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始皇大传-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英明!〃十几个人一起恭身答应。
“胡亥暴虐无道,不得称帝,他的遗体宜以黔首之礼,葬于杜南宜春苑中,不得归葬祖陵,各位有什么意见?”
“丞相所见圣明,胡亥不够资格以王礼安葬!〃众臣一致同意。
就这样,赵高和十多个公子和大臣,台上台下一唱一答,就决定了国体和君王人选。
散会后,赵高立即将〃宗室及大臣会议〃的决议书和子婴当选秦王的消息连同国玺,派人送给公子婴,并要他斋戒五日后,进行告庙就任典礼。8
幼公主来到公子婴府中,公子婴将她迎入密室。
她自始皇驾崩安葬骊山后,即自动请求住在兰池行宫,也就是原来皇后厝棺椁之处。由于皇后与始皇合葬骊山,行宫空了出来,而且地方偏僻,二世没有长住的兴趣,于是他干脆作人情,将该处行宫送给她,改称为幼公主府。
她一下车见到子婴,先致道贺之意,跟着就要行君臣大礼。子婴连忙将她拦住,反而是他行了晚辈之礼。他苦笑着说:
“小姑,别作弄侄儿了!这西天道贺宾客盈门,人都是前来拉关系谋职位的,真想不到侄儿这个庭院仅够旋马的寒舍,一下就堆积了这么多的车水马龙,家中仆人又少,真是忙坏了你那侄媳妇。”
“大王千万别这样说,〃幼公主坚持要用君臣的称呼:“天下为二世皇帝和赵高弄乱了,正等着陛下来收拾!”
子婴只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进入密室,两人分宾主坐下后,子婴屏退了所有妻妾,要两个儿子见过幼公主。原已在室内的宦官韩谈,也起立拜见幼公主。
五人坐定以后,子婴长叹一声说:
“赵高叛逆无道,弑杀了二世皇帝,本意是想篡位,如今忽然又要传位给我,不知道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幼公主笑笑,她指指韩谈,要他来说,他正是当天站在赵高身后的那名近侍,从头到尾,整件事情他都看得非常清楚。
韩谈即席向两人行礼,恭敬地说道:
“地震那天的情形,小人已向公子报告过,幼公主恐怕还不清楚,让小人再简要说一遍。”
于是将那天赵高如何佩玺上殿召集群臣,如何只有十几位公子及大臣应召等等事情简要地说了。
当然他未提到赵高在昏迷中见到始皇的事,因为他看不到始皇,而赵高将这件事看成是奇耻大辱,不会跟任何人讲。
幼公主听了韩谈的话,又考虑了一会,才缓缓地说:
“情况非常明显,赵高是怕群臣反对,他明目张胆地继位会遭到讨伐,所以只有将陛下请出来。不过,我另外从别处得到一个消息,说是他已经和楚的沛公刘邦约好,将秦的宗室完全清除,由他和刘邦分地而治。”
“小姑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子婴大惊。
连韩谈也摇头叹气,大骂赵高丧心病狂,为了权位,不惜与外人勾结。
幼公主笑了笑说:
“我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兰池,远离权力中心,却没有一日不担心国事,不管怎样,你想逃离政治,政治绝不会放过你,迟早会找到你的头上。陛下你原来不也是不想过问政治?谁会想到今天陛下竟成了这股政治漩涡的中心,所以我一直不放松对外界情况的了解。”
“我自己也没想到,赵高将这个吞不下去的烫嘴山芋,竟丢给了我!〃子婴还是作苦笑状。
“所以依我的判断,赵高可能会采取两种行动。〃幼公主又说。
“哦,哪两种?〃子婴问。
“一个是让你来当傀儡,暂时稳住群臣,然后等楚兵进关到达咸阳以后,以楚兵之力对付陛下和宗室。”
“那第二种呢?〃子婴追问。
“第二种行动,就是趁你告庙祭祖的当天就加害陛下!”
“真的?〃子婴震惊失色地说:“依小姑判断,哪种行动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要看这几天他对掌兵权的大臣整合得怎么样。〃幼公主仍然脸带微笑。
“依小人看,他采取第二种行动的可能性比较大!〃韩谈在一旁插嘴说。
“为什么?〃公子婴和幼公主同时惊问。
“因为据小人所知,卫尉目前已表态效忠赵高,虎贲军都尉也是如此,赵高答应将他们两人提升为将军。”
“要是这样的话,当然采取第二种行动的可能性较大!〃幼公主点头说:“因为赵高以秦王的身份和楚军谈判,对他有利得多。”
“那我要怎么办?〃公子婴平日对政治毫无兴趣,只知闭门读书,研究农耕及园艺之学,想用这方面的知识来造福农民,遇到这种情形,难怪他惊惶失措。
“那很简单,〃幼公主笑着说:“你不需要去投他的罗网,要他来投你的好了。”
“要怎么做?〃子婴问。
“称病,让他来探你的病,他来了,就不让他走出房门!”幼公主轻描淡写地说。
接着他们商量了一些行动细节,连在旁始终未说话的子婴两个儿子也笑了起来。9
赵高一点也没有将公子婴放在眼里。
自秦废除封建制度后,公子只是别人对他们的称呼,其余的生活条件与一般黔首无异,他们也必须靠祖业或是自己工作,才能养家活口。
他赵高平白无故的要他当王,他应该感激他,因此,他对他不存一点戒心。
听说他斋戒五天后就病倒,礼貌上他不能不去问一下病,怎么说,他都是他一颗重要的棋子。
正如幼公主所判断,他准备就在告庙祭祀的那天,找个借口将他和集合的秦宗室一网打尽,省得零零碎碎不太好战。
他只带了少数侍从来到子婴府中,看到他家寒酸的样子,他只有轻视没有猜疑。
他按照观见的礼仪报门而进,将所有的侍从都带进了内院,但到堂上时为子婴的长子子起所挡住。子婴长子向赵高行拜见长辈之礼,赵高开始上来就有三分欢喜,再看这孩子长得身材修长,龙眉凤眼,举止中节,极有气度,神似他的父亲子婴,赵高更增加了七分好感。
他想想告庙那天,这个年轻人就要和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宗室大臣一起玉石俱焚,他心中有了点惋惜。
子起行礼后,婉转说道:
“家父病重,经不起这么多人的打扰。”
赵高看了身后的十多名侍卫,不禁心里好笑,这点人要是放在他丞相府中,可说是看不到人,但现在放到子婴家里,的确显得太拥挤嘈杂。
他恍然大悟地笑着说:
“贤侄说得不错,那就教他们留在这里吧!”
子起恭敬地在前面倒退着带路,赵高只带了一名随从进入堂内。
子婴次子子昂早就在卧房门口迎接。
表面上不得不顾及体制,赵高将唯一的随从也留在卧房门外,他踏进房门,先行了个礼,口中禀奏说:
“闻得陛下龙体欠安,老臣赵高探病来迟,还望恕罪。”
躺在床上的子婴,以微弱的声音回答说:
“丞相不必多礼,请上前谈话。”
早有女仆将一副锦垫放在床前,赵高坐下后又问:
“明日为太卜选定告庙就位大典良辰吉日,不知陛下还能勉强支持否?”
“当然支持得了。〃子婴掀开帷帐坐了起来,脸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哪有一点病样?
赵高看到事情不对,口中大喊来人,手上忙着拔剑,只听到门外惨叫一声,他明白那个剑术高超,能够敌对数十人的亲信随从已经遭到暗算,而他的剑还未拔出,一道冰凉的剑锋已经贴在他的颈子上,韩谈此时从帷帐后出现。
他装作镇静地责问子婴:
“老臣拥立陛下,一片苦心,为什么陛下恩将仇报?”
子婴微笑不语。只见帷帐那头走出一位年轻女子,她神情肃然地问道:
“那你自己又怎样向先帝和蒙毅交代?”
耳听提到始皇的名字,眼见幼公主突然间出现,赵高脸色刹时变得苍白,他明白这下是玩完了,他紧闭嘴唇,不再说话。
“赵高,〃幼公主愤怒地说:“为人应该感恩图报,虽然你先父对嬴家有恩,但始皇在世时,对你也报答够了,以一介奴仆之子,位极人臣,尤其是二世皇帝对你信任依赖,有如父师,你也忍心对他如此?”
赵高自知今日必死,他反而变得愤激起来,他尖声怒吼。
“嬴家对我恩重?〃他的愤激一转为悲伤:“将我弄得这样不男不女?我早就发誓要将这笔帐加十倍、加千百倍的还在嬴家子孙身上!”
“那是帝太后一个人的事,于我们这些无辜的嬴家子孙有什么关连?〃坐在床边的子婴开始说话:“将他绑起来,交廷尉发落。”
“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打蛇不死,反遭其殃,这是赵高你的名言,〃幼公主冷冷地说:“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韩谈,将他斩了!”
韩谈一挥剑,赵高惨叫一声未完,头已落地。
外院赵高带来的侍从,也早为埋伏的宦者所解决。10
子婴第二日按照预择的良辰吉日告庙继位,仍称为秦王。
他在朝殿中宣布诱杀赵高的经过,大赦天下,并不追究众大臣与赵高勾结的经过,以免株连太多,又得兴起大狱,群臣和民众全都称赞秦王子婴仁厚。
赵高及阎乐则夷三族。
他并下诏,二世皇帝以天子之礼改葬。
这件事还未着手办理,武关方面一日数次报警。
原来沛公用张良之计,派出郦生和陆贾,用重利买通武关秦守将,然后再发动奇袭,一举攻占武关,在蓝田和秦军进行了一场决战,将秦军击溃,就此再没有阻拦,兵如破竹似地直指咸阳。
张良见沛公进军顺利,已有骄态,他赶快建议说:
“诸侯骑兵,进展神速,并不是因为兵强马壮,或是将领有超过秦将的才能,全是因为暴秦行苛政日久,失去了民心,所以主公应以代天吊民伐罪的心情收揽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协助,直捣咸阳。”
“安民的工作我不太会办,子房,你就全权处理罢!”
于是张良透过刘邦下令全军——

敢任意残杀无辜民众者,斩!
敢取民间一草一木者,斩!
敢奸淫妇女者,斩!

刘邦的军队本就是以一些流氓无赖为基干,再加上一些散兵游勇和降卒所组成的杂牌军。他们作战并不是为了什么远大理想,有的是为了填饱肚子,有的干脆就是想发财,要他们不奸淫掳掠,真比要叫老虎看到肉不吃更难。
刘邦这道严命下达以后,根本没有人理会,连领军的一些下级军官都认为办不到,因为刘邦本人就是个好财贪色的大酒徒。
但张良组织了执法队,在战场和后方巡逻,遇违犯者立即处决,上级并受到连坐处分。
几次下来,全军都有了戒心,再加上张良斩了几名纵容部属烧杀掳掠的将领,全军上下震惊,明白这道严令不只是说着玩玩的了。
于是,刘邦部队所到之处,全是秋毫不犯,鸡犬不惊,相对的也越来越受民众的欢迎。每到一处,民众都纷纷抢着来劳军。
另外,每新攻占一个地方,张良就用刘邦的名义召集地方父老,订定简单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其他苛杂秦法一律废除。
这样一来,秦国民众莫不额手相庆,秦国军队更战无斗志。
子婴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刘邦军就进入了咸阳。11
秦王子婴元年,沛公刘邦先诸侯军攻到咸阳,他先不进城,而是约秦王子婴到霸上投降。
秦王子婴事实上不是不想抵抗,而是和当年秦军入侵齐国一样,连御前作战会议都召开不起来,文臣武将全都跑光了。
在毫无选择的情形,他只有按照刘邦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请降。
那天一大清早,他就素车白马,颈子上套着象征锁练的白布条,穿着单薄的白袍,跪候在轵道地方的道路旁,等着刘邦的驾临。
他手上捧着沉重的天子玉玺,旁边有一包兵符和派遣使者传令的节。
十月,冬天已经开始,道路旁的草木都蒙上了厚厚的霜,小河也已结冰。他回头看看身后跪着的十几个家人,全是和他一样畏缩着颈子,全身冷得发抖。
是从哪一代开始立下这个规矩,投降的君主必须穿刑衣、戴刑具,跪伏在路旁?
也许他该维持君主的尊严自裁,但一死百了,他会看不到这场戏的落幕。
自祖父始皇征服六国开始,他就是这场悲剧的旁观者,他看到秦国灭亡别个国家时,祖父、朝中大臣以及全国民众的举国狂欢,如今又看到自己国家被别人所亡时的沮丧和悲痛。
这场高潮迭起,大片大落的悲剧,胜利狂欢时,他只是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从来未卷入过。他一直读他的书,研究他的农耕和园艺,整天脑子里想的是如何使麦子更能抗寒抗旱,如何使瓜变得更大一些。
但最后命运的网罗找上了他,不知不觉的,心不甘情不愿的,竟来主演这场时代大悲剧落幕时的主角。
刘邦带着他的人从路那头出现了,说实话,他率领的这批人马真的不怎么样,没有统一的制服,有的穿着掳获自秦军的甲胄,光鲜明亮,在朝阳下闪闪发光;有的仍旧穿着在田里做工的操作服,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全身上下都是补丁。
他们大声笑闹,咒骂,几乎并不将各级长官、甚至是刘邦这个统帅看在眼里,一点都没有军队应有的肃穆之气,倒像是一群朝山拜神的游客。
就是这支乌合之众的杂牌军,竟击败了素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闻名的秦军?
为什么历史一再重演?以前六国君主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们看来军容极盛的军队,老是遇到光头赤脚的秦军,就像如汤泼雪一样,不溶自化?现在倒过来轮到他问这个问题!
刘邦骑着马,带着随从过来,没有按照应有的礼节,下马来向他慰问,只命从人从他手中接过玉玺,自地上收起符节,没有问过他一句话。
他只用鄙视怜悯的眼神看着他,口中却在和别人讨论他的生死,就像主人讨论如何处置一条失去工作能力的老牛。
“杀掉算了。〃一名身材魁梧、神情威猛的武将说。
“不错,留下总是个麻烦。〃旁边很多人附和。
刘邦看了看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文臣,后者摇了摇头,于是刘邦装模作样地说了:
“怀王所以派遣我先入关,乃是因为我度大能容,现在人家既然已投降,还要杀人家,不是好事!”
刘邦说完话,看他一眼就走了。
他被收进咸阳廷尉大牢。12
刘邦率领他那批杂牌军进入咸阳,他和他的部下首次大开眼界,看到了梦寐已久的花花世界,真的像是〃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都是好的。
在举行过入城式,享受过万民跪地迎接的愉悦后,刘邦参观了壮丽宏伟的阿房宫,坐上了朝殿的宝座,就赖着不想走。他对张良说:
“既然已进来了,就在这里安置吧!”
张良还没来得及回话,刘邦的侍卫长樊哙却大声吼着说:
“主公,我不赞成留居此地!”
“为什么?〃刘邦不悦地问。
“这里美女如云,各种享受设备全有,只怕主公带头,诸将和众士卒都跟着这样做,你争我夺,说不定为了争财宝、抢女人,先就自相残杀起来,到时候管都管不住。”
“张良,你看如何?〃刘邦转脸问张良。
“主公,现在一切都未安定,要享受,来日方长,〃张良不急不徐地说:“尤其是据报,项羽正率领着大军往函谷关而来,虽然按怀王约,先入关者为王,但项羽并不是个肯为盟约所约束的人,我们不能不预作应变准备。”
刘邦无语,脸上仍充满了留恋不舍的神情。忽然,他想起什么似的问左右说:
“萧何呢?”
“他忙着去收秦藏的天下户籍资料去了。〃左右有人如此答复。
刘邦蓦然惊醒,向张良说:
“我听你们的意见,还军霸上,秦宫和府藏全部加封条,等候项羽来时,再一同处理吧!还军以前,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的?”
“召集地方首长及父老,宣布我们的'约法三章'。〃张良高兴地回答。
于是刘邦召集了地方父老及意见领袖至朝殿集合,他宣布说:
“各位乡亲父老,人民受秦苛法严刑的痛苦已经太久了,如今应该全部废去,我只跟各位约法三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