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掀起国学盖头来-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老还云:“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

  这话也有对的地方,光当也要酌情鞠上一躬(角度与上次略同)。

  南老接着告诫:“并且,我们要了解中国上下这两千多年的文化、思想、历史,不管它是什么政体,大致都以司法为中心,司法与行政是分不开的。谈到司法就讲到法律,现在我们只讲两###系,所谓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司法方面的立法,也根据这两个法系的精神而来。我们却忘记了中国自秦代以来,汉、唐、宋、元、明、清,有我们‘中国系统’的一个法律系统。这个中国法律系统的哲学背景,就是以四书五经作基础,例如过去中国许多判例的根据,就是根据四书五经中的道德观念而来。所以这部四书五经,在过去无宪法观念时代,严格说来就是一种宪法思想,也就是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法律思想的中心。”

  好光当,南老真博学也!这一段话虽然长些,光当还真不敢随便省略。南老力倡国学之要旨,大概均藏于此。

  我们知道,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法系;海洋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美法系,英国法系。大陆法系属成文法,海洋法系属判例法,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无庸置疑,这两###系都是以宪法为基础的现代法律体系,是和专制制度格格不入的法律体系,而中国古代却只有奴隶制度(南老只从秦谈起,故意忘记先秦奴隶制度的法律系统)和封建制度的“王法”体系。清朝末年的百日维新欲创“君主立宪”制度,但惨遭失败。中华民国的法律还是属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典。不是“我们却忘记了”“我们‘中国系统’的一个法律系统”,而是这样一个包涵宪法意义的,独立于两###系之外的“中国”“法律系统”,从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所谓“这部四书五经,在过去无宪法观念时代,严格说来就是一种宪法思想”,纯粹一派胡言。既无“宪法观念”,何来“宪法思想”?无论泛泛而谈,还是“严格说来”,儒家的四书五经都只能是地地道道的王法观念,王法思想,与君主立宪制度、共和制度的宪法精神毫无瓜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不管它是什么政体,大致都以司法为中心,司法与行政是分不开的。”南老一语道破天机,稍不留神,就把狐狸尾巴给抛出来了。

  以司法为中心,司法与行政分不开,这正是封建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现代民主共和制度的政体,则普遍表现为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所谓“不管”“什么政体,”司法与行政都是“分不开的”,真是瞪着眼睛说瞎话。

  大凡沽名钓誉者,哗众取宠者,都比较喜欢说大话,说空话,当然也会甚至更会说瞎话。或许,为了标新立异,为了面皮荣耀,南老大师也多少受了一些影响,顺便说了一些瞎话。然而,这句瞎话可并不简单,分明蕴藏着类似阴谋的技术含量。您瞧:“不管它是什么政体”,一下子便把古今中外的“政体”都稀里糊涂地统一起来了。这一下,宪法的前提没有了,宪法的概念也给弄含糊了,接着就能放心大胆地“严格说来”,把“四书五经”变成“一种宪法思想”了,再接着下去,“孔孟两个老板开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就该堂而皇之地复辟,建设新时代的孔孟王朝了?

  大师自幼习武,会不会“空手套白狼”、“旱地拔葱”之类的招式,光当没见过,而南老凭空就能把“四书五经”拔到“宪法”的高度,咱可真是领教了。这哪里是什么国学大师呀,简直就是法度无边的蒙世教头,野心无量的混世魔王啊!

  什么“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无非是打着研究国学的幌子,把倒车开得诡秘些而已,什么“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不过是顶着新媳妇的盖头,嫁过来一个改头换面的老妖精罢了。

  张中行老先生批评南怀瑾“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是“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胆量”“前无古人”。这可没有屈说他。南老不顾考据规则,抛开“固有文化”之固有原意的无稽之谈比比皆是。按说,南老不会不懂古文原意,是不是故意用自己随心所欲的“最新的观念”曲解原意,以便得心应手地骗人呢?光当不敢妄下结论,却又的确疑虑难消。南老啊南老,再莫侈谈什么程朱理学曲解孔孟了,与您的“国学”相比,程朱理学的曲解算什么呀,不过小巫见大巫而已。说不定程朱地下有灵,也正自叹弗如哩。

  南老大师还有一个秘密。那位说了,什么秘密?快快说来听听。看官别急,光当秃笔发叉,口舌生烟,但求诸位看官容俺歇息则个。

  正是:

  温良恭俭让,苦辣酸甜辛。

  好,欲知南老有何秘密?且听咱光当下回分解。

第八回  神奇秘密
第八回  神奇秘密

  上回说道,南老大师怀瑾有个秘密。不料光当还没有说出究竟,却被仁者贤君猜出来了。那位要问:何以见得?烦请看官往下看来。

  南老云:“《易经·系传》上就有两句话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现代观念来讲,意思是人类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现在有一门新兴的课程——语意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声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在录音机中播出,和面对面加上表情动作的说出,即使同一个听的人,也会有两种不同体会与感觉。所以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能完全表达意志与思想。而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

  这话确有道理。比如:“我吃饭”一句。读的时候,重音落在主语“我”字上,强调吃饭的主体是“我”,而不是你;重音落在宾语“饭”字上,强调被吃的客体是“饭”,而不是瓜;重音落在谓语动词“吃”字上,则强调我的行为是“吃饭”,而不是做饭。如果再加上疑问语气,就更需要“体会与感觉”了。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确为真理,近乎常识。而且儒家经典本身就有一些语义不明之处。譬如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在《习斋余录·言行录》中就曾指出:“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似皆未稳”。说明《大学》八目之首的“格物”,历来语义都不明确。

  按说,尽人皆知的常识基本上就是废话。例如“嘴可以用来吃饭”就是废话。但是,南老的过人之处,恰恰是能巧用常识。比如谁要说他的“别裁”曲解《论语》,这常识就能派上用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嘛。于是乎,南老便可信口开河兼信口雌黄并举,将那标新立异的国学拨拉得左右逢源,将那神秘莫测的传奇挥洒得如天马行空一般畅通无阻了。这,便是南老大师的一个秘密。不知各位看官以为如何?

  再看楼主仁者先生在1335层楼上的回贴是如何说的。

  仁者先引了青湾的一段话:“光当先生今天大批南先生,先不说您说的对错与否,但您的文采确实非一般人可比,行文如行云流水,给人的感觉不错。”

  然后,仁者接着说:“光当先生确实很有文采,知识广博。只是可惜未能参透南老师的文章。建议光当先生在多了解南老师的基础上重点反复阅读您所批判的内容,几遍之后,也许您会体会到,南老师的‘意思’并不是您所批判的那样。就说文言文是打开宝库的钥匙一题,不妨做个调查,有多少人能读懂(指能正确认识并理解)《四库全书》《四书五经》《道藏》《大藏经》?您本人也博学多才,不妨也试试。”

  瞧瞧,“光当未能参透南老师的文章”,所以要“建议光当先生在多了解南老师的基础上重点反复阅读您所批判的内容,几遍之后,也许您会体会到,南老师的‘意思’并不是您所批判的那样。”

  依南老的说法:“声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在录音机中播出,和面对面加上表情动作的说出,即使同一个听的人,也会有两种不同体会与感觉。”

  照仁者的意思:同样的文字,“反复阅读”“几遍之后”,“意思”就要变了。

  再瞧瞧,仁者先生显然能“参透南老师的文章”,掌握了南老的秘密武器,而且“在多了解南老师的基础上”,还能把“不同体会与感觉”发展到连“意思”都“并不是”“那样”的新高度。诸位看官,仁者先生是不是比南老大师更神奇?

  既然此秘密这般神奇,敬请诸位看官捧捧场,来点掌声,欢迎仁者贤弟给大家来个示范表演,瞧南老那些自相矛盾的内容,经过反复阅读几遍之后,是否果然就能自圆其说了。光当热切地期待仁者贤君大获成功,千万莫教我等望眼欲穿哦!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死死盯住光当拙文,凡有令仁者贤君不快之处,就反复阅读,以期“意思”变成“并不是”原来“那样”,直到阁下满意为止。这岂不是比同光当辩论省事么?

  秘密还没说出,已被高人道破,大概令看官有些扫兴,光当不妨再透露另一秘密,聊作补偿。好在这另一秘密尚未被人参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儿神秘感吧。

  什么秘密呢?

  大陆记者王学信“走进南怀瑾”,发现“尽管怀师拥有27万多册中外古今藏书,却常苦于无书可读,常叫身边的工作人员去买些新书,并从各种报刊剪下相关科技新知和各类信息,以供阅读。” “怀师一夜读完几本书也就成了常事。”

  一般人几个晚上才能读完一本书。比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光当需要一两个月才能看完一卷,而边看边作笔记那样精读的时间则更不好计算。象我手中这本《资本论》第二卷,包括索引是588页,大致相当于六本100页的小册子。估计大师一晚上看完应该没有问题,速度也绝不算慢。可是,就按每天看完六本的速度算,要把27万册藏书通读一遍,也大约需要123·28767年。即便生下来就从“人之初”开始阅读,如今88岁高寿的南老,恐怕还得再奋斗35年多一点,才能完成这粗略的一瞥。至于写好再看或者边写边看自己的著作,那时间该怎么安排,光当则更是不敢想象了。

  好象民间有个说法:“火车不是推的,部分牛的某个器官也不是吹的”。不知南大师这种博览群书的方法,会不会引发此类联想。

  依看官揣度,这算不算秘密呢?

  那位看官说了,大陆媒体就喜欢用夸张的数字说话,不能怪南大师吹牛。这话言之有理。但凡爱读书者,包括马克思、鲁迅和毛泽东等人,都不愿宣称自己读了多少本书。南老也没有亲自吹嘘具体数字。以上那话不过是王学信耍的把戏。而且,王学信也并没有肯定地说,南老已经读完了全部藏书,只说“尽管怀师拥有27万多册中外古今藏书,”“却常苦于无书可读”罢了。不用实实在在地承担吹牛恶名,却能叫人真真切切地信服南老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并且具有震撼性的效果和吸引性的魅力。单说王学信这宣传手法,就非同凡响,堪称一绝,简直妙不可言呀。由此看来,这并未认真吹牛的秘密,当属王学信的知识产权。同样,光当也并未肯定那类似吹牛之说就是南老大师的秘密,不过仅称“另一秘密”罢了。由此看来,光当也当无大错耳。看官您瞅瞅,是不是连光当这等憨厚若痴的家伙,都难免受了影响,学着滑头起来了?真是跟着啥人学啥人,遇见巫婆就下大神。这年头,唉!

  诸位看官,南大师的话先到这儿。咱下面再说说那个轮回博士钟茂森。

  要说这钟博士,本不算什么大大有名的人物。不过,光当也历来缺乏“来头”观念,不大看重有名无名,只是关心有理无理。钟博士宣称轮回之说已被科学证实,光当自然不敢小觑。但认真看了博士演讲之后,方知要搭救光当,博士的功力确乎还差了相当不小的火候。除了国外那几个轮回案例的胡侃,钟博士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见解。

  指望博士救我,反让光当愈发糊涂。在下已将有关问题集中到第四回“有感于生命轮回”一文中,但不知何时能获正解。光当担心钟博士及其国际党羽,在参与轮回实践之前,也未必能腾出空来,把他们那些一塌糊涂的矛盾化解开。

  最令光当愤然的是,钟博士对于传统,包括中国的轮回观念都一窍不通,只为仰仗老外帮其扬名,竟把老祖宗忘得干干净净,整个就是假洋鬼子,标准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到这里,请大家看看楼主仁者先生的另一回帖:

  “先回答您其中一个问题。钟茂森博士具有相当高的智能,他不但深深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他还很明白他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他更明白如何用通权达变的方法在以西方思想、文化、科技(有人说是当代另一种形式的宗教)的占统治地位的中国让人真正认识到‘真理’,真正使‘真正’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兴。

  “您提出的其它几个问题都有答案。鄙人薄地凡夫,学问浅陋,恐怕不能给您满意的答复,但能帮您找到答案。相信您通过和能找出您所有问题(包括您还没有提出的)的答案。”

  仁者贤君果然宅心仁厚,面对光当的质疑,依然没有或者故意不说自己的见解。只称两个佛家网址,就能对我的所有问题给出答案,而且包括我还没有提出来的问题都有答案。好吧,光当就此谢过!

  希望能将光当的疑问如实转告贤君最崇拜的佛网高僧。请高僧说说:

  一、他们到底有没有答案?具体答案究竟如何?至少给个准信,他们“能”还是“不能”解决光当的疑问?

  二、光当没有提出的问题都有哪些?对于尚未提出的问题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这似乎是遥遥无期的后话,但光当宁愿耐心等待。

  还是先回头瞧那钟博士。他无视传统的轮回学说,只字不提中国传统,怎么就成“深深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明明假洋鬼子,反成传统卫士,仁者先生还有没有是非原则?不论是非曲直,只凭好恶取舍,这是否就是佛家的正宗教义呢?

  “不但”如此,仁者还盛赞钟博士“而且他还很明白他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案”。这更奇怪,既然有答案,钟博士却偏偏不讲,硬说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科学去探讨。”这卖的什么关子?答案都“很明白”了,还“探讨”个什么劲?这种探讨方法,神气乎?妖气焉?

  “他更明白如何用通权达变的方法在以西方思想、文化、科技(有人说是当代另一种形式的宗教)的占统治地位的中国让人真正认识到‘真理’,真正使‘真正’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兴。”

  以南大师的说法,这话“简直不通”。光当不知所云,也就不便评说了。

  对那些“有待于科学去探讨”的东西,咱就先别管它。可是,钟博士对于早有定论的历史事实也敢信口胡说,这倒真叫人哭笑不得了。

  正是:

  顷刻雌雄转,倏然鬼变神。

  欲知钟博士怎样胡说,且听光当下回分解。

第九回  宗教科学
第九回  宗教科学

  上回说到,钟博士把个轮回演讲弄得漏洞百出,遍体鳞伤。为了兜售谬论,假洋鬼子还不惜拉大旗作虎皮,硬拿“科学”当招牌,对早有定论的历史事实,也只管胡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