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流氓皇帝-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支军队要具有长久的战斗力,士气当然要有,但是还必须有很好的配合,如果士卒们精诚团结得法,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令人生畏。

所以末将就用阵法的形式,来训练这批兄弟,让他们能够心灵相通,配合默契,进退有据,如同一人,那么这30多人,就能够发挥出300个人的战斗力!”

“好,非常好!”程真忍不住鼓掌起来,明末的时候哪有鼓掌这种礼节,袁承志目瞪口呆,文武百官们也是面面相觑,让程真有些不好意思。

程真赶紧将两只手收了回来,咳嗽了一声,笑道:“非常好,袁承志,朕很欣赏你,但是朕也认为你养父袁督师的话并没有错,你们父子的带兵方略如若结合到一起,恐怕就是最好的方略了!”

在程真看来,袁崇焕强调士兵的意志力,袁承志强调士卒地配合,这两者并不矛盾;如果士卒都身体强壮,武功纯熟,再加上袁崇焕调教士卒地意志力,袁承志调教配合能力,就是一种完美的组合。

只是可能因为袁崇焕这蛮子性格太过刚烈,甚至刚烈得有些迂腐,所以就一棒子将袁承志给拍死了,程真忽然觉得袁崇焕这个人性格很可爱,到这个时代以来,他还没有见过袁崇焕,忽然有些想见见他地冲动了。

※※※

毕竟军中只有一个袁承志,看那些没有配合意识的家伙再继续比试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并不能得到多少惊喜。

所以程真让孙勇下令,命令那些士卒们开始以队伍的形式,两两捉对儿厮杀,就在下午决出比赛的结果。

不久,比赛的结果出来了,按照程真的承诺,胜出的一千多名明兵,都升为甲等明兵,每个人都能够拿到三两六钱每月的饷银,当这个消息宣布的时候,点将台下面欢声雷动。

那些升为甲等明兵的家伙们,固然都是各个兴奋无比,那些没有升为甲等明兵的家伙,则是用艳羡的目光看着他们,明显的眼睛里面有些嫉妒的味道。

程真心中高兴之极,心想:有钱就是他的好办事啊!现在他手头有三千三百多万两白银,加上皇家内库当中还有将近两千万两白银,用两年应该没有大问题,回头让那铁公济拿着算盘核计一下,看看这些钱够用不够用。

当下程真还让孙勇宣布,今后这一万多名精兵,就是皇帝直属的禁卫军,会定期举办各种比赛,每次比赛都会有一些名额让士卒们晋级,拿到更多的饷银。

这些话一出,马上又是欢声雷动,成为皇帝的亲兵,拿到更多的银子,谁不想啊!

程真还当场宣布袁承志为新的禁卫军千户,担任孙勇的副手,辅助孙勇指挥全军的训练事宜,并且将那一千多名甲等明兵直接交给袁承志来带。

程真想的很清楚,有了孙勇和袁承志这两个得力的人选,他老人家就不用太多次来到军营了,大概每隔两三天来一次就行了,只要负责好大方向的指导,负责好银子供应,同时负责好买火枪火炮来装备这些士卒……就行了,他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不问细节、搞好后勤的指挥官而已。

这样最好,就有更多的时间去陪皇后姐姐,陪三名妃子,陪着小楠和柔柔这些美人儿了。

程真心中大乐,看了看旁边的柔柔,觉得她在盔甲下面的脸蛋儿格外的标致,而且那厚重的盔甲也挡不住娇美的身材,不由得就在这军营当中有些兴动起来。

柔柔感觉到了程真火辣辣的目光,赶紧闪到程真的身后去了,躲到程真看不到的地方。

程真哈哈大笑,对王承恩道:“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了,王承恩,你去准备起驾回宫。

孙老将军、宪之、铁公济、乔允升,你们四个,就跟随朕进宫去用晚膳罢,晚上朕还有要事和你们商议!”

此时已经接近太阳落山的时刻,当程真上马回宫的时候,孙勇大手一挥,一万多名大明的精兵在身后排成整齐的队列,高高举起手中的刀枪剑戟,齐声高呼:“恭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声音震动天地,自有一股铁血情怀蕴含其中,就连程真胯下的白龙马,都仿佛受到感染,跟着高高的嘶鸣起来。

程真回头看了一眼点将台上那面迎风猎猎的大旗,斗大的一个“明”字格外鲜艳,不由得大声笑道:“众爱卿,终有一日,朕要将那面旗帜,插在天涯的尽头,插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说罢高呼一声:“驾!”那白龙马急速的动起来,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向前飞驰,众文武百官也赶紧打马跟上,滚滚的铁蹄声渐渐远去,孙勇和袁承志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得此明主,夫复何求!”


第二百一十四章 凝冰为城   

 一起用过晚膳之后,程真在御书房和兵部尚书孙承宗、吏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铁公济以及刑部尚书乔允升一起议事,这次议事的主题,很明显就是围绕着军队改革,以及当前的军事大势进行。

对于程真来说,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他已经习惯了和这四个人议事的模式,差不多和这四个人一起,就决定了大明朝的大方向。

对于程真来说,孙承宗通晓军事而且稳重,史可法思想传统但是忠心耿耿,铁公济西学渊博、精于计算,乔允升通晓律法而且铁面无私……这四个人组合起来,实在是一个强有力的内阁集团。

唯一可惜的是,孙承宗已经六十八岁了,年纪稍微大了点。

如果不是因为孙承宗多年行伍,身体得到了长期的锻炼,他根本就坚持不住每日里参议朝政。

熊廷弼年纪也大了,所以程真认为,将来执掌兵部的人选,应该是忠直刚烈的袁崇焕。

朝廷重要的大臣当中,工部尚书徐光启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由于长期没有得到锻炼,所以身体一直很虚弱,就不能经常的上朝议事,没法跟孙承宗相比。

还好徐光启推荐了一个宋应星,此人也是个大科学家,程真见过他几次,发现此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悲天悯人,心怀天下百姓,人品也是没得说,于是深深为之折服,心里早已经将这宋应星定为徐光启的继承人。

至于礼部尚书韩曠,也是个老家伙了。

不过这老家伙执掌地礼部,也就是负责一些礼仪、教育、外交方面的事情,现在对于程真来说,这些事情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所以也就由着那老家伙唱反调,也不跟他计较。

在程真看来,水至清则无鱼。

如果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是顺着皇帝,没有两个唱反调的。

反而会出问题,这个权势平衡的必须。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他看那韩曠的眼光也变了,也不再跟他生气和计较了。

一边喝茶,程真一边回想自己做皇帝这几个月以来,在性格和处事方面的一些变化,不由得心中暗自好笑。

自己这个崇祯皇帝地身份。

不过才一十八岁不满十九岁而已,现在就成熟得好像是老人一样,不知道这种进步,究竟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孙承宗等四人也陪着程真一起喝茶,王承恩则在一边侍候着。

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他们也跟这少年皇帝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地感情。

那是一种超越了君臣的感情。

反正给他们四人的感觉,这少年皇帝并没有拿起皇帝的架子,将他们当作纯粹的臣子,很多时候都是把他们当作一起共事的伙伴,甚至有时候把他们当作老师……

所以四名核心的大臣,都是心怀感激。

做事更加卖力和用心。

加上他们看到了这个少年天子地种种神奇之处,于是做事情更加显得有信心,心中早已经形成了这么一种共识:跟着这个少年天子一起,大明朝一定可以得到振兴,自己一定可以在史书上面记下自己的大名,名传千古。

喝完茶,程真开始询问孙承宗,关于全国各地的军事动态,以及各地军队的布置情况。

孙承宗微笑,颇为感激的看了看铁公济一眼。

因为很多事情。

其实是铁公济这个精于计算的家伙帮他做的,孙承宗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核对数目这等繁琐的事情。

而铁公济却是天生擅长于此。

当下孙承宗向程真汇报形势,根据胡说地锦衣卫情报网传来的消息,满洲的皇太极,已经在鸭绿江边陈兵十万,随时准备向朝鲜进兵了。

不过据说皇太极并没有打算灭亡了朝鲜,只是打算劫掠一番,让满洲百姓安然的度过这个冬天而已,因为皇太极的实力,还没有到达完全统治朝鲜的地步,顶多把朝鲜当作一个从属国罢了。

程真笑道:“大明朝目前也没有实力去支援朝鲜,但是可以牵制一下皇太极,让朝鲜人地压力减小一点。

这样罢,孙老将军,我们要做三件事:

第一,派遣特使坐船从登州出发,渡海去朝鲜,带去朕的亲笔信,再带去五十万两白银作为援助。

就告诉朝鲜国王,大明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全力支持他抵抗皇太极,让他不要投降,拿着那五十万两白银去花,尽全力抵抗。

五十万两,应该够他花很久了,朝鲜能够多消耗一份皇太极的力量,形势就对大明朝越有利一分。

孙承宗自然是没有异议,旁边的铁公济却是愁眉苦脸起来,嘟囔了一句:“皇上,这大明朝国库的银子,这样花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没有了啊……”

程真哈哈大笑道:“铁公济,朕知道你精打细算,一心为国,不过你放心,这赚钱的事情,朕相信你有法子……你没有法子的话,朕也有法子!”国库加内努,还有五千万两银子,而且还有一个太祖宝藏,所以程真并不担心;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诸葛卧龙不让他开太祖宝藏的含义,其实就是心理有个依靠:我没钱了还可以找太祖宝藏!

这太祖宝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开啊。

当下程真对孙承宗道:“孙老将军,这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想必朕不说,你也会知道地!”

孙承宗笑道:“皇上所说地第二件事,莫非是从后方牵制皇太极么?不错,老臣的确和皇上想到一起去了,所以这第二件事,应该是命令皮岛地毛文龙,做好一切准备,只要皇太极进入朝鲜,就立刻登陆辽东,在满洲百姓当中劫掠一番,牵制皇太极。

那么这第三件事,就应该是命令辽东前线的袁崇焕将军,让他虚张声势,向前推进,给皇太极第二重的压力。

只是老臣担心,现在满洲的多尔衮驻扎在宁远城外不远的地方,满洲辫子兵都擅长野战,而我军不善野战,这么贸然出击的话,如果跟辫子兵打野战,恐怕会有问题罢!”

程真从御书房的桌子上抽出一份奏折,让王承恩递给孙承宗,笑道:“这件事情,原本朕也是和老将军一般认为,认为我军野战打不过辫子兵,所以不宜出击。

但是袁督师手下的赵率教将军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一个好法子,朕觉得此法可行,所以要和老将军商议一番!”

孙承宗接过那奏折,很快将奏折看完,不由得马上击节叫好,赞叹道:“好,此法的确可行!”

原来赵率教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启发,他从《三国演义》中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曹操和西凉马超对战,马超勇猛异常,曹军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

曹军平常用树木围成栅栏立下的军营,总是被马超的西凉铁骑所冲破。

当时正好是冬季,朔风飞扬,冰天雪地,于是曹操灵机一动,堆土成城,洒水让泥土冻结起来,于是一夜之间铸成一座坚固的军营。

第二天马超一看,一座跟坚城一样的军营矗立在眼前,不由得大吃一惊,他的西凉铁骑再勇猛,也无法冲破曹操的军营了。

曹操就是凭着这种方法,坚守营帐,后来不断用计,终于找机会将马超打败。

赵率教认为,辽东宁远地处北方,天气寒冷,而现在正好是十一月份,可以用曹操这种堆土积沙,洒水成冰的方法,来将宁远防线不断向前推进。

满洲的八旗骑兵再厉害,恐怕也无可奈何。

史可法、铁公济和乔允升看到这份奏折,也是大加赞赏,当下君臣五人马上就批准了这种方案。

程真笑道:“此事事不宜迟,就让袁督师赶紧行动罢,兵部连夜派快马前去宁远,将朕的批示传下去。

而且……”

程真顿了一顿,脸色有些严肃的道:“告诉袁督师,以后这种小的战术,就不必请示朝廷了,只要战略没有错误,朕允许他便宜行事,省得一来一回的浪费时间。

”袁崇焕毕竟还在边疆,认为凡事要奏请朝廷,不知道孙承宗今日上了那道奏折之后,边疆的带兵大将,已经可以便宜行事了。

当下程真又道:“不管是朝政还是军事上的事情,朕都不想插手太多,朕始终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放权给各位爱卿去做事。

以后,不是特别重大的大事,各位爱卿一起商议好去做了就行了,只要每半个月向朕交一份奏折,总结一番就可以了。

孙承宗、史可法、铁公济和乔允升,赶紧躬身行礼谢恩。

程真想起今日,在京城前军营中,自己插手的事情似乎已经到了很细节的地步了,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明朝的军队训练,实在是有些落后。

不过,以后他可不想这么累了,必须找到几个得力的人去做这些事情。

灵机一动,程真又想出一个主意来,于是脸上又露出了微笑。

 
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房行乐   

 程真想到的这个主意,其实跟毛主席的一句话有关,那句话就是: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如果从内政到外交,从士卒训练到行军打仗,从农耕种地到工业锻造……这些事情都要程真这个现代人亲自过问的话,不累死才怪,而且就算累死了也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程真来引导全国的官儿们、读书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士兵们……就是大明朝的所有子民,让他们把认为好的主意,就贡献出来,然后由文武百官们来决定采纳哪些主意,最后形成系统的方法给程真来定夺。

这样,就不是程真一个人的智慧来发展大明朝了,而是整个大明朝的八千万老百姓来群策群力的发展明朝。

程真越想越是兴奋,当下对铁公济道铁公鸡,由户部牵头,设立一项奖金,就叫做大明皇室奖。

规定下去,不管是对朝廷的内政、外交还是军事、农业、手工业,只要是有好的点子,都可以到当地官府口述,或者上交文书;一旦这些点子被朝廷采纳,则重重的有赏,分十等奖赏。

最低奖赏为五两白银,每一等增加十两赏银,最高奖赏……不封顶,只要朕认为有价值的,就重金奖赏!”

铁公济心想:又要花钱了!他苦着脸领了这道圣旨,程真看到他的表情,不由得心中好笑,干脆将铁公济叫住,又道铁公济。

这次朕不难为你,这项大明皇室奖,既然是以大明皇室来命名的,就理应由大明皇室来出钱。

朕先从内努当中拿出一百万两白银出来,交给你使用,你看如何啊?”

铁公济心中大喜过望,但是表面上还是装做诚惶诚恐地样子。

赶紧跪下道此事能由皇上出钱,理应由国库出钱才是……微臣立刻从国库当中拨出银子。

马上就来办这件事,皇上但请放心就是了。

“好你个铁公济,起来罢,朕你心中高兴,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由朕来掏钱,这是圣旨。

就不要再更改了!”程真铁公济心中的小九九,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铁公济也是忍俊不禁,终于笑了起来,很是狡猾的开始磕头谢恩皇上圣明,微臣领旨。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下五人又商议了这件事情的细节,最后决定,十个等级的赏银由户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