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月几时有-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不禁忧从中来,离愁难遣,提笔作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此后,清照独居青州,空闺独守,寂寞难耐,思夫之情日益深浓。于是,一系列抒写离情别绪、闺怨相思的词作,如汩汩清泉,源源不断从她笔端流溢出来:
  《好事近》里,听到“一声啼鵊”,踏碎伤春与思夫之幽梦: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鵊。”
  《行香子》写于七夕,以牛郎织女相会为依托,略带一丝幽怨,倾吐对“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丈夫的思念: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架,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诉衷情》写她独自饮酒,不仅无心赏梅,而且将一腔幽怨,迁怒于梅花,恨不能“挼残蕊,捻馀香”,以化解相思之苦: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一翦梅》里,她独上兰舟,看见大雁飞鸣,感慨青春悄然流逝,就像“花自飘零水自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付与了孤寂的残荷败藕: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为人称道的是《醉花阴》,此词作于“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元伊士珍《琅环记》记载说,明诚收到这首《醉花阴》后,赏玩之余,大为叹服,自愧弗逮,但又负气地想:“想我赵明诚也是饱读诗书,就写不出这么优美的词么?”于是闭门谢客,冥思苦想,废寝忘食三天三夜,一口气填了五十首《醉花明》词。数日后,他把清照的词,杂混在这50首词中,请好友陆德夫来赏析。
  陆德夫玩味再三,沉吟许久,终于开口道:“赵兄,有三句尤其出色!”
  明诚一阵激动,迫切追问道:“是哪三句?”
  德夫长长一揖到地,满脸敬佩之色,祝贺道:“恭喜赵兄,你最近作词,进步不小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乃旷世绝句也!”
  从此,明诚对妻子彻底臣服。宣和三年(1121)秋天,明诚就将清照接到莱州,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靖康元年(1126 年);明诚改任淄川守,清照亦随居淄州。夏天,明诚偶然下访,竟从乡人那里得到了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欣喜如狂,急急打马回家,和清照一同欣赏。深夜,两人相拥观书,饮酒品茶,狂喜不支,痴迷不已,蜡烛燃尽了两根,还不肯入睡。
  这是清照最后的幸福时光。
  就在那一年冬天,“靖康之难”爆发,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金兵铁蹄入侵,踏碎了大宋的秀丽河山,也踏碎了清照的一帘幽梦。
  多年之后的一个冬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雪,梅花怒放。两鬂生华的清照蹒跚着走出门来,看见青年情侣快乐地堆雪人、打雪仗,听到他们赏梅饮酒的欢呼声,只有倍感凄凉孤苦、万念俱悲。
  四顾茫茫,清泪千行,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丈夫已经魂归黄泉,生死隔幽冥,自己像一只孤雁在苦苦挣扎。再纵目回望,纷飞的大雪隔断了视线,望不见魂追梦绕的故乡,更望不见那惨遭践踏的北国河山。
  于是,就有了这首悼念亡夫、催人泪下的《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清照酷爱梅花,喜爱踏雪,也爱喝酒,“每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每值大雪纷飞之际,她都要顶笠披蓑,在雪中漫步,寻诗觅句。明诚忙于政务,不是很喜赏雪作诗,但为了不扫她的兴头,总是设法陪同,并诗酒唱和。
  而如今,“吹箫人去玉楼空”,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也无人怜惜;纵然摘得一支绝美好梅,却“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她曾无数次地惘然回眸,却只能在睡梦里,仿佛暼见那个曾经携手踏雪、赏梅吟诗的身影。
  凭谁哭诉,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是寻常!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2)
靖康元年(1126年)冬天,金兵大举入侵,一举攻破了都城汴京,时局剧烈动荡,举国一片惊惶。明诚与清照正在淄川,听到如此噩耗,都四顾茫然,嘘唏不已,再环视身边的书籍古董,“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大有不祥之感,“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国难未靖,家难又起。靖康二年三月,明诚母亲郭夫人突然撒手西去,明诚夫妇不得不南下奔丧。南下之前,他们也料到北方多事,决定将珍贵文物带往建康城。然而,多年收集的珍贵文物不便携带,踌躇再三,终于痛下决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最后,还是装了满满的十五车。而剩下的文物,都收拾妥当,安放在青州“归来堂”的几十间屋子里,准备明年春天再来运走。
  有谁料到,这些节衣缩食、苦心收集的宝贝文物,匆匆一走,竟成永别!靖康二年十二月,金兵攻陷了青州,清照夫妇存于青州的所有古器物什,在金兵的一把大火中,“已皆为煨烬矣”!
  明诚丧服未满,即被起复知江宁(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春,建康下了一场大雪,但清照面对山河破碎、黎民涂炭、前路茫茫,早已没了往昔那种踏雪赏梅、感月吟风的心情,作了一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起句采用欧阳修《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首韵,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从此,清照词风大变,已不再囿于儿女情长、闺怨离愁,而是交织着难解难分的国耻家恨。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沿江而上。
  五月,明诚刚刚将清照安置在安徽池阳,就接到圣旨,再知湖州。明诚谒见过皇帝赵构之后,认为时局不稳,决定让清照继续呆在池阳,自己单独去湖州上任。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带上简单的行李,准备乘马出发。他坐在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向乘舟来送行的妻子告别。
  清照坐在船头,心里凄苦难言。看着他即将远去,她就像失去了支撑,心绪又烦又乱,终于追着喊道:“我单独在此,如有城中兵变,该怎么办?”
  明诚举起手,遥遥地说:“从众罢了!如形势危急,必不得已,先舍弃辎重,接下来扔掉衣被,再扔书册卷轴,再是古器。唯独宗器,一定要保住,人在物在,切勿忘了……”急急打马而去。
  然而明诚途中奔驰,中了大暑,患上痢疾;走到建康,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七月末,清照得到消息,惊惧难安,心急如焚,立刻起舟,“一日夜行三百里”。可惜奔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在膏盲”,无力回天,她只能悲泣而已。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葬完明诚,也大病一场,“仅存喘息”。蘸着血泪,孤苦零丁的她写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一“叹”一“怜”中,对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夫君暴病身亡,情之怜,哀之切,悲之深,伤之重,已溢于言表。
  然而,明诚尸骨未寒,打击就接踵而至。
  最先跳出来趁火打劫的,是高宗赵构的御医王继先。王御医狗仗人势,携黄金三百两,气势嚣张地来到清照家里,要求全部买下那些价值连城的收藏品。清照当然不肯,断然决绝,但是王继先连吓带骗,没完没了。幸好明诚的表兄谢克家听说此事,挺身而出,从中周旋,清照才好不容易脱身。可是,王继先“其权势与秦桧埒”,岂肯善罢甘休?
  果然,没多久,就有人向朝廷密告,“举报”了清照夫妇的一项“死罪”:“颁金通敌”!
  明诚在建康病重时,曾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了一只玉壶来请他鉴定。明诚仔细鉴定后,认为并非真玉,只是像玉的石头(珉)。明诚死后不久,张飞卿见国家败亡,就北上投降金国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抓牢此事,添油加醋,硬说是清照夫妇乘着国难之际,向金人献了玉壶,欲置清照于死地而后快。
  碰上这等“莫须有”的罪名,清照欲哭无泪,惶怖不安,不敢多言,只能动用所有金银铜器,四处活动朝臣,努力想为明诚和自己辩诬。悲愤过后,她思来想去,感到自己一介孤女,终归难以保存这些珍贵的书画古董,唯一的对策,还是尽快整理,上交国家,以免别人都来打主意。
  然而此时,金人南侵,战乱不休,事势日迫,国家危急。皇帝朝臣四处逃窜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和精力来保管这些珍贵的物器?清照只能打起精神,寻求亲戚,自己苦撑。
  明诚去世后,清照整理好遗物“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等,遣人送到洪州明诚妹婿处。明诚妹婿时任隆佑太后的兵部侍郎,清照以为很安全,本也打算投靠那里。但当年十月,金人追杀隆佑太后,攻陷洪州,清照派人送去的所有书画,“遂尽委弃”,而那些正运往洪州的“渡江之书”,也都“散为云烟矣”。
  万无奈何,清照在匆忙慌乱之中,只能捡拾部分轻软古物,整理数十箱,自己随身携带,并抱着“从众”心态,追随国家的“主心骨”宋高宗赵构。在金兵进攻之下,赵构如丧家之犬,东躲西藏,清照也安不了家,也跟着大臣们一道,先后经越州、明州、奉化、嵊县、台州;自黄岩雇舟入海,沿途颠沛转徙; 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就这样,她和明诚费尽半生心血,“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节衣缩食买来的大量珍贵书画,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遭战火焚毁、乱兵哄抢、小偷盗窃、邻居敲杠,已经“十去其七八”,所剩不多了。
  在流寓途中,和着凄风苦雨,清照写了不少思念故园、怀念亡夫的小词:
  《菩萨蛮》里,她晨起微寒,乡绪难解,只好借酒浇愁: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南歌子》里,她夜里凄冷,孤枕泪流,怀念亡夫: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清平乐》里,她无意踏雪赏梅,唯有乱世零落、寂寞天涯之叹: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添字采桑子》里,她依着西窗,看到庭院里的芭蕉残叶,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再次深深触动思乡之情: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屡遭打击、连日奔波的清照,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身心极度疲惫、脆弱。她已年近半百,两鬂华发,膝下无儿无女; 只能举目四顾,形影相吊、暗自落泪。
  可巧,在她最凄苦、最脆弱的时候, 一位“文质彬彬”的进士张汝舟出现了。张某身居高官,却放低身架,托了媒人,带上重金,郑重其事地上门求婚,一再许诺愿意照顾她,与她共渡后半生。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清照自然很欣慰,以为重新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温暖肩膀,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绍兴二年夏天(1132年),49岁的清照再度嫁人。岂料,这场婚姻,完全是一场噩梦,又在她流血的心口狠狠地插了一刀。
  原来,和御医王继先一样,张汝舟也是冲着明诚遗留的巨额金石器物而来。婚后,张某人发现这笔遗产已经丧失殆尽,根本没有外人传说的那么多;剩下的一二残零,清照又视为珍宝,“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他根本无法支配。张某立刻恼怒成羞了,撕开文人的外衣,露出无赖中山狼的真面目,“遂肆侵凌,日加殴击”,恨不得将清照折磨至死。
  清照后悔得无以复加,刚烈、独立如她,决不会像那些“从夫而终”的懦弱女子,忍气吞泪地凑合着过日子。她从噩梦中醒来,马上抛弃了幻想,振作精神,设法自救。
  依据宋朝的法律,妻子是无权申请离婚的;除非,妻子检举丈夫有违法之事,属实后才可离异,但也要判妻子两年徒刑。清照为了摆脱恶棍,决心豁出去,拼个鱼死网破。很快,她就得到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证据,毅然上官府控告。朝廷查证属实后,张汝舟被定罪行遣,除名编管。清照终于解除了这场不到100天的婚姻,可也被判入狱。
  幸亏李赵两家都是名门,在朝中还有几个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綦崇礼之母是明诚的姑妈)主动给清照帮忙,四处奔走打点,使她在牢里只呆了九日,就释放出来了。
  出狱后,清照就寄住在弟弟李迒家中。经受诸多磨难和煎熬后,她开始享受这一段比较安定的日子,静心坐下来,潜心整理凝聚着明诚和她终生心血的《金石录》,写了著名的散文《金石录后序》。她每次翻开书画字册,摸到明诚的手抚之页,想到两人花前烛下的诸多趣事,总会泪如泉涌、悲泣不起。
  黄昏时分,她默守窗前,看见在急风中摇曳欲倒的残菊,和在细雨中挣扎飞行的孤雁,大有同病相怜之感,又触动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