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太大怒道:“啊!有这等事?孩子吃了两个桃子,你开口就骂,抬手就打。你做长辈的,如此以大欺小,是何道理?”
那丑舅母尚未开口,就被赵匡胤先发制人的连珠炮,打了个晕头转向。按说赵匡胤讲的全是事实,但是,就没讲他用桃条打人的事。那丑舅母本来就不如赵匡胤能言善辩,再加上一着急,什么也讲不出来。自己挨了打,受了气,还落个没理,心中非常气恼,于是,往手上唾了唾沫,一边擦去脸上的官粉,一边大声喊叫道:
“说我以大欺小打了他,来看一看,我这脸上的伤是谁打的?”
老太太仔细一看,媳妇脸上的官粉,经唾沫一擦去,果然露出黄瓜棱子,西瓜皮似的,青一道、紫一块。满脸都是伤痕。看起来两人打架,外孙并没吃亏。老太太缓和了口气,微微一笑说道:
“按理说外甥也有不是。但是,他也不知你是舅母。当然,你若知他是甥儿,也就不会用棒锤要砸出孩子吃下的桃子了。不知者不为过。有道是:要要好,大让小。事情已经过去,重新见礼罢了。”
姥姥一派言语,评了个“各打五十”。那丑舅母面貌虽恶,但心地善良。尤其是非常孝顺。姥姥一言出口,她还敢再说什么?赵匡胤也非常机灵,姥姥一指点,他马上就上前,双膝跪倒舅母面前,口称:
“舅母息怒。孩儿不知,冒犯您老人家。或打或骂,任你处之。孩儿再次与你陪罪。”
丑舅母这才破涕为笑,上前扶住道:“我的儿!姥姥的宝贝外孙,我还敢怪罪?快快站起来就是。”
姥姥道:“这就是了。舅母不再怪你,你就快起来吧!”
赵匡胤跪在地上道:“姥姥,舅母不再怪罪孩儿,恐怕还有一人,他不肯饶过与我。”
姥姥道:“那个如此大胆,还不饶我儿?”
赵匡胤道:“就是我那舅舅。”
姥姥道:“你那舅舅怎么了?他在千家店收谷未归,你和舅母斗气,他并不知晓。”
赵匡胤道:“不。是在千家店揩油的时候,我得罪了舅舅。”于是,把千家店揩油,打了舅父,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姥姥一听,这个闯祸的小祖宗,从小就淘气,如今还是这等顽皮。从这里过路,不仅打了舅母,连舅舅也打了。儿子的脾气也是十分暴躁。这该如何平息?心中正在思索,谁知那丑舅母听了,却“特儿”的一声笑了。
姥姥道:“媳妇,你笑的什么?”
丑舅母道:“我笑,你这好外孙,办事也公道。给舅舅吃拳头,给舅母啃桃条。不偏不向。”
她这么一讲,把姥姥也逗笑了,说道:
“那你就起来吧!你舅母既然说是公道,舅母那边的人情,就由她来讲。你就放心吧!”
丑舅母道:“既然婆婆说了,这个人情我就做了!”
于是,三人入座叙话。正在这时,忽听外边人欢马叫,鼓角声喧。赵匡胤闻声问道:
“姥姥,外边是什么声音?”
姥姥道:“你舅舅的人马下山了。他每次下山从门前经过,都要回来,向我问安辞行。”
丑舅母道:“甥儿且到后面回避一时,等一会儿唤你再出。”
赵匡胤应声,躲到屏风后面去了。不多时,从外面进来一人,正是那位“揩油大王”。原来姥姥所生两个儿子,长子杜大公,曾在晋主石敬塘麾下效命,后来病逝军旅。老二叫杜二公。也曾有几年戎马生涯经历,只因近年来改朝换代的频繁,朝野事态瞬息万变,万而心灰。尤其是家有老母,不便远行,就在这里抢了一家山大王的地盘,占领了这个吃贡品的衙门,落得个自在逍遥。今日统兵下山,要去千家店捉拿红脸汉报仇,照例先到母亲面前请安辞行。只见他全身披挂,满脸怒气,大步流星走进堂屋,看见母亲和妻子同在房中,急忙走到母亲面前,双膝跪倒,口尊:
“母亲大人在上,孩儿与你请安来了!”
若是往日,老太太一定会满脸带笑,把儿扶起来,坐在自己身旁,问长问短,而今天她却把头扭向一旁,一声不响,连看他一眼也不看。杜二公转脸看自己的老婆,也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他十分纳闷,心想母亲给谁生气了?问道:
“母亲,是那一个惹你老生气了?”
老太太还是一声不响。只见那丑妇人,在一旁把嘴一撇,说道:
“谁?还不是你这个孝顺儿子!”
杜二公一愣道:“啊?我何曾得罪他老人家?!”
丑舅母道:“我来问你。母亲经常吟叨的东京开封府那位外孙,他叫什么?”
杜二公道:“莫非问那香孩儿!”
舅母道:“对!那香孩儿是咱的什么人哪?”
杜二公道:“母亲的外甥,自然是你我的亲外甥了!”
舅母道:“对,对!是你我的亲外甥。这亲外甥来到舅舅家里,要不要管饭吃?”
杜二公道:“讲那里话来?外甥来到舅舅家中,自然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有不管的道理?”
舅母道:“如果咱那香孩儿外甥,来到咱家,想吃你那五香狗肉,你答应不答应?”
杜二公道:“如果咱那外甥来到,休道一只五香狗肉,就是十只、八只,我与他添香加料,煮上几锅。让他吃个高兴、痛快!”
舅母道:“你就算了吧!说大话,使小钱。咱那外甥从东京汴梁子里迢迢前来探亲,想吃舅舅的五香狗肉,不料你这个舅舅不通情理,一口狗肉就要向外甥讨三石谷子。逼得外甥脱袍子抵债。你这个不讲理的舅舅还不罢休,上用拳打,下用脚踢,将外甥痛痛地责打一顿。外甥这才跑到姥姥面前哭了半天。你说有这回事没有?”
杜二公一听,怎么说,那个红脸大汉是自己的外甥?他怎么会跑到家里来呢?他正在思索,忽听老太太也说话了:
“二公,你说是不是这回事?”
杜二公见母亲也在追问,要说事情经过,确实就是这么回事。但是,舅舅打不过外甥,最后挨打的是舅舅。外甥在姥姥面前还哭了半天。自然姥姥疼外孙,如果硬说外甥打了舅舅,第一母亲不会相信;第二在老婆面前觉得脸上有些不光彩。无可奈何,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承认自己打了外甥,还一再说是不知道是甥儿到了,劝母亲不要生气,问甥儿现在那里?
老太太道:“孩儿让舅舅打怕了,藏在后边,不敢出来,你是舅舅,须说肯宽恕的话,他才肯出来。”
杜二公道:“好,好,舅舅不再打他,让他出来见过。”
赵匡胤一听,立即从屏风后面跑了出来,在杜二公面前跪倒,说道:
“多谢舅父,恕甥儿失礼!”
杜二公一看,果然是他,指着鼻子骂道:
“好小子,你可真机灵。沾了舅舅的便宜,还来姥姥身边告状。来人!”
在门外伺候的喽兵应声而入。
杜二公道:“回山去,把那两只刚煮好的五香狗肉,一起送来,让外甥吃个够!”
喽兵应声而去。
杜二公道:“摆酒,与甥儿接风!”
舅母道:“这才像个舅舅的样子!”
不多一时,宴席摆上。山上的狗肉也送来了。姥姥拉住外孙坐在中央,舅父、舅母在两旁做陪,一直吃到上灯时分,才命丫环带领赵匡胤到书房安歇。
次日清晨起来,早饭已毕。杜二公又叫丫环去请小姐出来与东京的表兄相见。舅母虽然像貌丑陋,而所生此女却似天仙一般,体态媲婷,端庄大方,今年已一十四岁。兄妹互相见礼后便回房去了。
赵匡胤当即向舅父母告辞。杜二公坚持要留他多住些时日。姥姥也想多让外孙在身边住些日子。赵匡胤道:
“甥儿也想在此多盘桓此时日,只是已和朋友有约,在关西相聚。恐怕闲度岁月,贻误正事。”
姥姥道:“我儿义薄云天,十分难得。既然去心已决,姥姥也不再强留。只是有空要多来探望,以免姥姥挂牵。”
赵匡胤道;“孙儿牢记叮咛,有空就来!”
杜二公道;“关西地域辽阔,多带些路费盘缠。山上的好马,甥儿可以自选一匹。方好赶路。”
赵匡胤道:“就是昨日舅舅在千家店骑那一匹枣红马即可!”
杜二公道:“小子好眼力!”即命喽兵把自己骑的赤兔胭脂马,牵来赠给外甥。赵匡胤再次谢过。舅母也已把银两包裹准备停当。赵匡胤收好,给姥姥叩了一个头,又拜别舅父舅母,出了大门,飞身上马,转身一揖作别,双蹬一磕,那马沿着向西的大路,飞奔而去,正是: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倦眼开。
匡胤一路纵马西行,经过耀州、邠州,果然是朝廷势力达不到的地方,城门上并未挂有缉捕自己的公文告示,所以便放下心来,沿途打听柴荣、郑恩下落,把他们二人的容貌描写一番,向沿途旅舍饭店的店主询问。因为那柴荣面貌虽无什特征,可郑恩便不同了,无论从面貌和语言,都与一般人不同,如果由此经过,必定给人留下一点印象。岂知一路打听,却没人说见过这样的人。不知不觉,已走遍了关西大部分州县,直到秦州边境,仍不见一点蛛丝马迹,只好踅回凤翔府。他想,这凤翔是关西仅次于京兆的大府,大哥如果做生意,必定应该到此的,于是便催动坐骑,向凤翔府进发。
不二日,来到了凤翔府,果然不同于一般州县,只见城池广大,人烟辐辏,街道繁华,买卖兴隆。匡胤来到十字街口热闹处下马,拣了一处临街小吃店,拴马进店坐下,放下包袱,蟠龙棍倚在墙角,要了酒菜,一边吃一边与店小二闲聊,询问近来是否见过一个细白肉皮,仪表富态的商人和一个黑塔般的大个子,一口山西话的莽汉在城里往来过?店小二说,却没见过这样的人。忽然,只见街上行人纷纷闪避,一队扛刀执盾的士兵,列队走了过来,队伍足足排有二里多长,老大一会才走完。
匡胤问店小二道:“怎地这里有这么多兵?”
小二笑道:“客官大概是初次来俺府吧,所以不知。这凤翔府王大帅,早在一年前已扩大招兵,至今已招了三万余人,还没满额。现仍在招啦,这些兵都是去样场操练回来的,天天要往来好几批。”
匡胤听后,心中一动,想那苗训曾说过,王景崇迟早必反,我何不前去察看一番?想毕,问店小二道:“不知招兵站设在何处?”
“就在大帅衙门前。”店小二说:“看大爷恁地威武,又带着这么一条金棍,想来武艺一定十分了得,如果去投军,大帅定会重用,将来说不定位至公侯啦。”匡胤笑了一笑,也不再说,要上饭来吃了,问明去节度使衙门的路径,径直提棍上马,迤逦而来。
转了几个弯,来到衙门前,只见一片好大广场足有十几亩,旗杆上帅旗招展,靠东抬了一座试台,上边由松柏枝扎成一个牌坊,模仿中间也有一根旗杆高耸,上边挂一面黄旗,中书斗大“招兵”二字。台上座着几位武官,左右文案排列,台下卫兵成行,还列有兵器架子和马匹,看样子正有三二人在报名,在台下考试石担石锁弓箭骑术之类。匡胤正在骑马观望,那台上的一个武官,猛然抬头巡视,看见匡胤,吃了一惊,又立起身来仔细一看,喊声不好,立即喝道:“快快捉拿朝廷奸细,不可放走此人!”说着跳下台来,抄起大刀,喝令:“周得标,速去通知四营团练,有朝廷奸细入城,立即出兵围捕。其余的跟我来”
说毕,翻身上马,率着士兵,蜂拥地向匡胤冲来。
那军官高叫道:“好大胆的赵匡胤。你还认得某家吗?想不到你竟敢来此探听军情。”
匡胤见他认识自己,却一时想不起是谁,也问道:“你是何人?”
那军官哈哈一笑,道:“某乃东京解保是也,还记得吗,这次谅你插翅也难逃了。”
赵匡胤这才想起来,此人原来也是开封府人,是东京新宋门一带的地头蛇,纠结了一批泼皮无赖,欺诈商民,无恶不作,曾与赵匡胤打过架,被赵匡胤痛打一顿,在汴京站不住脚了,便带了几个兄来闯关西,谋求发展,几年前投效王景崇部下,王景崇见他拳脚武艺不俗,留他主持招兵,这才与赵匡胤相遇。
解保高喊道:“嘟,这个狂徒乃是东京指挥使赵弘殷的狗崽子,千里迢迢来此做奸细,不能放他走了,能促住此犯,赏黄金百两,不得让他逃跑!”
说罢挥动大砍刀,朝赵匡胤顶门砍来,赵匡胤不敢怠慢,挥动蟠龙棍急架,二人杀在一处。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兵丁,虽然武艺不高,一听赏黄金百两,都拼命往上围。只见那长枪短棒,刀斧钩抓,乱打乱砍。只杀得天暗地昏。赵匡胤不怕排兵布阵。而对这种蚂蚁咬大虫的战法,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马上,上要护人,下要护马,前后左右,都要招架。战不到片刻,虽然有不少兵丁倒在他的蟠龙棍下,但是衙门已经闻讯,大批兵丁蜂拥而出,十余亩大的广场,到处刀枪密布,层层包围,把赵匡胤困在核心。匡胤暗想道:“不好,如此缠战下去,被困于数丈之内,纵然杀得他几百兵马,也难突出重围,一旦人马力乏,必将被擒获。不宜再恋战下去了。”
想毕,挥动蟠龙棍,朝着街心方面打去。那些兵丁见他来势凶猛,潮水般地闪开。这时,迎面来了一员骑马战将,挺枪向匡胤直冲过来,匡胤也不答话,拦开长枪,顺手一棍挥下,那将翻身落马,匡胤荡开阵角,早已冲上大街,径向南关奔驰,看看来到,只见一支兵马迎头而来,为首一将骑红鬃马,手持双锏拦住去路,展开厮杀。赵匡胤看见南门已有准备,拨马回头直奔北门而去。
刚到北门前,只见一员战将,骑一匹青鬃马,手执开山斧,带着数百名小校等候,一见赵匡胤到来,一声号令一齐围杀上来。赵匡胤又杀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败。赵匡胤心想:还是以走为上,再迟四门封闭恐更难走脱。于是拨马又往东门跑去。一到东门,立足未稳,只听一声锣响,城头上箭如飞蝗射下。赵匡胤拨马直奔西门。尚未走到跟前,就看见城门处小校一字摆开,一将骑一匹黄色战马,手执长矛,严阵以待。赵匡胤心想,四门均有守将堵截,不被生擒就得死拼,所以,把蟠龙棍往空中一举,高声喊道:
“吠!贼将听了!快把城门打开,放爷爷出去,倒还罢了!如若不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那将闻听也答话,微微一笑。说声:
“杀!”
众小校一涌而上,那将也手托长矛直刺过来。赵匡胤举棍相迎。二马盘旋,棍来矛往。战有三十个回合,那将渐渐不支。眼看赵匡胤就要取胜,忽听一声炮响,那将虚刺一矛,跳出圈外。城楼上乱箭齐发,好像骤雨倾盆而下。赵匡胤一看,拨马回头而逃。他边跑边想,这四门均已落锁,派有兵将把守,这该如何是好。正在他走投无路之时,忽见路旁闪出一人,对匡胤低声喊道:
“赵公子,随我来!”
赵匡胤一看,原是一个青年军校,好似在那里见过,可又一时想不起。那小校道:
“赵公子,不必疑虑,快跟我走!”
说罢,那小校转身向背街小巷走去。赵匡胤骑马紧随。只见他双腿迈开,如同落地旋风。马蹄踏踏,在小巷里几乎赶他不上,不多一时,来到了东北城角。这里有一座魁星阁,魁星阁后是一片滩地,因为地势较低,长年积不,所以,这里杂草丛生,人们很少到这里来。这一带城垣,在积水盐碱浸蚀下,大面积倾颓下来,尚无修整。赵匡胤下马和那小校一同走进阁内。那青年道:
“赵公子,还记得俺史魁否?”
赵匡胤听史魁自报姓名,才忽然想起在关内路上石桥镇的一段故事。
原来这史魁乃后唐名将史建塘之孙,史建瑭父子在河北讨代张文礼的战争中,先后阵亡。不久,改朝换代,史魁和寡母又因契丹扰乱,离开原籍雁门,逃亡关西,靠史魁打柴养母为生,前些时史母不幸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