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云剑-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敌我双方鏖战中,白广恩部火车营因为笨重,在围攻中首先招架不住而溃败。

    火车营的溃败引发连锁反应,骑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战场形势瞬间发生巨变,由双方互相厮杀变为一方追杀另一方。

    民军老弱妇孺倾巢而出,一路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收复了所有失去的地盘。

    这一战,官军直接战死四万余人,临阵投降七万余人,剩下的人四散而逃,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

    孙传庭费尽心机拼凑起来的十五万大军,眨眼之间由胜转败,全军覆没。

    为期两个月的一场大战,崇祯皇帝仅有的“一副家当”损失殆尽,成了待宰的羔羊。

    李自成闯字大旗三十六营的战略问题也迎刃而解:趁胜扩大战果,一鼓作气夺取关中。宛若风卷残云一般,就像顺手牵羊一样简单。

    十月,民军攻陷潼关,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民军长驱直入,一路克捷,很快就包围了长安城。

    十一日,长安城守将王根子打开城门投降,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等人自杀身亡。

    占领陕西后,李自成兵分三路追剿官军残余势力,肃清陕北并收取西北固原、宁夏、甘肃三边军事重镇。

    官军将领白广恩、高汝利、左光先、陈永福等人先后投降,孙传庭耗尽崇祯皇帝最后财富组建的“火车营”,全部变成了闯王李自成的战利品,精锐部队也从刚开始的二十多万人变成了五十万大军。

    到崇祯十六年底,闯王李自成已经全部占领西北各重镇,把明朝二百多年来的传统军事基地,变成了自己的大后方。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0575、崇祯自杀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李自成率军回到家乡祭奠祖坟,拜访家乡父老乡亲。

    命侄儿李过把原来的真武始祖庙改修成行宫,李自成率众弟兄在行宫捧圣楼内拜祭天地。

    崇祯十六年年底,李自成率军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陕西三边各个重镇。稳固了后方,控制了湖北、河南、西北数省的广大地区,建国立业时机已成熟。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李自成由大元帅改称顺王,造甲申历,定是年为永昌元年,并铸永昌币。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一月,大顺王李自成誓师东征京师,并开始最后的战争准备。

    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船三千的准备工作全部结束,全军开始东渡黄河,兵不血刃攻下了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大明藩王卢江王载堙被擒杀。

    二月初五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

    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

    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三月初一日,大顺王李自成攻克宁武关。

    这一战,让大顺军前后战死精锐将士七万余人,可谓是伤亡惨重,李自成大怒之下屠城。

    当晚,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投降,大顺军趁势威逼居庸关、昌平。

    三月初八日,李自成的前锋部队已经兵至阳和。

    三月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主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

    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越过昌平,抵达沙河一线。

    十七日攻克高碑店,抵达西直门外五里扎营,随即以大炮轰城。正午时分分兵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

    三月十八日上午,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觐见崇祯皇帝朱由检,谋求秘密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大顺王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是喜欢一个妥协的人,对于李自成提出的割地自主,听调不听宣的条件根本不予考虑,结果双方的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破裂。

    三月十八日傍晚,李自成得知朱由检拒绝谈判意向,一怒之下决定破釜沉舟,毕其功于一役,下达了同时进攻京城四门的命令。

    听到攻城的炮声,朱由检亲自撞响了午门外的大钟,这是紧急召集文武大臣的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前来。

    平时声嘶力竭,自我标榜“为皇帝尽忠,为朝廷拼命”的东林党文官集团那些正人君子,现在都不见了。

    不对,那些东林党文官集团的成员其实都还在,只不过现在已经蜂拥出城,迎接新君去了。

    东林党文官集团,口中念叨四书五经,心中全都是男盗女娼。权力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效忠”这两个字不可能有人记住。

    东林党等文官集团的成员,因为读书很多,所以知道很多事情。

    比如他们就知道三个字:识天命。或者是七个字:识时务者为俊杰。

    因为他们识天命,一向以俊杰自居,当然明白现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能让他们赔死,而不可能再给他们东林党任何权利,这样的皇帝不是他们想要的。

    执掌朝廷大权的东林党人临阵叛变,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惊慌失措之下,更是恼羞成怒。

    气急败坏的朱由检仿佛一头疯狮,提着宝剑在宫中大开杀戒,甚至亲手杀掉了长女安乐公主及**昭仁公主。

    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近侍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京师内城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此后不久,城门守军全部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京师内城。

    太监王廉急告崇祯皇帝朱由检,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朱由检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三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朱由检不可能让自己的妃子落入贼手,因此找到周皇后:“汝乃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袁贵妃伺候皇后上路之后,看着崇祯皇帝冷冷地说道:“不用陛下操心,臣妾必不为贼寇所辱,自当追随皇后于地下!”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朱由检又召来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含泪注视良久才叹息一声:“卿本无罪,奈何降生到帝王家!”

    朱由检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一旦杀红了眼,朱由检再无顾忌。年仅六岁的幺女昭仁公主被叫到身前,同样一剑刺死。

    国破之际叛徒数不胜数,但是宦官之中也有忠烈之人。

    近侍王承恩始终不离不弃,九叩首之后,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对面上吊身亡。

    朱由检在上吊自杀之前,曾咬破食指血书于衣襟:“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所部大顺军入城。

    从崇祯皇帝朱由检拒绝谈判,到京师被彻底攻破,整个过程不到四个时辰。

    大顺王李自成从潼关起兵东进,到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一共只有三个月时间。大军所过之处仅仅发生一场血战,其他的地方简直就是摧枯拉朽一般。

    平时那些在嘴巴里叫嚣“忠君爱国”的文人志士,根本没有看见他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没有帮助皇帝和朝廷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全部投降。

    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

    因为担心激发民变,所以李自成纵马进城之时,在承天门射了一箭,正中“承”字,同时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一律杀无赦!”

    于是“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正因为如此,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

    大明朝走到今天,人心向背到了何种程度,已经没有必要解释。

    正午时分,李自成在刘宗敏、牛金星等文武百官的陪同下,一身与将士同样的装束,在夹道群众的欢呼声中,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城,经承天门步入内殿,宣布大明朝的崇桢皇帝倒台。

    李自成并没有对崇祯皇帝的人赶尽杀绝,而是下令安抚幼小的皇太子及宫中人。

    两天后,人们在煤山找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尸体。

    面对这位亡国之君的遗体,李自成下令“礼葬”,派人把他的尸体运到昌平县明十三陵。并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苗三冠简要说明了中原血战的经过之后,最后强调:“从占领大同、宣府、昌平开始,大顺王李自成、军师牛金星和宋献策、权将军李岩都已经感受到了建州女真鞑子的真正威胁,同时知道大明朝的主要敌人是建州女真。”

    “这是民族存亡之战,谁也不敢做历史的罪人,李自成也不敢。正因为如此,李自成才决定和崇祯皇帝朱由检议和,然后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北上抗击建州女真。”

    “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不甘心失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吴三桂的身上。殊不知,这个吴三桂根本就是首鼠两端。”

    随着苗三冠讲述北方发生的事情,熊储从最开始的震惊,到后来完全是一脸颓然之色:“目前张献忠进入四川,李自成占据了河南河北,连朱由检都上吊自杀了,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我关心的是,北方究竟如何了。女真鞑子一直对中原腹地虎视眈眈,现在朝廷已经崩溃,他们会视而不见吗?你们不在衡阳关注局势的发展,而是跑到我这里争吵不休,究竟所为何事呢?”

    彭无影接口说道:“主公明鉴,大顺王李自成已经攻破京师,而且崇祯皇帝已经在煤山吊死,大明朝现在已经没有皇帝。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主。主公乃是建文帝嫡传血脉,现在就应该趁势而起登基称帝,继承大明朝的国统。”

    苗三冠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妥,主公现在绝对不能称帝。太祖皇帝当年的教诲言犹在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万练看着熊储,第一次惜言如金:“微臣赞成苗三冠的意见。”

    “微臣反对苗三冠和万练的意见!”侯铭德嗓门不大,但是言辞目标更加明确:“现在形势危急,主公就应该当仁不让,立即宣布继承大统。不然的话,大明朝的军民必定乱套。”

    张毓秀仅仅说了四个字:“微臣附议。”

    五个人两种意见,而且是一张一弛,态度决然相反。

    每个人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最后把目光都放到了熊储身上,而且神情都显得非常紧张。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0576、清兵入关
    被各方面寄以厚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突然上吊自杀,这个消息当然石破天惊。

    半年前,不管是占据湖广之地的苗三冠和彭无影,还是被迫西进的大西王张献忠,都在极力避免引火烧身。

    因为半年前,朝廷还在飞檄各方抽调兵马围剿大顺王李自成。没想到仅仅一个眨眼的功夫,代表朝廷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上吊自杀,大明朝的国统戛然而止。

    大江南北范围内,大明卫军还有近六十万没有使用,能够发号司令的皇帝却突然没有了。这个变化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当然让各方面都措手不及。

    苗三冠、万练、彭无影、张毓秀、侯铭德这五个人都可谓是一时俊杰,无论是胸襟气度、目光韬略,都绝不是泛泛之辈。

    即便如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还是让他们一时间手足无措,因为眼下的格局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

    以前所做的各种准备,都是围绕李自成、张献忠的流民义军被朝廷平定,接下来就是自己的熊家军出面对抗朝廷围剿。无论是湖广之地还是西南沿海地区,都是为了这个战略目标进行布局。

    改天换地的巨大变故,仅仅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而且结果大出意外。

    三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

    作为叛逆的代表,流民义军竟然打进京城;各地卫军接到调令还没有全部上路,代表正统的皇帝就已经死了。

    毫无疑问,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任何一家势力的举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皇帝。”熊储一时间也难以决断:“就你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我觉得一切都在未定之天。斥候营和北方暗线仅仅查明朱由检死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还不清楚,现在讨论继承国祚还为时尚早。”

    苗三冠看了万练一眼,然后才对熊储说道:“主公,虽然朱由检一脉下落不明,但是朱棣一脉后人还有很多,并没有被流民义军杀绝。正因为如此,即便得到北方的后续消息,现在也不是称帝的时候。”

    “此议不妥!”张毓秀赶紧插话:“微臣当然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但是目前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主公不立即称帝的话,那就做不到师出有名,运作起来就很麻烦。不知道两位军师考虑清楚没有?”

    “张大人所虑甚是。”侯铭德一向刚正不阿,说话从来不会拐弯:“北都开封、京师、洛阳、长安、大同虽然被大顺军占领了,但是中都凤阳、南京还有大明军队数十万,这是一股巨大的势力。”

    “张献忠自号大西王进入四川,手下人马不下三十万,这股势力也不小。现在是三股势力开始角力,就算我们熊家军不参与也不行,因为我们熊家军刚好卡在大江正中间。”

    “我们熊家军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战斗力不够,而是现在分成两个独立的区域,中间隔着云南、贵州、广西三个布政使司,互相之间失去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