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魂--华夏之刃-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伯阳父说:“那是荧惑火星,是上天在警示大王。”

  宣王说:“孤赦了犬戎之罪,罢兵休战,将弓矢焚烧,令国中不许造卖,如何?”

  伯阳父答:“臣夜观天象(经典语句),其兆已成,好像在王宫之内,不是关外的弓矢之事。‘月将升,日将没’,指的是女祸。”

  宣王不悦,说:“姜后主持后宫,很有贤德,女祸何来?”

  伯阳父又答:“‘将’字指的不是现在,只要大王用心修政,自然逢凶化吉,弓矢不必焚烧。”

  宣王半信半疑,退朝还宫。

  在后宫,姜后告诉宣王一事,此事《史记》有载。

  说的是,夏后氏衰落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到了夏帝的宫廷,夏帝不知所措,便进行占卜,结果是要把它们的唾液藏起来才行。于是夏帝虔诚地祷告,两条龙就跑了,只留下了唾液。夏帝将唾液用金盘藏起来。后来这个金盘传到了商那里,最后又到了周这里,期间从来没人打开过。等到厉王末年,偷偷地打开了,结果唾液流到殿堂上,怎么也无法清除。厉王于是命一群*了衣服的女人对着唾液大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最后碰上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宫女,结果这个宫女成年后即怀孕了。就在宣王听到儿歌的那一夜,这个宫女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无夫生子感到害怕,她就将那孩子扔掉了。

  宣王一听,当即想到:这就是女祸!宣王问孩子扔到哪里,宫人说顺着水漂走了。

  宣王次日将此事告诉伯阳父,命其占卜,伯阳父说“妖气未除”。宣王很不高兴,立刻下令:“挨家挨户给我搜,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找到女婴。举报有赏,知情不报或者藏匿的全家处斩!”然后命上大夫杜伯督管此事,同时命下大夫左儒沿街巡视,不准造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违令者斩!

  镐京城中人闻令无不遵守,但是城外的乡民却不知道此事。

  第二天,有个村妇抱着几个箕草编织的箭袋进城买卖,后面跟着他丈夫,他后背正好背着山桑木弓十来把。两口子还没进城,就被司市官撞见了,大吼一声:“拿下!”手下人见领导发话,迅速将村妇擒住。后面的丈夫见不对头,扔下桑弓就往回跑,终于没被抓住。

  司市官告之左儒,左儒一想,此事正对童谣,檿弧箕箙和妇人都有了,那个男的也就无所谓了。最终结果,妇人被斩首,檿弧箕箙被焚烧。宣王很高兴,以为童谣已应,无事大吉了。也便暂时忘了女婴之事。

  那女婴就是褒姒,以后再说。

  宣王诛杀了村妇,心中坦然,也没有商议太原发兵之事,但宣王好武,却闲不住,只忍了一年多就又开始用兵了。

  宣王四十一年,周军攻申戎,取得了大胜,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他十年来取得的唯一一场胜利,也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场胜利。

  宣王四十六年,宣王梦一美女进犯斋宫,干扰斋禁,捆了七庙神主。宣王惊醒,密诏伯阳父解梦。伯阳父又提起了童谣之事,宣王说:“不是诛杀了妇人解了此语吗?”伯阳父答道:“一村妇何关气数!”

  宣王沉吟不语,忽想到当时是杜伯负责查访女婴下落的,便在第二天朝上问杜伯:“妖女消息呢,怎么这么久了不回话?”

  杜伯奏答:“妖妇已经正法,童谣已经应验,臣怕搜索不休惊扰民众,所以早就把此事中止了。”

  宣王大怒:“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说?你分明是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如此不忠,要你何用!来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百官闻言,面如土色。

  忽然,一位官员走出,拽住杜伯,连呼:“不可,不可!”

  宣王一看,是杜伯的好友左儒。

  左儒叩首奏说:“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无常,怎么能信谣言。我王要杀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惑众,外夷听说后,必定会造反的。请我王三思。”

  宣王大声说:“你为了朋友而违背我的命令,是重友而轻君!”

  左儒说:“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原话,名言)”

  左儒接着说:“现在杜伯并没有罪,不该问斩,我王如果杀了他,天下一定会认为大王不明。臣如果不劝谏大王,天下一定会认为臣不忠。”

  怎知宣王早就不是当初的宣王了,他听不进别人的谏言,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他对左儒说:“我偏偏就要杀他,看又怎样!”

  左儒说:“大王执意要杀杜伯,臣愿与杜伯同死。”

  宣王说:“孤王杀杜伯,如去蒿草,不用多费口舌!我不会杀你的。”然后喝令左右:“快斩!”

  就这样,杜伯就被斩首了。左儒回家后,自刎而死。

  杜伯之子为隰叔,奔晋,又有一片天空,日后再说。

  宣王听说左儒自杀后,对杀杜伯之事有些后悔,天天闷闷不乐。他不思茶饭,夜不能寐,精神恍惚。久而久之,开始语无伦次,头脑健忘,无法上朝。

  后来,经过调养,稍有好转,他便令伯阳父卜了个好日子,带上尹吉甫和召公出郊游猎去了。

  此行人马众多,宣王下令:不准践踏庄稼,不准焚毁树木,不准惊扰民众。然后扎下营寨,宣告军士:所获多少,尽皆献纳,按数目给赏,不准藏匿,否则有重罪。号令一出,众军士各个踊跃争先,打得是鹰犬飞奔,狐兔乱窜;毛羽纷飞,血肉狼藉;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宣王大喜,不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终于,日渐西山,游猎结束,大伙带着战利品奏凯而回。宣王乘坐御辇,悠哉游哉。

  突然,宣王发现远处来了辆小车,狂奔过来,车上站着两个人,手持弓矢,对着宣王说:“吾王别来无恙!”宣王定睛一看,竟是杜伯和左儒。宣王大惊,用手揉了揉眼睛,再一瞅,哪有什么人和车!宣王急忙问左右是否看到,左右都说没看见。宣王大惑不解,抬头一看,小车又来了。晃晃悠悠,围着宣王转圈。宣王大怒,拔出宝剑望空劈去。只听杜伯、左儒齐声骂道:“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杀无辜,今日气数已尽,我们是来索命的,纳命来!”说完,弯弓搭箭射向宣王心窝。宣王大叫一声,不省人事。

  回到宫中,宣王病情加重,闭眼就见杜伯和左儒。宣王自知不能长久,不肯吃药,考虑后事。

  宣王感到太子性格暴虐,不堪重任,便将其托孤给两位老臣:尹吉甫和召穆公(其他重臣都不在世了)。当天晚上,宣王崩。

  宣王在位46年,南征北战,一度使周王朝复兴,史称“宣王中兴”。但这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使得国家疲敝。宣王在位早年期间能够励精图治,重振周室,但在其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后便变得偏激和固执起来,忘了当年与大臣们共议国政的承诺,开始任意而行,穷兵黩武,多次干扰鲁国国事,招致诸侯不满。尤其是到了晚年,宣王滥杀无辜,妄杀忠良,终于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所谓“宣王中兴”,只不过是西周将死之时的回光返照。

二十二 中华诗祖——尹吉甫
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诗都是文学中的文学,而且她不但是文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够抒发万般思绪,勾画绝美景色,陶冶人们情操,或是发人深思的艺术。而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不但韵味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荡气回肠,绵绵不绝,而且包罗万象,往往能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最深奥的思想和最复杂的感情。在中国古代,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伟大诗人,如屈原、三曹、大小李杜、陆游等等等等。但若将所有诗论资排辈,资格最老的非《诗经》莫属,不但如此,《诗经》还是四书五经之首,是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的第一源泉,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其中有很多经典语句,千古流传,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其夺目的光彩。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两千八百多年前的诗,今人仍然能够看懂,并依然广泛传唱,这事只有中国才有。

  那么,这著名的诗三百是谁编纂的呢?

  答案就是本文主人公,中华诗祖——尹吉甫。

  在介绍尹吉甫之前,先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位著名女诗人谢道韫,他的叔父就是淝水之战击败苻坚的大名鼎鼎的谢安,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诗经》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这是对尹吉甫之诗文的称赞。

  下面开始介绍尹吉甫的生平。

  尹吉甫,姓兮,后至南燕,改姓吉,名甲,兮甲盘称兮伯吉父(读fǔ,一作甫),尹是官名,其后人以尹为姓。关于其故乡在何处有四种说法,一是湖北房县青峰人(西周称房州青峰),二是河北沧州南皮人(西周称钜),三是山西平遥人(西周称中都邑),四是四川泸州石洞人(古蜀国江阳),其中以湖北房县最有说服力,因为有大量史料记载和文物遗迹,并且在房县,至今还流传着大量关于尹吉甫的传说,当地很多人都会流利地背诵《诗经》。房县的《尹吉甫的传说》被列为首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一度震惊学术界。

  关于尹吉甫的生卒年不详,其早年在卫国今河北濮阳县为“氓”,氓指的是外国人。

  宣王二年,卫国准备平定陈、宋之时,尹吉甫表现突出,被卫国国君赏识,任浚邑的良人之职,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宣王三年,尹吉甫随卫武公次子惠孙(《诗经》中被称为孙子仲)去平陈、宋之乱,初春出征,十月凯旋,期间他与孙子仲的女儿仲氏恋爱,大诗人尹吉甫诗兴大发,一连作诗几十篇,其中包括《击鼓》、《女曰鸡鸣》等。

  宣王四年,尹吉甫随南燕国君蹶父到陕西韩城把韩侯迎到镐京,受到宣王的赏识。之后,尹吉甫又送韩侯到南燕迎亲,韩侯娶的是蹶父的女儿。之后尹吉甫又护送韩侯到今河北固安县的新韩城,此时尹吉甫作有名诗《关雎》,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唱28个世纪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能不赞叹尹吉甫的才华。与此同时,尹吉甫还作有《麟之趾》等名诗。

  宣王五年,初春,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尹吉甫随卫人赴镐京勤王,西征猃狁。宣王御驾亲征,四月与尹吉甫一起攻猃狁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之后,宣王派尹吉甫去成周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赋贡,尹吉甫作兮甲盘铭纪念自己的战功。

  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者兮伯吉父盘,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于宋代出土。铭文共133个字,记述了尹吉甫随宣王征伐猃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是一件重要文物。

  同年六月,尹吉甫再征猃狁,十月与另一名大将张南仲会师于今山西永济,合力将猃狁逐出雁门关。著名的《六月》作于此事,同时还作有《公刘》、《甫田》等诗。之后尹吉甫驻防于今平遥城一带。当时平遥旧城狭小,尹吉甫增城筑台,教士讲武,训练出了一支能够力抗西戎的精锐部队。今山西平遥古城有点将台遗址传为尹吉甫所筑。

  宣王六年初春,尹吉甫随宣王南征,击败徐戎,宣王派他为尹氏,尹是史官,尹吉甫之名从此而来,之后尹吉甫作有《江汉》。四月随宣王回到永济,一路上宣王逢山祭山,逢水祭水,逢庙祭庙,尹吉甫在旁作祭诗,周颂的一部分颂作于此时。

  六月,尹吉甫归卫,八月又随方叔征伐荆蛮。方叔率领的是殷商的后人,所以大军得胜后在宋国祭祖,尹吉甫作《商颂》等颂。

  这年冬天,尹吉甫同相恋了三年多的仲氏私自结婚。为什么要私婚呢?这是因为尹吉甫的辈分问题,他是仲氏的爷爷辈,所以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私婚后,木已成舟,孙子仲也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但尹吉甫那对固执的父母却依然反对。

  宣王七年,尹吉甫随申伯安定申国、甫国和许国,此时仲氏也随父亲孙子仲到甫国。尹吉甫与仲氏在许国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此间尹吉甫作有《汝坟》、《汉广》等诗。这年冬天,他随好友仲山甫赴齐国迎娶齐胡公的女儿庄姜,尹吉甫负责护卫,留下了《南山》等诗。

  宣王八年,鲁国遭遇外侵,尹吉甫奉命东征,恢复鲁国的土地,作有鲁颂中的一些颂。但是,他只是担任监造营房一职,大材小用。于是出于气愤,尹吉甫作《大东》等诗。尹吉甫驻鲁长达三年。

  三年后,回家后不久,父母为他娶姜女来抵制仲氏,致使仲氏回家。仲氏后来住在漕邑,尹吉甫想接她回来,遭到拒绝。最后,身怀六甲的仲氏改嫁给了蹶父的儿子伯氏,论辈分,伯氏是尹吉甫的本家侄子。仲氏临出嫁的时候去浚邑看望过尹吉甫,告之再嫁,此时传有《载驰》等诗。

  宣王十二年,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西行朝拜宣王,感谢救鲁之恩,宣王开始干涉鲁国内政。

  大概在此时,尹吉甫被宣王封为周太师,位列三公,食邑于房。宣王亲命大臣作诗称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尹吉甫在任太师期间开始整理诗歌,终成《诗经》。

  宣王十六年,卫武公即位,在浚邑举行祭祀,尹吉甫作《斯干》等诗。

  此后尹吉甫没有参加宣王南征楚国。

  宣王二十五年,天下大旱,尹吉甫的父母饿死,此时成诗有《云汉》、《蓼莪》。

  此后,宣王穷兵黩武,武力干涉鲁国内政,使百姓不安,诸侯不满,周室走向衰微。

  宣王三十四年,尹吉甫北攻再次来犯的猃狁,双方各有损伤,不分胜负。

  宣王三十六年,周军惨败于条戎和奔戎之手。

  宣王三十九年,周军在千亩之战遭重创,丧失南国之师,宣王料民生变。

  宣王四十六年,宣王自感不行,将太子宫湦托孤于召虎和尹吉甫。

  幽王即位后,暴虐乱德,不听大臣意见,尹吉甫年迈,告老归卫。

  幽王四年,西戎作乱,镐京危急,尹吉甫任军师随伯氏(情敌)勤王。但伯氏不听尹吉甫的计谋,以致损失惨重。伯氏推卸责任,将罪过都推到了尹吉甫身上,尹吉甫愤怒,作有《何人斯》。

  尹吉甫四处控诉,终将本家侄儿兼情敌伯氏正法,前妻兼侄儿媳仲氏怨怒于尹吉甫,鼓动卫侯没收了尹吉甫在卫国的官职和土地,将其逐出了卫国。

  尹吉甫被逐出卫国后,作有《十月之交》、《伐檀》和《巷伯》等诗。此后尹吉甫回南燕但不受蹶父欢迎,之后到处流浪,病逝于老家房县(一说山西汾阳县),葬于青峰山,留有《小宛》和《鸱》等诗。

  相传尹吉甫做了天官,其坟名叫“天官坟”,据说有十二处。

  据台湾学者李辰冬先生(1907…1983)估计,尹吉甫享年78岁。

  以上是尹吉甫一生的概括,有些成诗时间系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