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拽着太阳飞-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巨大压力中,因此要夺回孩子的监护权。法庭宣布,案子没审之前,不许对安东尼进行滑冰训练。
甲方突然开启战端,乙方只得仓促应战。两造各花大钱请名律师叫阵。珍妮芙全家紧急动员,安东尼送到外祖父家,健身房交哥哥打理,珍妮芙自己全心全力对付前夫的争夺,隔三差五的出庭作证。“我只要儿子。”珍妮芙说,“其他我都不在乎!”
那前夫也不是省油的灯,除了名律师,还请了儿童心理学家,铁了心要夺回儿子。前夫的妹妹听说了,知道自己哥哥品性记录不好,也挺身杀进来混战。
一年多折腾下来,法院判决:被告对儿子强制逼迫,妨害孩子正常成长,剥夺监护权。原告素有酗酒吸毒记录,近期又未能证明有戒除表现,不宜获致儿子的监护权。这一“剥夺”一“不宜获致”的,虽不合情,但在法理上尚可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是,珍妮芙的前小姑空手捉羊,坐收渔翁之利,法官莫名其妙将监护权判给了她!
来店的客人谈起这桩打了一年多的官司,无不骂司法执法昏庸乖悖,怪珍妮芙的前小姑趁火打劫!据目击的客人讲,法警面无表情来到珍妮芙的健身房,勒令珍妮芙交出抱住她放声大嚎的安东尼,强制送走。
儿子被抢走的珍妮芙岂会善罢甘休?她更换律师,不断上诉,还在方家点拨下进社区大学学儿童心理学,去政府办的学习班学如何当母亲。半年后珍妮芙的案子重新开审。在法庭上,珍妮芙流着泪承认,自己过去两年为了让安东尼成为花样滑冰王子对孩子进行了成人式的“魔鬼训练”,使孩子小小年纪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失去快活的童年。不过,珍妮芙更强调,自己这样做是出自对儿子的爱,儿子遗传了外祖父、舅舅的运动细胞,确实是难得的滑冰人材……
可能这次是珍妮芙运气好。那天坐堂的法官是位女性。女法官审视了珍妮芙递交的学习儿童心理学和怎么当母亲的证明文件,被珍妮芙诚恳的陈词所感动,当场判定珍妮芙已经具备当母亲的心理素质和条件。安东尼的监护权于是失而复得。
儿子回家那天,珍妮芙的健身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街坊邻里都专程向站在大门口的珍妮芙祝贺。我也对紧紧跟珍妮芙抱在一起流泪的安东尼大喊:
“Welehome!”(欢迎回家)
【三复斯言】珍妮芙是幸运的,她及时还了安东尼童年。孩子一定要有童年。没有童年的孩子,心理不会健康。任何教育都不能以剥夺孩子的童年为代价——那代价太高,太高——高得孩子一辈子也还不清!童年的欢乐过早被父母师长剥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性情冷酷淡漠。这难道是父母师长殷殷期盼的结果吗?一切的孩童教育,绝不能搞珍妮芙似的“魔鬼训练”,而应纳入游戏的轨道。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在游戏中发掘孩子的特殊技能,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先哲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反之,烹小鲜亦如治大国。操之过急,行吗?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们啊,千万千万不要将可爱的子女往自己都不愿意钻的死胡同里推呀!
第二章 甜蜜十六岁第6节 老爸的秘密
父母应该让子女知道,自己也曾年轻过,自己也曾有过自己的十三岁,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自己也曾跟子女一样,调皮过,反叛过,浪漫过,迷茫过,忏悔过,骄傲过,做过错事,做过好事。这不但可以拉近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使上辈和下辈更亲密,而且可以让子女学习人生哲理,从而感悟到,不管哪个时代,不管哪个地方,人生的基本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家三口子之间无秘密。晶晶不但知道她爹她妈现在的一言一行,还清楚她爹妈在她自己那么大时候的一举一动。
我这人吧,整个就正宗阳春面一碗。先生不然。他从小就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良善之辈,偏又喜欢写日记,记下那些馊事儿。当年来美国,什么都可以不带,惟有那载有斑斑“罪迹”的五大厚本日记,他带上了。跟其他精装书并列陈放在玻璃书柜里的那五个大本头,最后成了刚上高中的晶晶最感兴趣的读物。
细细想来,先生也并不曾有意让晶晶或不让晶晶去读自己“狂飚突进“的青年时代那些偏颇的行藏和思想。那天,见晶晶急冲冲从楼下跑上来问她爹:
“爸,你猜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什么?”
“喔?该不是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吧?”先生说话老是没正经。
“还真是《我的奋斗》哩。——只不过不是希特勒写的。”女儿调皮地回答。
“还有别的什么人写过《我的奋斗》吗?”先生从书堆里抬起头,眼神闪烁着疑惑,“哪国文字的?”
“中——文——的!”
“不会吧……作者是谁呀?”先生上了套。
“作者啊——就是——俺爹呀!”女儿哗的一下笑开了。
“好哇,偷看我的日记!”父女俩乐成一团。
先生耐不得女儿闹,放下书,跟晶晶讨论起写日记来。照晶晶看,记日记,无非是自言自语,自我发泄。她爹说对,但又不完全对。按她爹的说法,理智的人自言自语,不同于不理智的人自言自语。前者自言自语,是“吾日三省吾身”,是在重新审视过去的事实,梳理自己的思想。每天将自己的那些雪泥鸿爪的经历和想法如实记录下来,过段时间回头一看,才知道自己过去怎么那么傻或者那么英明,也才能从自己的生长轨迹,发现自己的成熟。
“你说日记是记给自己看的,那你的日记记的,一定是个真正的你咯。”女儿狡猾地一笑,“——那,我能不能看看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那个未来的真实的爹是个什么模样儿?”
得到她爹的首肯,晶晶高兴地对我嚷嚷:“妈,我去替你发掘,看爸以前瞒着你干过什么坏事!”
很长一段时间,晶晶闲来无事就抱着她爹的日记本看。她认为“关键”的地方,还大声朗读给我听,不认识的字,或写得潦草的段落,就用“什么,什么”来代替。每天谈话的内容,也都围着她爹的过去打转:
“妈,你们年轻的时候,都是象基督教徒想上天堂那样,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吗?”
“嗨,我爸居然还怀疑一切呢!——他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是未经大面积实验证实的伪科学!”
“爸看的书可真多呀……每看一本,还写下自己的看法咧。”
“妈,你年轻的时候喜欢穿绿裙子吗?”
“我爸到底有几个女朋友?——穿绿裙子的原来不是你!”
“那‘荷花上的露珠’是谁呀?还‘明眸’呢,还什么什么‘腕’儿呢——好像也不是你。”
“我爸也伟大过——他要为人类的解放献身呢!”
那天回到家,晶晶一脸严肃:“你知道吗,爸年轻时还想过自杀?”
“你爸记下了他想自杀的日子?……那是个疯狂的年代!”我开始给晶晶讲我们年轻时的那个年代,那个生存环境,那些使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沟沟坎坎。“自杀是最笨的。只要有命在,再高的山也能翻过,再深的河也能淌过!”我对晶晶发着感慨。
“就像我一样,”小小的晶晶也有她自己的人生领悟,“上圣派翠克学校的时候,把自己封闭起来,就是最笨的!”
晶晶在她爹的日记里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爸。看到真切处,不禁惊讶:“没想到爸性格这么开朗也还有沮丧的时候!”
我告诉她:“你爸也有七情六欲的。但是他和你一样,够聪明,能自己将自己从沮丧中解脱出来。”
我和晶晶像两个理论家,讨论着人生,人的性格。晶晶最后得出结论,告诉我:“开朗和压抑其实是你自己决定的:你能抬头向上看,你就有开朗的性格。你要只会低头看深渊,要你不压抑也难!”
晶晶的一番宏论,让我平生第一次不后悔当初送晶晶上圣派翠克学校——那段最不愉快的日子,居然也让她体认出人生的哲理。
先生下班回家,我和晶晶的话题还停留在先生那五大本日记上。也是从那时起,晶晶开始有了自己的日记本。常常可以看见她拿出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思想轨迹,用笔记录在那精致的带锁的本儿里。
【敝帚自珍】父母应该让子女知道,自己也曾年轻过,自己也曾有过自己的十三岁,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自己也曾跟子女一样,调皮过,反叛过,浪漫过,迷茫过,忏悔过,骄傲过,做过错事,做过好事。这不但可以拉近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使上辈和下辈更亲密,而且可以让子女学习人生哲理,从而感悟到,不管哪个时代,不管哪个地方,人生的基本道理,都是一样的。一旦子女感悟到这一点,认同这一点,所谓“代沟”自会消弭于无形。
第7节 青春不留白
一年有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色调;人生有幼、青、中、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时尚。我和晶晶,相差近三十岁,错开了一个层次,所以永远处在不同的人生“季节”。
上帝安排,过完了春季才是夏季,过完了幼年才到青年。因此,只要你记得,你自己也曾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你就不会用夏的标准去要求春,也不会用秋的标准去要求夏。
一般家庭,进入青春期的子女赶个时髦,穿件奇装异服,父母头疼不已。我们则家不然。晶晶从没为她要赶的时髦费过心。她那身永远时髦、青春的打扮,连她的同伙都不相信,竟然是出自比她更“青春”的妈妈之手!
我这人向来开通,对什么年龄过什么日子有自己的理解。
春天流行的露脐衫,低腰裤,藏不住的青春往外冒。商店一减价,我就带着晶晶,将那过了这个年龄段想穿也穿不了的衫裤买回家。
试装时晶晶问我:“哪种颜色好?”
“浅色看起来开朗、高兴,符合你的性格。”
“妈真了解我。谢谢妈!”
脸颊肯定会被女儿亲一下。
夏天还没到呢,晶晶的衣柜里已经有了青春无敌的小背心,反正花钱不多。想想自己象晶晶这个年龄时,一年四季,全身上下哪敢露它哪怕一寸?女儿现在是大红小背心,黑色超短裙,活泼典雅,或是蓝色小背心,白色超短裤,年轻快活。刚上高中的晶晶跟朋友们外出,穿上我给她买的吊带背心超短裙,对着镜子转了几个圈,显得清爽,活泼。
“真漂亮。谢谢妈妈!”——又是一个吻。
秋天天高气爽,弹力紧身低领衫,配上宽松背带裤,要不潇洒也难。
冬天衣柜里的围巾、帽子、手套,深颜浅色、厚毛薄丝、宽大窄小,应有尽有。亲戚朋友节假日要送晶晶礼物,我代为开口:送她围巾帽子吧。她喜欢这些小玩意儿,价钱不要贵,要的是开心。不同的围巾、帽子,配上不同的场合、心情,率真的性格自然流露无遗。
其实小孩子也好,年轻人也罢,你越将社会上最时髦最奇异的服饰放在他面前,敞开让他去扮靓,他对衣着打扮就越无所谓。晶晶就是最好的例子。爱美是人的天性。青春期标新立异,天经地义,合情合理还合法。父母站在孩子的年龄层次想问题,一通百通。
那天晶晶问我:“头发是绿色好看还是蓝色好看?”
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将头发染成绿色蓝色一点也不奇怪。我于是说,“那要看头发长在谁的头上。”
“在你女儿头上。”晶晶拨弄着她那满头自然深棕色的厚发。
“你要把头发变成天上的彩虹呀!”
“不行吗?”
“行——只要你喜欢!”我没将晶晶提出的绿头发、蓝头发当回事。
没两天,晶晶跟她的四大金刚有约会。回家进门一看,先生目瞪口呆!我因有前两天的那场对话铺垫,心理早有准备。——晶晶一头齐肩长发,从头顶起,垂下几绺闪光的蓝色。晶晶得意地摇头摆发,问:“好看不?”
一贯开明的先生一叠声道:“好看,好看,太好看了!”
“敢说不好看!”晶晶得意了。
我虽不觉好看,但想想,老年人能将头发染黑,染褐,年轻人为什么又不能将头发染蓝呢?不都是染发吗?目的是一个:为美。于是也就对女儿将头发染它几绺蓝色不当回事了。
好在头发是会长的,蓝色是会脱的,而且,反正也不伤害任何人。女儿自我感觉好就行。让女儿青春一次吧!等到我这个年龄,纵有天大的勇气,也不至于敢将头发染它几绺蓝色!
对晶晶,我和先生也有不开通不让步的时候。有一天,晶晶不知看到哪个朋友在脚髁部刺了一朵小红花。回到家,晶晶跟我讲刺青。我马上正色告诉她:“这玩意儿可是刺上去就下不来,不比染蓝发。”
怕晶晶不听我的劝告,我又搬出她爹。她爹的道理比我多。他给晶晶讲刺青的历史,从上古人类在身体上刺青以为美,到中古给犯人和士兵脸上刺青叫黥刑,到现在帮派集团在身上特殊部位刺上特殊花纹以作徽记。他告诉晶晶,什么流行都有时间性。如果以后不时兴刺青了,或者你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太太了,你刺上的那朵花怎么个摘下来呢?更绝的是,他对晶晶说:“如果你喜欢,就让你妈给你买几张贴花吧——你贴在哪儿都成!”
都说十几岁的孩子最叛逆。其实,父母只要在理,他们也有乖顺的一面。晶晶最后,青没有刺,连贴花也省了。
【敝帚自珍】父母越是将子女管得死死的,子女越有叛逆心。穿衣打扮,只要不离谱、不出格,父母领着子女走时髦大方的路子,无形中培养了子女的气质,好过不让子女赶时髦,逼子女自己“离谱”,“出格”。孩子总会有些“古怪”要求,否则就不是孩子。倘若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也不会觉得古怪得不可理喻。倘若再推心置腹跟他谈谈,你会发觉,父母和子女间,其实很容易取得共识:不是你站去他那一边,就是他站回你这一边。本来就不是天大的事儿,解决了,不扯皮,父母子女,双方心气和平,多好!
第8节 请离婚吧!
晶晶打电话告诉我,凯丽终于又回家了。
“帮帮忙,妈,劝凯丽爸妈离婚吧。就算不为凯丽,也为他们自己!”晶晶说。
凯丽一家,是我们一家多年的朋友。凯丽的父亲,学的是舞美,性格内向,来美国后,在街头画个小画什么的。母亲原在国内民族舞界颇有名气,性格外向,热情俏丽,寻常也做点零活。凯丽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他们住的是自家买的公寓,宽敞明亮,收入比上不富,比下不穷,只要知足,真没什么好抱怨的。怎么也没料到会落到今天这个局面。
凯丽她爸有个毛病,就是念念不忘他的舞台美术。想当年,自己工作的那个城市,歌剧院、舞剧院、话剧院,哪幅布景他没插手?去北京调演,连抱成团排外的京城人都称赞有加,当然有理由认为自己是个人才。本来也是。但是到了美国这地儿,有本事有来头的多于牛毛。人才又怎么着,不是就贱如粪土么,你还指望怎么地?只有空怀一腔回忆委委曲曲在时代广场左近设摊画肖像。那时代广场偏偏又是百老汇剧院集聚之处,天天看着那些画得粗俗不堪的广告,要美感没美感,要光线没光线,色彩更其一塌糊涂,当然对他是个强烈而绵长的刺激。日复一日,怀才不遇的阴面就突显出来了,虽不至于借酒浇愁,但未免渐趋懒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素来寡言的他,话却多了,喜欢提“当年勇”。故乡的天当然清明高远了,故乡的地当然鲜花靓丽了。眼前足下,便日见其灰暗。
凯丽她妈呢,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做做散工,照顾家务。可惜为盛名所累,对形象特别敏感。明知道民族舞在美国没什么指望,却心存侥幸。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青山不是还在么?只要自己保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