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魂--华夏之刃-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粒沼诘玫搅肆狡ゾ篮寐恚胂惹傲フ闷ヅ洹

  造父将两匹千里马进献给周穆王,穆王大喜,给这两匹马取名为骅骝、騄駬(绿耳),另六匹为赤骥、白义、渠黄、逾轮、盗骊、山子,同时重赏了造父。

  有了车,有了马,还有优秀的车夫,穆王非常兴奋,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以伯夭作向导,选了七队勇士,带了大批珠宝,就从镐京出发了。

  造父驾着八骏马之车,先向东,渡过黄河,沿太行山北进至阴山脚下,然后一路西行。西去路上,风光秀丽,山川壮美,景色与中原十分不同,穆王非常兴奋,沿途狩猎,获得了很多珍兽猛禽。

  一路上新鲜事很多,在阳纡山他们见到了水神河伯,在休与山他们见到了性情平和的帝台,在昆仑山他们游览了黄帝的宫殿,在赤乌族他们接受了赤乌人进献的美女,在黑水他们封赏了当地友善的长臂国人……最后,穆王就到了瑶池,见到了传说中的西王母。

  穆王在瑶池,乐不思周,天天和西王母吟诗作歌,逍遥自在,几乎忘了自己还是一国之君。

  有一天,造父忽然见到千里马性躁不安,料想必然有事,便放出了一骑,任其飞驰。放出的那匹马,最后引来了周王的侍队。队长看见造父,连忙告诉造父一事,造父不敢懈怠,连忙将此事告知穆王,正在兴头上的穆王一听此事,骤然变色。

  原来,就在穆王西游之时,徐戎之主嬴诞自立为王,即徐偃王,并将前世徐国君主都封成了王。徐偃王发动叛乱,率32国进犯周朝,已经危及到了宗周。周大臣甫侯急忙派侍队将此事汇报穆王,但却找不到穆王。忽一日见到了穆王的千里驹才知到了瑶池的方位,进而告诉了穆王国内危急的局势。穆王闻知此事,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国太久,险些失国。

  穆王听说了国内局势后,马上惜别了西王母,登舆回朝。造父为御者,驾八骏马,日行千里,如腾云驾雾般很快就到达了镐京。徐军士兵听说穆王驾八龙而归,被吓得魂不附体,连夜逃散过半。最终,徐军被穆王联合楚军击败。

  此役过后,穆王为表彰造父救国安邦的大功,赐造父以赵城为邑(今陕西洪洞县赵城镇)。天下姓赵的便在此后不久诞生,所以造父是赵姓的得姓始祖。后来,赵氏建有赵国。

  造父虽然有点名气,但远不及他掌管的八骏马,这八匹千里马我们往往就会在某某的家里或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便是徐悲鸿大师的《八骏图》),它们器宇轩昂、生龙活虎、神态各异、飘逸灵动、英姿飒爽,确实是八匹神马。它们的名字都很酷,有三种说法,《拾遗记》为:绝地,翻羽,奔霄,越影,逾晖,超光,腾雾,挟翼;《穆天子传》为:骅骝、騄駬(绿耳)、赤骥、白义、渠黄、逾轮、盗骊、山子;管弦乐《八骏马》的八节名字为:1、骅骝开道;2、騄駬闲游;3、玉骢展足;4、骈骥骄奔;5、乌骓掣电;6、赤兔嘶风;7、黄骖脱辔,8、白牺归山。 。。

十八 牧马成大器——非子
非子,因牧马有大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号秦赢,为秦国始祖。

  在讲非子前,先看看周室情况。

  穆王死后,儿子姬繄(yī)扈即位,即为周共王。鉴于穆王高寿,共王应该也是个白胡子老头了。共王在位时就一件大事:为了三位美女灭掉了密国。

  事情是这样的。

  在一个春天,共王带着文武百官郊游。当走到泾水边时,有三位美丽的少女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共王春心荡漾,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候,密国君主康公走了过去,与美女们交谈了起来,共王离得远,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看到他们面带着笑容。共王想到,一定是密康公为了拍自己的马屁,特意唱这么一出,要将美女献与自己。共王想到这里,心里那个美啊。果然,不一会儿,密康公就将三位美女拉上了温车。这温车可是十分豪华的,一般人是坐不得的,既然密康公这么做了,随行诸侯们也认为密康公是要把她们献给共王无疑了。他们十分嫉妒,争先恐后要看看几位天仙。共王见状,大声对康公说:“康公,你这是让寡人学习纣王吗?快让她们回去!”然后对康公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说,你把美女藏好,回宫再给我。

  可是康公并没有会意共王的意思,回国后将三个美女据为己有了。

  康公把这三位美女的来历告诉了母亲,密康公的母亲一听,顿失颜色,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国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猎都不敢猎取太多的野兽,诸侯出行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宝物,最终准会灭亡。”康公不听,带着三位仙女到郊外的行宫里快活去了。

  这边,共王左等右等也没等到三仙女,连忙派人去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因。共王大怒,连忙召来虢公,吼道:“你速带五千精兵,灭了密国。”小小的密国怎是大周的对手,终于灭亡,密康公也死于野外。

  共王在位二十三年,这期间他把很多土地都分封给了诸侯和大夫,导致自己支配的土地越来越少,收入也越来越少。

  共王死后,其子姬囏(jiān)(名字很不雅啊)即位,是为周懿王。周懿王一上台,周室就衰落了下去,有人写诗讽刺他。懿王在位八年,事迹少的可怜,但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天再旦”。

  所谓天再旦,就是天亮了两次的意思,也就是日全食。《竹书纪年》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郑指的是今陕西华县或凤翔。这可是天文界和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史学家和天文学家合作,由这句话确定了懿王元年应为公元前899年,进而推出了周共和元年之前的年表。

  懿王死后,太子姬燮懦弱无能,被共王的弟弟,也就是懿王的王叔姬辟方抢了王位。姬辟方即为周孝王。

  孝王即位后,想复兴周朝,于是首先振兴军力,在汧(qiān)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优秀的养马者,其中以非子最为著名。

  非子是大骆的二儿子,其兄名成。大骆的父亲叫大几,大几的父亲叫旁皋,旁皋的父亲叫女防,女防的父亲叫恶来,恶来的父亲叫飞廉,恶来的弟弟叫季胜,为赵祖……中间隔过N代,推到大廉,大廉为伯益的长子。伯益曾帮禹治水有功,还负责训练鸟兽,被舜赐姓为嬴。

  周孝王时,非子这支的嬴氏家族活跃于今甘肃礼县一带,当时名为犬丘。他们是从商末搬过来的。

  犬丘境内拥有大量的草场,且依山傍水,气候优良,适合放牧,嬴氏家族便以养马为业,久而久之便以善于养马著称于世,而年少有为的非子更是将养马事业发扬光大,是犬丘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这时候,孝王正在招募优秀的养马人,犬丘人便将非子推荐给了周孝王。

  相传周孝王有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用铁链拴住。后来,孝王召见非子,非子听到了烈马嘶鸣之声,便告诉了孝王此马的情况。未见其马,只闻其声,便知道它的底细,孝王喜上眉梢,便同意非子去马厩观看此马。非子驯马无数,精通马语,经过和烈马的一番沟通,便将此马驯服了。孝王大喜,当即作出最高指示:委任非子在汧水、渭水牧场为周王室养马。

  非子驯马之术果然无人能及,他驯养的马匹个个“英俊潇洒”,膘肥体壮,精神饱满,奔跑如飞,且耐力持久,堪比穆王八骏。同时,非子的马繁殖力还很强,很快就充满了整个牧场,这些马供给周朝军队,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非子牧马,名扬天下,当时的人们,以能够拥有一匹非子之马而自豪。

  孝王很高兴,为奖励非子牧马之功,想废掉大骆的长子成,而立非子为继承人。成的外公是申侯,听说此事后,连忙进见孝王,说:“从前我的祖先是郦山那儿的女儿,她嫁给了西戎仲衍的曾孙胥轩为妻,生中潏,因为与周相亲而归附周朝,守卫西部边境,西部边境因此和睦太平。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成作继承人。申侯与大骆再次联姻,西戎族都归顺,这样,您才得以称王。希望您考虑一下吧。”

  孝王一听,觉得有道理,此事关系到国家边境的稳定,不能废成,但非子又不得不赏,怎么办才好?孝王陷入了沉思。

  突然,孝王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申侯说:“从前伯益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吧。”于是孝王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为附庸,使复嬴氏祀,号秦嬴。申侯终于满意的回去了。

  非子即为秦国始祖。

  非子前往秦地建城后,秦人便在陇右拥有了两个活动中心,一个为宗邑犬丘,一个即为新邑秦亭。秦亭为秦国的发祥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九 “我蛮夷也”——熊渠
话说当年周昭王淹死于汉水之中,周军损失惨重,王朝出现衰微;穆王前期将王朝恢复的不错,但他不久后喜欢上了公款旅游,又连生战事,使王朝继续衰败;共王不修文德,因美色而兴战事,又乱封诸侯,使王朝进一步衰败;懿王碌碌无为,得到了人们作诗讽刺的待遇;共王的弟弟孝王抢夺王位后,很有雄心壮志,欲恢复文武之业。他任用非子牧马,将王朝的军事力量大大提升;同时和西戎交好,稳定了西部边境局势;又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生产,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可惜孝王在位六年就去世了,他振兴周室的远大理想没能实现。

  孝王去世后,诸侯和大臣们拥立懿王之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姬燮年轻的时候懦弱无能,被孝王抢了王位,但这却成了件好事,因为孝王将一个蓬勃向上的天下留给了他。夷王初年,政治很有起色,远方的蜀国、吕国等都进献了琼玉,夷王在黄河边隆重地接待了他们。后来,夷王依靠孝王留给自己的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派兵击败了不服王命、经常骚扰边境的太原之戎。

  然而,夷王后来患了重病,不能治理国事,很多诸侯祈祷上天,求神灵保佑也无济于事。这时候,一些异姓诸侯国,见有机可乘,便开始造反,互相征伐,不朝周,其中动静最大的要数熊渠。

  熊渠是楚国第一代君主熊绎的四世孙,以善射而著称,《史记&;#8226;龟策列传》说:“弈名善射,不如雄渠、蠭门。“雄渠”即为“熊渠”,蠭(fēng)门,又叫逄蒙,逄门,相传是神射手后羿的徒弟,后来打死了师傅。而《新序》第四卷记:“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熊渠在夜里将箭射到了石头里,这事比飞将军李广早了七百年。

  书归正传,自从周昭王败于楚荆后(楚荆不等于楚国),后世的周王再没有一个卷土重来。穆王开始,楚国虽从周,但实际上却面和心不和。他们经过几代人的惨淡经营,终于至熊渠时发展壮大,深得长江和汉水一带民众的拥戴。

  熊渠见夷王恶病缠身、周室衰微、有机可乘,便玩起了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他率兵东征西讨北伐,大肆进行开疆扩土,分别占领了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杨粤(今湖北天门市东)和鄂(今湖北鄂州市)。

  这时候,熊渠说了一句名言:“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意思是:我是蛮夷之人,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这句话饱含深情,表面上是自谦,实际上充满了敌意。因为周王室从来没用正眼瞧过楚国,对荆楚之地的国家十分的瞧不起,即便是周昭王败给了楚荆部队,周王室依然对楚国投以轻蔑的目光。

  熊渠敌视周朝,言出必行。他在说完上句话后,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封成了王,与周天子相提并论。他封长子康为句亶(gōu dǎn)王,封中子红为鄂王,封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封地都在江汉一带的蛮人聚居区。

  熊渠成了第二个徐偃王。

  值得一提的是,遍观诸史料,都是熊渠将自己的儿子封成了王,却没提及熊渠本人称王。这事不知是不是漏记。也许人家熊渠是这么想的,我封儿子为王,我就是王的父亲,我儿子与你周天子并列,那么我就在你周天子之上了……

  然而,周朝毕竟是宗主国,实力还是不能小视的,凭楚国那相对落后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想和大周对抗还难点。熊渠一时冲动干了大逆不道之事,但冷静下来后很快就充分看到了这一点,他明白,他也只能欺负那个软弱的病秧子周夷王,一旦遇到个身板硬朗,态度强硬的就不好办了。可是怕什么,老天就给安排了什么,夷王死后上台的周厉王,不但身板硬朗、态度强硬,对待诸侯国更是粗暴加野蛮,嚣张得不得了。熊渠害怕厉王派兵来征伐,就悄悄地去掉了王号,不敢再声张了。

  熊渠虽然迫于压力,选择了低调地离开,但他在位之时将楚国势力扩展到了长江南岸和中游地区,大大增强了楚国的实力。从此,楚国开始与周王室分庭抗礼,为后世的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 共和行政——召穆公、周定公
周夷王在位八年去世,其子姬胡即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厉王。

  本来周室经过几代大王辛辛苦苦的摧残,早已破败不堪,夷王时,熊渠竟然封三子为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根本就不把周室放在眼里,可见周朝已经狼狈到了什么程度。这时候,要想恢复周室,首先应该从政治和外交入手,稳住国内外的局势,然后再进行恢复性的发展。然而,姬胡同志一上台,采取的却是极端的手段——打,而且是围着圈地打,东、南、北三向用兵。

  首先攻打的南方地区,因为当时熊渠已经将三个儿子封王了。“这还得了,老爸疲软,处理不了此事,看我的!”于是厉王出重兵南征荆楚,反复多次,灭掉了好几个小国。熊渠见周军势大,害怕厉王来攻,便悄悄去掉了王号,又臣服了周。厉王很兴奋,感觉自己真是用兵如神呐,他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西北方向。

  和熊渠差不多,西北猃狁(xiǎn yǔn 即犬戎)见周室衰落,又开始入侵西周边境,厉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搞定了南方,就去了北方。结果犬戎这次很玩命,厉王用兵也不神了,打了很久也没有彻底摆平他们,损失不小,最后以平局告终。

  不管在任何时代,战争都是需要本钱的,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持,而此时的周王朝和成康之治时相比早就面目全非了,哪里还承受得起这么频繁的战争?厉王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他想出一个妙计:横征暴敛。

  厉王为了战争,将民众的赋税提高了好几倍,同时还巧立条目进行变相剥夺,其中还剥夺了贵族的很多权力,招致了民众和贵族的不满,社会一时动荡不安。

  这时候,东南方向原臣属于周的噩国(今南阳东北一带)见周势衰弱,乘机叛变。噩侯联络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犯周的东部和南部疆土。他们声势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