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始皇大传-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什么鱼,体积如此庞大?”
如此大鱼,臣虽住过沧海,也是首次见到。〃张良不说真话,但他也未说谎。
“想必是敖广所变,待朕赏他几箭。〃始皇得意地哈哈大笑。
随着说话,始皇的劲弩发出,六支连环箭,支支射插在京鱼背上,但京鱼似乎没有一点感觉。
这时随行的渔家能手大概已认出此鱼,知道该怎么捕捉法,纷纷下了小艇,解缆向大鱼划去,就像群蚁奔向活泼鲜跳的大蚁蜢,他们手上都拿着带有长索的长矛。
这边始皇接过内侍递来的强弩,又接连发了六支箭,这次是两支箭射中大鱼的眼睛。
那边十多艘小艇也已接近大鱼,带倒钩的长矛不断射中鱼身鱼背,大鱼负痛发狂,大尾巴一扫,一道大浪迎着始皇扑来,始皇被惊得倒退了好几步,全身溅得透湿。
大鱼拖着十多艘小艇往远处逃逸,船上众士卒吆喝声如雷,战鼓敲得更为激烈。
眼看着大鱼时而水下,时而水面,翻腾疾驰,血染红了大片海水,始皇似乎又回到八岁在邯郸看人家斗狗时的兴奋。
他喜欢见到血,不管是什么血,只要是血就会使他有股莫名的兴奋。
“陛下,到舱内更衣吧!陛下的衣袍全湿了。〃近侍上前禀奏,这是他对始皇的关怀,也是他的职责。
始皇粗鲁地推他,不耐烦地说:
“等等,朕要看个结果!”
他不再是五十岁的皇帝,而是八岁在街头看热闹的任性孩子。
为了让始皇看到结果,整个船队张满了帆,紧跟着大鱼逃逸的方向追,但船的速度到底比不上临死挣扎的大鱼,渐渐鱼和小艇只剩下一些小黑点,最后终于消失在海平线下。
“敖广,朕这次会抓到你!你想不到吧,实际的情况正和梦中相反!〃始皇喃喃自语:“你应该知道,现实宇内是由朕在掌管!”
他又转脸问张良:
“大鱼到底会挣扎到什么时候?”
“也许半天,也许两三天,要看它受伤的程度。〃张良这回说的是老实话。
“那朕恐怕等不及了!〃始皇依然自说自话:“朕要下舱更衣。”
众人中只有张良懂得始皇话中的意思,他意不在大鱼,而是指求取仙药和征服海洋。
张良在想,始皇也许已知道自己病况严重。8
始皇真的没等得及看捕捉大鱼的结果,因为一天以后,那些捕京鱼小艇拖着小山似的尸体回来时,他正发着高烧。
御医们会诊的结论:受到风寒,引起旧疾复发。
始皇躺在病榻上,时而昏迷。当他清醒的时候,近侍向他禀奏大鱼已捕获的消息,但他似乎失去当天看捕鱼时所有的狂热,他只淡淡地说:
“朕知道了。”
但过了一天,当他高烧刚退,人稍微清醒点的时候,他主动召见蒙毅和张良到病榻前,问起捕大鱼的情形。
“陛下龙体欠安,还会想到这些琐碎小事,请多休养安神。〃蒙毅不太赞同地说。
但他还是禀奏了大鱼的追捕惊险过程,伤鱼拖着十多艘小艇挣扎了一天一夜才算死,现在拖在座船的后面,等候处理。
“张生明白朕为什么这样关心大鱼吗?〃始皇笑着问张良。
张良考虑了一会,没有答话。
“张生不必为难,有话直说,说错了,朕也不会见怪。〃始皇注视着鼓励他。
张良会意,知道该说真话的时候到了,他态度诚恳地说:
“捕捉大鱼对陛下来说,象征意义大过实质意义。”
“是为了朕真将大鱼看成是敖广?〃始皇露出狡黠的笑容。
“中隐老人的传人应该没有这样迷信。〃张良说话的口气,没有将始皇看成是拥有无上权威的皇帝,而当成是起辈好友似的。
蒙毅深怕始皇会生气,暗暗扯了张良的衣服一下,张良依然不动声色,装作不懂。
“不然,〃始皇摇摇头说:“虽然老爹灌输朕的思想,说鬼神都是聪明人用来骗无知的愚夫愚妇的,但朕总觉得冥冥之中一定有个主宰,正如同人间有帝王一样。人间有帝王,就有分担职守的将相百官;有上帝,当然也就有代上帝牧民的各种鬼神。”
始皇的这番话大出张良的意料,现在他才完全明了始皇具有一个矛盾的性格,一会信,一会不信,全看他的高兴,或者说是全看对他是否方便或有利与否而定。
“那陛下是将大鱼当作敖广的化身了。〃张良也露出狡黠的笑容。
“不然,〃始皇还是摇头:“敖广没有这样愚蠢,朕也没有这样笨!”
张良无话可答,只有保持沉默。
“那张生知道大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吗?”
张良看出始皇的刚愎性格,他绝不愿承认别人猜透他的心意,还是让他自己说出来比较好。
果然,始皇并没有等张良答话,而是自言自语地说:
“大鱼象征敖广,敖广象征海洋,朕想亲眼看到——甚至是亲手捕捉到——这条大鱼,那就象征朕将亲自征服海洋或亲眼看到海洋被征服。但当天突来的巨浪打湿朕的衣服,使得朕病了几天,无法亲眼看到捕鱼船队凯歌而归,朕不喜欢这个象征意义。〃始皇若有所思地说。
“陛下真是想得太多了!〃蒙毅感叹。
“不然,〃始皇憔悴的脸上勉强挤出笑容:“朕这几天发烧,昏昏迷迷,做了许多怪梦,稍微清醒时也想了很多事情,总算想通了一件事。”
“陛下,什么事?〃蒙毅恭敬地问。
“那就是天下之至大,非一人能治,时间之无穷,应世代相递!”
“陛下圣明!〃张良用道贺的口气大声说。
“张生是否要恭贺朕的大澈大悟?〃始皇笑着说。
张良被他道破心事,不禁满脸通红,不像须眉男子,反而似姣好少女。
始皇忍不住在心里想,真是个奇特的人。
“另外,朕想到立太子的事……〃始皇没将话说完,却以目示意侍立榻前的近侍。
近侍会意走了出去,将卧舱外面的所有人都赶出船舱,自己就守在船舱口。
“朕想立太子,蒙毅看该立谁比较好?〃始皇乏力地问。
蒙毅听到他虚弱的声音,看不到他脸上原有的刚戾之气,眼前叱咤风云的始皇帝,一病之下,意变成一个平凡孤独的老人!
“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容臣等插嘴。〃蒙毅在席前俯身回奏。
“蒙卿这句话就说错了,立太子怎么会是朕一家的事?〃始皇面露不悦:“张生,你的看法呢?”
“臣就更无置喙的余地了!”
这是张良和蒙毅商量好的对策,因为他们清楚始皇多疑的性格,急欲帮扶苏说话,反而会使得始皇反感,因为胡亥这次随时随侍在侧,而且无论怎么说,胡亥是皇后嫡出的独生子。
张良大胆判断,以目前天下尚未大定,建设工程千头万绪,民心不服,始皇自知来日无多的情况,他要立太子,一定会立扶苏,用不着他们多言。
这叫做欲擒故纵的策略!
果然始皇叹了口气说:
“爹娘疼幼儿,胡亥是朕最小的儿子,也是皇后留下的独嫡子,本应立他,但他生性愚顽,当一个太平天子尚可。现天下虽定,但民心未全附,各种建设方兴未艾,政事千头万绪,不是胡亥所能应付得了的。〃说到这里,始皇仿佛很累,停下来喘了口气。
喝了一口茶,休息一会,始皇又缓缓说道:
“前些日子我也曾问过李斯丞相,他建议立扶苏,你们认为怎样?”
“陛下圣明。〃蒙毅和张良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也赞成立扶苏?〃始皇怀疑地问。
“臣保持初衷,不敢断言!〃蒙张两人又是异口同声。
这时近侍来报,众御医等在舱外,该会诊的时候到了。
蒙毅和张良借此机会告辞。9
御医诊断,始皇的病是因风寒引起,所以必须紧急靠岸,由陆路回咸阳。大队人马行至平原津,始皇病情加重,已不适合旅行,改在沙丘平台行宫休养。
始皇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脾气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坏,他明知自己快死了,却不许任何近侍提到〃死〃字,否则就受重罚。
群臣都关心立太子的事,但谁都不敢提起,因为谈立嗣就免不掉要提到〃死〃字,谁都不敢触及始皇的这项忌讳,连蒙毅和张良都不敢,因为怕引起反作用。
始皇病情越来越严重,群医已经束手,但始皇严命他们不得向外透露他的病情,违者灭族,所以御医对外宣布始皇的病情,一直说始皇偶受风寒,需要休养,大小政事皆由李斯丞相处理,择要向始皇禀奏,以作裁决。
随时陪侍的只有胡亥公子,能见到始皇的也只有赵高、李斯、蒙毅及几个亲近的内侍。
有一天,随行博士联名上奏,皇帝偶染风寒,长岂不愈,应该派出大臣前去泰山祭祷,并祭德水祈福。
始皇准奏,命李斯考虑人选。
李斯原本想亲自去以讨好始皇,召集蒙毅和赵高三人聚集讨论。
当蒙毅犹未到场,赵高首先问李斯:
“这次至泰山祭祷,丞相准备派谁去?”
“以亲贵关系而言,当然应该由我们三人中间选派一个人去,因为这是代表主上亲自上泰山祈福,并非一般祭祀,〃李斯加重语气说:“所以这个人不但要份量够,而且要有真诚爱护主上之心。”
“那我们三人中间又以谁最为合适?〃赵高又问。
李斯故作考虑,很久一会儿才说:
“中车府令要照顾主上起居,当然不宜随行,蒙廷尉陪伴皇帝,主上似乎一日无他就不快乐,那只有老夫走一趟了。”
赵高听了他的话,不断微笑摇头。
“怎么?你不赞成老夫去?〃李斯着急地问,大有怕赵高抢功夺宠的意味。
“我认为应该由蒙毅去。〃赵高一针见血地说。
“为什么?”
“丞相,我们之间合作已久,应该无话不可说,是吗?〃赵高不回答他问题,反而倒问一句。
“不错,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李斯点头。
“那我请问丞相,你看主上的病情到底如何?”
李斯心想,看始皇的样子,可说是病情严重,整个人都瘦得走了样,腹部肿胀,明显是积了水,命危已在旦夕,但他不愿直接回答,而是淡然地说:
“老夫只能偶尔见到主上一下,而你是时时陪侍在侧,应该比老夫清楚。”
赵高先作一阵鹭鸶笑,然后才开口说话:
“主上的病情我们都心知肚明,为了忌讳不必挑明了讲,一时有什么不讳的话,你做丞相的不在主上身边,怎么应急?所以丞相是千万不能去的!”
“那派中车府令你去?〃李斯仍然有点不服气。
“在这种节骨眼上,我才不会傻得肯离开主上身边!〃赵高不屑地微笑。
他这句话使得李斯蓦然惊醒。
对啊!看情形始皇的病是不会好了,那他千里迢迢的到泰山祭祷,他要讨好谁?再说太子未立,始皇一死必有一场惨烈的政治斗争,他不在场,注定会倒楣遭祸。但他不能就此改方向松口,便假惺惺地叹了一口气说:
“我李斯承蒙皇帝厚恩,三十多年来由一无名书生,提拔到位极人臣,荣封通侯,儿子皆尚公主,女儿亦皆嫁公子。主上对斯如此恩德深重,老夫不表达一点心意,于心不安!”
赵高微笑地看着李斯,不断地摇头。他在心里想——你这只惯会惺惺作态的老狐狸,你经过我的点破后,真要你去的话,你才会着急得哭出来。
但他口中说的却是:
“丞相,打开天窗说亮话,在立太子方面,我们是立场不同的。”
“哪里!哪里!〃李斯连口否认。
“我得到宫人报告,说前不久主上问到立太子的事,你建议立扶苏,可有此事?〃赵高带着逼问的口吻。
“没有,没有,你别听他们胡说。”
“也许你站在大公无私的立场,建议立扶苏是对的。〃赵高阴沉地说。
“不对,不对。〃李斯情急,接连不承认。
“丞相是说我的话不对?还是立扶苏不对?〃赵高对这个极富才能,却利欲薰心的老头子,打从心里看不起。
“老夫是说我根本未建议立扶苏,那个传话的宫人说得不对。”
“好,现在谈这些无益,立太子的事,还可缓一步商量,因为在这种情形下,谁都不敢向主上提起。”
“不错,不错,〃李斯乘机改变话题:“我们应讨论的是派谁去祭祷山川。”
“依丞相所说,在下不适宜去,依小人之见,丞相不应离开,那该谁去,不言自明了!赵高装出豪放状,仰天哈哈大笑,但不男不女的声音,更加尖锐刺耳。
李斯无奈地跟着笑,不知为什么,他李斯学富五车,足智多谋,遇着赵高这个阉人,却是胆战心惊,凡事不能不步步为营。
外面家仆来报,廷尉蒙毅大人到。李斯和赵高不敢托大,两人皆至门外迎接。
坐定以后,两人轮番提出理由,说以蒙毅既亲又贵的身份,乃是代表始皇祭祷山川的不二人选。
蒙毅自思祖孙三代皆受始皇恩宠,本人和始皇更是名虽君臣,情同父子,理所当然地该由他去,他欣然的一口答应了,决定几天内择吉出行。10
“贤弟,你真的就这样舍我而去?”
十里长亭的送别宴后,蒙毅执着张良的手,再三盘桓,依依不舍。多日来的相聚,两人不再是宾主情谊,而是成了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
蒙毅脸上充满离愁,张良则是满脸的忧郁。
“只怪我一时感情冲动,自忖于情于理,这次祭祷之行都该我去,忘了你的叮嘱。〃蒙毅自怨自艾地说。
“事已成定局,再后悔无益,〃张良安慰他说:“何况事情也许不会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糟,说不定因为你的虔诚感动上帝,始皇的病真会好起来。”
“但愿如此,只是按照目前主上身体状况看起来,病想好,难!难!难!”
离愁加上伤感,蒙毅忍不住两眼湿润。
张良内心感动,也不禁神情惘然,两人相对默然良久,蒙毅折下长亭边柳树上一根长枝,递给张良说:
“天涯海角,愿长相忆!说实在的,你为什么不能留下帮我?”
“多蒙蒙兄厚爱,张良只是一个亡国臣虏!〃张良心中也是充满了激动,不忍再欺骗他。
“贤弟何出此言?〃蒙毅惊问。
“小弟不名张继,本名张良。〃接着他将自己的家世原原本本说了,当然没提博浪沙以铁锥刺秦王的事。
蒙毅听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多时来倚同心腹的人,却是一个胸怀复国的亡国余孽。最后他叹口气说:
“往事已矣,现天下一统,贤弟不该再存这种地域观念!”
“早就没有这种狭窄的偏见了,不然我会赞成立胡亥,不会费这么多的事,装神弄鬼帮你促立扶苏了。〃张良强笑着说。
“功败垂成,只怕我这次离去,事情会有变。〃蒙毅又懊恼起来。
张良仰脸看天,日头还未正中,他执起蒙毅的手说:
“时间还早,说实在的,我也舍不得就此上路,来,让我们进入亭内小歇,以茶代酒,小弟为你借箸代筹一番!”
蒙毅命从人再摆出茶具,重新生火煮茶。两人再进入亭内坐下。
“蒙兄去后,这里可能发生三种状况,〃张良喝了一口热茶说道:“一个状况是蒙兄祭祷回来,始皇病情好转或是没有恶化,那就一切照我们的原计划,什么都不要说了。”
“那第二种情况呢?〃蒙毅急切地问。
“第二种情况是蒙兄回来,始皇已有不讳,但明示诏立扶苏。这时你只要防备朝中其他公子有变,以及各地引发的动乱。但这些可能性不太大,你只要会同李斯丞相及各大臣维持朝中秩序,等待扶苏回来发丧继位即可。怕只怕发生第三种状况……”
“什么状况?〃蒙毅插口问。
“那就是等你回来,始皇已去世,而诏立的是胡亥!”
“那又怎么样呢?主上一直想立的就是胡亥。〃蒙毅不以为然地说。
“这里面一定有诈,因为依小弟判断,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始皇绝不会立胡亥。”
“你是说李斯赵高他们可能矫诏立胡亥?〃蒙毅不相信地摇摇头:“他们不敢,再说李斯一向都是主张立扶苏的,继位的事需要经由丞相之手公告天下,单凭赵高一人无法弄鬼。”
“但你不要忘记,赵高虽名为中车府令,而且一直委屈为始皇御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