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流氓皇帝-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配合着那500万两白银的发放,老百姓的心里更加的热乎起来。

于是程真又想到了一个鬼主意,那就是必须夸大宣传皇帝的功绩,皇帝的英明形象,既然这个时代没有报纸,那么就采用其他的方式。

那种官府里面抄送的塘报,仅仅限于官府知道,实在是影响力太小。

那铁公济实在是聪明,知道了程真的想法之后,通过飞鸽传书,给程真提供了一种明朝的宣传方式,那就是评书。

明代的茶坊酒肆之中,说书先生乃是一道奇特的景观,往往有许多酒客聚集在这种地方,听说书先生讲三国故事,罗贯中他老人家的三国故事,能够流传后世,说书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程真马上就懂了,立刻将王承恩叫来,然后对着王承恩耳语了几句,王承恩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去了……数日之后,在南京城里的茶坊酒肆,很多说书先生的段子改了,变成了大明崇祯皇帝活捉魏忠贤,大明少年天子平陕西,大明皇帝活捉福王……然后,大批的酒客在下面叫好,铜钱和碎银子。

纷纷地砸了上去,那些说书的老学究,都赚得眉开眼笑。

于是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南京城里面开始流行说皇帝的故事,从一些核心的茶坊酒肆,渐渐的扩散到了全城。然后又从南京扩散到了附近的苏州。

扬州,无锡等地……而在稍微远一些地城市。

比如武昌,比如长沙,也出现了说书先生说皇帝,然后捧场的百姓人山人海地情况。

老百姓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添油加醋的本事还是很厉害的,第一个人对他的听众说,皇帝好厉害。

魏忠贤都打败了;听众中有第二个人听到,回去传播,加了点东西,说,皇帝是紫微星下凡,当然厉害了;第三个人翻了翻白眼,然后没有忘记向他的听众说,皇帝其实三头六臂的。

而且有火眼金睛……这么一番传播下来,一传十,十传百,程真这个皇帝已经渐渐地被神化了……

这点小伎俩,竟然能够达到如此绝妙的效果,程真偷笑不已。

其实。

当日里,南京第一个说皇帝故事的说书先生,就是一个托而已;而下面给他捧场的那些人,人山人海的,其实很多都是王承恩花钱找来的,故意给那些说书先生很多打赏……于是乎,南京城开始流行说皇帝故事,从南京再向苏州向扬州传播,然后再向整个江南传播。

本来韩爌这个老头子,在北京听到皇帝亲自接见泥腿子老百姓。

接见那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接见那个下三滥的造船工人,心中就老大地不痛快。

他准备了不少的奏章。

联络了一批顽固的老头子,准备联名给皇帝上书,指责少年皇帝有份,丢了大明列代祖宗的颜面——当然,在杀人如麻的皇帝面前,这些奏章没有敢写得太激烈。

这说书先生的阴招使出来之后不久,每日里都有地方上地百姓上书,地方上的乡绅上书,地方上的商人们上书,对大明王朝在江南的仁政感恩戴德。

这些奏折如同雪片一样的飞进了京城,更有甚者,竟然提出要给小皇帝建立生祠……韩爌看到这种奏章,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但是心中也算是看到了民间舆论的厉害,这时候只好压住那些批评皇帝的奏章不发。

于是,韩爌和一批顽固的东林党分子,再一次连屁都放不出来一个。

在南京呆了十数日,一边筹备东进崇明岛的事情,一边在暗地里进行那个大阴谋,程真没有忘记继续作秀。

六月初的时候,程真来到了苏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祠堂,祭奠那些在和阉党斗争中死难地东林党烈士,还有民间地烈士。

乔允升帮助程真做了一篇声情并茂的祭奠文,程真亲自拿着那篇文章,在烈士地灵前朗读,到最后竟然是声泪俱下,动情恸哭。

这番举动,让朝廷上下的读书人都感动不已,于是乎,小皇帝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名声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纵然还有不少东林党人,还有不少韩爌那样的老顽固,看不惯所谓的发展新技术,看不惯皇帝亲近民间百姓,但是在一边倒的声浪之中,哪里敢放半个屁。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闹剧之中,只有那个狡诈的小皇帝,半夜里搂着沐二娘在床上运动的时候,有时候都会忍不住的偷笑起来。

这一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传来,经过朝廷的不停努力,那盘踞在福建的海盗头子郑芝龙,终于归顺朝廷了。

郑芝龙是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生父,原本是福建南安人,号飞黄,小名一官。

郑芝龙此人生于1604年,也就是程真来到这个朝代的22年前,这个时候也仅仅是24岁而已,但是身份却是不得了,早已经是大明朝南部及日本等地最大的商人兼海盗。

郑芝龙刚刚满18岁的时候,就到澳门的舅舅黄程处学习经商,并在澳门接受西方天主教洗礼,还有一个西方名字叫做Nicolas。

不久之后,就开始跟随舅舅在东南亚各地经商,认识了华侨巨商李旦之后,郑芝龙渐渐的成为李旦手下的重要人物。

因为李旦的根据地在日本的平户岛,因此郑成功对日本也颇为熟悉,并娶了个日本老婆。

李旦死了以后,郑芝龙成为李旦的继承人,继承了李旦手下的人马以及船只,组成了强大的船队。

由于日本施行锁国政策,郑芝龙将船队的基地,从日本平户岛迁移到台湾笨港,即今天的台湾北港附近,开拓台南以北到嘉义附近沿海一带地区,修筑了十多个水旱寨子,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势力。

但是此后不久,荷兰人登岛,打败了台湾岛上所有的势力,包括郑芝龙,郑芝龙的商业生意再也做不下去,只好带着妻子定居在福建沿海的岛屿上,从一支半商业的船队,正式转化为以劫掠为生的海盗船队,成为这个时候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横行于大明朝南方海域。

由于大明朝在南方军事实力薄弱,精锐部队都在北方的辽东防线和宣府大同防线,南方基本上没有可以打仗的军队,所以拿郑芝龙根本就是无可奈何,看着郑芝龙很是头疼。

之前的历任福建巡抚,都拿郑芝龙无计可施,直到程真登基之后,改任熊文灿为福建巡抚,对郑芝龙许以高官厚禄,这才渐渐的有了效果。

但是郑芝龙的两个兄弟,郑芝虎和郑洪奎,并不同意投降朝廷,认为大明朝根本无信可言。

所以第一次派来招安的钦差,就让那郑芝虎给拔刀斩了,兵部本来给了一道圣旨,保证那郑芝龙招安之后的地位,难道圣旨也随着被杀的钦差而沉入海底。

程真认为,大明朝要想发展海上力量,固然可以用十年二十年时间去培养一支海军,但是那样未免太慢了。

如果想要快速建成一支海军的话,最好还是借助已有的力量,这郑芝龙一旦招揽过来,用好了,大明朝的海军力量势必在短时间之内获得很大的发展,帮助程真实施后面的战略。

所以郑芝龙是必须招揽的。

于是程真平定了河南之后,回到北京,马上就让锦衣卫派遣几名高手,秘密带着圣旨去找郑芝龙。

郑芝龙此人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高官厚禄,这一点程真从之前了解的明朝历史上,已经知道了一个大概。

随意这一道圣旨里面,干脆封那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并许诺,平定了福建和广东沿海的各股实力之后,将来让他郑芝龙统领沿海的军队,成为大明朝海军第一人,将来必然封侯拜相。

这种诱惑很大,郑芝龙自然是动心了。

不久之后,程真这个皇帝来到了江南,一系列的政策,还有那些通过说书先生传播的骇人事迹,也传到了郑芝龙耳朵里。

郑芝龙觉得和一个皇帝如此厉害,老百姓又拥戴的大明朝对抗,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终于下定决心投降。

只不过,那郑芝虎带着一部分人,奔向台湾去了。

这只是一点小小的遗憾而已,程真心中明白,只要这郑芝龙一来,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郑芝虎这种小角色,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不必在意。

这次郑芝龙在朝廷准备攻打崇明岛的时候过来,实在是雪中送炭之举,程真的脸色都亮了起来,吩咐旁边的王承恩道:“一旦那郑芝龙来到南京,就让他立刻来见我!”他心中早已有了一个办法,可以说服那郑芝龙为朝廷效力到死。。。。


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付郑芝龙   

 六月十一日的时候,锦衣卫的快马来报,说是郑芝龙的船队已经到了松江(今天的上海)。

为了表示对大明皇帝的尊敬吗,郑芝龙将船队留在了松江的海边,接受大明朝兵部官员的检阅,造花名册,表示正式归顺朝廷;然后,郑芝龙带着他的日本老婆,跟着福建巡抚熊文灿,在皇帝派去的迎接队伍簇拥下,前来南京朝见大明朝皇帝。

同行的,还有得到程真这个皇帝授权,已经开始在大明朝沿海开始经商的大商人吴颖达。

吴颖达和大明朝廷合作,跟西方各国之间的经商之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程真也很想了解这些事情的进展如何了,尤其是吴颖达答应帮忙,偷学西方造船和火枪火炮技术的之事。

因为知道这郑芝龙好面子,所以程真命令王承恩,要准备好最高规格的礼仪,然后命令南京的文武百官都准备好,在郑芝龙到达南京的那天,敲锣打鼓的迎接这位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给足他面子。

其他的事情程真不好判断,但是根据他所了解的历史,这郑芝龙虚荣心极重,非常的好面子。

程真知道这么一件事情,在清朝顺治三年,也就是1646年五月,已经投降清朝的洪承畴,写书奉劝郑芝龙投降清朝,然后,清朝的征南大将军博罗贝勒,向郑芝龙许诺,只要郑芝龙投降,就让郑芝龙做闽粤总督。

于是郑芝龙不顾儿子郑成功的劝告,一意孤行。

北上投降了清朝。

由此可见,郑芝龙此人地虚荣心。

即使后来清朝对郑芝龙不好,并没有兑现承诺,但是郑芝龙依然愿意带着巨额的财产,在北京享受生活,直到被清朝皇帝杀死。

可见此人也没有什么雄心大志,想要的其实是一个稳定的靠山和一份虚荣。

六月十三日。

郑芝龙果然如期来到了南京,程真穿着皇帝的冠冕。

率领南京六部的文武百官,亲自出南京城南门,迎接郑芝龙的到来。

那郑芝龙简直就是受宠若惊,一脸地诚惶诚恐之色,跪在地上三拜九叩。

程真心中暗暗高兴,亲自走上前去将郑芝龙扶起来,笑容可掬的让郑芝龙平身。

这时候他才看到那郑芝龙地相貌。

但见得此人身材布告,但是精悍之气十足,他相貌甚是凶狠,满脸的络腮胡子,有些像张飞那般模样;虽然这时候的郑成功只有二十四岁,但是看上去显得老成无比,眼中闪烁着狡诈而又惶恐的目光。

“郑爱卿,一路远行。

辛苦了辛苦了!来,跟随朕进城罢!”程真不由分说,就将郑成功的手携了起来,缓缓的向南京城的城门走去,文武百官跟在了后面。

在城门那里,还有数以千计地百姓。

敲锣打鼓,在欢迎郑芝龙的到来,郑芝龙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实在是让他太意外了。

“皇上,这……这……这这这是……草民惶恐,不敢受此礼遇啊!”郑芝龙结巴了半天,终于说出一句话来,跟乡巴佬进城似的。

“哈哈哈哈!”程真回头对文武百官们道,“各位爱卿,郑爱卿在我大明海域。

多次打败荷兰红毛。

让倭寇不敢靠近福建沿海,实在是于我大明朝大大的有功劳啊。

郑爱卿。

你就不必谦虚了,跟随朕来吧!南京城的百姓都记着你的功勋呢!”

王承恩在那边轻轻的咳嗽了一声,于是南京城的文武百官们,都争先恐后地夸奖起郑芝龙来,一时间,听不尽的好话,道不尽的功勋,郑芝龙更加诚惶诚恐,跟大姑娘似的捏着自己的衣角,有些茫然和不好意思起来。

程真看这个样子,知道成功大半了,这郑芝龙虽然横行海上,其实还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还是心向高高在上地朝廷,向着名正言顺,高官厚禄的。

这样就好控制了,如果是一个软硬不吃的家伙,那么就麻烦了。

当日中午,大明的少年皇帝,也就是程真这个流氓,在南京的皇宫之中赐宴,款待那郑芝龙和郑芝龙带来一群将领。

然后在席间,由王承恩宣布了任命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兼领闽粤沿海军力的任命,郑芝龙手下的一班海盗,也各自都有官职任命。

一时间,这帮海盗们个个眉开眼笑,在酒席上就开始打听,自己的官儿是什么级别的官儿,比他们家里那旮旯的县太爷是大还是小,回去告诉老娘听,老娘会不会很高兴……程真看在眼里,心中暗地里得意,这帮没有文化地土包子就是好对付。

于是程真又拿着酒碗,跑到郑芝龙手下那批海盗头子地每个桌子上,给大家敬酒,不管到了哪个桌子,都是一饮而尽。

喝得多了,程真跟那帮海盗头子,也能说上两句粗话,于是海盗头子们哈哈大笑,无形之中,众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不少。

程真故意问那郑芝龙道:“郑爱卿,听说你娶了个很漂亮地日本夫人,今天没有带来南京么?怎么不请出来见见朕和文武百官们,朕可是有封赏的啊!”

郑芝龙喝得脸色跟猪肝一样的红,舌头有些不清楚了,道:“草民回禀皇上,这种场合,娘们……娘们不适合来!所以草民……草民就……”说完有些摇摇晃晃,旁边一名小弟赶紧将他扶了一把。

在程真的坚持下,于是郑芝龙的老婆也被叫了过来。

程真看那郑芝龙的老婆,但见得这个日本女人身材真是不错,腰肢跟杨柳一样的,娉娉婷婷的风骚入骨,虽然那张俏脸儿只能算是一般的漂亮,但是要腰肢实在是太勾人了,整个儿看起来就是个骚狐狸,浑身散发着的魅力,比沐二娘恐怕也弱不了多少。

程真忽然感觉自己的欲望哗啦一下就升腾起来,幸好他人还清醒,当下下令封郑芝龙老婆为诰命夫人,这是给郑芝龙吃的又一颗定心丸。

郑芝龙天恩万谢,带着他老婆下跪,再一次三拜九叩,拜谢皇家恩典。

郑成功的老婆也娇滴滴的曰:“臣妾美智子,多谢皇上恩典!”

这美智子的声音本来就嗲嗲的,汉语也不是特别标准,这时候说起来,简直就是别有一番风味。

程真哈哈大笑道:“两位平身罢。

郑芝龙,只要你以后好好的为朝廷效力,朕自然不会亏待你。

以后这大明海疆就交给你,将来在郑家的族谱上,你郑芝龙的名字,必将为后世景仰,只要你好好效忠大明朝廷就行了。

郑芝龙再次磕了三五个头,大声道:“臣郑芝龙,一定尽心竭力,为大明朝廷效力!”

那美智子,轻轻的抬起脑袋,偷看了程真一眼,正好和程真的目光相碰,于是又低下头去,露出来和服上面雪白的脖子。

“郑爱卿,朕听巡抚熊大人说,你还有一个四岁的小儿子,长得虎头虎脑,很是可爱!将门出虎子,朕倒是很想见一见啊!”程真不经意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心中很是激动,要知道,如果这个小孩来了,那可是将来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啊。

于是郑成功被带了出来,程真一看,果然没错,这小子长得虎头虎脑,很是讨人喜欢,他跪在美智子的旁边,怯生生的看着高高在上的程真,伸手去抓美智子的衣角。

程真哈哈大笑,当下问郑芝龙道:“郑爱卿,不知道令郎有没有取名字?”

“回禀皇上,因为五行缺木,犬子取名为森,字大木!”郑芝龙不知道程真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