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道-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张保皋就是新罗明神。现身于圆珍面前说:“我是新罗明神。从现在起,我将护持你的佛法”的新罗明神,正是张保皋化身的海神。由此可以断定,我刚刚在三井寺金堂看到的新罗明神就是一千二百年前死去的张保皋的肖像。
跨过时间与空间,我跟随时间之神回到一千二百年前的世界,用自己的双眼亲自确认了张保皋的面容。
我异常激动,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我一边深呼吸,一边再次走上小路。
“弘文天王御陵”。
在一个岔口,我又看到了这块立着的石碑。去年秋天,我寻访大友王子墓时曾见过这个路标。
那时,我为了探寻新罗三郎的真实身份来到三井寺,却偶然发现了弘文天王墓。而在祭拜弘文天王回来的路上,又意外地发现了新罗善神堂。我才得知,新罗三郎就是在这座新罗善神堂里举行了成|人仪式。从那以后,我开始对供奉在善神堂里的新罗明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彻底忘记了新罗三郎和他的那件红色铠甲。
我一边走在去年秋天曾经走过的山路,一边想:“真没想到,在去参拜新罗三郎墓的途中,我看到了张保皋的肖像,才发现新罗明神的原型竟然就是张保皋。”

()
圆仁,日本佛教史上最出众的高僧,俗姓壬生,公元794年出生于日本的下野。他十五岁出家,随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修行,成为日本天台宗第一高僧。不仅如此,838年在他四十五岁时,还搭乘遣唐船入唐。
圆仁在延历寺收集《天台教义》,并先后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拜访高僧,学习佛法、梵文和中文。历经种种艰苦和磨难,最后于唐武宗会昌年间,即公元847年,带着长疏、曼茶罗等589部794卷资料回到日本。
圆仁回国之后,潜心研究从五台山带来的佛经,并建造了法华总持院。公元864年正月14日,他七十一岁时圆寂,当时的天皇清和赐他谥号慈觉大师。由此,在日本佛教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师之称。
慈觉大师圆仁,他曾在唐朝生活十年,有形无形地接受了新罗人,尤其得到当时新罗人盟主张保皋的不少帮助。
如圆仁日记所述,他在张保皋建造的法华寺居住了一段时间,为了回到日本,还曾给张保皋写过书信,称“虽有生以来,未曾拜会,但久闻大使之名。春意正浓,天气和暖,恭祝大使大人身体安康!圆仁远在千里,深受鸿恩,敬仰之心,无以言表。”
还能有比这样的尊称,比这样的语言更恭敬的吗?得到日本最著名的高僧慈觉大师如此尊敬的人,就是张保皋大使。
山路越来越狭窄了,起初还能看到路边连成一排的房屋,但越往上走,却越没有人迹。狭窄的林中小路,能勉强经过一辆汽车。
树林里枝叶茂盛,绿树成荫。我一边在树林中寻找新罗三郎墓,一边想:是的,源义光就是在新罗明神前举行了成|人仪式,既而成为张保皋的后裔。因此可以说,新罗三郎是张保皋的养子。
虽然源义光的亲生父亲是源赖义,但是,源赖义只是给了源义光一个肉身而已。由于源义光在新罗明神前举行了成|人仪式,并改名为新罗三郎,所以,新罗明神才是源义光的真正父亲,成为新罗明神原型张保皋的后裔。日本最高武士武田信玄的始祖虽然是新罗三郎,但是,灵魂的始祖却是张保皋。
新罗三郎,1045年出生,1127年去世,日本传奇性的武士。
关于这位武士,学者三善为康曾经记载:
新罗三郎,即源义光,他曾让儿子觉义出家,使他成为金光院的初祖,而新罗三郎晚年就居住在新罗善神堂附近的金光院,一心念佛,祈祷极乐往生。
在这座寺院里,新罗三郎一心在为过去的战争中战死的敌我将士祈祷冥福,祈祷极乐往生,以此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新罗三郎在寺院里一心念佛,一有时间就静静地吹笙。新罗三郎是当时最出色的奏笙名人,
当他吹奏笙的时候,连天上的飞鸟也会停下来聆听,连夜空中浓密的乌云也会悄然散开,让皎洁的月光洒落清辉。有一天,新罗三郎在金光院吹笙,吹着吹着,在余音缭绕的音乐里,安静地闭上了眼睛。他的遗体火葬后,埋在寺院后面……
新罗三郎不仅是一位传奇性的武士,还是一位出色的笙演奏家,通过三善为康的这段描述,让人感觉到新罗三郎悲壮而美好的余生。
为了帮助兄长源义家,曾身穿红色铠甲,手挥“风林火山”战旗,平定了清原叛军的新罗三郎,从他开始,便诞生了日本传奇性的武士名门,武田家族。
新罗三郎,一个平生在战场上度过的武士,晚年却削发为僧,身披袈裟,为自己杀死的敌人的灵魂静静祈祷,以笙代剑度过余生。难道不是在感叹人生无常,人生虚无吗?
山中一个行人也没有,寂静无声。附近也没有一处房屋,连一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
“一定就在附近”,我拨开及膝的杂草,摸索着在树丛中到处寻找。
忽然,我看到一处相对平整的平地,一眼就能看出,平地上曾建有某种建筑。那一刻,我的耳边想起了俊明师父的声音:“直到现在为止,新罗善神堂后面还留有新罗三郎墓,还留着新罗三郎的儿子觉义建造的寺院遗迹。”
如果俊明师父所言属实,那么这里一定就是新罗三郎的儿子觉义建造的金光院遗址。
我拨开杂草,大致看了一下四周。果然,杂草丛中有础石出现,从础石的大小看,这座寺院不大。不管怎样,新罗三郎就在这里度过了晚年,祈祷极乐往生,祈祷被自己杀死的敌人,并且在这里一边吹奏着笙,一边感叹人生虚无,然后静静地停止了呼吸。
“如果真是这样,”我一边观察四周,一边想:“如果这里就是新罗三郎的儿子建造的寺院遗址,那么,新罗三郎墓一定就在附近。”
我猜对了。从平地走出不远,又出现了一条弯弯的小路,路口立着一块石碑,石碑被杂草覆盖,看不清楚,我走过去,拨开杂草看见了石碑上的刻字:“新罗三郎源义光墓”。
“找到了,”我一边用手背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自言自语:“新罗三郎墓,终于找到了。”
沿着石头铺成的台阶走进树林深处,我看到了一个用石头砌成的坟墓。坟墓周围用石柱围成一个防栏,为防外人随意闯入,还安装了一道铁门,但是,铁门敞开着。坟墓前,立着一根类似幢杆的柱子。
墓的周围开满了樱花,置身其中,依稀听到有几只小鸟落在树枝上莺莺啼鸣。由于樱花开得太热烈了,即使是非常微弱的声音,满枝的樱花也仿佛受了惊吓似的,纷纷飘落。纷飞的樱花落在新罗三郎墓上,一片雪白。
我默默地低头看着新罗三郎墓,继续想着:“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呢?是为了赞美新罗三郎之魂吗?或者是为了寻找新罗三郎曾经穿过的红铠甲?当我发现新罗三郎和三井寺的渊源后,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还会发现新罗明神的存在。”
新罗明神。


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新罗明神的原型就是张保皋,难道这一切都是偶然吗?不是的,我摇头否认。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武田信玄的无敌骑兵用过的战旗和穿过的红铠甲,对我而言,只不过是挂在鱼线上的浮标而已。那浮标上挂着的鱼饵才是吸引我跨入历史探求的诱因。
用鱼饵吸引着我跨入历史探求的人是谁呢?是谁用这种巧妙的方法,让我沉溺于历史的海洋?
张保皋。
新罗贵族曾轻蔑地称岛民出身的张保皋为海岛人,然而将我带入历史海洋的人,就是海岛人张保皋。
“如此,”我取出插在香炉里还没有燃尽的香,想到:“带我来到这里的人,不是新罗三郎,而是张保皋。他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将我吸引到这里。我在这里发现的不是新罗三郎,而是新罗三郎的守护神大海之神,张保皋。”
我从口袋里取出打火机,点燃了香。顿时,香气四散开来。我又把香重新插入香炉里。
我想,我可以到此为止了。
我想,追慕新罗三郎之魂的焚香,可以结束了,我已经没有理由继续留在这里了。于是,我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新罗三郎墓。
从茂盛的树林里走出来,我开始感到有点饥饿。已经过了下午三点,午餐时间早已过了。但是,我并不想吃什么,我的心里,因发现了新的历史追踪对象而激动不已。
我再次想起新罗僧道玄写给圆仁的送别诗:
海藏迷路阴玄津
龙宫入者虽多客
“是啊,”我自言自语着,“大海里,仍然有许多迷路,仍然有许多人想去大海深处的龙宫。但是,在那数不清的迷宫之中,在那大海深处,海岛人张保皋将我带到了这条迷路上。”
在那大海深处,张保皋是怎样成为大海之神的呢?文成王三年,即公元841年,被自己的部下暗害而惨死的张保皋,是怎样打开大海深处的迷路,成为海神的呢?
我走过树林,从狭窄的山路上,快步向山下走去,站在大路上,我犹豫着:“我是走路回大津市呢,还是坐出租车?”
忽然,我看见马路对面有一个小站,是一个开往京都外围地区的郊外线。与以前途经汉城的电车相似,这是一种狭轨列车。我想,坐狭轨列车回京都一定很有趣味。
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车票,走入车站。与普通列车的地下车站不同,这是一个没有屋顶的简易车站,车站里只备有长条椅。虽然那里贴着前往各地的列车时刻表,但是我无心留意。我想,只要静静等候,无论什么时候,一定会有列车开来。于是,我安然地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吸着烟。
小站里也开满了樱花,遮住了整个小站,仿佛大白天挂着一串串雪白的灯笼。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坐在椅子上,伸着懒腰想着:“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来三井寺了,与花开同喜,与花落同悲的春天,樱花开得如此灿烂,如此辉煌的春天,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郊外线列车穿过樱花驶入车站,我站起来,踏上列车。
就这样,我的历史追踪开启了新的一页,对张保皋的历史追踪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卷 第三章
??????
第二章 清海镇大使
兴德大王三年,即公元828年4月。
有一人从远方风尘仆仆而来,他要到新罗王都萨拉伯尔谒见兴德大王。这个人便是张保皋,原名弓福,也叫弓巴,意为善射者。
张保皋年轻之时曾在中国唐朝加入徐州的武宁军,为镇压叛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唐朝朝廷封为军中小将。
然而,这次张保皋入京萨拉伯尔求见兴德大王,却遭到几乎所有大臣的极力反对。尤其是侍中金徵,他曾这样对大王劝谏说:“大王,海岛之贱民张保皋出身卑微,令如此低下之人入宫实在有悖于我朝例律。”但是兴德大王却不这样认为。
这位新罗第四十二代皇帝兴德大王原名秀宗,也称景晖,是以五十知天命之年登上王位的,因此所有大臣都比他要年轻。

()
金徵劝罢,只听兴德大王说道:“朕也听闻张保皋为贱民出身的海岛之人,但他早年入唐,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封为军中小将。如此,他既为唐朝功臣,亦为我新罗功臣。”
“可是,”金徵并不罢休,继续反驳道:“张保皋出生于清海,而清海先前为百济领土,由此可见张保皋为百济人。大王,允许百济人入京,即意为允许敌军后裔进入王都啊。”
语音落毕,兴德大王哈哈大笑着说道:“不错,清海确实曾为百济领土,但那却是几百年前之事了。以此为由不允许张保皋入宫,未免太过牵强。何况如今为统一新罗之王国,哪里还有百济,哪里还有高句丽呢?”
兴德大王所言句句是实。
现代史学界将新罗一千年的历史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建国至公元654年,当金春秋继真德女王之后成为太宗武烈王为止;中期则从太宗武烈王登基至公元780年新罗发生王室贵族的叛乱为界;那之后,当宣德王即位之时便开始称为新罗晚期。
然而,新罗早已在第三十代王,即文武大王于公元676年便完成了统一三国的大业。如今都过了十二代,其历史已有一百五十二年之久。所以,当兴德大王听到侍中金NFDB2徵竟以近二百年前的矛盾冲突,将百姓划分为新罗、百济及高句丽人,他自然会对此表示否定。
兴德大王登基之时,统一新罗正处于日渐衰退的晚期,政局混乱,腐败盛行。面对这种局面,性格强硬果断的兴德大王积极推动改革,堪称为一位出色的政治改革家。
处于新罗晚期的兴德大王全力以赴地致力于改革腐败堕落的新罗王朝,这可以通过留存至现今的新罗王国陵碑文之兴德大王陵碑的断石上得到考证。
1930年在庆州北部安康邑,庆州国立博物馆考察团发现了六块兴德大王陵碑断石。至1977年8月,那里相继发现了六十块陵碑断石,迄今已经发现了九十多块。
从这些断石上所刻文字不难发现,兴德大王为人个性鲜明,碑文上称“神谋决断”。
神谋决断,即拥有神一样的智慧谋略和果断。这是新罗人对兴德大王作出的高度评价。回顾历史,如果没有兴德大王的智慧和果断,也许就不会诞生海上之王张保皋。
通常凡是改革者,大多对己毫无节制,而对彼却严格要求。但是兴德大王截然不同,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比如,兴德大王登基之后不久便失去了王妃章和夫人,即定穆王后。从此兴德大王竟连周围的侍女都不允许靠近,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由此可见他身体力行非同于其他帝王。
兴德大王所言之孤鸟,出自这样一个缘由:据《三国史记》记载,兴德大王即位不久,唐朝信使曾送给他一对鹦鹉。不久,雌鹦鹉死了,而大王不忍心看着雄鹦鹉伤心欲绝的样子,便在雄鹦鹉前挂了一面镜子。
镜中之影。
雄鹦鹉以为镜子里的鹦鹉就是自己的伴侣,不停地用嘴啄着镜子。当它明白镜子里的鹦鹉只是一个影子之后,不久也伤心过度而死。为此,兴德大王还曾作过一首词,不过这首词没有被流传下来。
如同恩爱的鹦鹉一样,兴德大王如此深爱和怀念亡妻,怎么可能再娶新王妃呢?因此,兴德大王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死后与亡妻合葬在一起。这座合葬兴德大王和定穆王后的兴德王陵,直到现在还留在庆州市江西面六通里。
如此一位对外推行政治改革,对内严格要求自己的兴德大王,尽管受到所有大臣的极力反对,但他仍以自己的神谋决断,坚持自己的主张同意了张保皋的求见。若是当时没有兴德大王的坚定意志,那么,张保皋也只不过成为一个来往于唐朝、新罗和日本的大商人而已,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将自己的生涯载入史册的伟大的历史人物。
以金徵为首的新罗贵族之所以极力反对张保皋入宫,主要是因为张保皋寒微的出身,而且,张保皋的故乡属于古代百济的领土,新罗人从来不以百济人为新罗百姓。但是,这些却恰恰成为兴德大王允许张保皋入宫的重要理由,使得张保皋成为兴德大王推行改革的惟一一位合适的候选人,日后也成为兴德大王手中的一张王牌。
然而,新罗朝廷之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强烈反对兴德大王的主张,只有一个人除外,他便是金忠恭。
金忠恭是兴德大王的胞弟,在朝中职任上大等(译注:新罗官职名称),位居群臣之首,而且失去王妃又膝下无子的兴德大王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
原来,兴德大王是新罗第三十八代元圣王之孙,其父为金仁谦。金仁谦共有四子,长子俊邕登基为第四十代昭圣王,其后次子彦升为第四十一代宪德王。兴德大王是金仁谦的第三个儿子,金忠恭则是兴德大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