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女学生的妈妈邋里邋遢就来了。和其他打扮得体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家后就和妈妈大发脾气,并且要求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找自己。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当着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悬河,云山雾海地说了许多,而且时不时带着脏字,搞得孩子很尴尬。第二天,这个学生来找我,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从教20多年,期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文雅、谦虚、得体,但也有少数家长,真的有失体统。有的大大咧咧不说,一开口就带脏字,而且脏话连篇,他自己倒不觉得,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觉得别扭。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爱瞎吹,和谁说话都云里雾里的,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少数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太不讲究、太过随便、邋里邋遢。孩子摊上这样的家长,自然会觉得丢脸。因此这就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注意。
  以上种种是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几种做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就得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家庭教育。千万不要用孩子们反感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孩子最怕听的几句话
我们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忌讳,按照孩子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而且要尽量避免孩子忌讳的东西。但事实上许多家长不注意这一点,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最怕听什么,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让孩子反感,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这里我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孩子们最怕听到的话罗列出来,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孩子最感恐惧、最怕听到的话是:
  ?傻瓜、没用的东西、简直是个废物。
  ?没常性,三分钟热度!
  ?住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我对你太失望了。
  ?你再这样下去就没得救了!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看看别人,人家是怎么学的,你是怎么学的,你看人家多听话!
  ?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你若考不到100分,就别指望我给你买什么。
  ?读书有什么用?读死书!越读越差劲!将来你走上社会死定了!
  ?我告诉你,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残酷,由不得你怎样去看它!
  ?有没有谈恋爱?可别给我丢脸!
  ?生个小狗还能摇尾巴,做个叉烧还能吃,生你有啥用啊!
  ?像你这样,我们死在家里臭了都没人知道!
  ?小祖宗,你要能考高分,我都愿给你下跪!
  ?别的本事没有,玩起来可以得世界冠军!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家长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或者让孩子反感的话语,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也会使得家长的教育变成了摧残。家长轻易地否定孩子,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住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不但暴露了家长的蛮横和专制,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孩子。长期处于高压下的孩子,要么胆小懦弱,要么叛逆倔强。这其实就是缺乏自信、自尊的表现,其根源就来自家长不恰当的教育。
  “没常性,三分钟热度!”“失望”“没救了”“随便你”等冷嘲热讽的话语,不仅严重挫伤了孩子追求进步、渴望成功的积极性,而且从心理上带给孩子负面的信息,使孩子容易变得颓废、不思进取、没有毅力。
  “求求你”“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你看看别人……”“生你有啥用啊!”等这样贿赂、讨好、讽刺、打击的教育方式,除了表现家长的无能和急功近利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所以,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就必须戒除这些让孩子反感、孩子最怕听到的话语,按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用正面、积极的教育话语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我觉得,有时候孩子就像一把琴,教育孩子像弹琴一样。只有懂得孩子心的家长,才能够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愿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个个是“弹琴”的高手。
  

批评孩子时要注意的几种技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孩子不犯错误。很难想象,一个不犯错误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基本特征和应有权利。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的。当孩子们犯了错误之后,就需要受到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家庭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在真正履行职责的时候,就有部分家长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当孩子犯过错时,这些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不讲究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父母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法、讲究技巧,按孩子能够接受、也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技巧究竟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5点:
  1。低声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气急败坏、高声大嗓。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落后而低级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施之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易造成孩子胆小懦弱;施之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易造成孩子倔强叛逆。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必须抛弃这种教育方式,而且要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进行。“低而有力”的声音,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这种低声的“冷处理”,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那些爱大喊大叫、大声斥责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都不害怕父母,而且有很强的叛逆性。而那些对孩子采取和风细雨式批评的家长,往往受到孩子的尊重。
  2。沉默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较严,又沉不住气,不管大错小错都会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这个出发点也挺好,但时间长了,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改错的位置,他就不会自我反省、主动改错。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时,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家长的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家里,孩子喜欢、害怕的家长是说话少的一方,而对整天唠叨的家长孩子并不当一回事。
  3。暗示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及时的正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及时的正面教育,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但有时候,如果孩子所犯错误不是特别严重,不需要正面指出,则可通过侧面教育的方法进行,这个方法就是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就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同样一个错误,同样一个孩子,家长采取直接批评教育和暗示教育,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4。换个立场
  换个立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以宽容之心对待,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孩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当你站在孩子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时候,你对孩子进行的批评教育,就会避免过分严厉和简单粗暴。也只有站在孩子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时候,你的批评指导孩子才能乐于接受。
  换个立场的第二层含义是: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批评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原来并不承认、不想告诉我们的东西反而通通都说了出来。原来喜欢撒谎的孩子也变得乖顺、诚实起来。
  5。适时适度
  有些家长比较粗心,在教育孩子时易犯冷热病。对孩子的错误,有时间、想起来了,就说上几句;没时间、想不起来了就“pass”过去。但等某一天心情不好,或者孩子又犯了新错误的时候,这部分家长又记起了孩子过去的错误,于是新账老账一起算,而且很严厉。这样时有时无、松紧不一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正常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他们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加上好玩的天性,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刚犯的错误转眼也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倍功半。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当你指出孩子前几天所犯错误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不承认,还会觉得父母小心眼,老拿过去的事情找茬。所以,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最好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不要等到明天或者后天。
  以上五种技巧,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候应该注意的。当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聪明的父母还有许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技巧,也不妨说出来,让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我们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完成好我们神圣的教育使命。
  

自己是怎样的家长(1)
说到认识自己,可能许多家长还比较纳闷,难道我连自己也认识得不清楚吗?是的,在做家长履行教育责任的时候,确实有许多家长不清楚自己的角色。
  和孩子有普通孩子、优秀孩子、“不良”孩子一样,家长也有普通家长、优秀家长、“不良”家长之分。
  所谓普通家长,就是大众化的家长。他们爱孩子,关心孩子,能够按正常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虽然方法时常有不当之处,但基本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占多数。
  另一类是优秀家长,他们除了具备普通家长共同具有的素质外,还能够按孩子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孩子实际的教育计划并一步一步地实施,最终取得成功。
  当然,也还有极少数家长就是不良家长。他们往往素质低下,自己本身品质方面有问题,而且教育观念不正确,教育方法不恰当,他们传授给孩子的尽是一些有违社会公德、损人利己的东西。他们的教育不仅对孩子正常的发展没有帮助,还以自身的恶劣言行,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这样一来,一个又一个“小人渣”在“不良”坏家长的培养下长成了,这样的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当然是负面的。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家长的好坏、优劣于否,并不是以职业和学历的高低来论的。高学历、好职业的家长未必就是合格的、优秀的家长,低学历、无工作的家长未必就是不合格、不优秀的家长。也就是说,家长的优劣与学历、职业不存在直接的等号关系。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文化、没有工作、也没有什么教育理论的家长,他们往往仅仅凭着对孩子最原始、最朴素的爱和责任,凭着自己身上热爱生活、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及时地提醒、鞭策着孩子,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感化着孩子,结果培养出了十分优秀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就是优秀的家长。
  相反,一些有社会地位、有文化,也懂得许多教育理论的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却对孩子疏于教育,或者理论讲一套,实际做一套,对孩子或娇惯或放纵,结果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当然属于不称职、不合格的家长。
  也有极少数的家长,他们自己本身可能就素质不高,在他们那里,一切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和为了自己不惜任何手段的无耻、毒辣、凶残。这样的家长当然教不出什么好孩子,他们自然就是“不良家长”了。
  以上主要是从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的角度对家长进行划分的。现在比较流行的划分方法是按照家长的责任心和懂教育的程度划分,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既有责任心又懂教育,能够按孩子成长的规律科学地教育孩子,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才;
  第二类:既没有责任心又不懂教育,他们只能给孩子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他方面则由孩子自由发展,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的约束比较少,在社会大环境不错的时候也容易成才;
  第三类:有责任心但不懂教育的家长,他们往往按照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结果却不怎么好。这样的家长是最可悲的,但这样的家长却占中国家长群体相当大的比例,失败的孩子大多由这类家长造成。
  案例一:建明是我教过的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他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护士,普通的职业,普通的家庭。但是他们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却很不普通。可以说建明的父母是我接触到的家长中,最有责任心而且懂得教育的一对。

自己是怎样的家长(2)
听他们讲,还在建明未出生之前,他们就订阅了一些育儿知识的杂志进行学习。建明一出生,他们平时学习的东西就派上了用场。他们从吃饭、睡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品质;从教孩子参加各种家务劳动,到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从培养孩子专心阅读、专心做作业,到鼓励孩子勤于思考、勤于发问。事事都用心去做,事事都有规划。
  孩子在学习中有困难了,他们就及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克服;孩子有烦恼了,他们就及时帮助化解;孩子犯错误了,他们就及时而耐心地和孩子沟通,指出不对的地方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孩子取得成绩了,他们就和孩子一起庆祝并提醒孩子不要骄傲;孩子考试考砸了,他们首先鼓励孩子不要气馁,然后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而且他们积极联络学校、老师,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老师交换看法。各种教育杂志,从《育儿指南》《父母必读》到《家庭教育指南》《中学生》等,他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学习。就这样在父母用心而科学地培养下,建明成了学校最出色的学生。而且,他的出色表现在成绩、品质、社交等方方面面。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出色,最有希望考入北大的学生,高考时却因为一门功课没有发挥好而失去了上北大的机会。就在大家为他感到遗憾时,他本人却十分开朗地一笑说:“不遗憾。这说明我的努力还不够,我还得继续努力。”果然,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以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