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门-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愈叹口气,自从新皇登基以来,定国侯作为名义上统领边军的元帅,除了跟朝廷讨要粮饷跟突厥作战,没做过其他任何的表示。几次征其率军返回也被其以边境军务紧急为名拒绝。表面上定国侯是为家国考虑,实际上定国侯根本就瞧不起他这个儿子,也就连带看不起与他这个不争气儿子休戚相关的新皇。
    “不能,我们只能靠自己。”刘愈打消了苏彦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苏彦也随着叹口气,再问:“那师傅,我们有几成把握?”
    “十成,你是天下之主,虽然我们现在占据被动,但最终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苏彦最信任的就是刘愈,闻言也终于一解愁容,道:“那师傅,我一切都听您的了。现在我们应该先做什么?”
    “先发一道檄文,讨逆檄文。”
    苏彦又犯难了,他显然不会写什么檄文。
    刘愈笑道:“别看我,我也不会。叫那犟老头来,他是礼部尚书出身,擅长做这个。”
    袁博朗本来还在休息,这一路上颠簸也令他身体抗不住,刚睡了两个时辰,便被人叫醒,然后很不乐意地来见新皇。
    “写檄文?”袁博朗听到新皇的旨意,先看了刘愈一眼,“皇上,恐怕不妥,朝廷讨逆也要拿出合适的理由,否则反受其累,会令诸藩王起异心,合兵一处。”
    刘愈道:“那袁相不妨就写一份伐逆王檄,檄文中也不说谁是逆王,然后给各家藩王发诏书过去,令他们协助于朝廷共襄义举。哦,淮王那边的也不能少。”
    袁博朗最愁的就是面对刘愈,这年轻人看似处处跟人商议,其实最独断专行,人不大却老谋深算。
    “姓刘的小子,既然你胸有成竹,自己写了便是,还叫老夫来作甚?写的不好,再消遣老夫一顿不成?”

第二百零九章 沟通问题
    刘愈不是不想写这檄文,只是他对古文行文不甚精,他没能写出令世人感觉逆王罪行令人发指文章的底气。
    如果要照搬他也没现成的,隐约只记得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云云。不适合今日的局面。
    刘愈笑道:“若是袁相不愿写,倒还有个人选,他或许能胜任。”
    不但苏彦提起兴致,连袁博朗也是一诧,原本他认为写檄文之任非他莫属,便在这里倚老卖老。
    “何人?”袁博朗问。
    “就是柴驸马喽。他可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文豪,本将军见过他的文章,真是……令人惊叹。较袁相的文采也是不遑多让。”
    说别人都好,偏说的是那个人所尽知的榆木疙瘩。而且拿他来跟袁博朗这样的老学究相比,袁博朗心中的气不打一处来。
    “你叫他来,老夫跟他比比!”
    “既然如此,那就请皇上传召柴驸马过来,当众与袁相比试一下谁写的檄文更好。”
    柴锦听到传召过来,还一脸茫然,当得知是要他跟右相比试文采,登时脸上少有的露出笑容。
    “要比试文采,那是很好的。”柴锦说的话袁博朗也没听懂,大致觉得他是在自夸文采好,这更令他气恼。
    “刘兄,这是比什么?”柴锦看着刘愈。
    “比写檄文。”
    “檄文?”
    柴锦想了想,点点头,道:“应该没问题吧。”
    袁博朗闻言也不禁惊讶。难道这柴锦平日是深藏不露之辈?否则他哪来这么大自信说“赢右相没问题”?其实柴锦所说的和袁博朗所想的根本并非一回事。
    柴锦说的是“檄文是什么我大概知道。写一篇对付对付应该没问题”。
    然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试檄文便在朝廷的几个政要的面前展开了。旁观的人不多,但纯粹是看热闹的,包括刘愈在内也自信写不出好的檄文出来。
    只见袁博朗似有成竹在心,运笔如飞,而柴锦那边便大眼瞪小眼地看着对面的袁博朗,提着笔,本来想好的几个词也写不出来了。
    “葫芦,赶紧写。不然你就输了。”刘愈在旁低声提醒。
    柴锦看到袁博朗那沉着镇定的模样,心理上已经认输了,挠挠头,将笔一甩道:“还是不写了,没必要。”
    那边的袁博朗本来正憋着一股劲要跟柴锦比个高低,听到柴锦说“没必要”,还以为柴锦是看不起他,觉得跟他比实在无所必要,不比也赢定了。
    实际上柴锦想说“右相这么厉害,还是没必要写了。反正输定了”。
    这就是跟一个笨人沟通不便所产生的误会。
    袁博朗当场发怒,指着柴锦道:“姓柴的。别以为你后面有信竹君给你撑腰老夫就不敢骂你,若是你不写,老夫连信竹君也一块骂!赶紧写,让众人品评!”
    柴锦见袁博朗怒气冲冲的模样有些胆颤,平日里袁博朗待他还算和气,今天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对他大吼大叫。看了似笑非笑的刘愈一眼,柴锦无奈提起笔,端着笔迟疑了半晌,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而那边袁博朗的檄文已近尾声,洋洋洒洒一大篇,袁博朗也真是被柴锦逼出了全部的实力。刘愈看看也差不多了,对柴锦道:“葫芦,随便写点意思意思,考试也不能空着考卷不是?”
    柴锦听到刘愈的话,心里便觉得舒服很多,微笑点点头,提着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比袁博朗还要早的交卷了。
    袁博朗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看到自己的文章也觉得神清气爽,再一看便又觉得气愤异常,被自己的文字所感染,无端对那“逆天而为的逆王”产生一股恨意。这也正是这篇檄文要达到的效果。
    抬起头,却发现柴锦已经写好“交卷”了。心下一骇,柴锦刚才还一个字没写,这么快便成文,难道他真有鬼神莫测的本事。
    此时新皇正在端着柴锦的“卷子”看的认真,边看还边笑着点头赞叹:“挺好的。”
    提着檄文走过来的袁博朗更加怀疑,作为皇上,通常是不会轻易赞美臣下,这是帝王的御臣之术,不能让臣子产生骄傲之心。现在这般赞美,那一定是发自由衷的,也就说明柴锦的檄文写的不错。
    当然那只是对一般的帝王来说,苏彦完全不懂这个,看到檄文上有几个字,他还全都认识,便由衷感慨“挺好的”,其实他是想说“能写出来,字我还都认得,已经挺好的了”。
    苏彦一抬头发现袁博朗已经走过来,此时袁博朗还想探头看看柴锦写的文字,苏彦将手中的檄文一合,道:“袁相也写好了?”
    袁博朗恭谨道:“正是。”
    说着便将自己写好的檄文递了上去。
    刚才柴锦的檄文苏彦还能说声“挺好的”,现在看到袁博朗的檄文,苏彦只能瞪大了眼,上面基本上每一句都有他不认得的字,连读都读不通的文字,他也难以断定好坏,看了不到一半,只好面带尴尬和求助的目光望着身旁侍立的刘愈。
    新皇的这举动完全落在袁博朗的严重,袁博朗自己博学多才,也就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的文字别人能看懂,刚才新皇还赞叹柴锦的檄文写的好,怎么轮到他这就这么一副吃了苦瓜的表情?
    “还是袁相写的好。”刘愈大致看了一下便下了定语。
    苏彦马上附合道:“刘将军所言极是,还是袁相国写的好,你看这……字字珠玑,写的好,写的好。”
    写的多好,他也形容不出来,只是顺着刘愈的意思说。
    袁博朗此时已经收起了傲慢之心,他认为是新皇不想打击他这个老臣才敷衍于他,否则也不用等到刘愈的意见之后新皇才赞他一句好。他更想知道柴锦写的是什么。
    “请皇上将柴驸马的檄文交由老臣一观,老臣也当学习一下。”
    苏彦再看刘愈一眼,刘愈已经将袁博朗的檄文拿给徐轩筑看,没理会。苏彦觉得也没什么,便将柴锦的檄文拿起来道:“袁相要看,那就看吧。”
    袁博朗恭谨地结果柴锦的檄文,打开一看,登时倒吸一口凉气,上面只有八个大字——
    “逆王无道,臣必讨之。”
    如果换做以前袁博朗看到这样的檄文,一定会破口大骂其不学无术。但今日再观,便觉得这八个字好像有一股魔力,逆王无道,交待了事情的起因,而“臣”一字也深含意味,事君者为臣,有不臣之心的,当然要讨伐之。
    八个字,多一个则显累赘,少一个便不达其意。真是自古檄文的典范。
    而他的檄文,洋洋洒洒的一大堆,对于博学多才者也最多只是会赞一声写的好,对于普通百姓,写的是什么都未必知道,更提不起那股百姓反抗奸佞的决心。
    袁博朗再看柴锦,也觉得他也不再像以往那般愚不可及,头上也好似带着光环。
    “皇上,臣请将这两份檄文同时公告天下,让天下人共讨逆王!”袁博朗请旨道。
    苏彦有点莫名其妙,点点头道:“那……行吧。刘将军认为如何?”
    “不如皇上就依袁相所请。”
    刘愈也没想到柴锦的檄文对袁博朗会形成那么大的影响,他只是认为袁博朗有意卖弄,要让天下人来点评一下两份檄文的好坏。毕竟人家也出了力,就趁他一回心意也无不可。
    …………
    檄文发往各地,也就意味着朝廷正式展开了对逆王的讨伐。
    写“逆王”而非指名道姓,虽然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现下但凡明理之人都能看出,这逆王说的就是四大藩王,其中又以淮王为首。
    本来朝廷要伐逆,而反叛者必然第一时间回应,举起“清君侧”之类的大旗。而这次却让那些藩王们很为难,朝廷的先下手为强也定下一个基调,那就是谁露头谁就是“逆王”,他们在没有达成共识之前,还是怕盟友会反水。
    因而在朝廷发布檄文之后,藩王那边短时间内也没回应。
    天下间好险暂时陷入了宁静,但战场上却一刻都未休。
    淮军作为出头鸟,在经过几次整顿之后,已经发起了对江北地区的下一轮狂攻,从潼关到前线的十六座郡城都好似摇摇欲坠一般,战火随时会蔓延到潼关之下。
    此时潼关内,刘愈的心思却不在遥远千里之外的江水之畔的战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还是那支神秘的先锋军,从御林军密探情报显示,这支先锋军距离潼关已不到百里。
    因为敏郡主等使节并未返回与他们接头,而潼关内又是风平浪静没有最新消息传出。这支先锋军也搞不清楚现如今潼关内的状况,檄文虽然是来自潼关,却是从长安城发往的各地,因而他们也并不知新皇的銮驾是否如消息所言就在潼关内。
    骑兵毕竟不似步兵,来的快去的也快,这支先锋军虽然在逐渐逼近潼关,刘愈还是不敢打草惊蛇。以潼关内现有骑兵的数量和实力,想要全歼这支先锋军近乎天方夜谭。指望这支先锋军来强攻潼关也是不可能。
    想捕获身姿矫健的猎鹰,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设下诱饵。
    而刘愈已经早前一步,让瞿竹率五百御林军迂回埋伏,准备在这支先锋军回撤的路上设下埋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百一十章 最适合人选
    新皇苏彦与淮王苏云曜争夺皇位的战争,不是一战能够定局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虽然内忧外困,但毕竟拥有四海之土,往往在这时,朝廷也会大规模的征兵。只是这次朝廷尚未在这方面入手。
    一场看似耗时日久的拉锯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地点,潼关与淮地江水之间的十六座郡城。
    参战双方,朝廷军兵马总数近五万;
    而淮军兵马分三路,总数十五万左右。
    朝廷的兵马太过于分散,十六座郡城,每座都有地方守军五百到一千五不等,而朝廷军的主力,也正是潼关的守军,两万多兵马。
    淮军一方,分上下两军,分别从北路和南路往潼关方向挺近,每一路拥兵七到八万。
    而他们的第三路军,作为突袭潼关的先锋军,已经被朝廷军设伏在潼关东部大约七十里的山区,失去平坦地形优势的骑兵已然陷于苦战。
    十月初一,随着淮军先锋军的撤退,淮王也发布了正天子檄文。淮王自称为真命天子,改元隆兴。
    刘愈没想到淮王会这么急着称帝,大顺朝同时出现两个君王。
    檄文到了潼关,刘愈第一时间得见。在檄文中,淮王痛斥当年顺文帝,也就是先皇抢夺他天子之位,同时也指出新皇苏彦乃是他的侄子,是篡位登基,将新皇身边的几个肱骨谋臣贬的一文不值,刘愈看了半晌,觉得有些不对味。檄文中将袁博朗之流都骂了一遍。就是没他刘愈。
    连苏彦也发觉这蹊跷。望着刘愈问道:“师傅,怎没您啊?”
    刘愈瞥他一眼问道:“皇上很希望有下臣吗?”
    苏彦嘿嘿一笑,这些日子他在潼关里吃的好住的也好,除了有点想家,这里也挺舒服的,又远离前线战场。他甚至觉得把行宫建在潼关也不错。
    而现在朝廷的战略意图是防守,因而在各环节上,先以联络各城守军形成防御战线为优先。
    淮军现在主攻的方向是徐州城。而徐州守军大约有三千多人,正受到淮军的猛烈攻击,徐州的围攻不下也令淮军进军的步伐受到阻碍,给朝廷暂时的喘息之机。
    “师傅,我们能不能回长安去?”苏彦说道,“在这里,有些闷,也没什么可玩的,还要天天看那些奏报很没意思。”
    “再过两日,我们就要随军迁移。”刘愈看着檄文若有所思道。
    “迁移去哪里?”
    “洛阳城。”
    洛阳是潼关以东最大的城市。苏彦早就听说那里物华民丰,盼望去已久。现在有机会眼睛也分外发亮。
    “师傅,那我们赶快去吧。”
    刘愈看到苏彦那幅猴急的模样,知道他肯定不是想着军机大事,而是想着过去玩耍。潼关毕竟是天险,銮驾在潼关内还算安全,若是銮驾迁移到洛阳,其实是以新皇为诱饵吸引淮军进攻的一种战略手段,这趟去可说是凶险异常。
    “听说过天子戍边没?”刘愈问道。
    “天子戍边?”苏彦大惊,“师傅,您不会打算让我去边关拿着长矛打仗吧?”
    刘愈叹道:“多读读书没坏处。此次銮驾随军迁移到洛阳,一方面向天下人展现天子平定叛乱的决心,还要确定淮军的主攻方向,将淮军主力吸引到上路,使我们的第一道防御阵线更加压前。”
    阵线压前,虽然意味着补给线更长,但却能压制住淮军进攻的势头,只要淮军的主力一直被压在淮南淮北一代,那大半的天下还是朝廷的,在纳军粮以及征募壮丁方面就会有优势。
    这些跟苏彦是解释不清楚的。
    苏彦眨眨眼,虽然听不太懂,但大致也知道是很高深的计策。挺凶险。
    “师傅,您的意思,是不是让我去当鱼饵,让淮军去打洛阳城?”苏彦闷闷不乐问道。
    刘愈把檄文放下,又比量了一下军图,抬头道:“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苏彦感觉有些崩溃,虽然知道跟着这师傅出来准没好事,但也没想到他身为皇帝要亲赴前线,还要当诱饵给人家打,觉得委屈,又觉得当个皇帝太没尊严。
    “只是师傅在身边就好。”苏彦随口道了一句。
    刘愈再看他一眼,无奈叹口气,其实他也知道守着苏彦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把新皇扔到潼关以外,就是让淮军确定进攻的方向,也是定下朝廷军防守的策略。但一场战争,光靠防守是不足以取胜的,淮军不但兵强马壮,在近年来更是积累了一大批的攻城辎重,要攻取城市,又或者是收买地方的守将为其效命都不难。
    攻,很有目标性。
    防,却无法将所有的力量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