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鲜战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麦克阿瑟将军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不仅提出了应当采劝铬铁行动”的理由(他指
    出,除军事上的好处外,仁川登陆的胜利还能使南朝鲜人收获稻米,并能为解放这个新生国
    家的首都在精神上产生重要的鼓舞作用),尤其还表明了他对很快取得胜利的巨大信心。在
    会议临近结束时,多伊尔海军上将发言说,这个作战行动至少“不是不可能成功的”。特纳
    ·乔伊海军上将则感到自已的担忧已不复存在。甚至在所有的人中疑虑最甚的谢尔曼
    海军上将,按乔伊的说法,“也几乎被说服了”。总司令又花了一天的时间私下与谢尔曼进
    行了一次长时闯的讨论,终于说服了谢尔曼。在与麦克阿瑟私下讨论之后,谢尔曼说,“但
    愿我也有同那个人一样的信心。”
    当然,仅仅有信心还是不太够的。现在还必须争取政府的赞同,使其允许我们把整个总
    预备队拿去孤注一掷。
    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都考虑到了。九月十五日(登陆行动开始的日期)只有两小时的涨

()好看的txt电子书
    潮期,超出这段时间,登陆舰艇就会在泥滩上搁浅丧失战斗力;暂编第1陆战旅必须从处境
    十分危急的釜山撤出来补充第l陆战师;运输舰船不足;这次靠北面采取的包围迂回行动过
    于深远,不大可能很快解除南部战线的部队受到的压力;一次台风也许正在形成——但是,
    在这种条件下几乎肯定能达成突然性,而这又是一切两栖登陆行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北朝鲜
    人决不会料到美国人会于出这种“无法做到、愚蠢透顶的”事情(可笑的是,那一年还没有
    结束,麦克阿瑟自己也忽视了中国人派遣大量部队越过鸭绿江的可能性——因为“没有一个
    神经正常的指挥官”会干出那种事情)。
    国防部长路易斯·纳翰逊很快批准了麦克阿瑟的计划。“铬铁行动”这次五千比一的赌
    博,终于获准付诸实施了。正当釜山环形防御圈里被围困的士兵每时每刻都在设法避免近在
    咫尺的灾难时,战区司令开始了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这次行动将彻底击溃敌人,保证我们
    对朝鲜的控制。这次行动与一七五九年詹姆斯·沃尔夫在魁北克的突击非常相似,那次突击
    指向了敌人“以为”不可能遭到进攻的地点。
    “铬铁行动”的第一个步骤是对港湾附近的岛屿进行侦察,这些岛屿控制着狭窄的海
    峡。九月一日夜间,一位名叫尤金·克拉克的青年海军上尉被送到仁川附近助岛上。他进行
    了两周的侦察活动,以确定敌人的火炮阵位,测量沿海堤岸的高度。这些活动大部分是在夜
    暗掩护下进行的。他干得很成功,在九月十五日拂晓前甚至还打开了一座灯塔上的指示灯,
    引导第一批突击舰船驶入仁川港。
    战斗在破晓时打响了,美军驱逐舰以及英、美的巡洋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驱逐舰的舰
    长们在敌人炮口之下勇敢地沿海峡向上行驶。第一项任务是压制月尾岛。这个小岛正好横卧
    在海峡当中,穿过海峡的所有船只都在其火炮直射距离之内。不过,该岛并未象我们担心的
    那样已经坚固设防。在我海军的轰击之下,岛上的火炮很快就哑巴了。海军陆战队的“海
    盗”式飞机向小岛的滩头进行了猛烈的扫射。六时半,第5陆战团所属第3营向滩头发起了
    猛烈的冲击,粉碎了晕头转向的敌人,并且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占领该岛。此后,岛上配置了
    火炮,以便支援部队向海堤冲击。陆战队员们在好几处使用梯子登上了比登陆舰船头还要高
    出四英尺的海堤。在其他地点,则干脆用坦克登陆舰在海堤上撞出缺口,或者由陆战队员用
    炸药炸开缺口,让冲击部队由这些缺口涌过去。白天,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巩固阵地。天黑
    时,第1陆战师的先遣分队终于在滩头阵地站住了脚,作好了抗击敌人反冲击的准备。但
    是,由于完全达成了突然性并迅速取得了胜利,敌人以后再也没有发起过反冲击。翌日,经
    过一场激烈的坦克战斗,我们夺取了汉城的金浦机常一天之后,第7步兵师在未遭抵抗的情
    况下在仁川上陆,并迅速插向内陆以切断当时还在洛东江一线作战的北朝鲜人民军的主要退


    路。
    然而,重新夺占汉城的战斗还是很艰苦的。尽管麦克阿瑟报告说该城在二十五日巳中中
    “掌握在已方部队手中”,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却仍然在冒着敌人的机枪、反坦克炮和狙击
    手火力进行逐街逐屋的战斗,一直打到二十八日,直到最后一个北朝鲜士兵从熊熊燃烧的掩
    体中张皇逃走、全城到处硝烟弥漫为止。
    这次作战行动从构思的大胆、制定特种作战计划的才干以及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
    气、锐势和艺术,在军事史上都是很突出的。象每次获得重大胜利时一样,仁川登陆的胜利
    也带来了突如其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预先未充分估计到。在采取这类重大行动之前,按
    照惯例,应召集全体主官和参谋人员进行图上兵棋演习。各部队指挥官都应扼要说明如何处
    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彻底的失败到重大的胜利都应考虑到。可是这一回,就算预先针
    对这次了不起的胜利制定过什么计划,那这个计划也是考虑得很不充分的。联合国军为此付
    出了很大代价。由于这个原因,大量的北朝鲜人民军得以逃走,继续有组织地在北方与我军
    作战,或者在南方我军战线的后方,以大规模游击战行动坚持战斗。
    华盛顿方面在制定扩张战果的详细行动方案这一问题上,也表现得优柔寡断。为了弄清
    诸如中国人对我们的胜利会有何种反应、俄国人又会作出何种反应等一些难以猜测的问题,
    华盛顿迟迟没有定下决心。
    大多数参谋人员以及沃克将军本人都认为,当时直属东京总部指挥的第10军在建立巩
    固的滩头阵地之后,会转隶第8集团军指挥。这样,第10军可以更有效地实施机动和得到
    补给。但是,麦克阿瑟却坚持把第10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那种认为第8集团军
    再度受到轻视、第10军受到偏爱的看法就变得更加强烈了。两支部队之间虽然从未发生过
    公开表示妒忌的事情或不愿合作的情况,但是他们缺乏密切协同时相互间不可缺少的信任这
    一点是很明显的。
    仁川登陆的胜利带来的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是人们对麦克阿瑟将军的一贯正确性几乎
    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
    就连他的上级也好象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结果,
    麦克阿瑟失去了得到坦率而有见识的批评的机会,而每一个指挥官本来是应该获得这种机会
    的,尤其当他打算在七百英里之外“指挥战争”时。
    许多军事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如果谁能站在自己的上级面前,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自己
    认为他的计划是错误的,那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浩然之气(我认为,这比匹夫之勇更难能可
    贵)。这就象乔治·马歇尔将军常说的那样,这个时候正是你“拿自己的职位在冒险”的时


    候。但是,每一个军事领导人,不论职位高低,为了对那些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他的人负
    责,当他感到一个严重的错误即将发生的时候,应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
    有少数人对麦克阿瑟的新决定(在东海岸的元山采取另一次具有麦克阿瑟风格的仁川式
    登陆作战行动)稍有一些不满。可是,尽管该计划的某些缺陷很明显,很严重,却没有人表
    示坚决反对。然而,这次作战行动却显然是麦克阿瑟为什么要把第10军置于总部指挥之下
    的理由。尽管计划本身的问题非常严重,这种直接控制第10军的做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完成在元山登陆的任务,需要从仁川和釜山把第10军的大部分人员运出去(第l陆战
    师要经仁川拉出去,第7师则要从陆上由铁路和公路进至釜山),从而在极其紧要的时刻增
    加铁路和这两个设备不足的港口的负担,严重干扰对第8集团军持续不断的补给。这种补
    给,第8集团军不久便失掉了,这使他们很恼火(由于撤退堵塞了公路和铁路,甚至连炮弹
    都不得不空运到汉城)。
    不论在元山实施另一次仁川式的突击有多么好的理由,都比不上迅速封闭针对逃跑的北
    朝鲜人设下的包围圈重要。在陆上,有一条从汉城至元山的良好公路和一条铁路(诚然,公
    路和铁路遭受过轰炸)穿过朝鲜半岛一个比较平坦的地区。在仁川上陆的部队本可以沿着这
    条路线迅速机动,往北尔后往东向元山进击,与沿着东海岸一直向北突进的部队会合。这样
    便可关上大门,阻止正在迅速逃跑的敌军并使其没有时间重整部队。
    然而,直到九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在汉城街头的战斗停止前的两天,才开始认真拟制扩
    张仁川登陆战果的计划。麦克阿瑟要求拟制一个“在陆上追击配合下、以一次新的两栖包围
    行动歼灭北朝鲜人”的计划。当时提出了两个方案。按照第一个方案,第8集团军应该向北
    尔后向西北朝敌人首都平壤方向进攻,同时,应实施一次两栖突击,夺占黄海上的重要港口
    ———镇南浦。按照另一个方案,第8集团军应沿汉城——元山走廊地区向北尔后转向冻北
    实施突击,与此同时,应同样以一次两栖突击进攻元山。沃克将军原以为第10军会由他指
    挥,因而赞同派第10军迅速由陆上进击元山。但是,事实并不象他所想的那样。
    也有一些人主张从蜂腰部或者说狭窄的部位切断朝鲜半岛,使联合国军占据平壤、元山
    一线。这种主张从理论上讲似乎完全行得通。然而,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地形情况,后勤专家
    们就会胆战心惊;那里有许多非常崎岖狭窄的关口要隘,铁路线千转百回且隧道密布(我们
    自己的飞行员曾对铁路进行过无休止的轰炸)。如果有什么比较好的理由能说明第10军应该
    由总部直接指挥,那就是在一切补给事务均由在几乎无法通行的陡峭山脉另一边的一位指挥
    官负责的情况下,要想满足这个军对粮秣、弹药和油料的需求极端困难。
    并没有人否认我们需要有一个象元山这样的港口。有了这样的港口,成千上万吨粮食、


    弹药和汽油便可以运来满足那些将要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作战的部队的需要。其实,问题的实
    质是应该从陆上还是由海上接近元山。麦克阿瑟将军赞成由海上实施突击。在场的海军领导
    人和全部有关的师长都反对实施两栖包围,但却没有人强烈地表示出来。这仅仅是因为当时
    还没有人对这个人的判断力或预见能力感到怀疑,他刚刚创造了一个军事上的奇迹。那怕他
    建议由一个营从水面上走到元山大概也会有人愿意试一试的。
    越过三八线全歼朝鲜半岛上敌军的计划当然要事先得到华盛顿的批准,因为这样做牵涉
    面很大。赤色中国几乎每天都在通过无线电进行威胁,说如果北朝鲜遭受入侵,它就要参
    战。还有人认为,一旦我们越过这条象征性的界限,也可能会招致苏联的参战。然而,问题
    很清楚,如果不迅速歼灭北朝鲜人民军,而让它爬回庇护所去医治创伤,那么,要不了多久
    它还会进行入侵的。因此,经过一番审慎的考虑,杜鲁门政府同意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
    议,授权麦克阿瑟可以进入北朝鲜作战。但是,附带有一个条件。也许正是这个条件才影响
    了麦克阿瑟,反而使他后来令人费解地拒不承认已有大批中国军队参战。因为,九月二十七
    日通过无线电授予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北作战的极力只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使,那就是“苏
    联或中共主力部队未进入北朝鲜作战,对方没有决心参战的声明,也没有发出威胁要在朝鲜
    与我们进行军事较量”。除此之外,国防部长马歇尔告诉麦克阿瑟:“我们希望你向三八线
    以北推进时在战术和战略上不会遇到障碍。”
    现在,彻底胜利似乎就在眼前。它象一只金色的苹果,将代表着麦克阿瑟那光辉军事生
    涯中的鼎盛功业,已经成功在望,麦克阿瑟是不会迟误或接受别人劝告的。他不顾朦朦胧胧
    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坏兆头,向北猛插过去,追击正在消失的敌人。为了加快进攻速度,他一
    周又一周地改变着自己的计划。
 第四章 鸭绿江边险遭惨败——中国人参战——第1陆战师且战且退
    麦克阿瑟原先那个利用仁川登陆的胜利、分兵两路越过三八线进军的计划倒是十分简单
    合理。但是,其效果却要取决于天候、地形和中国人的反应这三今未知因素。而且,后来还
    出现过一些其他的情况,促使总司令将基本计划修改得面目全非,最后使第10军分散地部
    署在朝鲜的整个崎岖地形上,造成部队无法相互支援甚至无法直接联络,而且极易遭受游击
    队的骚扰或被数量上占优势的敌军所包围。
    至于中国人的干预,麦克阿瑟对他们的威胁简直是置若罔闻,面且,他显然忽略了中国
    军队已大批越过鸭绿江的最初的明显迹象,或者对这些迹象没有引起重视。他计划赶在季节
    的前面,在大雪降临之前打到鸭绿江边,结束战争。但是,他没有看到,地形却成了他的敌
    人,而且,对这个敌人的力量,他根中没有充分估计到。崎岖的地形使左路(西线)和右路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东线)部队无法保持哪怕很脆的联络。
    麦克阿瑟将右翼第10用留归自已直接指挥,而将左翼(或称西段)交给沃克将军及第8
    集团军。这也许会使人觉得,麦克阿瑟已经预料到,那些无法逾越的山脉和无路可通的峡谷
    会把部队分隔开来。但是,事实上他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他让沃克同时负责所属部队和第
    10军的后勤补给就是明证。把这个沉重的担子压在沃克身上面又不让他负责对第10军的作
    战指挥(这种作战指挥不会给沃克增加什么负担),这实际上只能使人对麦克阿瑟抓住第10
    军不放的做法更加困惑不解,而且还会增加两位指挥官之间的隔阂。
    最初,计划规定,第8集团军于A日(十月十七日,D日的前三天)沿开城——沙里院—
    —平壤轴线向西北方向发起进攻,总的矛头指向平壤。
    第10军第l陆战师定于D日以一次两栖突击夺占元山。尔后,两支部队沿东西轴线实
    施向心突击。一旦会合,就会封闭半岛,从而切断北朝鲜人民军的退路。于是,这两支部队
    便可以协调一致地向定州一宁远一兴南一线推进。
    执行该计划有两个明显的障碍。第一,第10军由汉城、仁川地区后撤会使第8集团军
    无法使用港口和输送设施,从而在数周内得不到补给物资。第二个障碍研究一下地形也很清
    楚,即两支部队无法沿东西轴线实施进攻以达成会合。我现在仍然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