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仙文明-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得到的信号得知,在这片星空中,受到三星系统的影响,竟然诞生了一种可以生存在宇宙环境中的怪兽。根据收到的信息解释,这些怪兽可以吞吃精灵而产生智慧。

    而现在,这个精灵族的智慧生命已经无法顶住来自星空怪物的偷袭,这些怪物通过吞噬精灵获得智慧,此消彼长之下,精灵族已经处于灭族的边缘。他们呼唤宇宙间其余的爱好和平的智慧生命前往拯救他们,他们愿意臣服在和平使者的脚下!”
 第六八六章 宇宙信息研讨会2
    “之所以是一半,是因为我们现在只能将信号发送出去,暂时却是找不到接收的方法。不过我相信,既然理论已经完善,那么我们会在近期找到接受信号的方法的。

    另外,因为宇宙充满了变数,就算是利用引力场、电磁场能够短暂的定住时空裂缝,但是其存在的时间也只有十几个光微秒的时间,因此最多只能传输1000个字节的信息,约合500汉字的信息量。当然,这是指没有进行压缩的数据。如果采用最新的压缩技术,可以扩展10倍。

    不过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超远距离通信技术,这是一种远远超过当前科技理论和研发基础的技术,至少未来百年时间,无法达到现在无线电话通信一样的能力,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就算是通过压缩技术,让信息量提高十倍,也很难满足现在人类的信息需求,但是我们坚信,就算是超远距离通信技术,也会类似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规律,在初期会翻倍的增长!帝国通信技术研究院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面说下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暂时来说,理论说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固定住时空中存在的量子裂缝,也就是时空裂缝,然后通过这些裂缝,进行信息的空间穿越。

    因为裂缝太小,甚至接近原子中电子的尺寸,而且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以至于只能进行简单地信号交流;而因为连一个原子都无法通过。因此物质的穿越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证明。但是信息穿越,却已经足够了。

    其实严格说起来,时空中所谓的裂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裂缝,而是一种宇宙本身的波动。是量子范围下,宇宙的运动体现,有点类似于波峰和波谷,不过宇宙本身的波动是浓密相间的。在稀疏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谓的时空裂缝,也叫量子泡沫等等。我们拥有量子泡沫武器。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依然无法有效地理解、并束缚利用量子泡沫、时空裂缝。

    不过科技在不断地前进。而现在,我们更是已经初步掌握了固定时空裂缝,并向其中输入信息的方法。下一步,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将时空裂缝固定的时间更长、甚至撕裂时空裂缝,另一方面也会积极寻找接收信号的方法。

    对于单个时空裂缝允许穿过的信息量过少问题,我们暂时可以大范围、长时间断断续续的进行信号传递,来弥补其信号允许通过量过少的问题。暂时将通过‘数量’的方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

    “不错不错,虽然还有各种不足,但是已经足够在理论上解决人类通信问题。已经很不错、很了不起了!”几个来自地球的科学家兴奋地鼓掌,为这精彩的理论而喝彩。

    这看上去简单地理论,但是在这里却包含了太多的别的知识。比如,如何协调引力场、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如何研发生产那种可以暂时固定时空裂缝的相关技术和设备等等,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尤其是比如各种“场”的频率、方向、强度等等,其实都很难控制。

    不说别的。这些场,在空间中,是立体存在、并且立体扩散的。简单地根据能量守恒就可以判断,随着影响范围的扩大,其单位体积内的“场”的强度,必然会降低。毕竟。随着扩散增加,增加的体积可是以几何倍数增加的;而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场”环境中。截取某一个固定的强度点,进而引发时空裂缝,就是一个真正的顶尖技术。太弱小了,捕捉不到;太强大了,就会造成空间大范围波动,进而失去空间裂缝的稳定性等等。总之,这东西是一个真正的顺毛驴,只有百分百符合才行,稍有不如意就玩罢工。

    “等等,我有一个问题”一个观众举手发言,帝国的公民,现在也都是一个个的小专家,帝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让社会基础教育得到了全范围的普及,普通的公民也不好糊弄:“龙院长,我想问下,您这边是否能够大致给出一个时间。

    我们的亲人还在外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这种技术。如果资金不够,我们愿意自掏腰包。但请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时间可好?据说,战争号宇宙飞船也已经进入起飞倒计时,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希望随时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几百万亿公里以外的情况。不用太多,一年一次就足够了。”

    “这个……”龙开元一下子卡壳了,科研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许明天就会出来结果,也许明年,更甚至因为某一个关键没有考虑到,结果卡住几十年上百年等等,都不少见;甚至很多几十上百年前的猜想、理论等等,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力的验证,比如平行世界!

    不过这个时候,龙开元也知道,没有时间让自己纠结了,当务之急是,赶紧给这个观众一个答复,这一个观众,代表的颗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亿万个等待音讯的帝国公民;尤其是,战争号宇宙飞船已经进入起飞倒计时的这段时间中,五亿人口的移民范围,几乎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亲人征战太空;这让整个社会都在期待只存在于科幻中的超远距离通信技术。这个压力和需求,在这之前没有爆发出来,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理论已经有了;而现在不行了,既然知道理论已经基本成熟,那么人们就有了企望,就有了奢望,也就对帝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战争号飞船起飞前!”龙开元几乎是咬牙将这个答案说出口。战争号飞船起飞的时间预计是帝国历107年。也就是预计中收到文明号宇宙飞船的第三次通信的时间。而现在,距离这个时间还有金星年15年,标准时间11多点的时间。这个时间说实话。很紧张了,毕竟,这是科学研究,而且是如今人类最前沿的技术研究领域。一个小小的通信技术,几乎囊括了传统领域中的所有顶尖技术。

    信息压缩技术,涉及到了计算机和编程;否则真的一次就交流几百字,一篇论文要交流几十遍。双方要是讨论,在翻几倍——那消耗的能量。绝对能让帝国哭泣。

    也因此引发了一个问题,随着以后科技的发达,其能耗必然会快速提升,对新的能量技术也提出了要求。而在捕捉时空裂缝的过程中。对能源质量的要求十分高,要稳定、无波动、不产生额外的磁场、电容、电场等干扰,甚至不能有红外辐射。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的环境和真正的量产环境,还是有极大的差别的。有人这样说:量产的设备,落后于实验室设备30…50年技术水平!

    另外时空裂缝捕捉、锁定,涉及到了高能物理、尤其是新能量研究中的“场”。时空本身的性质,就十分接近“场”的状态,而现在要想要捕捉到时空裂缝。那么必然要涉及到复杂的高能物理技术。

    还有,研究宇宙空间本身,就需要用到相对论、量子理论等等顶尖的科学理论。

    最后。要想将信号搜索、并接收到,就是对空间本质认识的一次大考验。这必须要在传统的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狠狠地拔一个高才行。甚至要想在时空裂缝中寻找输入的信号,有可能需要利用到平行世界理论——而这个理论,至今依然是一个无法完全验证的理论!

    短短的十一年实在是太短,要在这个时间里完成基本的技术研发。并开发出成熟的、可应用技术,而不是那种拿到手中一看全都是问题的试验品。压力可不小。

    这样的通信技术,几乎相当于建设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十一年时间想要建立一个科学体系,有些——放卫星了!不对,放宇宙飞船了……

    话说当年的通信技术从电磁波到现在的互联网,走过了多少坎坷。而现在,在刚刚找到理论的时候就允诺十一年研发出可用的成熟技术,对科学家来说,已经不是压力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那个可能。然而不得不说,在如今的帝国社会环境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舍己奉献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在需要自己努力的时候,人们会毫不犹豫投身其中。更别说,如今的帝国确实是非常需要这种技术;为此,帝国也已经连续几十年不间断的投入,也已经将研究院逼到了悬崖上——是时候、不得不尽快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了。

    只是,显然允诺十五个金星年的,观众依然不满意;不过当有别的科学家侧面解释上面的原因后,也就渐渐的理解了。一时间竟然有道歉的声音。

    帝国的社会现状,让来自地球的科学家们竟然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竟然让一部分人想要留下来,在这里定居,组建自己的实验室。

    不说别的,这里的公民知识水平之高,素质之强,足以让一般的高中老师汗颜;别忘了,现在的高中教育,足以媲美几十年前的大学教育。实际上人类的教育几乎二十年就要翻倍。

    “好了,我们下面进入宇宙信息论的讨论阶段,也是本次大会最核心的阶段。”龙开元朗声打断人们的喧嚣,超远距离通信技术的理论,相比于下面的宇宙信息论,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至少龙开元是这样认为的。等到人们平静下来后,龙开元才继续发言,“在这之前我想问下,大家有没有知道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和意义的?

    好,我看到举手的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举手了。

    那么,容我夸张一句,就我个人认为,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不下于相对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闪亮的丰碑之一。

    因为,元素周期表直接的向人们展示了微观世界。

    而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这就是宇宙信息论。我们可以将宇宙比喻成一个巨大的计算机,而这个计算机需要的各种软件就是我们所谓的理论、定理、公式、基数、系数等等。

    因此

    宇宙信息论的核心就是,这个宇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数字和公式来解释。无论是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是虚无缥缈的空间时间、乃至暗物质暗能量等,都可以在这个信息球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不过大家也看到了,与元素周期表不同的是,宇宙信息论具现出来的信息球不是平面的,也不是固定的,它是立体的,是盘旋的。”

    随着龙开元的演讲。先进的投影设备开始工作,巨大的虚拟投影悬浮在半空。近距离甚至无法感受到全部。足有千米直径球体,里面乍看上去是乱七八糟的色彩缤纷的线条,胡乱的穿梭;但是仔细一看竟然能发现,这些线条不是单纯的彩色流光。而是一个个的公式、定理等等。

    这个信息球是如此的玄妙,渐渐地大家也看得出来,这不是简单制作出来的一团乱麻。一些顶尖的科学家甚至看到不同的公式和定理等等,相互交流、交融、进而产生新的定理、公式;然后又有新的流光产生;某些流光,也就是公式、定理等等,会忽然合并成为另一种公式和定理;在这个信息球中,所有的公式定理等等,竟然全都能够拐弯抹角的联系起来!

    只不过现在这个信息球直径足有千米,但是只有最核心的百米大小。有稀疏的信息流过,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空旷的。不过有几个公式化作的流光,却可以在千米直径的信息球中自由的流窜。这些公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质能公式,最具有代表性的系数,就是圆周率和光速。

    流光溢彩的信息球,一时间竟然让所有的人都看呆了!许久,许久,现场就只有呼吸的声音……

    “咳咳。”龙开元不得不打断大家的感慨,“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已经列举出来的信息球,在这个宇宙信息论具现出来的球体当中,我们将现有的理论定理都放了进去,最后经过合理的安排并演化化成了现在样子。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球体十分空旷,只有中间一点空间充满了色彩,而在周围更大范围内仅仅只有几道光线,这些光线主要是几个稀有的公式和定理、宇宙系数等。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现有的公式和定理等等,在这个信息球中,全都可以相互转换,他们可以通过公式和公式、公式和定理、或者加上相应的系数等等,就可以转变成为别的公式、定理,甚至可以演化出新的系数。重要的是,这些我们从来不知道的系数,竟然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直接将这些系数应用在科研中。这也是这个宇宙信息论的信息球一个额外的发现——通过相互转换,我们竟然可以得到我们不知道的、没有探索到的公式、定理、系数等等。不过也不用太惊讶,这些由既有的定理、公式等演化出来的结果,并没有超过我们现有的技术范围,只能说是我们现有的技术一些分支。

    但,这仅仅是信息球最基本的应用和神奇。根据现在的模型,我们可以看推测,如果所有的公式和定理完备,其化作的流光应该充满整个空间的。那么

    显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还很少,整个光球中,已经有的公式定理等,还无法填充百分之一的体积;就这中间还充满了大量的空间。

    另外,对此信息球我们还有一个发现,那就是将那些谬论,一些表面看起来具有一定道理、甚至表面上应用也正确,但本质上偏离正确方向的公式和定理加入其中,会发生如下现象。

    请注意!!!”

    龙开元声音忽然加大,演讲暂停;然后指挥后面的工作人员调整输入,瞬间只见上空的信息球开始发生一些变化。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正确,但是实际上有谬误的公式和定理加入后;信息球忽然出现一些朦胧的雾气,在这些雾气中,有黑色,灰色等等的深颜色的色彩出现。这些色彩明显不同与正确的公式和定理等化作的光芒绚丽多姿。

    但是,随着这些光线的加入后,奇妙的变化产生了!只见胡乱流窜的光线忽然开始与那些深色的流光缠绕、拉长、分裂并不断地复制。就像是dna——很多人忽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而后,那些分裂出来的片段,相互之间不断地纠缠、盘旋,并随着更多的片段加入,渐渐的长成为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光团,在静静的闪烁。这些光团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但主要以暗红色为主。

    一瞬间。信息球仿佛化身成了一片星空投影。只不过这个星空仅仅只有几颗星星,而且半死不活的。而且。这些不稳定的“星星”很快就破灭,重新化作流光乱窜,然后一些流光碰在一起后,又形成了星辰。周而复始。

    这……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貌似已经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太多的科学家已经激动的站了起来,无法自已。

    甚至这一刻,就算是张文峰都站了起来;两眼中的震惊,怎么也无法掩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