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为数众多的桃园县地方派系。桃园县既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客家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种社会结构也影响到地方派系的形成特色。其派系主要是政界人物结合宗亲势力而成,并形成典型的北区与南区两大地域派系。北区有老派与新派(也有人分为老派、中立派、亲客家派与新派);南区有吴派、叶派、张派、林派、邱派、刘派,其中又以吴派与刘派力量最大。其中,以吴伯雄家族为代表的吴派势力主要集中在龙潭乡农会、桃园汽车客运公司、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省营银行、新国民综合医院、中坜医院与新生医院等。
  3地域性甚强的新竹县、市地方派系。新竹县市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宗亲力量庞大,与派系势力不相上下。早期派系较多,包括老年派、西许派、东许派、朱派、邹派、竹东苏派与竹东宋派。在1982年新竹市从新竹县升格为省辖市前,新竹县的两大派系即为许金德领导的西许派与许振乾领导的东许派,均以新竹市为经营中心。新竹市独立出来后,派系势力主要在新竹县发展,而新竹市派系在都市化发展中逐渐弱化。目前该县派系主要为西许派与东许派,前者以新竹货运公司为中心,后者以新竹客运公司为中心。西许派势力主要集中在新竹县农会、新竹市第二(三、十)信用合作社、新竹汽车客运公司与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等;东许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大湖乡农会、新竹市第一(二、五、十)信用合作社、东区合作社、竹北乡合作社、新竹青果合作社与新竹汽车客运公司等。另外,以前头溪为界,在溪南与溪北有不同的以乡镇为范围的小派系。
  

派系政治的窠臼(2)
4基隆市谢、苏、陈、张四大地方派系。基隆市主要地方派系包括谢派、苏派、陈派与张派,其中以谢派与苏派力量较大。谢派主要代表人物先后有谢贯一、谢清云、蔡火炮及现任掌门人谢修平,主要势力集中在市第二信用合作社、市运输劳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与合作金库等。苏派(也称文协派),主要代表先后有苏德良、张坚华、刘文雄等,主要势力集中在市第一信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省住宅公用合作社、省合作金库、第一银行与华南银行等。
  5宜兰县卢、林—罗许、陈三大地方派系。宜兰县主要地方派系有卢派、林—罗许派、陈派等。卢派主要是由当地大地主卢氏家族势力发展而来,大本营为卢氏家乡头城镇,目前以卢氏后代卢逸峰为代表。林—罗许派主要是由早期溪北林派领袖林才添结合溪南新兴势力罗文堂、许文政兄弟(分别随父姓与母姓)发展而成,主要势力集中在头城镇农会、博爱医院等。陈派势力崛起于溪南,主要势力集中在冬山乡农会、罗东镇农会、宜兰县农会与水利会及第一银行等。
  6重新组合的苗栗县地方派系。苗栗县早期地方派系主要为刘派与黄派,后来两大派系又分化为大刘派、小刘派、老黄派与新黄派四大派系,各派系人物分化与重新组合较为复杂。大刘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刘派创始人刘阔才(曾任“立法院院长”)、刘国昭、谢金汀、刘碧良、谢才等。其势力主要集中于苗栗县农会、县信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省农田水利会、新竹汽车客运公司与竹南信用合作社(新竹县与宜兰县曾为一县)等。小刘派从刘派分化而来,主要代表有刘定国、邱庆彰、林火顺、陈超明、巫永青与刘政鸿等,其势力与大刘派基本重合,只是拥有的企业有一定差别。黄派由前省议员黄运金创立,后在选举中因利益之争而分裂为老黄派与新黄派。老黄派主要势力集中在苗栗县后龙镇农会、苗栗市农会、苗栗县农会、苗栗区农田水利会与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等。新黄派势力主要集中在苗栗县南庄乡农会与头份镇农会、竹南信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与土地银行等。
  7势力强大的台中县地方派系。台中县主要地方派系为红派与黑派,后又崛起第三势力即杨天生家族。红派也称林派,由日据时代雾峰林家之后林鹤年所创立,主要领袖先后有蔡鸿文(曾为省议会议长,被称为上世纪90年代台湾政坛八大老之一)、刘松藩(前任“立法院院长”)、刘松龄、刘德成、刘铨忠等,其中刘氏家族势力庞大。其主要势力集中在沙鹿镇农会、清水镇农会、后里乡农会、大甲镇农会、神冈乡农会、大里乡农会、东势镇农会、合作金库、华南银行与台中区中小企业银行等。黑派阵容也十分强大,代表人物包括陈川、陈庚金、陈杰儒、林克谟、付云鹏与郭振荣等,主要势力集中在潭子乡农会、梧栖镇农会、神冈乡农会与合作社、后里乡合作社、丰原市信用合作社、台中区中小企业银行与台中县巨业汽车客运公司等。黑派、红派均与本地黑道势力十分密切。第三势力杨氏家族主要依靠其拥有的兴农与长亿两大财团发展出来的地方家族政治力量。
  8不断分化的台中市地方派系。台中市早期主要地方派系为林派与邱派,后来,张派取代林派,赖派取代邱派,张派进而分离出廖派,从而形成目前张派、赖派与廖派三大地长亿集团杨天生是台中县“第三势力”的领袖人物,也是政商关系的典型代表方派系。张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市第三(七、九)信用合作社、市合作社联合社、省合作社联合社与市公共汽车客运公司等,尤以张派创始人张启仲家族势力庞大。国民党地方老大张启仲担任台湾省消费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主席长达几十年,形成一股地方势力。赖派在台中市北区有较强的基层力量,土地资源雄厚,主要势力集中在第九信用合作社、市农会、市友仁汽车客运公司、市第二(三、四)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与省营金融机构等。廖派是从张派分离出来的新兴地方政治势力。
  9彰化县红、白、陈、林四大地方派系。彰化县地方派系主要为红派、白派、陈派与林派四大派系,其中以红派与白派势力较大。红派势力主要集中在福兴乡农会、彰化市农会、彰化市第一(六、十)信用合作社、员林信用合作社、彰化汽车客运公司与县农田水利会等。白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彰化市第一(二、四、五、十)信用合作社、员林信用合作社、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与云林县虎尾镇农会等。另外,黑道出身的前县议长粘仲仁曾发展为彰化县一股新兴地方势力。
  10力量有限的南投县地方派系。南投县主要地方派系先后有李派、洪派、陈派与新派(即党外势力,后来成为民进党内一支重要力量)等。洪派力量最大,主要势力集中在南投县农会、南投市信用合作社、草屯农田水利会、省合作社联合社与合作金库。陈派力量较小,主要势力集中在鹿谷乡农会、竹山镇林业生产合作社等,在县议会有一定实力。
  11云林县林、许、廖、福四大地方派系。云林县主要地方派系有林派、许派、廖派与福派等四大派系,多为以个人或家族势力发展起来的地方派系。林派主要代表先后有林金生、黄镇岳、陈锡章、张荣味、苏文雄等,其中一度退出国民党的张荣味在1999年县长补选中击败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候选人当选为县长。林派主要势力集中在大埤乡农会、虎尾镇农会、斗六信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嘉南农田水利会等。许派以许文志家族为代表,主要势力集中在宜兰汽车客运公司与地方性企业。廖派是从许派分离出来的前县长廖泉裕代表的一股地方政治势力。福派也称福系,是由连任数届的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廖福本建立起来的一股地方政治力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派系政治的窠臼(3)
12台南县海派、山派与高派三大地方派系。台南县主要地方派系为海派、山派与高派。海派也称北门派,主要是由靠近海边的北门地区一股政治力量结合发展而成。主要势力集中在永康乡农会、西港乡农会、麻豆乡农会、学甲镇农会、省合作社联合社、省蔗农消费合作社、彰化银行及“台南帮”属下的财团。山派也称三新派,主要由新营、新化与新市三个地区的地方势力结合而成,主要势力集中在七股乡农会、左镇乡农会与合作社、玉井乡农会与合作社、麻豆乡农会、善化镇农会与合作社、南化乡农会、台南县农会及台南市第七信用合作社等。高派是从山派中分离出来的一股政治力量,以在政商界颇具影响的高育仁为代表,其势力主要在省营金融机构及投资的高科技产业。
  13众多的台南市小型地方派系。由于都市化的发展,台南市地方派系也不断分化、组合,一直没有形成影响较大的派系,先后出现多个小派系,主要有安南派、辛派、黄派、文协派、林派、叶派、王派与苏派等。其中辛派有一定实力,其领袖辛炳文在地方具有相当影响力,在1996年“总统”大选中还出任李登辉在台南市竞选总部的主任委员。其主要势力在台南市第二、六、七、十信用合作社等。
  14嘉义县市的“许家班”、“萧家班”与地方派系。由于嘉义市曾为嘉义县的一部分及历史上与云林县为一体,从而造成地方派系的跨县市发展与重组。嘉义县过去的主要地方派系与地方政治势力为刘派、黄派、林派与“许家班”,而在嘉义市于1982年提升为省辖市后,嘉义县地方派系又形成刘、黄、林三派与新兴势力“萧家班”,而“许家班”成为嘉义市一支独秀的地方政治势力。刘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嘉义县农会、嘉义市第二及第三信用合作社、云林县口湖乡农会与斗六市农会及省合作社联合社等;黄派势力主要为嘉义县义竹乡农会、中埔乡农会、溪口乡农会、嘉义区渔会、嘉义市第一及第二信用合作社等。林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嘉义县鹿草乡农会、溪口乡农会、六脚乡农会、民雄乡农会、义竹乡农会、省蔗农消费合作社等。“许家班”即由许世贤与张进通夫妇为代表的一股政治势力发展而来,在县市合一时期就是嘉义县一股政治力量,嘉义市设立为省辖市后,许氏母女长期控制嘉义市长一职,成为嘉义市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家族势力。
  “萧家班”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股地方新兴政治势力,横跨嘉义县市,主要由萧登旺、萧登标与萧登狮三兄弟为代表,也是一个横跨黑白两道的政治势力。萧登狮曾为嘉义市农会理事长,并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哥哥萧登旺当上嘉义市议会议长,弟弟萧登标成为嘉义县议会议长。然而在1996年台湾当局展开的扫黑行动中,萧登狮因涉嫌赌博案而被收押求刑;萧登标成为“治平专案”的扫黑对象。此后,“萧家班”势力有所下降。
  15屏东县张、林两大地方派系。屏东县地方派系主要有张派与林派两大地方派系。张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山钟、张丰绪、郭廷才与曾永权等,其势力主要集中在屏东市第一信用合作社、屏东县枋寮区渔会、华南银行与第一银行等。林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屏东县农会、屏东市农会、屏东市第一信用合作社、青果合作社、屏东瓦斯公司等。
  16高雄县红、白、黑三大地方派系。高雄县地方派系主要为红、白、黑三大派系。白派势力雄厚,其重要代表王金平是现任“立法院院长”。其势力主要集中在旗山镇农会、凤山市农会、冈山市农会、乌松乡农会、路竹乡农会、高雄县农会、凤山市合作社、高雄市第一信用合作社等。红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冈山镇农会、林员乡农会、高雄县农会、旗山与冈山信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等。黑派主要是由党外知名人物余登发所创立,现为民进党的地方派系势力。以余氏家族为核心代表的黑派,在地方政坛颇具影响力,余氏家族成员有多位在政界发展,并长期控制了高雄县政权。
  17由家族与同乡势力组成的高雄市地方派系。高雄市地方派系主要由家族势力与同乡势力两大类派系所构成。主要派系包括在地旧派、在地新派、王派、朱派、台南派、澎湖派与嘉义派等。在地旧派主要势力为市农会、左营农会、市第三与第十信用合作社、省合作社联合社、高雄区中小企业银行等;在地新派主要为陈启清—陈田锚家族势力所组成,也可称为陈派,其势力主要集中在高雄区渔会、市第二与第三信用合作社、第一银行、合作金库及其家族企业等。王派主要是由王玉云家族所组成,势力主要为高雄区渔会与家族企业。朱派即为朱安雄家族,势力也以家族企业为主,后逐渐淡出政坛、专注企业的发展。台南派、澎湖派与嘉义派均是由移民高雄市的不同地域同乡组成的不同政治势力。
  18力量分散的台东县地方派系。位于东部的台东县地方派系较多,但力量不大,主要派系可分为吴派、黄派、台中派、云林派、台南派、郑派、徐派、饶派等。黄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台东县长滨乡农会、台东市信用合作社、省蔗农消费合作社与省住宅合作社等。吴派势力主要集中在长滨乡农会、田寮乡农会、台东市信用合作社与第一银行、华南银行等。其他派系主要是由其他县移民台东县的政治势力结合而成或由重要政治人物发展而成。
  

派系政治的窠臼(4)
19不甚明显的花莲县地方派系。花莲县人口少,经济落后,地方派系不十分明显。地方派系主要由闽南人与客家人两股地方势力构成,并展开权力与利益之争。
  20走向衰落的澎湖县地方派系。澎湖县地方派系先后主要有北派、西派、南派与许素叶派等。不过因人口少,外移人口增加,地方派系规模较小,力量分散,影响相对有限,并有进一步衰落的趋势。
  

选举动员的机器(1)
地方派系有明确的势力范围,其经济利益与活动、权力争夺与社会动员主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很少超越这个范围。县市级地方派系以本县市为范围,乡镇市地方派系以乡镇市为活动范围,但具影响力的是县市级地方派系。
  地方派系力量主要集中在相关政治机构、经济领域与社会团体三大领域,涉及的主要组织包括县市政府与县市议会、乡镇市政府与乡镇市民代机构、村里民代机构,农会、渔会、区域中小企业银行,地方客运与货运公司及有关民间社团等。具体而言,其势力主要集中在六大社会系统。
  行政系统:地方派系在行政系统的势力范围,是以县市长掌握的县市政府为核心,向下渗透到乡镇市公所,再到村里最基层行政组织,形成一个垂直的派系网络。行政系统握有行政决策权,是地方权力结构的核心,为派系争取的最重要目标。其中县长一职是地方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掌握地方政治经济资源,是派系竞争最激烈的目标,过去各县市长当选者绝大多数是派系代表人物。民进党势力壮大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民意机构系统:地方派系在民意机构系统的势力范围,是以县市议会为核心,向下发展到乡镇市民代会、再到村里民代会,向上发展到省议会、“立法院”与“国民代表大会”,形成一个垂直的社会关系与权力网。参选各级民意机构的民意代表是派系最易进入权力结构的通道。其中,县市议会基本上由地方派系人物所占领,非派系人物较少,影响力不大。基层乡镇市民代基本上是地方派系在基层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冻省”之前,省议会、“立法院”、“国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