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王朝:贞观之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辜的情况带进了城内,又很快传开了,孤立了高德儒。义军一举攻破了城池,生擒高德儒,押到军营门口。李世民斜睨了他一眼,用一种揶揄的调子责备道:
  “你把野鸡当作鸾凤,用来哄骗皇上,取得高官,却洋洋自得,自称忠贞不屈。我们兴仁义之师,正是要铲除你等巧言令色的佞臣。”
  “要斩便斩,何必多言。”高德儒不肯低头。
  李建成做了个手势:“拿下去,砍啦!”
  义军进城,秋毫无犯,茶楼酒馆,店铺商贾,各复其业,军民欢欣鼓舞。留守府任命咨议刘赡担任西河通守。
  义军凯旋,李渊带着元吉亲率文武官员到郊外迎接。他喜笑颜开,乐呵呵地说:
  “往返仅仅九天,就拿下了西河郡,真可谓旗开得胜。如此用兵,简直可以横行天下。”
  “托主公的福,”温大有兴奋得下巴上那一小撮胡子也抖动起来,“属下真没想到会如此一帆风顺。”
  “事在人为,明府劳苦功高。”隋唐称呼县令为明府。
  “两位公子带兵有方,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心战。我不过压一压阵而已,谈不上什么功劳。”
  “不必谦虚,老夫心中有数,头功应记在你的名下。”
  李渊把温大有召到身旁,二人并马进城。李建成对于父亲抬举温大有而不突出他心甚不满,鼻翼翕动,嘴唇咬得发白。众将却很受鼓舞,觉得有了奔头。李渊笑在眉头喜在心,吩咐大摆筵席,犒劳三军将士,重赏有功人员。
  天气愈来愈热,士气跟着上升。麦收过后,征集到了新粮。留守府大开粮仓,赈济贫民,投军的人也与日俱增。百事顺畅,李渊心境颇佳,精心筹划西进夺取长安。
  裴寂提议道:“主公进兵西京,须拜领大将军,秉黄钺白旄,总揽兵马大权,方可便宜行事。”
  刘文静补充说:“自古有定制,拜将非筑将台不可,祷告皇天、后土、山川和河渎之神,马虎不得。”
  李渊沉吟半晌,又推脱了一番,才答应下来:“事情就交二位主持好啦。”
  裴寂和刘文静不敢怠慢,立遣柴绍、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监造将台,温大有、温大雅兄弟和长孙无忌负责教习仪礼。
  将台建在校军场内,高三丈,按天地人三才。宽二十四丈,按二十四节气。台有三层:第一层,台中立二十五人,穿黄衣,手执黄幡豹尾,按中央戊己土,以为勾陈之象;东面立二十五人,穿青衣,执青旗,按东方甲乙木,以为青龙之形;南面立二十五人,穿红衣,执红旗,按南方丙丁火,以为朱雀之状;西面立二十五人,穿白衣,执白旗,按西方庚辛金,以为白虎之态;北面立二十五人,穿黑衣,执黑旗,按北方壬癸水,以为玄武之势。第二层周围排列三百六十五人,执杂色旗幡,标示周天数三百六十五度。第三层,排列七十二员牙将,各执剑戟抓锤,象征七十二候。台前陈设仪仗和鼓乐。由南至北一条黄土甬道直通台下,两旁肃立文官武将。
  

第七章  义举(4)
晋阳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张灯结彩。六月十四日吉辰,裴寂和刘文静领着文武官员至留守府。三声炮响,三番奏乐,府门大开。裴刘二人欠身恭请道:“请大将军登辇!”李渊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由建成、世民、元吉和柴绍等陪同出府。排开随从执事,李渊上了驷马轿车,鸣锣开道,鼓乐喧天,往校场行进。进入校军场,只见将台四面八方旗分五色,军容严整,盔甲鲜明,刀枪林立,一派庄严雄浑气象。李渊下车,带着旗牌遘奔将台。将台第一层肃立的两员将官手捧九曲葫芦棍,第二层的两员将官捧彤弓赤矢,第三层的两员将官捧黄钺白旄。温大雅和长孙无忌导引李渊上了第三层将台。刘文静拖着长声吩咐道:
  “香案伺候!”
  军政司将香案摆放在将台当中,李渊净手拈香,裴寂拭拭眼睛,手捧祝文,悠长短促地朗读起来:
  大将军李渊昭告昊天上帝、后土神祗曰:呜呼!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隋主暴虐,荒淫无道,大兴土木,造宫苑,修长城,开运河,筑驰道,三征高丽,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民不堪命,率土分崩,狼烟四起,百姓遭殃,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城郭空虚,千里烟火断灭。皇天震怒,命发诛之。李渊不才,愿从天命,拜领大将军,恭行天讨,伐罪吊民,拥立杨侑为帝,永清四海。所赖神灵相我众士,以克厥勋。伏惟尚飨!
  读罢祝文,李渊将线香插在香炉内,后退三步,望空而拜。文官武将全都跪倒磕头。拜毕,李渊居中立定,刘文静上前,跪启大将军道:“发鼓竖旗!”三十六面大鼓一齐擂响,宝纛从旗杆上徐徐升起。红白二色的大旗周围绣着红火焰,上面绣着“恭行天讨总督兵马大将军”字样,当中的白月光里斗大一个“李”字。纛旗迎风飘舞,猎猎作响。
  裴寂将印、剑捧至李渊面前。李渊将印、剑接在手中,高捧过眉,传令道:“请开印、剑!”鼓乐高奏,欢呼声雷动,震天撼地,经久不息。
  拜将之后,李渊将人马分成左右两翼,左右两翼各配置左中右三军。兵将通称“义士”。将虎符改成鱼符——因避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所以改成鱼形;又以鱼目昼夜不闭,含“常备不懈”的寓意。建国后,唐朝凡五品以上官员都发给鱼袋,盛放鱼符,系佩于腰间。鱼袋一般用木料制成硬匣,匣外裹以皮革,并以鱼形作为装饰。鱼符用金、银、铜等材料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爿,一爿留存在朝廷,一爿由文武官员各自保管,如遇升迁或调兵遣将等事,以合符为证。另外,官吏出入殿门、城门的门证,也制作成鱼的形状,也称做鱼符。义军设置大将军府,任命裴寂作长史,刘文静作司马。唐俭和温大雅作记室,温大有和其弟温大雅共同掌管机密。任命武士彟作铠曹,刘政会、崔善为和张道源作户曹,姜谟作司功参军,殷开山作府椽。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王长楷、姜宝谊和阳屯等六人,分别担任左右两翼六军统领。授封世子李建成作陇西公,担任左领军大都督,统帅左翼义军。授封次子李世民作敦煌公,担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翼义军;柴绍作右领军府长史。
  裴寂争抢头功,献出了晋阳宫储存的全部物资:铠甲四十万副,杂彩五百匹,粮食九百万斛,如数移交大将军府。隋炀帝的大量备用物资,想不到都变成了反隋的军需粮草。他深藏在行宫中的两位美人——尹氏和张氏,李渊公开迎娶做妾。五百名宫女也一并收进了府中。
  张道源和崔善为返回了晋阳,向李渊禀报说:“突厥汗国派遣柱国康鞘利等,运送来了一千匹战马进行交易。”李渊吩咐迎进大将军府。康鞘利高视阔步地走进大堂。李渊满脸堆笑,礼仪容止卑屈而恭敬,接受了始毕可汗的赐书。
  康鞘利脆快地说:“可汗答应护送大将军入关,人数的多少由你确定。”
  “好,好,”李渊欢快地说,“有贵国相助,大事成矣。”
  “大将军,我们一起去看看马匹。”
  康鞘利带着李渊来到马场。李渊命人从中挑选了一半。康鞘利不解地问:“多强壮的马呀,我还怕你嫌不够嘞。”
  “不瞒柱国,仓促义举,百废待兴,府库公帑空虚。”
  听了李渊的话,康鞘利大失所望,皱着眉头不再吭声。
  事后,裴寂等人问李渊:“我们扩大骑军,急需战马,怎么不全部购买?如果公帑困难,剩下的一半,我们愿意私人出钱买下来。”
  “你们想事太简单了,”李渊压低嗓门悄悄地说,“要看深点,看远点。突厥是马的王国,多的是马,然而又十分贪财。假如我们把马全买下来,他们就会送来更多的马,我们的财力枯竭,恐怕就买不起了。”
  

第七章  义举(5)
“剩下的马呢?”裴寂问道。
  “剩下的马,他们不会再大费周折地运回去,我再跟他赊账,不要你们破费。”
  众人省悟过来,露出了钦佩的神色。康鞘利将所剩马匹赊给李渊后,准备北返。李渊馈赠的礼物十分丰厚,并命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相助。动身时,他私下对刘文静说:“胡骑进入中原,是黎民百姓的一大灾害。我之所以向突厥借军,是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在边境上制造事端。”
  “主公的意思我明白。”刘文静表示理解。
  “还有,”李渊强调说,“胡马是放牧饲养的,不用耗费大量草料,多多益善。而突厥兵将我不过姑且用他们壮壮声势,几百人也就足够了,没有别的用意。”
  七月四日,李渊封第四子元吉当姑臧公,担任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并负责义军后勤事宜。留下温大有、唐俭和许世绪等人辅佐元吉,赵文恪率领五千人马守护城池。
  三军将士得到了出师西征的消息,一个个都高兴得手舞足蹈,打点行装,准备上路。李世民回到住处,兴致勃勃地对长孙敏说:
  “明天校场誓师,父亲统领大小三军出发,西取长安。”
  “谁留守太原?”
  “三胡元吉。”
  “这个小心眼儿,”长孙敏流露出忧虑的神情,“他能独当一面吗?”
  “父亲留下来辅佐他的人都很能干,都是义举的元谋功臣,又肯卖力,又有心计。”
  “怕只怕他使性子,刚愎自用,不听他们的话。”
  “大哥和我都要出征,各领一翼人马,谁也代替不了谁。父亲也是出于无奈,才考虑留下他来的。”
  “太原是我们创业的根基。鸟飞得再远,也离不开巢。你再细想一下,你们一走,把女眷都交给他,保险不保险?刘武周近在咫尺,说来就来,还有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等待机会下手,他抵挡得了吗?三胡的为人,你应当比我更了解,溜溜滑滑像泥鳅一样,危险时刻决不会挺身而出,说不定丢下城池,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看不出来呀,”李世民上下打量着长孙敏,“小妹一下子成熟啦,看人看得细致入微,想事想得深刻透彻。唔,你一年多在河东读了些什么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不想成为才女,只想做一个贤妻良母。”
  “你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读书写字,还做些什么事?”
  长孙敏眼睛弯成月牙儿,嘴角布满笑意:“我在学裁缝和刺绣,给你做了袍衫、反闭、毡衫和鞋袜,装进了藤箱里。出征时都带上呗,便于换洗。我还给你做了一件绢布甲,不知合不合身?”
  “快拿来,我穿给你看看。”
  李世民尚武,打仗时爱穿明光铠,平时常穿绢布甲。这种用绢帛制成的铠甲,不具防御能力,但穿上它可以显示武将的威仪,而且结构轻巧,造型美观,又很舒适。长孙敏考虑他随时要注意安全,巧费心思在胸口处安插了一小块薄铜片,用来保护心脏。李世民穿上很合身,尤其对甲内的铜圆护胸赞不绝口:
  “夫人真不愧为贤妻,一门心思都扑在我身上,教我怎么感谢你呢?”
  “我们妇道该做的事,谈不上感谢不感谢。”
  “你话里头的话,我听出来了,”李世民顽皮地闪动着眼睛,“似乎对我有些埋怨情绪。对不起,现在戎马倥偬,等我们都到了长安,我会好好地谢你,让你又做贤妻又做良母。”
  长孙敏脸上蓦然腾起一片红云,双手像擂鼓似的捶打着李世民的肩膊:“真坏,真坏。”
  “我不坏。”李世民把她搂进怀里,“我是好男子,你是好妻子,咱们一起痛痛快快过日子,跟你养个胖小子。”
  他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愈抱愈紧,愈紧愈亲热,迭合到了一起。当她用手摸挲着他那充满活力、紧绷绷的躯体时,感到无可比拟的幸福。李世民肩背宽厚,手臂上的肌肉一瓣一瓣的,如同金刚力士般强劲有力。他雄姿英发,矫健中又显得热切而美妙。在她的心目中,他是一团使她熔化的火,火苗舔舐着她的双唇,燃遍了她的全身。他们心心相印,相互依恋,相互亲吻着,相互熔入了对方奥密的中心。
  “你是我的心肝,”她气喘吁吁,“我真离不开你。”
  他把她搂在怀里,竭力抚慰着。她在他的怀里睡着了,疲倦地进入了梦乡。月明星稀,树影摇摇曳曳。他听着传进房内的风声和夜鸦掠过的叫声,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明天又将离别娇妻踏上征途,山高路险,吉凶未卜,不知何时才能了却心愿,和妻子在西京相会,和天下臣民共享太平。
  (空页)
  

第八章  哭谏(1)
五鼓天明,校场上红白相间的军旗迎风飘扬,彩旗飞舞。三军将士全副武装,犹如雁阵一般排列成行。号角吹响,全场肃立。李渊乘坐战马,由军政司导引,威风凛凛地驰进了校场。
  三声大炮,将台前竖起一面大纛。此时正是旭日东升,金光射到那纛旗上面,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李渊头戴得胜盔,身披黄金锁子甲,足登薄底战靴,腰悬乌龙纯钢剑,在建成、世民、裴寂和刘文静等文武官员的簇拥下,稳健地登上将台。焚香祭天,宣读起兵檄文。
  吉时吉刻,祭了大纛,九声大炮,李渊亲提三万人马,由北向西南朝西京长安进发。大业十三年七月五日,义举兴师。三日后,义军抵达西河郡,慰劳西河的官吏百姓,赈济贫民。凡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人,都授予散官的职衔,其余的名士英豪,也根据才干授予职衔。李渊容光焕发,态度和蔼,一边询问来人的功劳、才能,一边注册授予官职,一天就任命了一千多人。人数太多,忙不过来,接受官职的人来不及领取任命状,拿着李渊的手迹就离开了。他力求早日取得长安,不惜用各种手段收揽人心,毫不吝啬地散发钱粮财物,又给那些有名望的人封官许愿,委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西征的阻力。
  代王杨侑得到李渊起兵的消息,急召刑部尚书兼京兆内史卫文升、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和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商议平叛的计策。卫文升风烛残年,吓得面色如土,全身抽搦,舌头僵住了。骨仪倒是胸有成竹,站起身来,奏道:
  “李渊反心已久,到处收买人心,网罗势力。晋阳起兵,声威甚壮,矛头直指京都。微臣的意思,立即上表奏请皇上降旨讨贼。另外,宜火速调兵遣将,沿途堵截,阻止李渊的西进。”
  “微臣不才,”屈突通拱了拱手,“无功受禄,愿效犬马之劳,带领部众去守河东郡。若是李渊的兵马前来,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阴世师献了一条毒计,掘开李渊的祖坟,挖断他的龙脉。同时保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两万人马去霍邑驻防。代王年幼,并无多少主见,卫文升没有异议,他便一一照准了。
  义军进入雀鼠谷,驻屯贾胡堡。贾胡堡距霍邑一百里。刚刚扎下营寨,天气陡然变化,大雨像瓢泼一般从天而降。雷雨连续了好几天,汾水暴涨,道路泥泞溜滑,甚至被水淹没了,义军无法前进。李渊派遣长孙无忌和武士彟等带着老弱士卒返回太原,再运一个月的粮食前来接济军马。
  天空黑得如同翻过底来的大铁锅,浓云滚涌,电闪雷鸣,雨一会儿像瀑布般飞泻,一会儿又像用筛子筛下来的一样,一会儿细如烟雾,一会儿密如急箭,时大时小,交错不停地下着。中军帐里,李渊在召集主要文官和武将,会商军事。他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地形图样,对众人说:
  “三十六路反王都在跟隋军激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