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苗乡轶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世代耕种的好田好地圈起来,归为国有,然后卖给富商或者地主们经营。在此期间,大量的苗民被坑杀、追赶。为了生存,很多苗民被迫进入尚未开发的大山深处,在蒙受横行、瘴气缭绕的原始森林之中寻求栖身之地。但是掠夺者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剥夺他们,总在他们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以后,对他们进行掠杀和驱赶,苗民们被迫不断地迁徙和后退。最后在有限的森林资源快要耗尽的时候,退无可退的情况下,终于被迫拿起刀斧,拼命反抗。经过长期的斗争,苗民们形成了一个群体,组成了自己的军队。随着军队不断地壮大,终于有了一定的实力,凭借险要的地势和复杂的地形和明朝政府军队对峙了几百年。为了防止苗民反攻已经掠夺到手的土地,明军沿着整个山峦筑起一道防御墙,共380多里长,称之为“苗疆边墙”,后来有学者称之为南方长城,此为后话。

    在长达几百年知道清朝时代的对峙期内,反抗政府的苗民中出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叫龙西波,是距离玉马塘不远的龙塘人。此人小时候天生神力,与众不同。长大以后在龙塘地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在钓鱼的时候,无意中从龙塘水中钓起一把宝剑,剑身有游龙,通体发黄。龙西波拔出宝剑,意念所指,皆为之所伤,无一不是人头落地。掌握这把绝世宝剑之后龙西波投身于苗民起义中,以一人之力独挡千军,勇不可挡。为了被宝剑误伤,每一次战斗的时候,龙西波总是让苗民远远离开,不准参与战斗,所有敌人全部由他一个人解决。但凡他参与的战斗都是血流成河,哀鸿遍野。但是,因宝剑杀伤力太大,对其生命和体力的消耗也大。无意中他在宝剑的剑柄中发现一张藏宝图,按图索骥,来到玉马塘村的后山,在山谷的一个绝密地带寻得绝世修炼方法,终能驾驭宝剑。克服了体力透支的问题的龙西波,带领苗民们一路向北,希望趁机夺取更广阔的土地。同时,在龙塘地区,选择一个风水绝佳的宝地,准备建设军事防御的建筑和城墙,并在苗王城建设金銮殿,计划自己称帝,希望给苗民一篇和平的土壤。由于苗民人数有限,能工巧匠更是稀少,于是便从抓来的俘虏中寻找工匠,其他人就作为一般体力劳动者使用,搬运石头和木材。对于剥削自己的敌人,苗民们当然对这些俘虏不会客气,总是把最累的活给他们干(废话,当时可没有善待俘虏的有关条例和国际公约)。有的俘虏木匠在做活的时候就偷偷地在小木板或者边角料上写求救信的打油诗“上龙塘,下龙塘,龙塘出了个草苗王。一天只给两餐饭,不杀不砍要称王。”

    小木板顺着龙塘流向下游的铜仁府,麻阳府等等区域,知道洞庭湖,引起明朝政府的高度关注。于是派大军前来镇压。无奈山高路长,贵州区域地无三里平,路无一米宽,再多的军队也是徒劳。所拍来的军队被龙西波一人杀得溃不成军。最后,善于用计的明朝政府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内部策反!他们找到苗民很多人,承诺给高官厚禄,白银美女等等。但是都没有人愿意反抗龙西波,最后五一得知龙西波有一后娘。悄悄派人去劝说和离间,说则反抗朝廷要全家处斩,株连九族的。你赶紧阻拦的儿子不要干这个傻事了,明朝天子那是天命所归,你反抗他也不过反抗一时,不可能反抗一世,更不可能成功。你还是听我们的,如此这般。总之说了一系列的计划,让无知老妇听从他们安排。并承诺,如果按照他们的计划成功阻止龙西波反抗政府,不但不杀死他们全家,还会给龙西波封妻荫子,高官厚禄,世代荣华。在说客们的威逼利诱之下,老妇人终于答应他们的要求。

    接到明朝政府的计划,龙西波的后娘积极劝说龙西波休整军队,并带了大量的牛群羊群老犒赏三军。见平时对自己不怎么好的后年来犒赏军队,龙西波很感动。以为后娘想修复二人的关系,因此毫无防备,命部队原地整修,并杀猪宰羊,饮酒同乐。当天,龙西波高兴地喝得酩酊大醉,不能自理。他的后娘趁龙西波酣睡之际,打发走所有随从,最后拿着龙西波的宝剑领赏去了。拿到宝剑,明军统领企图拔出宝剑,但是宝剑纹丝不动,心中赫然。于是随便打发龙西波的老母回家去,告诉他随后就会给龙西波封官。另一方面,集结部队,保卫醉在梦乡的苗民军队,全部擒拿,无一幸免。

    奇怪的是,当第二天早晨醒来,明朝军事统领发现昨夜从龙西波后娘那里骗来的宝剑已经不翼而飞,差点吓得屁滚尿流。还好,龙西波还在。明军事统领将龙西波五花大绑在校场上,计划马上杀头。在敌人的钟鼓声音中清醒过来的龙西波终于知道结局不妙,但是他大义凛然,毫无畏惧。明朝军事统领害怕夜长梦多,命人手起刀落,砍下龙西波的头颅。奇怪龙西波虽然头颅落地,但是滴血不流,依然能站能说。该统领感到奇怪,心中想:昨夜宝剑不翼而飞,今天这个人由头颅落地而不死,难道是天命所归?不如顺其自然,放他回去,也算结一个善缘。于是起身扶起龙西波,告诉他今天就放他回去。请他从民兵军营出发回到家中,每遇到一个人都要问对方一个问题“头断了还能不能接回去?”如果所有的人都说可以接回去,那就是他的机缘,军事统领将对他免于追究。

    龙西波抱着断头,一路飞奔往家赶去。在路上遇到正在割牛草的农民,他问别人:

    你说头断了还可以长起来吗?

    可以的,你看我割的这些草,割了它们还会再生长出来。

    继续前行,遇到放牛的孩童,他问:

    你说头断了还可以长起来吗?

    可以的,你看我的牛儿吃掉的野草,过几天又生长起来了。

    他遇到纺纱的少女,他问:

    你说头断了还可以长起来吗?

    可以的,一定可以,你看我的纺纱的线头断了还能接好呢。

    一路上,他遇到牧童、小贩、耕地的农民、读书的秀才、纺纱的少女等等,所有的人都告诉他头断了是可以接好或者生长的。最后终于抵达家中,问他后娘:

    你说头断了还可以长起来吗?

    他的后娘看见被砍了头的龙西波,吓呆了,告诉他:儿啊,那里有头断了还能长回来的道理哦?

    终于,龙西波的颈部冒出了鲜血。他一声叹息,走到谈家不愿的山坡上,随手拿起一片树枝插在地上,说:天要往我啊!如果这只枫树能成活、长大,它的树枝一定朝下。当它的枝丫生长碰触到地面的时候,就是我回来的时候。到时候我一定带领你们杀尽残暴的明朝政府官兵。

    说罢,闭目而亡。

    自从听过这个故事以后,龙逸峰就一直想着后山到底有什么?龙塘的那棵枫树上什么时候能枝叶触地。当然,龙塘的事情与他的关系不大,最令他魂牵梦绕的就是那神秘的后山。如今,终于盼到时间,终于达到进入后山禁地的年龄,那种心情谁也无法了解。

    自从寒假一结束回到家里,龙逸峰就开始着手准备进入后山了。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十四章 进入禁地
    这天一早,龙逸峰就早早起床,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后山禁地。这次有三个人达到进山年龄,分别是龙逸峰、王东海和龙正桥。三人同一年出生,相差不过两个月。因为年龄相仿,在达到进山年龄之前,他们就约定好等龙逸峰一起进山。其实王东海和龙正桥都是一个月前达到既定年龄的,但是他们都愿意等龙逸峰一起进山。以来是有个伴互相好照应,另外陪同进山的大人也省去很多麻烦。

    按照玉马塘祖先规定;凡是达到规定年龄的少年均可自由出入后山禁地,当然也可以不去。按照以前祖宗的规定,达到进山的年龄的少年需要巫师和几个本村的壮小伙子带上打猎的家伙一起进山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更,玉马塘本村都没有巫师了,进入小伙子们进入后山也不过就是作揖意思意思。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玉马塘,很多年轻人跟随镇上的便宜跑到沿海一带去打工,接收到很多新鲜的教育。而且,随着玉马塘村电灯的开通,有的人家买了电视,看的东西也逐渐多了。在打工热潮和电视两股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近几年来,人们对进入后山似乎没有太多的兴趣了。甚至有的少年辍学以后就跟着大人们去了沿海一带,好几年才回来一次,看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对后山禁地也步那么热心了。当然,这也难怪年轻人们不再热心。在过来人们的心目中,后山不过就是一些残垣断壁和一些原始森林的参天大树。这些东西就算给你,没有公路那也运不出去。至于传说中的像龙西波那样的通天本领,至今依然只是一个传说。几代都之间互相传承,谁也没有听说过玉马塘的某某在禁地获得什么好处。到了现在,进山的一切仪式不过成为一种纪念和形式,没有人会太在意。

    今天龙逸峰一行没有巫师,只有他们三个少年和本村一个比较热心的组长。相比与龙逸峰的好奇和热情,王东海和龙正桥不过就是园一个儿时的梦罢了,对进山没有太多对期待。二人早已辍学,计划过完年后虽大人们去广东打工去了。这次出现,全当作最后一次过家家,或者一次年少轻狂的旅行。

    三个简单带了一些干粮,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把八十公分左右的刀。这种刀子有点像古装里面的那种达到,不过么有那么宽。它刀身狭长,约成年人两只宽,刀刃倒是很锋利的。传说以前是村民们习武用的,每个人都有一把。不过后来安稳日子过太久,基本上就没有人再学习武术,进山打猎也改用猎枪了。满满演变下来,刀,就成了年轻人进山砍伐野草和灌木的工具,顺便还可以用来防身,防备有猛兽前来伤害。带领他们进山的组长龙程刚倒是带了一把匕首和一只猎枪。最然常年进山没有遇到上面特别厉害的猛兽,但是又被无患。再说,没有大型野兽也可以顺便打几只野兔和山鸡回去改善伙食嘛。在玉马塘这样的野山村,从来就没有禁止狩猎的说法。只要愿意,老虎都可以打。不过近年来很多人在外面打工,有了见识,也知道很多动物是珍惜物种,不能随便打的。话说回来,属于国家级别的珍惜物种,这里也不多,其中最多的是娃娃鱼和黔金丝猴。这两种东西一般老百姓也不拿他们当成猎物,原因是猴子太瘦,没肉。而且经过很多年和人相处在同一片森林,这种通灵的动物早和人熟悉了,也了解人性。只要察觉有带猎枪和一丝不良企图的,早就离他们远远的。至于娃娃鱼,它那婴儿般的啼哭声和人手指的鱼掌,村民们开始视之为不详之物。后来有了认识,在政府的宣传之下,也没有人去动他们。这也许就是山里人的淳朴和耿直的地方,经过世代的传承和教导,人们与大山之间有了一种共同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就如同一种精神契约,没有文字,大家默默地自觉遵守。

    在这里,山里人有很多规定。比如不打哺乳期的猎物和孵蛋期的鸟,不能在森林深处随意生火,即使生火,离开的时候也要用水或者土把火种熄灭才能离开。正是这种近乎迷信的行为规范,保证了森林的安全与物种的平衡。

    走过村里的庄稼地,开始进入林区。随着不断深入,各种三人从未见过的树种让三人目不暇接,山里偶尔显现身影的小动物更是他们欢呼不断。原本对进山之行不是很上心的王东海和龙正桥也兴奋起来,时不时挥舞手中的长刀,追赶出现不远处的小动物。没有太多狩猎经验的他们,凭借这些简易的工具是完全不足以威胁的小动物们的生命。它们像知道三人的稚嫩一般,跟随着几人的脚步,时隐时现。当然,对于组长龙程刚来说,此行的任务就是把三人送到的后三禁地逛逛,然后带他们回村。现在,还不是打猎的时候。回来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打到猎物,要的不多,够吃就行。

    山路越来越陡峭,如果不是前任开拓的一些羊肠小道,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走动。即使是那些有人走过的毛毛路,经过一年的生长,也布满各种灌木和野生藤。龙逸峰主动请缨,在前面挥舞着刀开路,王东海和龙正桥紧随其后,龙程刚拿着猎枪在后面照应。大概走到半山腰,各种植物的种类好像又有不同,山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把整个大山笼罩得如幻如梦。龙逸峰等三人虽然从小长在大山中,但是也没有来过这么原始的森林,面对各种奇妙的物种和植被,禁不住一个劲地感叹。

    不过,随着他们一行靠近山顶的位置,终于明白为什么村里一定规定少年们一定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可以进山了。及时长期在大山生活着,更小的孩子的体力还是不足以攀爬这样的大山,而且还要边走边开路。龙逸峰等三个小伙伴都已经累的汗流浃本,好像正在置身于炎热的夏天一般。看着艰难攀爬的三个少年,跟随在后面的龙程刚也没有吱声,更没有帮忙。这进山过程本身也是对村里年轻人们的一种锻炼。据说在更早之前,对进山的少年还有要求,要求他们带回一些自己需找的食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可食用的东西。能够待会食物,那就证明你可以依靠大山生活,不愁吃穿,不需要照顾和喂养,变成一个成年人啦。

    跟在龙逸峰背后的王东海和龙正桥此时已经没有体力接替龙逸峰了,开始在平地上的时候二人消耗太多力气用于追逐小动物,到了现在的爬坡阶段的后期,他们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别提还要去披荆斩棘做开路先锋的事情。正在前面开路的龙逸峰虽然比较吃力,但是并没有后面的两人那么累,常年跟随爷爷早锻炼,加上爷爷的有意培养,龙逸峰算是村里面没有把武术荒废的少年之一,而且在这些少年之中,他还是最勤勉的一个。身体素质的强弱往往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体现出来,看着虽然因运动激烈而面红耳赤的龙逸峰,后面的王东海和龙正桥不免有一些汗颜和自愧弗如。相比之下他们还大龙逸峰一个多月呢。倒是跟随在三人本后的龙程刚,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爬,仅仅是微微冒汗,丝毫没有显示出一丝疲惫。看着前方挥刀前行的龙逸峰,他也不禁连连点头,眼中写满了“满意”二字。根据他多年带孩子进山的经验,能够自始至终一个人坚持开路的,唯有龙逸峰一人。要知道,在前面可不算是一向简单的活,一方面要爬山,必须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要用刀砍伐覆盖山路的灌木和植被。你可别小看这些植被和灌木,他们的韧劲可大了。如果没有一些经验和力气,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再说,他们手中的那把刀至少也得有两三斤重。

    最后,四人终于抵达一个三门前。三门并不太高,大概有五米左右,如同一个牌坊一般居高临下矗立在他们眼前,视觉上感觉无比的威武和高大。在扇门上面写着“朝天山”三个大字,落款的时间好像是明代万历年间。龙逸峰心里默默算了一下,大概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扇巨石门可算是一件古董啦。

    据龙程刚介绍说,这是好多年前龙氏家族先到这里,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