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仙文明-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置的就是一个用36枚钻石芯片制作的芯片组,可以看到淡蓝色的光芒闪烁,这个机器人其实正在工作中。

    周围的科研工作者正在进行测试,而作为负责机械机构的王庆伟同样在场。

    “老大,我们做到了!”看到张敬元,王庆伟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我们研究成功了关节轴承驱动机,研究成功了智能核心,研究成功了。

    关机轴承驱动机扭矩在借助了超导线和6000伏电压后,可以达到1000公斤的扭矩(不科学的表示法,仅做参考);1000公斤啊,都可以用来驱动汽车了!”

    “哦,我看看。”张敬元来了兴趣。先前智能机器人有两个方向卡住了高手公司的研究,一个就是智能编程,另一个就是关机轴承驱动机。

    传统的机器人动作,都是通过电机产生驱动力,然后通过皮带、齿轮、液气压传动、连杆等等带动关节动作。

    但是这样的机器人传动系统无法满足高手公司高端的指标。高手公司的机器人可不是简单地机器人,将来是要向传说中的机甲进步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驱动!传统的驱动不仅仅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反应迟钝——这一点在军事上绝对是要命的事情。

    现代已经有的机器人要么是小型的,反应很快速,但是力量不够、动态稳定性差;要么就是大型的,反应就很慢了。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让各个国家列装机器人武装的梦想一直无法实现。

    高手公司要求的驱动系统要:简洁、高效、可靠、精巧、大扭矩、便与维修更换等等。通过这些,要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自由的活动、能够抗冲击、反应要比人类更灵活。

    很明显的,传统的机器人电机、伺服驱动器等等,就已经无法满足高手公司的需要。所以,高手公司的机器人技术,其实已经是另辟蹊径,提出并立项研究一种全新的机器人技术。从控制系统软件到动力系统和传递,都完全的不同。也许,与传统机器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依然需要电力。

    眼下的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工作人员只给了它一个命令,走到最前面,其余的就不再去管。剩下的全都需要自行判断。尤其是这个机器人使用了超过78个关节轴承驱动机,能耗高达每小时2000度电。尤其是关节在瞬间启停、转向等,都需要爆发强大的电力。

    这边王庆伟在骄傲的介绍自己的发明,关节轴承驱动机采用的是十字交叉滚子技术作为外套,里面是一个相对应的半球形高强度磁铁,一端有一个伸出去的连杆。带有轴承的外套中,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线圈,填充在轴承的空隙之间。一个拳头大小的关节轴承驱动机,竟然有上万个这样的小线圈。这些线圈会将电流转变成强大的磁场,和包裹中的半球形高强度磁铁发生作用,产生一种电机的驱动效果。

    仅仅这样的一个关节轴承驱动机竟然有6万个零部件,最高持续输出扭矩可以达到1000公斤,足以驱动眼下的机器人。另外,为了满足机器人的极速运动,这种驱动机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瞬间可以爆发高达万斤的扭矩,但是为了不烧毁驱动机,只能维持0。3秒,而后需要一分钟左右的冷却时间,让驱动机降温。

    “哦哦……”这个时候旁边竟然传来猛烈地欢呼。

    张敬元扭头看去,也是惊讶了。原来机器人测试的时候,特意没有充满电,而现在机器人竟然自己拔出插头,要给自己充电!最重要的是,现场可是有十几个插座,只有一个有电,这需要判断。而现在机器人竟然知道挨个试试,直到找到那个有电的。

    “庆伟,这已经是智能机器人了啊,为什么老师却说只能算是半智能?”张敬元不解。

    “哈哈,我来回答,”李长兴的导师王岩刚正好听到了张敬元的话,这个可是曾经负责电子方面的教授,“之所以叫做半智能是因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旦断电,系统就会重启,虽然资料会累积下来,但是系统本身已经是另外的状态。

    第二,现在的核心仅仅具有简单地概念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低于人类的抽象思维;它更像是本能的一种升级。

    第三,它虽然具有学习能力,但是却没有人类的那种举一反三的思维,只能简单地通过大量的计算去辨别。这依然是一种建立在计算基础上的智能;而不是人类所具有的那种智慧。

    因为有了这三点,所以才被说成是半智能。当然了,眼下的情况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为了防止那什么机器人反叛的情况,我们也就只能去研究半智能,而不会去研究真正的智能,那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半智能已经足以满族人类的需求。至少在可以预见的百年内,足够了。

    机器,不需要太聪明,真正的思考,应该有人类来做决定。至少,现在情况下,我是这样认为的。去研究真正的智能,出力不讨好。”

    “谢谢老师,这个顾虑很对。任何有智慧的生命,都会有追求自由的想法。所以,真正的智能,真的是不能去研究。”

    “哗哗哗……”响亮的掌声响彻这个研究室,原来机器人按照竟然真的自己前进到了终点。研究室中,用桌椅摆放的通道很复杂,而现在的机器人除了双眼,别的所有的感应元器件都没有安装,甚至除了基础软件外,别的软件同样没有安装,而机器人却自发的完成了这个运动;最重要的是,检查核心发现,机器人竟然自己完成了一个简单地编程,是如何翻越障碍的。

    “逆天了!”向允东微笑着评价。

    研究是空前成功的,在庆功会上,张敬元甚至比喻成超越了航天飞机的技术。而接下来,机器人研究室要分成两部分:产业机械部分和高手公司野望已久的:机甲技术!

    这两种技术同样重要,产业机械是基础,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太空中必然是自动化产业机械的天下,人类在太空中生存条件太苛刻,成本太高;另外机甲就是武装力量了,这是安全的保证。至于如何拆分,张敬元当然不用去管,负责这里的方青山和向允东等人决定就行。

    但是机器人与智能的研发进度,必然会促进高手公司再一次腾飞。
 第三四四章 学者归来
    感谢各位大大支持,小说再次得到推荐。作为回报,小小的爆发一下:今天晚上都别走,四更!1。2万字!(今晚有疯狂的大章节哦,宇宙时代第一个疯狂的计划,敬请期待;一个即将到来的狂野的太空时代。)时间很快就到了5月中旬,今天的高手公司格外的忙碌,因为高手公司派遣出去得5000多人,要回归了。

    当初,在开始销售发动机的时候,张敬元就看到了高手公司的弱点,因此提出了让那些发达国家代为培养高手公司的员工。这里面,有数以十万计的高级产业工人,更有数千的顶级科学家。

    虽然说这样的交流国家方面分去了一大半,但是剩余的人,高手公司也从国家方面的到了良好的支持。这几年来,高手公司之所以膨胀的如此之快,与这些经过国家培训的大量的产业工人是分不开的。

    而今天,从德国归来的第一批4500产业工人,还有从全世界顶尖实验室返回来的500名顶级科学家,就要回国了。

    不过最让张敬元期待的是,那些从德国返回来的人才。哪怕是到了现在,如果国际上提起哪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最为严谨、最有效率、最具有积极向上和开阔进取的精神,所有人都会回答:德国。

    这个国家,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周边小国家后,还有本书中设定的海平面上升导致陆地紧缩)养活了几近2。5亿人口,并且创造了世界前十名的经济体系和前五名的科技体系。

    因为德国距离华夏太远,以至于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实际上德国是一个比日本更加疯狂地国家,他们总是在挑战极限。但这个民族最可怕的是,他们比日本多了一种理智,一种极度冷静的理智;一些人可以用心工作一辈子,就为了让机械的精度精进几个纳米。在全部西方国家的工人通过工会攫取企业与社会财富、要求休假的时候,只有德国的工人在默默地奉献。然而就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德国制造的神奇。

    而今天,高手公司派往德国的工人、工程师等等,却通过了德国最严格的考核,学成归来。他们学习了德国人的严谨与责任,也带来了德国人精益求精的技艺技巧。

    不去接触真正的大机器时代,不去真正的了解科技的源泉与发展,是不会知道产业工人的重要性的。很多人都说,我有足够的科学家就可以了,他们可以研发一切。但是,仅仅只有科学家远远不够,还需要工程师和产业工人!

    工程师要将科学家的理论研究和基础样品变成更加简洁的、利于生产线生产的成品,并且研发生产线等;而下面还需要顶尖的产业工人去将这些东西生产出来。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少了谁都不行。

    最顶级的产业工人,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做出机械都无法达到的巅峰。比如世界上最尖端的机床,其核心部件依然需要工人去测量、检查、安装与修改;如lng船的殷瓦焊接、超大钢铁的焊接、尖端的铝合金焊接等等,依然要工人去完成,至今没有任何机械可以代替。

    高手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其中的一点就是,非常重视产业工人,尤其是最顶尖的产业工人;这些人的待遇,比初级的科研工作者都高。

    除了这些,还有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科学家,其中德国有100名。这些科学家各有特色,有的学习了德国的严谨,有的学习了美国的超前探索,有的学习了日本的精益求精,有的学习了瑞士的集成化思想,有的学习了英国的机械文明思想等等。这些都是高手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张敬元带领高手公司最核心的上百高层亲自迎接了这些归来的学子,而因为高手公司的特性,这些人没有一个超过35岁的,他们还有最宝贵的时光、最充足的精力。

    旁边,这些国家的驻华大使,正在与高手公司进行交接。这是一项严肃的事情,代为培养产业工人、科学家,从一战前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而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讲究诚信:所有的人都必须达标,如果实在是无法达标的,必须要特别提示。

    一个接一个的国家的大使签字,最后轮到了德国。

    签字不是目的,而是要考核的;在这一套上面,高手公司已经有了严格而谨慎的制度,对这些学成归来的进行考核。不合格的首先就要找培训国家的事情,然后也要找学者当事人。

    还好,大家都非常的成功,偶尔有几个勉强及格的,也无伤大雅。

    只是最后轮到了德国,所有人都静悄悄的,想要看看,高手公司如何考验这些从德国归来的学子。不同于别的国家,德国归来的足有4500产业工人和100名科学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有了这么多的基数,出现几个不合格的,貌似顺理成章。4500名顶尖的产业工人,理论上可以支撑一个不错的产业链的核心部分生产任务了。

    德国大使诺尔夫·德·斯尔顿有些紧张的看着张敬元。作为驻华大使,当然明白高手公司的地位,而眼前的这个看上去只有20岁出头,实际上刚刚到30岁的男人,却掌控者这里的一切。他的一句话,也许比国家主席还管用。

    然而……

    “德国的不用检验了,直接通过吧。”张敬元对旁边负责的东方英吩咐道。

    这神马情况!常年居住在华夏,诺尔夫当然听得懂汉语,甚至本人就是一个高手,根本就不用翻译。

    “张先生,您这不符合规定……”诺尔夫带有德国人特有的谨慎。

    “是。”张敬元没有否认,但是微笑的看着眼前有些老态的德国大使,“但是我相信德国,而德国也让人相信。”

    说着,张敬元签完字,伸出了友谊的双手。

    “谢谢,谢谢。”诺尔夫有些感动,身在国外,被别人所认可,那种自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握着张敬元的双手,诺尔夫眼角甚至有些湿润。为了从高手公司这里得到支持,德国付出的太多太多,没有资源就只能代为培养工人。而培养了别人的工人,势必要拖慢自己国家发展的脚步。这在如今的社会,是一种具有慢性自杀嫌疑的行为。

    旁边东方英看着从德国归来的学子们同样满意,与别的国家不同,这些经过了德国培训的学子严谨、严肃,却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那是别的国家都不能比拟的。是以,就算是东方英都觉得,德国培养的这些学子,真的是不用检查了。精神面貌就能代表一切。那种自信,是如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

    旁边的国家大使有些皱眉的看着这里,大家心思电转,都在思考高手公司这是在干什么!这些常年勾心斗角的家伙第一个反应就是:有阴谋!

    实际上,张敬元仅仅是简单地表达感谢之情而已。来自德国的产业工人的精神面貌,让人不得不大赞,就算是张敬元都挑不出问题。

    “诺尔夫先生,作为回报,高手公司将在建设完毕瑞士的太空之镜后,马上着手德国的建设。还请大使告知贵国一声做好准备,大概本月月底就会开始。”张敬元的表示,可不仅仅是口头上的。

    “啊……好的,好的;谢谢,谢谢。”诺尔夫·德·斯尔顿有些惊喜无限。

    张敬元的允诺,同样的让别的大使有些皱眉,高手公司在搞什么,怎么看这个张敬元也不会是那种容易感动地小白啊!

    看着周围的人的表情,张敬元心中微微一笑,这样做当然不是没有目的,一方面是要将德国拉上战车,确切的说高手公司看到了德国制造的力量;而另一方面也是借鉴了德国的战略:在远方拉一个同伴,吸引别人的火力。

    这些年高手公司还有华夏发展的有些快,让高手公司也感受到了世界的那种淡淡的扯后腿的感觉,各个国家的政府通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一点点的拖慢高手公司的发展。比如今天铁矿石发货晚了,因为海上有风浪,不得不晚些出动;明天油轮出故障,需要检查;后天工人闹罢工,无限制延期……

    高手公司现在发展这么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全世界掠夺资源,通过销售发动机、芯片、软件、服务等等,换来了海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奠定了高手公司的工业基础。而要是这些资源供给出现问题,对高手公司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却通过各种见不得光的小手段,不断地拖后腿,而且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高手公司还有华夏需要一个坚定地盟友。很明显,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的德国,就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当然,瑞士就算了,太小了。

    这一场学者归来的交接仪式被张敬元的肆意践踏规则给搅得一塌糊涂,当然德国方面估计乐观其成了。

    很快,这些学成的学子们就被日益庞大的高手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给瓜分的一干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