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煜本是个毫无主见的人,见小周后如此一说,不由呆了,坐在那闷声不响。
小周后又道:“贱妾见那皇帝,身体肥胖,气喘嘘嘘,步履呆滞,精气已散,料想必不久于人世。咱们为了李氏子孙计,不如暂忍耐一时,等那昏君归天,就可过太平日子了。”
李煜叹了一口气,怒气消散,不由抱着小周后痛哭起来。
李煜也想到死,但他懦弱的性格,使他怕死。只好整日愁眉苦脸,以泪洗面。他想出去散心,可是没有皇帝旨意,门卫不允许他外出;外边的熟人、旧臣,不奉皇帝旨意,也不准进府来探望他。李煜实际上等于被软禁起来了。
他只好孤寂地,守在这所宅子里,除了小周后和小花蕊夫人以外,没有人陪他谈天说笑。
于是,他常常独自呆坐,回想当年金陵生活的繁华奢侈,写了下了不少词章,来发泄他的愁绪,结果,这个亡国之君,达到了他一生文学创作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倒因此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显赫的一页。
如今试录几首最为脍人口的名句,以飨读者。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依然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暮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浪淘沙》
那小周后和小花蕊夫人,不断地以教授歌舞为名,被召进皇宫,一去想是好几日才回。小周后每次回来,总是愁眉苦脸;小花蕊夫人却不一样,她本是个歌女出身,过贯了金陵皇宫中的豪华生活,如何耐得到汴京后李煜府第内的寂寞生活,总想多几次被召入皇宫,去享受那里的奢侈,所以,她并不像小周后那样愁苦。
转眼之间,几个月过去,由于曹彬、潘美等由江南安抚已毕,凯旋回京,匡胤忙于犒师和任命江南官员,有一段时间,没有召小周后入宫。不觉夏尽秋凉的季节,小周后和小花蕊夫人又被召入宫内。这次竟然十余天不见她们归来。看看已是八月中秋。李煜想到这个团圆的节日,宋朝皇帝总该让小周后她们回家团圆了吧,又想,赵匡胤也可能会想到自己,准许自己兄弟和儿子在这个节日回来探望一下自己吧。自从搬入这个住宅以来,除了儿子被皇帝批准来看望自己一次以外,几个兄弟,都是一直没见面啊!
所以,从一大清早,就独坐于厅上,等着人来。可是一直到红日沉山,却不见一个人来探望他,也不见小周后等回家,弄得他晚饭也无心吃。
停了半个时辰,侍女来报,香案已摆好,请李煜到花园中赏月,李煜只好起身,来到后院,只见那月华冉冉上升,清光四溢,凉风习习,罗衫微微有些不耐寒意。他呆看一会,蓦地想起前年在金陵时过中秋,与小周后一同赏月,数百名宫女,载歌载舞。那时,如何会想到仅仅二年后,会有如此凄苦孤独的一天!
想着,想着,不觉流下两行眼泪来。寻思半晌,看看月近中天,他完全绝望了,知道那赵匡胤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中,必然羁留着小周后,不让他回家来了。
李煜抹了一把眼泪,让侍女取来纸张笔砚。也不点蜡烛、借着朦胧的目光,在整整一张四尺长的澄心堂纸上,用拳头大的字,写下了一首《浪淘沙》词,来抒发自己胸中的闷气。词曰: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行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写完,方才搁笔,忽然门外人叫马嘶守门仆人匆匆来报说:“夫人回来了!”
李煜听了,不由惊呆了,还以为听错了。便问:“谁来了?”
仆人道:“夫人回来了。”
李煜由惊愕变为惊喜,急忙赶到前庭,果然看见小周后和小花蕊夫人都已下车,那小周后脸上露着微笑,这笑容李煜已经半年没见过了。
在李煜唱出“往事只堪哀”的沉痛词句之时,却不料在此同时,还有一个人在汴京皇宫大院里,怀着同样的沉痛心情,悲哀地回忆着往事呢。这个人是谁,就是那个英雄盖世,威名赫赫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咱立来延渥女为后以来,这宋皇后对匡胤十分体贴恭顺,是位十分贤德守礼的皇后,但是过于文静儒雅,不喜游乐。作为皇后,正是要求这样贤明庄重的人,无可挑剔。但是皇帝还需要有擅长声乐,有色有艺,善于陪皇帝娱乐开心的妃嫔。而宫中却缺少的人,原有几个妃嫔,都不能匡胤满意。如今见到小周后,很快便迷恋上了她。她不但文才出众,体态轻盈。能歌善舞,确是个十分理想的玩乐伴侣。可是匡胤虽占有她的身体,却难买得动她一颗心。虽然她在皇帝淫威下,也强作欢笑,表演歌舞以娱匡胤,但匡胤总觉得她对自己没有情爱,只是表面应付。所以匡胤千方百计讨好她,使她能真正与自己如胶似漆起来。至于那小花蕊夫人,倒地媚态十足,对匡胤拼命巴结,也有色有艺,但总觉得她有些轻淫,不如小周后那样纯真可爱。所以只把小花蕊夫人当成一件玩物而已。
这次,又召她们进宫,不觉已经十多天了,就是不放回去。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小周后启奏要求回家,匡胤笑道:“你和李煜在一块共度中秋已好多次了,这次不能让给朕,与卿过个欢乐的团圆节吗?”
便不放小周后等回家。到了晚上,在宫内殿前广场摆下香案,广列糕点、水果各色吃食,邀宋皇后一同赏月夜宴,小周后和小花蕊夫人也陪侍在侧。
忽然太监来报:“晋王和王妃到了。”
匡胤连忙命请来一同赏月。
这晋王赵光义,和匡胤不但是一贯兄弟情深,而且,匡胤谨遵母命,早已打算将来把帝位传给光义,虽没向光义说明,但暗中却在努力培养光义的权威,现在已把光义提升为侍中,列班于宰相之上,一切朝政大权,重要决定,多交给光义去处理,以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平时,二人之间是无话不谈,也不拘泥于君臣之礼。
那光义和符云霞夫妇二人来到。
在匡胤旁边席上坐下后。匡义看见小周后也在那里,心中便老大不高兴,便对匡胤道:“哥哥,你是我们大宋开国皇帝,兄弟十分希望哥哥能作出一番辉煌事业,为我大宋奠定万年基业,功勋超过唐朝的李世民,为后人万代称颂。可是近来京城中却有人说哥哥有点像殷纣王、隋炀帝!”
匡胤一听,脸色一变,说道:“那个胆敢污蔑朕躬,兄弟你说出来,定把他严惩。”
光义道:“这是没用的。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杀一二个人,又怎能掩天下人之口?”
匡胤随:“说朕是殷纣王、隋炀帝,有什么证据?”
光义道:“比如说李煜这二个妻妾,哥哥,你把他们留在宫内,求一时之快,可知为此使你英名尽丧。”
匡胤随:“李煜不过是个亡国之君,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大惊小怪。”
光义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可叹,哥哥这一时不检点,使那过去救张老女儿,送赵氏京娘,火烧万花楼,那传颂天下的侠义美名,都要付之东流了。一旦民心丧失,社稷危矣!”
匡胤听了低头不语。光义又道:“自古以来女人是祸水,纣亡于姐己,吴亡于西施,这例子多得不可胜计,前几年你纳了孟昶的妻子,差一点身蹈危境,如今又留在这两个女子,谁知又会产生什么事来。哥哥啊!你乃顶天立地的奇男子,难道不想当个万古流芳的圣君,却要自毁名节,惹人笑骂百世吗?”
这一席话,直说得匡胤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忽然吼叫道:“兄弟,你别说了!”
扭头叫过司礼太监,说道:“备轿,把这二位夫人送回李煜家去!”
光义见小周后等随着那太监去了,才对匡胤说:“这样做才真正不愧大丈夫。目前,北有契丹强敌虎视眈眈,北汉时出兵扰我边境,希望哥哥把精力集中到政务上来,创造出前古人无有的丰功伟业,传颂千古。”
匡胤被光义说得豪气横生。对光义说:“兄弟,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创立大宋,岂甘心自暴自弃,当尽力而为,誓作千古英主。兄弟今日这番金石良言,为兄十分感谢。”
光义道:“痛快!兄长能有这番话,使我做兄弟的也感到光彩。”
说毕,举起酒杯又说道:“为了我大宋万年基业,为开国英明君主,兄弟敬你一杯!”
匡胤也举起一杯酒,与光义对饮,一吸而干。兄弟二人豪饮一会。光义与符云霞才告辞出宫。
宋皇后也因夜深困倦,回宫去睡了。独有匡胤,酒喝多了,还不想睡,独自坐在那里望月。
家人散去,身边只有几个太监,宫女立在那里侍候。匡胤未免有些寂寞起来。他望着天上明月,不由回想起旧事。一幕幕地在心头闪过。
他想起了结发妻子贺金蝉,想起了表妹杜丽蓉,想起了童年时便结识的韩素梅,如今一个个都去世了;又想起花蕊夫人,那样十分迷人,又毒如蛇蝎的女人。又想起小周后,尽管自己多方面努力,终未获得她真正的情爱。难道自己贵为皇帝,在爱情上竟这么不如意,一次一次地受到打击吗?
于是,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哀叹往事的可悲,真有点不堪回首之痛,不觉又流下几滴英雄泪来。
一会,又想自己太窝囊。当年与一班兄弟闯荡江湖,南征北讨,豪气干云,誓同生死。如今当年结拜的态弟兄紫荣、郑恩已死,童年时在洛阳夹马营一同嬉游的伴保慕容延钊、韩令坤、赵颜徽、王审琦、董氏兄弟等,也都一一物化,只剩下一个张光翰,至于石守信,也老交情了,却是离开洛阳,到汴京后才认识的,高怀德则更晚了一些,但也都已退休。可以说只剩自己还主持着军政大权。难道自己也要沉湎于酒色之中,堕落下去吗?
他感到迷茫,感到孤独,胡思乱想。以致后来,如何醉倒,如何被太监抬入后宫,他都不记得了。
次日醒来,一切都记忆模糊,唯独赵光义劝谏他的那些话,却如刀痕一样,刻在他的心上。
他忍着头痛,到勤政殿翻阅奏章。对北汉近来频频扰乱北方边境,大为恼火。回想到南方各国已经统一,只剩下个北汉弹丸之地,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契丹了。收复晋阳、消灭北汉割据政权,现在已是时候了。
停了几日,下令以党进为河东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潘美为部监,率兵分五路征讨北汉。
党进、潘美出兵以后,匡胤略为清闲,又想召小周后进宫,但是想起光义的话,不由叹了一口气,强忍下来。又怕自己闲得无聊,一时把持不住,因想还是离开汴京一段为妙,想御驾亲征北汉,又觉得近来身体欠佳,不宜策马长途奔走。考虑了一下,忽然起了乡思,想起了自己出生地西都洛阳,自离开那里,已有三十余年再没去过了,很想去那里看看,旧地重游,重温下夕日童年的旧梦,而且十月初一俗称鬼节,顺便为父母上坟也好。
于是下旨,九月二十日,驾幸西都洛阳。当下侍臣接旨,立刻忙碌准备起来。
九月二十日,匡胤登上风辇、宰相薛居正、枢密使曹彬等二十余位大臣随贺,起禁军五千为护卫。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向西都出发。
两天以后,到达郑州,匡胤特驾临周世宗紫荣墓地扫拜,匡胤亲自上香,哭拜于地。当晚便在此扎营。次日方才起驾西进。
到达荣阳以后,年过花甲的西京留守向拱,已率领西京文武官员,到虎牢关下迎接。一路护驾西行,不数日,到达了西都。
匡胤略事休息,便改乘上那匹赤兔胭脂马,带了向拱,薛居正,曹彬等十余位大臣和数百名耳士,策马往夹马营而来。
这里本是过去驻军之地,西北角上,却因军官家属聚居于此,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匡胤到此下马,步行入村,大臣们同卫士,也紧紧跟随步行。
匡胤举目四看,景物依稀,较之三十多年之前,并无多大变化,只是似乎更加陈旧和狭小了。而村中居民,又换了新一代的军官家属,闻听天子到来,纷纷出门跪接。内中有几个古稀老兵,却认得匡胤,一齐向前跪拜,自报姓名履历。匡胤却还记得起来,连忙亲自扶起他们,分付对他们加以赏赐。
到原来住宅看了一下,只见内外十分整洁,却无人居住。匡胤因问向拱道:“此宅为何无人居住?”
向拱道:“此乃万岁诞生之处,如何容许人来亵污。只是空起来,供人们瞻仰罢了。”
匡胤也不再说,走入内探视,看到自己童年时住过的屋子,以及屋外一块青石,那是匡胤小时,奶奶常抱他坐在石上纳凉之处。如今人亡物在,不由匡眼睛都湿润了。
从宅内出来,绕过住宅,走上西边土岗,却有一片空地,原是农民打场之处,场边一棵数百年的老槐树,依然挺立在那里,还有一部分枝叶青青,并未因天寒而黄落。
匡胤立在场边,呆看了良久,扭头对向拱答道:“这片空场,便是朕八九岁时,与慕容延钊、韩令坤、王审琦、赵彦徽、张光翰等骑竹马游戏的场所!”
说毕,他望着西边的坡上,这是当年韩素梅向他告别的地方。匡胤不由泪眼模糊。忽然他看见那坡长生出一丛灌木,俨然好似七八岁的小姑娘韩素梅立在那儿。
匡胤耳边又响起当年韩素梅喊她的声音:“香——哥——!”
他不由落下眼泪,想起当年韩素梅最后一次来向他送箭,就是从此地离去。往事历历在目,近如眼前,可是人呢?难道这样快便眨眼之间,灰飞烟灭了吗?
他瞟了侍卫一眼,只见有一个侍卫带有弓箭,便要了过来,对着西北以前射箭为韩素梅送行的那个老方向,嗖嗖地又连发三箭方罢。
向拱等人那里能知道匡胤的心事,还以为他是在行天子射天之礼,以威震鬼神,来纪念自己返回出生地的巡视呢。
半晌,匡胤才宣布回行宫休息。三十多年过去,真是弹指之间。匡胤从夹马营回来,感慨万分,又陷入深沉的回忆之中。
当天夜里,他便发起烧来,休息二天,请医生诊治,认为是小病,于是匡胤便让返驾回汴京。
十月初一日,到达西京河南府所属的巩县,匡在此又拜祭了父亲赵弘殷和母亲杜太后的陵墓,十月初五日,回到汴京。
巡视西都回来以后,匡胤顿时好像苍老了几倍,身体一直疲劳无力,低烧不退。不久,背上又生了一个大疽。忙召太医探视。
谁知背疽久治不愈,把一个生来胖大的赵匡胤,竟病得一天比一天消瘦起来。终日背疽疼痛,说话也有气无力了。最后终于连坐起来的气力也没有了。终日昏睡于床。
这天傍晚,他从睡梦中醒来,预感到自己大限已到。便传旨速召晋王赵光义入宫晋见。
不一时,赵光义来到,匡胤伸出瘦得筋骨毕露的手,握住光义的手道:“为兄不行了。前几年母亲去世时,告戒要吸取前朝教训,不可立年幼之君,让为兄传位于你,现在我子德昭虽年过二十,但是毫无功勋和威望,而且我观察很久,生性浮躁少智,也实在难以继承大业。所以,必须按母亲遗嘱,传位于你,这诏书,在母亲去世时早已写就,藏于慈宁宫密室金柜之内。兄弟可以让官人取出开看。”
光义听后,哭拜于地,说道:“哥哥不要胡思乱想,安心养病,终久会好起来的。”
匡胤摇头道:“不要多讲。为兄还有要事分付于你。第一全国目前基本统一,可惜为兄不能亲眼看见北汉归还中国版图了。你务必要继承我的遗志,削平北汉,北拒契丹。再者,北汉大将杨业,实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