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表性的是,“接班四人组”中最为关键的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倒向李登辉,蒋经国信任的宋楚瑜更是充当倒蒋与拥李的先锋。第三,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本土化”趋势十分明显,首次由本省籍人担任党主席,首次在中常委中本省籍成员超过半数,首次中央委员中本省籍成员超过1/3、由上届的近20%上升到383%。“本土化”开始于蒋经国上任之初,当时是为了缓和已经相当激烈的省籍矛盾。李登辉的“本土化”,着眼点是把国民党视为“外来政权”,为了改造“外来政权”,必须以本土势力来取代外省籍,巩固权力基础,同时为推行“两岸分裂分治”、建立“台湾中华民国体制”做准备。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后,李登辉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他开始全方位、多层次打压党内的所谓非主流派势力,国民党内从此不得安宁,台湾政坛从此不得安宁。
  李登辉需要冲破的第一层扩权障碍,是打破“接班四人帮”。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完,配合中央党部换届,于7月20日完成“行政院”改组。李登辉决定改组“行政院”,以便把党政系统纳入新的轨道,“行政院长”由俞国华留任。李登辉留用俞国华的用意非常明确,利用不强势的俞国华的“空头院长”以减少对“总统”权力的牵制,把“内阁”成员尽可能换成亲李派,一是实现对“内阁”的控制;二是向“本土化”转化,在新“内阁”中,有“行政院副院长”施启扬等9位本省籍“阁员”。并且以此为基础,加快了党务、政治、军事及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全面“本土化”的步伐。
  李登辉的目的是要逐渐清除“接班四人帮”。他在顺利主导中央党部换届和“行政院”改组后,认为逐渐清除亲蒋派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一个削权对象,是“接班四人帮”中当时处境最不乐观的俞国华。一年多来,亲李派不断出面制造“俞国华是国民党的负债,而非资产”的假象,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俞国华不得不于1989年5月17日向李登辉提出辞职报告。5月26日,李登辉顺水推舟,提名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继任“行政院长”。5月31日,国民党方面宣布李焕“内阁”成立,6月1日,李焕转任“行政院长”,登上仕途又一高峰。李登辉主导的第二次“内阁”改组,以同意俞国华辞职、提升同为“接班四人帮”成员的李焕的形式,不露声色地“冷冻”俞国华,使得蒋经国安排的“接班四人帮”先失一将,这为李登辉从更深层次考虑权力基础和人事组合创造了条件。
  李登辉更深的考虑是,在打压“接班四人帮”的同时,完成党政军系统的改造,扩大自己掌权的政治基础。他之所以拿出“行政院长”职位,作为调整重大人事的“中转站”,是因为“行政院长”是官场重臣、“顾命大臣”们求而难得的职位,可以以此为诱饵,进行调虎离山,实现巩固权力计划,调升李焕就是如此。如今,身为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收回了李焕控制的党务系统,接替李焕“中央党部秘书长”职务的是宋楚瑜,宋楚瑜对党务系统进行了彻底改革,全面清除亲蒋势力,推行“本土化”。
  被蒋经国当做“镇岛大将军”的郝柏村,已成为李登辉不得不防的人物。郝柏村于1981年12月调任“参谋总长”,1986年3月进入国民党中常会,成为中常会中惟一的职业军人。按照岛内军界的规定,“参谋总长”任期2年,可郝柏村竟然连任4届8年。李登辉担心的就是郝任职“参谋总长”时间过长、积累人脉资源过多。更让李登辉不放心的是,在蒋经国去世后,蒋家成员、特别是宋美龄女士对郝柏村分外信任,来往甚多,颇有把郝柏村当成减缓“非蒋化”进程保护神的涵义。郝柏村成为李登辉整治的“接班四人帮”中第三个被重新安置的对象。
   。 想看书来

重组权力核心(2)
1989年11月22日,郝柏村的“参谋总长”任期再次到期,李登辉用国民党中常会的名义决定郝柏村出任“国防部长”,遗缺由“空军总司令”陈龄接任。正在东南亚访问的郝柏村,接到此消息时,只有无可奈何。为保住郝柏村的兵权,宋美龄女士曾特意邀请李登辉到士林官邸会谈,此后还给李登辉写过两封信。郝柏村和宋美龄,显然高估了自己在国民党上层的影响力。李登辉决心未变,还是把郝柏村从具有调动、指挥军队权力的最高军令长官“参谋总长”的职位上拉了下来。
  削除郝柏村的兵权,李登辉用的是调虎离山、明升暗降法。明升暗降指的是,“参谋总长”只是最高军令长官,而“国防部长”则“入阁”为政府系统最高军事负责当局,似乎是官升一级。正如李焕由“中央党部秘书长”调升“行政院长”一样,以提升职务来堵住你的嘴。调虎离山指的是,郝柏村在军队中起家,政治基础在军界,亲信党羽在军内,只要离开军令系统,已无调动一连一排、指挥一兵一卒的权力,对这位“一级上将”来说,等于削除兵权。“国防部长”只是主持当局政府的日常军事事务,其重要性远不及直接指挥军事行动的“参谋总部”。李登辉再次得手,与掌握党务系统、主导“行政院”改组相比,削除郝柏村兵权更有特殊意义,这就是“军中强人”离去,军中存在的、一直被人议论的“郝家班”失去台柱,这为李登辉在军中推行“本土化”、在中高级将领中实施“大换血”、推行以彻底改造“军队蒋家化”为目标的“十年建军计划”提供了前提。
  李登辉全方位、多层次的清理异己、巩固权力行为,激化了党内矛盾,逼得一再遭到排挤的亲蒋势力起身反扑。1990年2月21日,又是国民党临时中央全会提名新一届正、副“总统”的日子。“总统”换届,成为亲蒋势力反扑的极好时机,当然会以“民主选举”、“参选竞争”为名进行拼死一搏。
  在整个“总统”选举过程中,李登辉很有章法,步步为营,将亲蒋势力的进攻一一击溃。李登辉先是在1990年元月2日放风要让李焕出任“副总统”,在遭到痛恨李焕投靠李登辉的亲蒋派的激烈反对后立即终止。再是阻止蒋纬国竞选“副总统”。亲蒋派利用此次机会准备把蒋纬国扶上台,以限制李登辉的权力,在拥蒋一方为蒋纬国大造声势、广泛活动的喧闹声中,李登辉宣布将与“总统府秘书长”李元簇搭档参选正、副“总统”。
  对此,亲蒋派决定公开抗争,这就是在国民党演变史上影响深远的权力斗争——“二月政争”。在政争热潮中,亲蒋派被称为非主流派,李登辉的亲信势力被称为“主流派”。在2月11日举行的国民党第十三届临时中央全会上,非主流派提出要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候选人,主流派提出依照惯例“起立、举手方式”决定候选人,最后主流派的意见获得通过,“双李配”获得党内通过。这次会议是国民党逃台40年来党内爆发的一场最大的公开权力斗争。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国民党内部分裂成“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两大政治派别。
  非主流派并没有罢休,决定改行他道,走连署之路。非主流派在郝柏村和李焕的策划下,打出的“总统牌”是省籍政治势力另一龙头老大——林洋港,“副总统”人选先是陈履安,后是蒋纬国。林洋港,大学毕业后即从政,1967年当选为南投县县长,在国民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与李登辉同时进入中央委员会,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上与李登辉同时进入中常会。以后,林洋港在换任重要职务时,他的遗缺都是由李登辉接任,只是李登辉当上“副总统”则远远走在林的前面。林洋港与李登辉一起被称为“台籍双雄”。非主流派打出林氏牌,用以对付李登辉的本省籍优势。“林蒋”出场,对“双李”构成很大威胁。
  主流派一是尽力拉票,二是分化非主流派,三是请出政坛“八大老”斡旋,四是动员各种力量谴责非主流派。在“八大老”的“协调”下,非主流派虽然一度提出“有条件撤退”,即更换“总统”身边的“两宋一苏”(中央党部秘书长宋楚瑜、“国安局长”宋心濂、“总统府办公室主任”苏志诚),后又要求李登辉明确表示在当选“总统”后放弃执政党主席职位。李登辉看到非主流派已经开始退却,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全面予以拒绝。
  此时,已经被攻击为“台奸”的林洋港和非主流派已经只剩下“全面退却”一条路。3月9日,林洋港在台北宾馆发表声明,谢绝任何连署他出任“总统”候选人的美意;次日,蒋纬国独木难支,也宣布退选。“双李”成为惟一的正、副“总统”候选人。1990年3月21日,李登辉、李元簇在“总统”、“副总统”选举中分别以高票当选。这是台湾在结束蒋氏父子“强人政治”后第一次“总统”选举。李登辉在“国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投票中高票当选,标志着大陆籍“法统”势力主政时代的结束,以李登辉为首的“本省独台”势力主政时代的正式确立。
  李登辉当选“总统”后,立即改组任期还不到一年的“李焕内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李焕退出政治中心。非主流派为了保住本派的利益,为了防止本派地盘再度缩小,所以不能再让出“行政院长”的职位。在整体利益面前,非主流派只有一致对付主流派。李焕及其支持他的人马,采取一连串“院长保卫战”。4月28日,“立法院长”梁肃戎出面邀约李焕、林洋港、郝柏村等非主流派大老餐叙,以迂回手法向李登辉表态支持李焕。以中生代增额“立法委员”为主体的“新国民党连线”,也频频展开造势活动,发动100多名资深和增额“立法委员”连署,向李登辉展示李焕在政坛的影响和实力,声援李焕连任。林洋港也三度公开表示支持李焕留任,向李登辉挑战。
  

重组权力核心(3)
李登辉一年前调升李焕到“行政院”,并非是重用李焕,主要目标是为了先除掉“接班四人帮”中的俞国华,再把李焕调出党务系统予以架空,为最终撤换李焕埋下伏笔。李登辉见非主流派反对情绪过强,只有利用非主流派来打击非主流派这一用过多次但十分有效的手法,接受###陈立夫提议,任命内心极为反感的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
  1990年5月2日,在星期三的国民党中常会例会上通过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的提名。郝柏村出马,让绝大部分媒体和关心政治的人士跌破眼镜,民进党和一些舆论都抨击这是“军人干政”、“恢复军事统治”。但是人们马上从李登辉的决策中觉察到了李登辉的用意:堵住非主流人士的嘴,拔出眼中钉李焕,封杀林洋港,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这正是李登辉政治手腕高明之处。他不顾民进党和社会上的反对,在  5月20日宣誓就职时,提名郝柏村为“行政院长”。自此,李焕离开决策中心,如俞国华那样,开始过起“政坛闲人”的日子。“接班四人帮”基本被打破。
  郝柏村上台后,针对台社会治安持续恶化、民众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惧的情况,以“强势治安内阁”为口号,实施铁腕统治。一时间,治安状况有所改善,社会秩序渐入正常,“###”气焰有所收敛。“李郝体制”在这一时期的合作,正如李登辉早先对“立法委员”所说的达到“肝胆相照”的境界,“总统府”与“行政院”度过1年多的“蜜月期”。但是,对于“接班四人帮”中的最后一位成员郝柏村,李登辉并没有就此住手,还是要彻底清除。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登辉为实现“一石三鸟”,把郝柏村扶上台,并违心地对郝大加赞扬,现在要郝下台,何患无辞。1991年8月以后,因为李登辉不让郝柏村参加军事简报会议俩人开始起矛盾。1991年下半年,“立法院”总质询时,“立法院”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明显支持郝柏村,主流派的“集思会”若干“立法委员”则以猛烈炮火攻击郝柏村。台湾政坛上特有的“代理人战争”打响了。在关于蒋仲苓的授衔“一级上将”和刘和谦出任“参谋总长”问题上,俩人发生直接冲突。1991年6月,就职刚满一年的“郝内阁”,爆发“华隆案”,李登辉信任的“交通部长”张建邦因与翁大铭有财务上的纠葛被传讯而辞职,新任“交通部长”简又新上任不过半年又因“荣工处承包十八标工程案”所属8人被法院提起公诉,主流派趁机大做文章。
  李登辉和郝柏村的矛盾正在不断加深。1992年3月,俩人终于在关于“修宪”中的“总统选举”问题上,是用民进党主张的“###方式”、还是用国民党主张的“委任投票###方式”问题发生严重对立。李登辉站在民进党的意见一边,郝柏村站在国民党意见一边,这让李登辉十分不满。“总统选举方式之争”,是国民党内主流派与非主流派自1990年“二月政争”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政争,郝柏村的转变深深激怒了李登辉。同年12月,李登辉又准备把“阁员”、“国防部长”陈履安调任“监察院长”,直到3个星期后才由“总统府秘书长”###通知“阁揆”郝柏村,此事则是深深激怒了郝柏村。至此,双方的误解和对立已经很深,李、郝关系到了摊牌的地步。李登辉暗中部署,筹划逼郝下台方案。1月18日至1月28日,李登辉和郝柏村10天见面3次,屡屡正面交锋。李登辉面逼郝柏村下台,郝柏村当面抵制。
  然而,李登辉运用手中的大权,结合民进党势力,还是击败了“军事强人”郝柏村。1993年元月29日晚,一败涂地的郝柏村只得发表辞职声明。2月4日,郝柏村率“内阁”总辞,同时出任国民党“中央政策小组召集人”。2月10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连战出任“行政院长”的决议,连战在李登辉5年间主导的第四次“内阁”改组中成为新的“阁揆”。李登辉与郝柏村由“肝胆相照”到“肝胆相裂”,是一场活生生的权力斗争,其结果,以郝柏村被迫缴械而告终。
  郝柏村的下台,是李登辉策划、推行的“非蒋化运动”的结果,是非主流派的重大挫折。自此,非主流派全面退出国民党决策圈,国民党内失去了有效制约“国民党台湾化”、“李登辉独裁化”的力量,失去了避免国民党在“###”、“###”路上越滑越远的刹车功能。自此以后,李登辉利用国民党,放手推行“本土化”和“独台”政策,也埋下了日后国民党失去政权的重要根源。这才是国民党的悲哀,这才是台湾人的悲哀。
  

完成“本土化”权力部署(1)
李登辉的目标,是要在组织层面落实“省籍交替”、推进“本土化”,全面肃清非主流派。要实现这一计划,首先是在排除郝柏村后防止在党内还有影响力、也是本省籍、并且得到非主流派大老支持的林洋港出任“行政院长”。2月9日,时任“司法院长”的林洋港被请到“总统府”,心不在焉的李登辉在告知已让连战出任“行政院长”的决定后,随便说了句“反正你是要选(下一届‘总统’)的嘛!”就把林洋港排除出局。这是因为早在1990年3月12日“二月政争”时,李登辉公开表示如果他当选将“放弃连任”下届“总统”,林洋港当仁不让,宣称要在6年后参选。
  赶走郝柏村、摆平林洋港,连战出台的阻力基本清除。连战出自政治世家,祖父连横有大作《台湾通史》存史,父亲连震东曾活跃台湾政坛40年。连家极其富有,连战在“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