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依先生所奏。”
世宗立即下诏:以王景为招讨使,向训为兵马都监,各领精兵伐蜀。
接旨后,向训即点兵二万,直奔凤翔来会王景。王景也点本部精锐一万五千,与向训会合。二人相见后,王景对向训说道:
“蜀道山高峻险,地形复杂,若走正道,则一夫挡关,万夫莫开。正面强攻,恐难奏效。为今之计,我们可以兵分两路,公可领你部下两万人马,从泰州而进;我引一支军,从黄牛寨而进,之后都在马岭关相会。公以为如何?”
向训说道:“公言甚善,就按计划行事。”向训领兵向西走了。
从凤翔出发,王景率领他的部率一万五千人,向西南黄牛寨进发。
西蜀在北方边境秦州一带,设有八个寨:黄牛寨之外,还有马岭寨、木门寨、仙崖寨、白磵寨、紫金寨、铁峡寨、东河寨。其中黄牛、木门、白磵三个寨都是依山筑堡,最为险固。特别是那黄牛寨,是入蜀的第一道关口,孟昶更为重视。他派有两员大将把守:一名是太原人氏张处存,生得黑面红须、筋肉横生,使一条铁杆枪;一名山后人肖必胜,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使一柄大杆刀,都十分勇猛。
王景伐蜀的消息传到黄牛寨,张处存、肖必胜二人商议对兵之策,肖必胜说道:
“王景是周军边塞名将,乘锐而来,若开寨迎战,胜负难以预料。不如坚壁以待。我寨防险固,他强攻难以得逞,待其粮尽心散。我们再出兵强袭,一鼓可擒也。”
张处存深以为然,就此计议已定,遂严密备战,按兵不出。
王景大军来到黄牛寨,只见寨门紧闭,对方只不应战,知道黄牛寨已早有准备。便和他的副将王仪商议对策。王仪道;
“黄牛寨守将张处存、肖必胜二人,智勇兼备,如今据险不出,想‘避共锋芒,击其惰归’。这是个硬钉子,拔之不易,对峙不利,我军不若取先易后难之计。”
王景问:“何为易?何为难?”
“我知道此处有一条小路,可通马岭寨,因路小蜿蜒,行军不便,因而守备薄弱,我们从此而进,拿下马岭寨,黄牛寨就在我们身后了。如此,彼军心必乱,回头吃掉它,就和从正面强攻不一样了。”
王景抚掌大笑;“天无绝人之路!蜀道难,难中也有易呀。就照此办理!”
王景命部队原地休息。入夜之后,偃旗息鼓,从小路横流山涧,悄悄而进,及至平明,已经来到马岭寨。
王景、向训长途跋涉,入蜀征伐。孟昶闻知后已通报各关隘,严加防备。马岭寨的守将是赵季扎、于吉二人。那赵季扎逸乐无能,听到这个消息,就急急上表孟昶,要求回去奏事,没有得到孟昶的答复,又急急忙忙地将其妻妾妓从以及细软之物先行迁回成都。做了这一切准备之后,他就安之若素了,认为有黄牛寨在前边挡着,自己用不着操心,因而毫不戒备。
黎明给行军一夜的周军带来了振奋,看到这不设防的马岭关,金鼓齐鸣,喊声震天,杀将过去。
悠哉悠哉的赵季扎和于吉,做梦也想不到周军会来得这么快,慌忙点兵应战,冲在前边的于吉,正遇着周将王仪,二人战有七十多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败。正在酣战间,于吉又听得背后喊声连天,原来向训也从北边杀来,贪生怕死的赵季扎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于吉腹背受敌,哪里还有心恋战,杀开一条血路,往成都逃窜而去。
王景、向训合兵一处,杀人马岭寨。
失去将领的马岭寨守卒三百多人,全部被俘。
赵季扎单骑逃回成都,孟昶问他:
“你前边还有黄牛寨,不见黄牛寨有战事,周兵如何就到了马岭寨?”
“不知他们怎么就到了。”赵季扎的回答,也是个“问号”!
“朕早有诏示知,要加强防范,你是怎么安排的?”
“……”他根本就没有安排,因此一个字也回答不上来。
“你上表请求去职,来京奏事,你要奏何事?”
“臣想奏请让于吉任马岭寨主将……”
孟昶把案一拍,怒气冲冲地说:“为什么不在表中提及,非要亲回成都来奏?周军来到,你闻风丧胆,先迁走家属妻小和细软之物,之后又想只身逃脱,朕没有复你,你临阵不战而逃,你这算什么将军!”
赵季扎浑身发抖,无词以对。
看着他那脓包的样子,孟昶也气得浑身发抖;“交御史台,重责!”
赵季扎被拉到御史台,八十丈棍,打得他遍体鳞伤。
另一个遍体鳞伤的于吉,比赵季扎晚半天赶到成都,他身上多处枪伤。副将还如此舍命抵敌,主将竟然连敌人的面也没见就逃之夭夭!蜀主孟昶更是气上加气,一顿棒责怎能解他心头之恨。于是于吉到后的当天中午,孟昶就下诏:把赵季扎斩于崇礼门。
又挨棍,又斩首,赵季扎算是受了他主上的特别“恩赐”。一天之内,两次受刑,最后还是一命呜呼了。
“只怪朕用人不慎呀!”孟昶自思自叹。
平时,赵季扎貌以忠顺,对孟昶毕恭毕敬,十分虑诚。孟昶把他的媚态当成忠心,比较喜欢他,把他放到马岭寨。前有黄牛寨,后有木门寨这样强固的防线,他轻松自在,他可以独霸一方,作威作福,实在是个肥缺。不料,到了关键时刻,这个阿谀之辈,意成了亡命之徒!
马岭寨失守,黄牛寨无有音信,后蜀朝野一片惊慌。
孟昶慌忙召群臣计议,枢密使王处回上前奏道:
“周兵势大,连年来所向无敌,只我一家与之对抗,决不是其对手,应速速议书北汉、南唐两国,晓以利害,请他们出兵。如此,周兵腹背受敌,自顾不暇,他自然就班师回去了。”
孟昶感到有理,遂修书三封,无非说明唇亡齿寒,三国应结犄角之势,以遏制周朝鲸吞四海之志。
困恶阳、伐西蜀,这惊天的战鼓声,也震得南唐主李璟心神不宁,因而他马上复信,愿意和西蜀结盟,共同对付周朝。
父亲被周朝围困、忧伤而死的后汉主刘钧,虽然自感无力与周朝对抗,但世仇未雪,此恨难消,有个帮手,也可钳制周朝对自己的再次进攻,他也急忙回信:愿意与西蜀结成犄角之盟。
但是,远水难解近渴;一纸空文,也只得使孟昶精神上得到一点慰藉,很难说有多少实际效果。
对孟昶来说,当前最迫切的是:如何对付像尖刀一样插进来的王景、向训这支周朝军队。
蜀主焦头烂额,愁容不展。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奏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我们对周兵一无所知,如何迎敌?臣愿派探马前往打探,以最快速度,探得确切消息,再作定夺。”
孟昶点头道:“好,就依卿所奏。”
王景、向训政下马岭寨后,粮草不继,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王景对向训说:“如今我们前有坚城、后有劲敌,孤军深入,粮草缺短,如何是好?”
向训说道:“后边的黄牛寨,知我已经攻下马岭寨,他也是前后受敌,必定小心自保,不敢妄动。粮草问题,可急派人飞报主上,主上定会支持解决,我与公只管向南进取,攻下营寨也可从敌人手中夺粮!”
“伟哉斯言!壮哉斯言!”王景一拍桌子,站起向他的监军向训连连点头:“向将军尽心报国,本帅佩服!”
议罢,当即精选了三个军头,乘快马飞往汴京报信去了。
世宗接到王景奏表,与群臣计议时,有人上奏,说王景劳师远征,只占取小关一个,费力不讨好,师老无功还不如罢兵。
世宗听了,正在思虑,班中闪出赵匡胤,他说道:
“王景已进入汉中腹地,胜之不易,蜀道艰险,缺粮理之当然,有何可疑!臣愿押运粮草,并探望形势,请陛下定夺。”
世宗大喜道:“有御弟前往,万无一失,朕无虑矣!”
越匡胤当下点起三千军车,并以指挥使罗延瑰为副将,克日起程,并飞檄京兆、凤翔两府府尹,征集粮草五百车,集中待命。等到匡胤兵到,粮草已经集齐,匡胤随即押了粮草,运往秦州边界。同时,又派送表进京的王景部下的三个军头,先行赶赴马岭关报信,使王景、向训派兵前来接应。
王景、向训接报,如释重荷。因山道难行,即由向训领五千人马,由山间小道来迎,接匡胤一行来到马岭关内。
当下匡胤询问双方交战始末,以及王、向二将今后战略部署。二将即把始末一一向匡胤说明,复又说:“只要粮草充足,末将足有信心夺取凤州,直到汉中,指日可待了。”
匡胤详细问了他们作战计划,表示同意,次日,与王景、向训一起,只带了几个卫士,登上马岭附近山顶,潦望了附近地形,只见左右山势果然雄伟,向训向匡胤指点了秦州八寨及凤州所处方位。
匡胤看后,沉思半晌,对王景,向训道:“此地山势险峻异常,道路难行,凤州和秦州八寨之间,必有几处交通咽喉要道。我们应当先深入侦察一番,发现其咽喉之处,派兵袭取,切断凤州与八寨,及汉中的联系,使凤州守敌既无法与八寨联络,又失了退路,军心必然动摇,再各个击破,凤州不难为我所取。取得凤州,秦州失了依靠,西蜀守将不逃必降,我军便可兵不血刃,占领秦州。一旦秦、凤二州打下,西蜀大门已开,大事可定矣。”
王景和向训闻言大喜,谢过匡胤指教,即同一回关,设宴款待赵匡胤和罗延瑰。
匡胤勾留二日,方始告辞,临行,匡胤又对二将道:“这位罗延瑰,乃山西人氏,过去在河东山区作战多年,深晓山区地形和战术,如今我索性将他留下,协同二位吧。”
二将听了自然更是喜欢。当下匡胤把罗延瑰留下,并拨兵一千交罗延瑰率领,自领二千兵马,回汴京去了。
赵匡胤回到汴京,向世宗禀报了粮草已安全运到,并将视察情况详细说明,最后奏道:“王景、向训,诚为大将之材,深有谋略,胆识过人,待别是忠心图报,西蜀可取。陛下当排除异议,不失进取时机。”
世宗闻奏,决心更坚。即又派员将往劳军,并下诏促其继续进兵。
得了粮草,又受到主上犒劳,王景、向训以及西征诸将士,俱各精神百倍,磨拳擦掌,准备下一个战斗。
………………………………………………
第26章两将定四州
蜀国大将三环被活捉,拒不投降,因而被解送汴京。柴荣却拜他为右骁卫大将军,并说:“这是奖赏他不肯投降!”
西蜀主孟昶得知他的第一个关隘黄牛寨并未丢失,王景、向训只是绕道进来取了马岭寨,而且只有三、四万人,这才惊魂乍定,便召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商议对策。
“陛下。”韩继勋已经胸有成竹:“周师乘间从小道突进,必然不带辎重,粮草短缺。我军应当堵住凤州,以断周军的供给,再在马岭寨前派将军守住要冲,使他进退不得,他纵有百万之众,也将陷入困境矣!”
蜀主点头称善,即派大将李廷珪、伊审徽二人为统军使,领兵二万来拒周师,又命赵彦韬领兵五千,前往凤州据守。李廷珪等遵旨,各率本部军马,向北进发了。
李廷珪带领他的兵将,急行军来到白磵寨,与伊审徽并请将研究作战部署,他说:
“离此十五里地名叫黄花谷,这是西蜀的要津,此处必派一将把守,然后你我可直指马岭关,与周军决一胜负,我们就是败,也有黄花谷为退路;如胜,周师就成囊中之物了。”
伊审徽频频点头道:“好,好,只是派谁去黄花谷呢?”
“小将愿往!”李廷珪的偏将王銮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李廷珪说道:“王将军若去,万无一失。请即动身!”王銮领了五千人马,奔黄花谷去了。
兵贵神速!
西蜀这一切军事行动都是正确的,只是在几个方面他棋慢一步,被周军捷足先登了,因而处于被动地位。比如下棋,“宁失一子,不失一先”。他在这次战争中是下降“后手棋”。
粮草,赵匡胤的五百车粮草已经送到,他们才提出“断其粮草”,这已是晚八秋了。
李廷珪、伊审徽二人领兵赶到白磵寨后,计议作战方针。
受到世宗表彰的王景、向训,粮草足备,完全消除了后虑之忧。在决定继续挺进时,按赵匡胤的启示,经过侦察、探访,发现黄花谷是一个咽喉要地,凤州是敌人后退的必经之所。即派裨将张健雄出兵黄花谷,又请罗延瑰领一千军马,兵发凤州之北的唐仓,以堵截南逃的残敌。分派已定,就养精蓄锐,单等与敌人决战。
凤州,孟昶先走了一步,已有赵彦韬的五千兵马进驻;而黄花谷,李廷珪却下手迟了。当他派出的王銮领兵来到黄花谷,张健雄已经守候在那里。
王銮看见周兵已到黄花谷,心中又气又急又恨.他破口大骂:“不知进退的死囚,深入我国腹地,不是来送死吗!”
张健雄回头大呼:“斩将夺关,在此一举。”擎刀而出,与王銮杀在一起,两个人年轻力勇来来往往战有七十多个回合,王銮渐渐感到力不能支,加上张健雄势如猛虎,乘胜而进,从心理上压了王銮一头,王銮渐渐枪法散乱,不能抵敌,拨回马头,向成都方向逃窜了。
张健雄夺了黄花谷,俘获蜀兵近二千人,即将战况飞马报给了王景。
李廷珪从王銮败逃的士兵口中,得知黄花谷已被周兵占领,如意算盘一下子落空,失了方寸,六神无主,正在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时,忽听阵前马嘶人喊,王景、向训已率大军杀将过来。急命牙将张兰、张芳兄弟出阵,二人仓惶应战,哪里抵挡得了气壮势锐的王景、向训,交马不两回合,就难以支持,且战且退,周军铺天盖地,如潮水般冲过去,蜀兵一触即溃,四散逃命。这一仗,只杀得尸横绿野、血溅红尘。李廷珪、伊审徽,连王景、向训的两孔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未来得及战上一刀一枪,就率领残部向青泥关方向逃去。
王景、向训已胜一仗。清扫战场后,进军黄花谷,重赏张健雄,并遣人飞奔京师汴梁报捷。
连番大捷,周师对继续向南挺进,信心百倍,只是还有一块心病,这就是身后的黄牛寨。
向训说道:黄牛寨这个钉子不拔,张处存,肖必胜随时都可以从背后向我们进攻。我们已占领之地,终不能连成一片,是否可派一猛将,向他们主动出击,即攻不下也使他们龟缩不出,以免后患?”
王景说到:“不须攻击,在此形势下,可派一以言善辩者,对他们说明利害,晓以祸福,招其来降,如能成功,可兵不血刃变敌为我,彼消我长,岂不更妙!”
向训频频点头:“将军所讲甚是有理,小将不才,愿往黄牛寨一走!”
王景连连摇手:“不可,帷幄运筹,君重任在肩,只出一裨将也就行了。”
帐下韩烈自报奋勇,愿往黄牛寨说降。王景高兴地说:“韩将军就辛苦一趟吧。”
韩烈只带了四名侍从,当天就赶到黄牛寨。在关门下自报“家门”:“周营部将韩烈,有事会见张、肖二位将军。”
守关小校报入军中。张处存、肖必胜二人,因守孤寨已经多日,不见周兵来攻,也不见自己主上有令,从蜀兵败逃的散兵游勇中得知蜀兵已连吃败仗,详细情况,一概不知,终日忐忑不安。忽听守城军士来报,说周将求见,便令开关将韩烈迎入。
“韩将军来此,有何高论?”张处存问。
韩烈说道:“我奉主帅之命,特拜二位将军,以通款曲,我军一战而拔马岭寨,二战而夺黄花谷,另有大将剑指凤州,指日可下,秦州八寨,皆已在我军掌握之中。我军此行,不为穷兵牍武,只为惩治孟昶腐恶,以宣教化,实乃天意如此。黄牛寨所以留存至今,盖由我主帅念二位乃蜀中名将,不忍加兵相害,而存共事明主之心。我中国天子恩威所及,天下共仰,愿二位将军熟思,若能归顺天朝,不唯将军明珠去尘,也保帐下士卒免除刀剑之灾,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