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云剑-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算是说,郝摇旗所部的战斗部队并不是五千骑,而是接近六万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判断失误,孙延龄到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突然出现的不是别人,正是根据孙昂传达苗三冠的命令,带领一万二千骑兵截断孙延龄后路的王进财。

    现在东面不到五里就是汉水,西面是放马山、木架山,南面是郝摇旗的两千多生力军挡住去路,北面是王进财的一万多骑兵严阵以待。

    四面合围,这是要全歼自己的阵势,孙延龄略一沉思,随即对身边的亲兵说道:“你们立即突围,通知我父亲率领大军前来增援。其他人结成圆阵防守,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擅自出击!”

    想冲出去就冲出去的吗?

    孙延龄的三百亲兵固然悍不畏死,但是王进财留下两千人防守放马山,来到大堤上的也有一万人。

    三百亲兵仅仅发起一次冲锋就已经全军覆没,根本没有发挥半点儿作用。

    亲兵的全军覆没,让孙延龄第一次产生了恐惧:“左翼全军出动,贴着河沿杀回去,不惜一切代价搬取救兵,而且必须在两个时辰之内赶到!我们仓促追击,携带的火药数量极为有限,支持不了多长时间。”

    一千五百多骑兵分成三队发起集团冲锋,冲击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东面就是汉水河滩地,并不适合大军包围作战,最后还是有数百骑冲出包围圈向北疾驰而去。

    有人冲出去,救兵赶过来就有希望,孙延龄终于松了一口气。

    真的有希望吗?只有老天也知道。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0588、王进财战死
    宜城地势独特,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以汉水为界,分别往东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变势,阶梯式延伸。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开。

    东部属大洪山余脉,北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倾斜。西部属荆山余脉,多呈南北走向,为丘陵区。

    汉水东西两岸的大堤,是进兵的天然通道,非常方便,所以宜城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宜城是从南方进攻中原腹地,或者从中原进入湖广的最佳通道。

    当年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战场就在这一带。

    过去十多年,张献忠、李自成、老回回等人反复从这里进出,也是看中了这个咽喉要道的独特优势。

    既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敌我双方的目光都会紧盯不放。

    孙延龄的左翼一千多人奋力向北杀出,最后有数百人冲出去,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既定的作战步骤就是如此。

    围点打援,这是苗三冠策划吃掉孔有德前军的既定方针。

    现在孙延龄被包围,鱼饵就做好了,作战的第一步目的已经达到,所以王进财按照预定计划放走一批人回去给孙龙报信。

    按照路程计算,孙延龄冲出去的数百人寻找援军,然后全力赶过来大概需要两个半时辰。

    王进财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进行战斗部署,准备迎击孙龙的主力部队。

    战场上的各种因素交织纷呈,导致战斗格局瞬息万变。

    没想到突围搬取救兵的数百骑刚刚冲破重围,北面就已经大地震动,随后就是旌旗招展,一片黑压压的大军出现在王进财的视线之中,人数不下两万。

    原来,按照预定计划,郝摇旗应该是挑战孙延龄,然后边打边退把敌人诱出来进行包围,这个战术动作一般都不会惊动远方的敌人。

    可是郝摇旗误打误撞,竟然把孙延龄的辎重营给攻破了,而且一把大火焚毁了所有的粮草和火药。

    五千人一个月的火药库存发生爆炸,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动静,别人就算不想知道都不行了。

    加上辎重营里面的敌人并没有全部杀光,恰恰就有一百多溃兵逃出去,然后提前赶到宜城求救,孙龙也就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遭到了敌人偷袭,而且损失惨重。

    孙龙作为孔有德的铁杆将领,而且还是前军主将,承担着正面击溃敌人的重任。

    在敌人一改半年来的常态,现反过来打上门,究竟还有什么后续动作,孙龙一下子没有搞清楚,但是增援自己的儿子刻不容缓。

    正因为如此,孙龙一方面派出传令兵立即到襄阳城向孔有德汇报敌情,另一方面拔营起程,率领前军所有人马紧急南下增援。

    郝摇旗一路上且战且退,而且还在半路上匆忙设置了一些陷阱耽误时间,等到孙延龄追到放马山被包围,孙龙的大军就已经相距不远了。

    王进财歼灭孙延龄三百亲兵,然后又把孙延龄左翼一千多骑杀掉一大半,这都需要时间。

    恰恰就是这个时间差,孙龙率领两万大军及时赶到,整个战场顿时风云突变。

    孙延龄被包围的时候,郝摇旗、王进财的兵力占据了绝对上风,将近两万人围攻孙延龄的四千多人。

    现在孙龙带领主力赶到,整个局势一下子就颠倒过来,变成了两万多人对王进财的一万多人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王进财一看大事不好,顿时传下命令:“放马山上的两千人必须死战不退,确保这处制高点在我们手中。正面拦截的一万部队,立即分兵八千对北面展开防御,另外分出两千人向南发起决死冲锋,协助郝摇旗尽快打垮孙延龄。”

    形势来回摇摆之下,南北长度不到八里的狭长地带,突然出现了两个肉夹馍:

    南面的孙延龄三千人,被郝摇旗和王进财各一部形成夹击之势。

    中间王进财的一万大军,又处于孙延龄和孙龙主力的夹击之中。

    郝摇旗的年龄不大,但是已经血战五六年,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北面突然烟尘大起,说明敌人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被包围的孙延龄,让自己的部队汇合在一起,今天的结局可能非常糟糕。

    “王进财将军现在处于敌人夹击之下危在旦夕,最后拼命的时候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兄弟们跟我冲啊——”

    郝摇旗狂呼一声,当先对孙延龄的防御圆阵发起冲击。

    孙延龄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援军来得如此之快,虽然处于南北夹击之下,但是士气大振,所有人都是狂呼酣战,奋勇争先。

    郝摇旗要救王进财,孙龙要救儿子孙延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敌我双方的四支部队现在分成两条战线,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起了冲锋。

    敌我双方都是自己手下的精锐骑兵,一撞上就是你死我亡的总决战。

    孙龙大军的本钱是鸟铳,但是绳发鸟铳最大的毛病,就是面对骑兵的殊死冲击,所有人都只有开火一次的机会。

    王进财和郝摇旗第一个方阵被鸟铳击落马下之后,第二个方阵就已经和敌人的骑兵搅在一处。

    孙龙、孙延龄父子所有的火器都失去了作用,王进财和郝摇旗的部队终于把骑射威力发挥出来,一时间战马奔腾,喊杀震天,期间还掺杂着怒骂和惨叫声。

    如果一对一正面战斗,孙龙和孙延龄手下的军卒并不是对手,主要是因为过分依赖鸟铳,让自己的肉搏能力大幅下降。

    但是孙龙的主力部队毕竟有两万多人,超过了王进财和郝摇旗一倍多。随着战斗越来越剧烈,孙龙的兵力优势就越来越大。

    因为孙龙把自己的部队分成前后两拨,轮番对王进财的八千骑兵发起冲击,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马力,变相增加了冲击力度。

    半个时辰的冲杀,王进财面对孙龙主力的八千人已经折损三分之一,大堤两侧尸横遍野,殷红的鲜血顺着河滩流进汉水,整条江都变成了红色。

    郝摇旗冲击孙延龄的两千多人也折损数百人,整个战线已经摇摇欲坠。

    按照军令,郝摇旗必须死战不退,不能再让孙延龄所部前进半步,一定要坚持到增援部队到来。

    实际上,王进财和郝摇旗也有充分的信心,因为自己这边还有一支主力部队没有现身,那就是泽侯、制将军田见秀、吴汝义的主力部队三万多人。

    孙龙、孙延龄父子以众击寡,当然信心十足。王进财和郝摇旗因为自己这边还有生力军没有出现,同样是勇气倍增。

    双方冲杀到太阳偏西,兵力折损到一半以上,几乎同时丧失了再战之力。

    不是军卒没有了战斗的勇气,而是战马支持不住了。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因为战马倒毙,都变成了步战。

    骑兵变成了步军,这已经是最后的搏命厮杀,双方再也无法投机取巧,孙龙的兵力优势越来越大。

    眼看全军覆没就在眼前,王进财被逼无奈,只能率领坚守放马山制高点的两千骑兵冲了下来,作为生力军投入最后的战斗。

    孙龙见状毫不犹豫,也把自己身边的亲兵卫队一千多人投入战场,最后的时刻来到了。

    率先分出胜负的,还是被夹击的孙延龄两千多人。

    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郝摇旗眼里没有别人,而是死打猛冲,紧紧追着孙延龄厮杀。

    因为郝摇旗已经换了一匹战马,孙延龄去没有战马可换,这中间就有了一个微弱的优势。

    两个时辰硬拼下来,孙延龄终于一次马失前蹄摔落尘埃,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命运。

    孙延龄被杀,被郝摇旗纵马而上一棍砸烂了脑袋。

    郝摇旗飞身下马捡起孙延龄的长枪,把孙延龄的尸体用长枪挑了起来,然后再次上马大喝一声:“孙延龄已经被杀,其他人降者免死!”

    放在其他的时候,郝摇旗的这个动作可以让敌人军心动摇而崩溃。

    但是今天的情况刚好相反,因为增援过来的人是孙延龄的父亲孙龙。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也是最有前途的儿子在自己面前战死,孙龙心中一痛,张口吐出一口血来。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孙龙随之进入疯狂状态,挥舞着双刀从后面杀向战场垓心。

    主将率先冲锋,军卒当然奋勇争先。

    王进财猝不及防之下,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抵挡发狂的孙龙,结果不到三合就被孙龙的双刀斩为三截。

    这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让郝摇旗也是怒火中烧。

    扔掉手中穿着孙延龄尸体的长枪,郝摇旗一催战马冲向孙龙的关键时刻,北面天摩岭方向突然号角齐鸣,炮声震天,仿佛整个丘陵地带都沸腾起来。

    巨大的震动从地面上传递过来,让早就筋疲力尽的敌我双方为之一呆。

    不能不发呆,因为大家发现北面五里开外不见天日,似乎有近十万人马搅在一起,那真是天地为之变色。

    郝摇旗最先看见田见秀的军旗,随后又看见好多旌旗从山里面冲杀出来。

    这些突然出现的旌旗并没有全部向南杀过来,绝大部分都是杀向北方,只有田见秀率领本部人马三万向南杀过来,冲击孙龙大军的身后。

    郝摇旗终于松了一口气。

    有了田见秀的三万生力军投入战斗,孙龙就算再厉害也没有什么作为了,全军覆没就在眼前。

    让郝摇旗感到纳闷的是,杀向北面的数万大军,所有的旌旗都显得非常陌生,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和田见秀同时出现?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0589、夺取宜城县
    郑四维,李自成一年前北上争夺中原的时候,专门任命的荆州守将。

    李自成当初带领大军北上和孙传庭决战,专门留下郑四维的目的,是为了平衡老回回马守应的实力,给荆楚之地掺沙子,或者叫做埋眼线。

    当初孙昂所部驻扎在东面的江陵城,对于郑四维的存在就非常恼火。如果不是彭无影从中斡旋,事情会如何变化还很难说。

    除了郑四维以外,李自成在荆楚大地上还留下了一个人,这就是襄阳城守将冯养珠。

    郑四维和冯养珠手下都有五千马步军,其中骑兵八百人。

    孔有德一路追击郝摇旗所部到襄阳境内,冯养珠对郝摇旗闭门不纳,然后投到孔有德怀抱。

    郑四维本来也准备投降的,可惜事机不密,被孙昂截住了送信密使,然后报告给江南的彭无影和关大头。

    在孙昂赶到荆门约见田见秀、郝摇旗的时候,关大头和汤达奉命渡江拿下荆州城,把郑四维就地斩首。

    五千守城军队被整编,保留了八百骑兵,四千多步军仅仅保留了一千八百人,合计两千六百人。

    作为右路先锋,汤达原来的部队只有骑兵两千四百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熊储把中军大营搬到江陵城,命令整编的部队交给汤达统领北上接应。同时命令关大头准备船只,安排田见秀和郝摇旗所部的老弱妇孺南渡大江。

    恰在此时,李过、李来亨父子彻底摆脱了张献忠的纠缠,在夷陵、当阳站稳了脚跟,高一功、白文选、袁宗第也杀出夔门,分别在南漳县和远安县安营扎寨。

    李来亨驻守当阳,和率部北上的汤达近在咫尺。

    堵胤锡已经分别见到了李过和李来亨,通报了李自成失踪的消息,并且有意无意流露出“李自成偷渡大江之后,很可能在通城县九宫山被杀”的意思,其用意不言而喻。

    汤达奉命北上的第二天上午,就被李来亨挡住了去路。

    “我要紧急北上接应田见秀、郝摇旗等人,没有时间和你在这里胡搅蛮缠。大顺帝究竟如何了,谁也不知道。如果你不相信,尽管找耿仲明问个所以然。”

    汤达当然不怕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李来亨,所以说话也没有什么客气好讲:“如果你想打仗就放马过来,如果不想打仗就赶紧让路。我的作战对象是满清鞑子,和你没有半根毛的关系。”

    李来亨手下虽然有四万大军是汤达五千余人的八倍,但是汤达半点都不担心。

    因为他有一支一千二百人的骑炮部队,带着虎蹲炮三百门。而且一千八百步军全部都是弩箭车和鸟铳,两支部队的装备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装备差很多,但是李来亨的人数占有绝对优势,至少他本人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可能被汤达吓住,自然也没有让路。

    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汤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正准备派人到江陵请示熊储,没想到解围的人已经到了,而且出现在李来亨身后三里。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从猇亭渡江北上的常德林,率领两千四百骑兵来得恰到好处。

    常德林、汤达、李来亨三员小将第一次见面,就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场面。

    常德林匹马单枪从西面闯过来,冲着汤达叫道:“赫连根叔叔率领的两万大军马上就到,兄弟你先走,我在这里牵制这个家伙。如果他不知好歹,一旦赫连根叔叔的蒙古铁骑过来就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