。
  这一番后事的哀荣,也总算让这些家属心中稍稍好受一些。说起来,这些武勋之家,那家一代没几个子嗣呢?
  能得到这样的荣誉,相比送入骑军时,只会给家族惹祸。这些阵亡的纨绔子弟,也算没白瞎跟赵孝锡这位统领一次。
  做为此次回京武职最高的千骑将,王子殊也承担替同袍送行的责任。而在此次阵亡中,家世比较高的一位将士,则是拥有一位三朝臣相的韩家。
  那怕这位臣相已然过世,可其家族在朝为官的子弟众多。其长子更是被喻为,有机会接替其父担任朝廷臣相的新锐文官。而这个阵亡的士兵,正是目前担任朝廷户部尚书韩忠彦的二儿子韩林。
  早就知道儿子在此次战役中以百骑官的身份阵亡,韩忠彦也可谓心疼不己。望着王子殊,还有其它骑军单护跪送骨灰盒,还有韩林生前穿戴的铠甲武器。
  清楚这是此次阵亡将士中,独一份享受到的荣誉。韩忠彦也明白,这跟他儿子身为此次战役中,唯一阵亡的骑军百人将,还有韩家的家世有很大关系。
  眼含热泪接过这些儿子生前穿戴过的铠甲,做为一个以文传家的家族而言。出了这样一个,能够得朝廷如此厚待的武官,韩忠彦也知道。
  这位从小喜文不喜武的儿子,终于做到了不读书,也能光宗耀祖的承诺。只是以这种方式,象他这位父亲证明,韩忠彦的心里自然不好受!
  将骨灰还有铠甲,递给身边的长子。韩忠彦亲自扶起王子殊。压制心中的悲伤之情道:“子殊贤侄,老夫代表韩家多谢你们送小林回来,请受老夫一拜!”
  清楚这种护送家人骨灰返家,对任何家属而言都当给予厚待。一惯以礼传家的韩忠彦。此刻并没仗着是户部尚书,就轻视王子殊这个年青的游击将军。
  面对韩忠彦的行礼,王子殊赶忙起身搀扶,略带悲伤的道:“韩伯父,林哥参战前就写了一封家书,我们在收拾遗物时找到,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此之外,郡王爷也亲笔给你写了封信,向伯父表示一番歉意,也希望伯父能节哀顺变。另外林哥在军中说起。他担心韩繁的出路。
  此次回京时,小侄特意跟郡王爷询问过。如果伯父愿意,郡王爷可以破例招繁哥儿进骑军营。只要繁哥儿能跟上骑军的训练,下次出征时将接替林哥在军中的职务。”
  听到王子殊的话,站在韩忠彦身边一位孔武有力的年青人。立刻跪倒大声道:“父亲,我要进骑军,替二哥参军,完成他未完成的遗愿!”
  清楚这位四子,也可谓不是从文的料。前次骑军选拔,韩忠彦没让他参加,他还一直等待着明年的选拔。希望能加入到这支天子卫率骑军中!
  现在看着二子阵亡。四子又打算进入这支,风险跟收益可谓并存的骑军中。身为父亲的韩忠彦,一时间确实很快做出绝断。
  也许是看出他的犹豫,王子殊很快道:“韩伯父,小侄跟这些兄弟,会在京中守完岁再返回。还有一段时间。只要离开京城那天,伯父给小侄一个答复即可。”
  说完寒暄了几句之后,王子殊跟其余骑军将士,很快就离开了这里。往下一家阵亡家送骨灰盒,随着他们的离开。那些迎回子孙骨灰的官宦之家。
  也很快通通挂上白布跟白灯笼,准备替荣归故里的子孙,办一个风光的下葬仪式。一时间,汴梁城中也可谓白布成了畅销品。
  送完了阵亡将士的骨灰,王子殊等人开始分开,去送那些此次未能返回的同袍家书。相比先前的悲伤,此刻面对他们的到来,那些家属则显得非常高兴。
  都说家书抵千金,虽然儿孙不能回京,能够在这种时间收到儿孙的家书。知道他们在军中的情况,这些骑军将士的亲属,也显得非常高兴。
  完成了所有的情况,回京的骑兵们,才带着一身疲惫跟风尘仆仆的心,返回了家中享受重逢的喜悦。看到他们的回归,这些骑兵的家人无疑都非常高兴。
  儿孙有了出息,身为长辈的自然高兴。此次骑兵在秦凤路的大捷,让以前没少因他们而丢脸的长辈,这次却大大的涨脸。
  相比家族男人,交待这些返家的儿孙继续努力。家族的女人,则交待他们以后上沙场一定要小心。千万要保住性命,别下次送他们的骨灰回来,令整个家族都成为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
  世事都是如此,有喜悦就会有悲伤。但不管如何,今年的京城也算是喜事大过悲事。有了这个不大却也不小的大捷,少了边关那些烦心事。君臣百姓,也算过了个消停年。
  随着这些荣耀回京的骑兵,从喜悦中苏醒过来。第一次不用训练,不用出操时,他们还是准时的在天亮时分起来打磨身体。
  这次的战场之行,让他们意识到生死就在一瞬间的感受。无论箭术还是武力值,稍有不足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那些死去同袍家人,悲伤欲绝的表情,也冲淡了他们心中的那份喜悦之情。不敢因为回家就松弛下来,相反还是习惯于早间的训练。
  面对自家儿孙的转变,家中还有不肖子孙的长辈们,也开始想着开年后。骑军将在京中进行的一轮选拔,是不是可以把他们丢到里面磨炼一番。
  想保证家族的长盛不衰,儿孙有没有出息,也能说明家族的底蕴。这些以前不抱希望的子孙,在骑军转了一圈回来,无论气质谈吐都得到了改变。
  他们的长辈都清楚,只要给这些子孙一个长久的发展,将来他们在军中的成就,未必会比在官场上低。要是能封将拜侯,那就真的祖上冒青烟了。
  文官武将勋贵们的心态转变,自然导致这些家族中,那些纨绔子弟倒了大霉。除非是那种,真的弱不禁风的世家子弟,能免除被扼令习武外。
  稍稍体格好一点,在官场不会有所成就的纨绔子弟,都会他们家族的长辈,丢到武馆或家族护卫操练。
  取消以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少待遇,为着开年后的骑军选拔做准备。就算不求他们光宗耀祖,也不希望他们将来枉度余生。
  回京这些官宦子弟的转变,京师里不光文臣武将看到,城中那些百姓同样看到。无论待人接物,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身为长辈的他们怎能不高兴跟羡慕呢?
  为了开年后能让自家子弟,得到一个好的出路。最近徐王府又变得热闹了起来,找徐王赵颢喝茶的人也多了。这一切,令赵颢这个闲散王爷,也体会了一把父以子贵的待遇。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此次赵孝锡还是没法回京,陪家人一起守岁。可不管如何,赵孝锡能凭自己的能力,不断证明他的实力,享受到两宫的恩宠。身为人父的徐颢,又有什么可不知足的呢?
  这些事情赵孝锡并不知晓,带着骑军一路‘招摇’过市的他,已然顺利的返回了成都的郡王府。将两女还有段誉,都安排在里面居住休息后,也没忘布置一下骑军的下一步工作。
  此次带回的近八千骑兵,还有留守的骑兵,骑兵的人数也正式达到一万多人。骑军营的扩建,还有明年即将展开的扩编,都需要安排下去。
  原本打算让张亭光留在秦凤路,担任一路指挥使的赵孝锡,最终还是选择将他带回骑军营。此次战役中,张亭光也算功劳不小,朝廷已然免除了对他的惩戒。
  正式以指挥使的官职,担任骑兵的副统领。这也令张亭光真正明白,抱紧赵孝锡的大腿,未来他的成就绝不仅限于一个指挥使的职务上。
  结束了领兵出征的第一战,赵孝锡又开始想着,过完这个年又要去江湖上闯荡逍遥一下。毕竟,离他所知的天龙江湖,已然没剩多少时间了。
  未来的江湖事,赵孝锡不知道会怎么发展。可他所知道的江湖事,他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至少那位悲剧英雄,有可能的话,赵孝锡不想让他死去。
  从布衣阁转送来的情报,那位乔大英雄此刻在江湖英雄的嘴中,已然成了臭名昭著的番邦贼子。这日子正不好过着呢!
  为了避免阿朱的悲剧,赵孝锡觉得还是要早点结束。目前领兵作战骑军统帅的身份,重新换回那个白马银枪赵云的身份,去感受一下江湖的血与泪。
  只是职责在身,有些事情他必须安排妥当,才能放心的把工作安排下去。交由张亭光,还有手下这些堪当大任的武将都完成。
  这种安排工作的事情,是身为骑军统领不可推卸的责任跟义务。可落实他的安排,就是张亭光这位副统领,还有那些千骑将的工作。在这一点,赵孝锡还是分的很清!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会乔峰
  
  回到成都府骑军大营,赵孝锡将两女安置在郡王府,除了早出晚归安排骑军明年的工作外。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回来,跟两女还有段誉吃饭喝酒。
  在忙着处理骑军事务时,赵孝锡也没忘收集江湖的情报。从了解到的情况,阿朱最终跟小说中一样,还是跑到少林寺易容偷经,跟刚好返回的乔峰撞上。
  后面的乔峰为了她,最终跟中原英豪决裂,成为中原武林痛恨的番邦贼子。尽管武卫目睹了这一切,却没过份参与此事,甚至在阿朱治好伤后,将其送到雁门关跟乔峰团聚。
  不足三月的时间发生这么多事情,赵孝锡也觉得错过乔峰跟以一敌众的大战场面,确实有些可惜。却也清楚,接下来只怕就是阿朱,代父赎罪令乔峰愧疚终生的桥段了。
  等到赵孝锡忙完军中的事情,又将监督执行的事务,交与张亭光这个副统领负责。至于他则带着木婉清两女,还有段誉返回大理。
  为何不去中原寻找乔峰,反而前往大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出现,改变了不少天龙的走势。当年开溜去找阿朱母亲阮星竹的段正淳,如今还待在大理皇宫。
  已经去找过康敏的阿朱两人,在得知当年的带头大哥,是段正淳这位大理王爷。如今正往大理方向赶,希望找段正淳问个清楚明白,浑不知他们上了当。
  了解到这个情况的赵孝锡,当然懒的往中原走,不如送两女返回大理之余。将这对被耍的男女给堵住,让他们避免前世那个悲剧的发生。
  有布衣阁跟武卫沿路跟踪,赵孝锡也不怕会跟丢两人。只要他们进入大理城,赵孝锡就不愁跟他们见不了面。只是想来,阿朱此刻只怕尚不知,乔峰要报仇雪恨的人,是她的亲生父亲吧!
  前世这个时候。段誉本跟乔峰结拜为兄弟,此刻却只闻名未见面。了解到这些情况,赵孝锡自然有必要,去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
  正好送这三位段氏成员回家。顺带也谢一下大理先前,替大宋吸引吐蕃兵力的帮助。赵孝锡自然选择前往大理,而非前往中原了。
  得知赵孝锡公事忙完,终于可以跟她们游历天下,两女自然非常高兴。这些天待在王府,两女虽然有赵孝锡陪伴,却还是喜欢三人游历天下的畅快感觉。
  做为江湖儿女,住在这种郡王府,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两女虽然已经习惯,却更喜欢行走江湖逍遥自在的感觉。
  相比段誉这段时间。跟着赵孝锡学到了不少领兵打仗的知识。增长了不少以前没接触的见识,过的倒也充实。两女只有赵孝锡在家时,才会显得非常高兴跟充实。
  此次出行赵孝锡还是跟以前一样,将鬼骑军的训练交由赵大负责。自己单枪匹马,陪着木婉清跟护卫段誉的骑兵。告别赵大等人换上便衣往大理方向走去。
  也许是年关将近,不少来往大宋跟大理的商人,也纷纷踏上返家的路程。但象赵孝锡这样,有一支百人队骑兵护送的队伍,倒也不是很多。
  不论在大理还是大宋,战马的昂贵是人所皆知。何况这些骑兵,非但骑着高头大马。还刀箭挂在腰间。谁也知道,这种人不是轻易能够招惹的。
  此次在野外宿营,段誉也终于明白,这两位妹妹为何会说他这个哥哥没用。赵孝锡到了这种时候,总能替两女就地取材,制作连他也不得不叫好的食物。
  正是赵孝锡这种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让后面一行人赶路,大多都不进城。除了补充一些外面找不到的东西外,其余吃的东西都在野外就地取材。
  大到飞禽走兽,小到山间一些不起眼的野菜,到了赵孝锡的手里。都能变成美味可口的食材。这个本事,别说段誉做不到,就算巴天石这些老江湖,也同样做不到。
  都说行走江湖是件苦差事,可跟赵孝锡这种野外生存经验丰富的人上路,却变成一路难得的愉快享受。段誉也终于明白,他要跟赵孝锡学习的东西,还真的不少啊!
  原本几天就能完的行程,赵孝锡硬是在年关前三天,赶到了大理城住进了大理皇宫。而三人的回归,自然让段正淳等人非常高兴。
  有关此次西夏跟大宋发生的战役,一直关注的段正淳兄弟俩,自然也是非常清楚。了解了赵孝锡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两人对其的评价又好了几分。
  当晚入住皇宫的赵孝锡,第二天却选择入住城中的客栈。原因是以礼不合,不好参与段家即将到来的团聚。对此,两女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更何况,她们都清楚,现在她们跟赵孝锡还未完成文定之礼。加上赵孝锡大宋郡王的身份,自然不好在大理皇宫,过这种大年夜。这也是避嫌!
  其实赵孝锡不住大理皇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城中等待乔峰跟阿朱的到来。而且根据布衣阁递送的情报,今天应该就能在这里,看到两人的入城。
  在赵孝锡坐等乔峰的到来之时,从康敏那里得知,当年杀害父母的凶手。正是大理段氏的镇南王段正淳,乔峰跟阿朱正好没事,就选择来大理找段正淳问个清楚。
  尽管两人此时已在互生情愫,可相比赵孝锡江湖儿女不拘小节,早早把木婉清给拿下。这对也算苦命的恋人,却相敬如宾般往大理赶。
  也许有了爱人在身旁,最近也可谓尝尽人间幸酸的乔峰,总算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