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经典寓言故事 罗马意大利卷-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骡子回答说:“我不 记得了,如果你能认字,那么它在我右边的后腿上写着呢。”“啊,亲爱的,” 狐狸说,“我不认字,不过我很想知道。”       “让我试一试,”狼说,“因为这种本领我懂得一点儿。”于是骡子抬 起了右边的后腿,那钉在掌上的钉子看起来很象字母。“我看不出来是什么 字母,”狼说。“那么走近一点儿,”骡子说,“它们不很大。”于是狼蹲 下来尽量靠近了看,骡子便抬起蹄子使劲踢了他一下,踢得他倒在地上,死 去了。       “就连认识字的人类也不见得够机灵。”狐狸这样说着,赶快跑了。                                                                 (吴冀风译) 
……… Page 31………

                            达·芬寄寓言·                           达·芬奇和他的寓言                                  吴广孝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 家,是一位光芒四射的时代巨人。      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小镇——芬奇。 他的父亲是一位公证人。佛罗伦萨是欧洲文化的荟萃之地。最优秀的建筑师、 雕塑、画家和珠宝匠人都集中在这座艺术和科学之城。幼年的达·芬奇随家 父迁居到佛罗伦萨。这里到处可见富丽堂皇的教堂、精美的塑像和壁画。这 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对幼小的达·芬奇具有很大的影响。      达·芬奇14岁那年,结识了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哲学家托 斯卡涅里。这位留着长长银须的老者深深地影响了少年的精神气质,使他看 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和群星灿烂的宇宙。然而,托斯卡涅里的学术思想,在 天主教徒的眼睛里是危险的异端。达。芬奇的父亲在不安和忧虑之后,决定 把儿子从托斯卡涅里身边拉开,送他到大画家维罗乔画室学画。维罗乔非常 喜欢聪明又刻苦的学生。达·芬奇在老师亲切的指点下,度过了愉快又紧张 的六个春秋,为他日后创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毕业后,达·芬奇没有马上离开慈父般的老师。他又在维罗乔身边工作 数年,直到快28岁时才建立了自己的画室。达·芬奇非常珍视这一段黄金般 的青春年华,他开始深入社会,熟悉生活,并把种种感受写在自己的绘画笔 记里。有些最隐秘的见解,是用左手反写在笔记里,再借用镜子阅读的。经 年累月,他积累了大量有关哲学、歌谣寓言、笑话、评论的素材,为日后的 艺术创作做了极其珍贵的储备。      达·芬奇的艺术才能受到美第奇家族——共和国实际的统治者的赏识。 但是,在宫廷里那令人窒息的奢侈腐化、寻欢作乐的气氛中,伟大的艺术家 只能是一件绘画工具而已。达·芬奇无法适应宫廷越来越古怪的要求。他决 心到米兰去,他寄希望于米兰大公——路德维柯·莫罗,梦想实现他在科学 和艺术上的理想。在米兰,达·芬奇孤零零一个人,不停地为宫廷舞会和节 日操劳,又变成了一个工具。他克服了心灵的孤单和寂寞,在科学上苦苦追 求,研究化学、数学、解剖学、植物学,并在科学史上第一次奠定了比较解 剖学的基础,并研究了飞行器。同时完成了《岩间圣母》,并在德尔·格雷 齐修道院完成了艺术史上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1499年10月,法国人入侵米兰。达·芬奇从此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游 历了威尼斯之后,又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并开始绘制《蒙娜丽莎》。直到1503 年才完成这传世杰作。1506年应法国驻米兰总督的邀请,达·芬奇去米兰, 次年又回佛罗伦萨,以后,又去过米兰。在动荡不定的生活中,达·芬奇须 眉皆白,在艺术和科学上仍不断追求,画了《圣母子和圣安娜》、《自画像》 等多幅作品,同时,也没有放弃解剖学和植物学的研究。      美第奇家族在1512年重新执掌佛罗伦萨的政权。美第奇以利奥十世的头 衔继承了教皇皇位。达·芬奇应邀到达罗马,并留在梵蒂冈。不过,好景不 长,教皇渐渐疏远了艺术家,甚至轻蔑地派他去铸造钱币。达·芬奇被不信 
……… Page 32………

任、抱怨、不公正和恶毒的攻击包围,他的解剖学研究也遭到无耻的诽谤。      法国国王重占米兰。他首先到德尔·格雷齐修道院欣赏达·芬奇的壁画  《最后的晚餐》。他说:“我想,我的故乡要有这幅画。即使不得不把整个 修道院搬去,也要办到。”当知道,尽了种种努力仍办不到时。法国国王又 说:“如果搬不走画,我就把画家带走!……归根到底,他是我的御用画家。”      法国国王恭恭敬敬地请走了画家,给他一百金币的养老金和一座小城 堡。不过,达·芬奇的体力日渐衰弱,经常生病,右手又突然瘫痪,已无力 进行艺术创作了。老人并非无所事事。宫廷中的层出不穷的庆典舞会,哪一 项也离不开他的指点。智者的思想却更加深刻了。他经常地向他身边的弟子 揭示着绘画笔记里的哲理,解释着宇宙和人生。老人早已清醒地预料到死亡。 1519年5月2日,在他永远闭上双目的时候,他喃喃地说:“请原谅我…… 我想做的,没做完……”      达·芬奇的一生,充满着动荡和不幸,然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一个伟 大的时代。德国人称它为宗教改革,法国叫它为文艺复兴,意大利称之为五 百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 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 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 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 不在凡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已也是 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 现。”      达·芬奇就是那个时代产生的巨人。由于他在许多领域功绩显赫,人们 往往忽略了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寓言家。      达·芬奇作为一位充满艺术气质的思想家,他的思维和意念,常常带有 诗的色彩,许多哲理都披上神奇的童话般的外衣,实际上,这就是隽永的寓 言。他从走上生活开始,就开始了寓言的创作。他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发现 和思索,随时记在自己的绘画笔记里。他有一把马头形的银诗琴。他常常用 它演奏,吟唱,那许许多多带有深刻哲理的故事就是寓言诗。他也喜欢讲故 事,总是以优美朴实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比喻,征服众多的听众,包括当时 显赫的米兰大公和法国国王。这些故事,多半也是寓言。特别是他发表演说 和学生们谈话的时候,运用活泼有趣的寓言阐明深奥的哲理,更是屡见不鲜 了。达·芬奇的晚年相当孤苦。只有忠于老人的学生、年轻的画家佛兰切斯 科陪伴着他。达·芬奇象爱护自己儿子一样,把心中的爱给了他。他常常把 绘画笔记中的思想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给他。有一次,学生问:       “如果想到大自然的力量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人类,上帝亲自把人——这 个大地的统治者——置于大地之上,老师,您说人在扮演什么样微不足道的 角色?”      老人回答:       “人不是玩偶,大自然应该躺在他的脚下。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的生活——就是同大自然斗争,人得做很多努力,才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而我的谜语和预言——这是观察和探讨的结论。我是在社会之中和自然之中 考察人。”      老人还给学生讲了 《老鼠、鼬和猫》、《黑莓和鸫》两则寓言。经历了 众多的战乱,目睹了同盟者和敌人的多次的相互转换,学生也理解了这寓言 
……… Page 33………

中的哲理。      有时,寓言也是老人捍卫自己和进行战斗的武器。他被迫离开意大利后, 那些愚蠢、浅薄的敌人曾肆意糟踏和攻击谩骂。达·芬奇常以寓言回击。当 红衣主教路易斯·阿拉贡斯基访问法国,顺路看望他时,曾问他:“如何忍 受在法国的孤独?”达·芬奇再次用寓言做了回答。      他说:“有一块美丽的大石头,被山涧的激流冲洗得十分光洁。……一 天,它望着道路,发现人们铺鹅卵石,使路面变得更坚硬。突然,它产生了 一个疯狂的念头,要到下面的道路上去。…… ‘我在这上面和青草混在一起 干什么?我应当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我觉得,这样做是最正确的。’…… 这条道路十分繁忙。铁轱辘的大车从它身上压过,奔驰的骏马震撼着大地, 强有力的马蹄铁践踏着它。还有穿着铁钉靴子的农民和成群牲畜都经常光顾 它。……       “没有多少时间,美丽的石头就遇到了许多麻烦:有的打击它,有的践 踏它,有的敲去它的一块碎片。在灰尘、泥土和牲畜粪便的下面,几乎都认 不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了!       “被玷污的石头开始向上看了。它痛苦地望着它离开的地方。那里是多 么绿,多么洁净,多么芬芳和美丽哟!石头为它失去的天堂叹气,痛哭流涕, 但是,一切都是枉然。       “啊,回不到山坡上去了!我永远不会再有那种安宁的日子!对我来说, 幸福不存在了……”      达·芬奇最后说:“而在这里,这是不可能的。加之,我有家庭——我 的学生们,有我珍贵的思想,还有我这些不会讲话的朋友。”他用手指了指 堆满设计图和运算草稿的桌子。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回敬了意大利的一些“兄 弟姐妹”——那些多次迫害他的敌人和伪君子。      达·芬奇的一生是伟大的探索者的一生。同时,也是寓言家进行艰苦追 求,揭示哲理的一生。在为人类创造了那么多绘画和科学金果的同时,也为 人类留下了隽永的寓言和哲理。       “人,正如一只伟大的鸟,在那高贵的天鹅背上,做自己第一次飞行, 使整个世界大吃一惊,让所有的书籍都在谈论自己,给自己的故乡带来永恒 的荣誉。”这是达·芬奇写在笔记本里的一句话。这句话的上面是一幅绘制 精细的:“飞弹”的平面图。达·芬奇预见到了四百年后人类掌握飞行的秘 密;也预见到了人类对科学和艺术,也包括他的寓言的崇敬。在寓言《鹰王 遗嘱》中,达·芬奇说:“我绝不死在巢里,我要飞上苍穹,……飞向太阳。 假如能飞到那里,就让太阳的光焰焚烧我的羽毛,我再神速地冲向地面,跃 进大海。在大海中,我会神奇地恢复青春和复活。这就是鹰的天性,这就是 我们的命运。”达·芬奇正如这只飞向太阳的鹰一样,永远留在人类的文明 史中,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 Page 34………

                               老鼠、鼬和猫      一天早晨,老鼠打算出洞,它相当谨慎地先向四周观察一番。      全靠谨小慎微,老鼠才多次逃脱危险哩!       “好家伙,离这儿两步远,有只鼬鼠!”老鼠叫道:“我得让他先过去, 免得我变成他的午餐。”      突然,跳出一只气势汹汹的灰猫,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扑到鼬鼠 背上,紧紧地咬住鼬鼠,开始吞食。       “啊呀呀!我真走运!”大意起来的老鼠低声说,“我现在可以放心大 胆地散步喽!”      老鼠高兴地摆动着尾巴,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不过,它仅仅自由自在 了一会儿,不久,它就在贪婪的灰猫牙齿中间,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      对攻击你的敌人的人,也不该完全相信,因为,他也可能发起同样的进 攻来对付你。                                                                (吴广孝译) 
……… Page 35………

                               惩办自己的狼      万籁俱寂,寒冷孤独的黑夜。食物的气味吸引着狼,使它离开了森林。      狼一边十分小心地向前迈步,一边自语:       “见鬼!我嗅到的气味不能是别的,只能是羊群的香味。我还从来没有 尝到过这种东西哩!”      狼谨慎地继续向前走。它怕弄出声响,连草都不惊动,每迈一步都考虑 脚的分量。爪子落地之前,也要琢磨一番,微弱的声音也可能把看守羊群的 恶狗弄醒哩!      尽管狼这样小心,哎,还是踩到了一块木板上。木板一动,木板附近的 狗就吠个没完。      狼不得不溜之大吉。这次宴会完全落空了。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狼举起一 只爪子——闯出乱子的罪魁祸首,把它咬得鲜血淋淋。      寓言中这只狼告诫我们,要改正缺点和提高修养,对自己应当严格要求。                                                                 (吴广孝译) 
……… Page 36………

                                   白 鼬      狐狸正坐在山间绿色的小路上吃东西。这时,来了一只白鼬。      吃得饱饱的狐狸问:       “想吃点儿吗?”       “谢谢,我刚刚吃过。”白鼬回答。      狐狸向它一笑。       “哈哈!你们白鼬是世界上最有节制的动物。怕弄脏了洁白的衣服,你 们甘愿节食,一夭只吃一顿饭。”      猎人来了。狐狸象闪电一样躲藏到地洞里。白鼬虽然没有它快,也赶忙 向自己的洞里躲。      太阳已经把白雪融化,白鼬洞里灌满了水。白鼬犹豫不决,它不太情愿 让烂泥把自己弄脏,就站在洞口发呆。      猎人立刻把它当成靶子,开了枪。      有些人物类似白鼬,宁愿去死,也不失去自己的贞洁。                                                                 (吴广孝译) 
……… Page 37………

                                幼苗和木昆      一棵很漂亮的幼苗,它那嫩嫩的叶冠高做地昂首向天。一根又干又直的 旧木棍和它站在一起,简直叫它无法忍受。       “棍子,”幼苗不耐烦地说,“你挨我太近了。你不能离我远一点吗?”      棍子装聋作哑,闭口不答。      幼苗又对围绕着它的篱笆说:       “篱笆,你不能到别的地方去吗?你真叫我讨厌。”      篱笆也假装没有听见,仍然沉默不语地呆在原处。      一只蜥蜴路过这里,它抬起小脑袋,嘲讽地望着幼苗,说:       “漂亮的植物,难道你不明白,你是靠木棍才能直立吗?说到篱笆,你 还没有发觉,正是它保护你不受坏家伙侵犯呀?”      受益却不珍视,只配被命运抛弃。                                                                (吴广孝译) 
……… Page 38………

                                舌头和牙齿      一个孩子非常喜欢扯谎,所有的人都叫他“信口开河的小家伙”。      一天,牙齿抱怨说:       “什么舌头,从来没有安静的时候!”       “你们嘟囔什么?牙齿们应该知道,你们唯一的责任是嚼碎我吃的食 物。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们管好自己的事就得啦!”      那孩子仍旧信口雌黄。舌头感到很幸福,因为总有新词可说。      直到有一天,吃过晚饭以后,孩子让舌头撒个大谎。牙齿们听从了正义 的呼唤,同时,也办了一件蠢事:咬住了舌头。      舌头被鲜血染红,孩子也感到害羞。那位受到惩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