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5年4月,在苏日中立条约终止后不久,身在酉北高原的**则更加关注东北这块战略要地了。为此,他在批转给晋察冀分局的一I页指示中说:苏联终止苏日中立条约表明,苏日战争爆发已经为期不远,远东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今后配合盟军作战,将主要配合苏联。现在即加紧进行主力军、地方军的训练与扩大,以便能抽出若干主力,用于开辟东北。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会议上,**在其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
    5月,**在七大会议上又一次指出:
    “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看这就可以说我们的胜利有了基础,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的地方。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根据地。这就全国范围来说,就是胜利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
    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准备20到25个旅,15万到20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
    6月9日,在七大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再度谈到东北,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的发展,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因为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此后的6月11日,**在(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及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好更巩固了。“**还指出,如果东北四省被我党我军占领,中国革命不但有巩固的后方,而且将使平津的国民党军队处于我四面包围之中。相反,如果东北落入国民党手中,就将使我敌后根据地陷入蒋介石的四面包围之中。
    1945年8月,当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2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也曾指出:
    “我看我们控制东北将是远东和平的保障。掌握东北是极重要的问题。掌握了可将革命提早若干年,掌握不了可使革命迟延若干年。东北可说是决定中国革命之命运的,所以掌握东北是首要问题,别的地方丢一点也没有什么。”
    **中央领导人的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预见,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东北战略地位的认识,成为**中央确定战略方针,把战略发展的重点指向东北的根本依据。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随着东北很快光复,**迅即布置军事力量以最快速度抢进东北和热河地区。
    急剧变化了的国内外政治格局,使东北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国际两大政治势力争夺、角斗的一个焦点;也使中国**人挺进东北,把东北变成夺取全国的战略基地的理想变为可能。
    日本宣告投降时,国民党400万军队的主力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领导的13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220余万民兵,则遍布于同东北海上联系和陆地接壤的华东、华北广大地区。不仅如此,**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早已在东北生根,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极有利于**向东北的发展。鉴于上述有利形势和东北的战略地位,**中央审时度势,确立了迅速发展东北的方针。
    **确实看好了关东,还在8月10日他就电示山东罗荣桓、黎玉等,令关东子弟兵“万毅部东北军人数、战斗力与干部配备状况请查明,即告并待命调动”。
    苏联出兵东北第三天,**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准备进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第三天,朱德一口气发出七号命令。
    与关东直接有关的第二号命令指出: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我命令:(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总司令朱德1943年8月11日8时同日,**中央又做出新的指示:晋绥分局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本日延安广播总部命令第二号系为对外宣传,抢先取得国内外公开地位而发,除李运昌部队外,并非要吕、张、万等部马上开往东北四省,而应依中央的指示,动员全军执行当前任务勿懈。惟山东万毅部,应准备待命出发。
    中央1945年8月11日**及其**中央核心层的领袖们眼睛盯住了整个大东北。然而消息传来,苏联8月14日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两国政府还互换了关于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的照会。
    这些条约和协定,保证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确认在东北“一俟收复区任何地方停止为直接军事行动之地带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好担负管理公务之全权”,准备把占领的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交给国民党。苏联的此种以己利益为中心的对华政策条文犹如一盆凉水泼到了**领袖们头上。仅从条文上l里解,形势对**很不利。决定变不变?东北还去不去?
    久经腥风血雨斗争考验而又经验丰富的**领袖们认准了大东北这块宝地,几乎没有丝毫的动摇,不管你“老大哥”如何态度。
    为了关东,**中央动员了全党和全国各个解放区的力量。
    8月17日,政治局委员、中央候补书记彭真代表**中央书记处致电晋察冀晋绥分局和太行太岳区党委,指出:“你处所有东北籍及曾在东北工作过之干部,凡可能调出者,望立即集中待命;其工作不能立即离开者亦望即找人接替,准备第二批集中待命!”
    (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二章 抢占东北
    8月18日,**致电罗荣桓、黎玉,做出具体部署:万毅支队即调东北,经河北至热河边境待命。wWw。该支队现有2500人,汰去老弱及开小差者外,能有1500人到达目的地即好。东北干部凡能调动者,尽可能调至万部。万电台与军委联络。
    为适时发展东北,**中央继电令冀热辽军区和山东军区万毅部率先北上之后,由**拟稿,以中央军委名义电示各地布置挺进关东事宜。**指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备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山东之两团,限在10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
    ….另有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赴东三省。
    依地理位置而言,从山东进入东北最为便利,故**对于八路军山东军区出人出枪进入关东寄予的希望和托付也最大。
    8月22日,**发出关于派人打人满洲开展地方工作给山东分局的指示,要求:……..为迅速争取满洲起见,分局应即抽调大批干部在红军占领旅顺大连之后,穿便衣到满洲去,进入建立地方党、地方政权,发动与组织群众,…….如果红军能允许山东八路军部队进入满洲(先去交涉)肃清散敌与汉奸,则应从山东抽调部队用东北义勇军名义进入满洲。
    **十分善于集中政治局请成员的智慧。8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陇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由我们占优势。
    东北行政大员由国民党派,我们去干部,一定有文章可做。如果这些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红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形势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意中国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独裁的。根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中央决定先派千余名干部在林枫率领下去东北;万毅(原系东北军将领)等所率部队仍需在热河待命,可去东北则去,不可去则在热河发展,以造威强大的热河根据地。
    8月26日,**在为**中央起草的致备中央局、备区党委的电报中又以正式文电的形式强调了以上思想,该电文指出:东北四省为中苏条约规定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能否派军队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工作没有问题。
    但时隔3天后,**及其他**中央领袖们就已经作出了对形势的进一步判断,并消除原先只能派干部暂不能派部队的顾虑,而大胆地向关东派遣部队了。
    8月28日,朱德在延安为即将去东北开辟工作的干部作报告时就重申了**中央的决心。朱德说:我们要积极向东北发展,东北大有文章可作。蒋介石的部队大部分在南方,到东北要走半年。即使他到了东北,顶多是他占城市,我们占乡村。
    有同志这几夭看到苏联和蒋介石订了条约,有些灰心。过去以为苏联会大大帮我们一手,现在失望了。这是因为过去希望过奢。但是要知道虽然有个条约,东北的工作还大得很。苏联三个月撤兵,中国要归中国人自己管,东北要归东北人管,我们当然可以管,条约上没有规定不要我们去,不要我们管。现在要派五万部队插过去,再派万把干部,将来还要去。这是很长远,很巩固的路。
    朱德的上述讲话,是在**赴重庆谈判后讲的,代表了**中央领袖们的一致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也指出:东北“我们决定还是派军队去,能走路的先走,能快走的先到,到了热河边境瞪着眼睛望一望,能进去就进去,以后再抽些队伍抽些干部去东北,抽八万去。一切要看情况,有空子就钻,铁路不能走就走公路。
    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日本人垮了,满洲皇帝博仪捉到了,苏联红军走了,国民党还没有去,你们要赶快去抢“。
    当然必须承认此时**中央对于东北究竟能否进入,以及怎样进入尚未有很大的把握,但并未停止发展东北的部署。
    8月29日,代理**中央主席的**以**中央名义向**晋察冀中央局、山东分局发出指示。指出:由于中苏条约明确规定所有中国籍人员,不论军民均归中国管辖,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如此,我党我军在东三省之备活动,只要它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苏联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寄予最大之同情,同时国民党在东三省与热、察又无基础,国民党派军队去尚有困难,现在道路还不通,苏联红军将于三个月内全部撤退,这样我党还有很好的机会争取东三省。
    要求晋察冀和山东准备派到东三省的干部和部队,应迅速出发。还指出:晋察冀与山东应派得力干部带电台到苏联红军后方了解情况,随时报告。**中央在给各地的电示中还要求“山东干部与部队,如能由海道进入东三省活动,则越快越好。”
    该电示中还要求晋察冀解放区、山东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应迅速出发,“但要用东北地方军和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不要声张,不要发表消息…….不要勉强与红军作正式接洽与联络……,”这说明,**中央虽然早已有争取东北的预案,但由于对东北的情况不大了解,又考虑到条约的限制和不明苏军的态度,因此尚未最后定下派大部队前去争取东北的战略决心。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央对于东北的了解越来越清楚,对于争取东北的决心也越来越大了。解越来越清楚,对于争取东北的决心也越来越大了。
    为尽早解放东北,驱逐日本关东军,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还在1945年7月下旬,抗联教导旅就组织290人编成小分队,乘苏军飞机空降到牡丹江。海林、磐石、海拉尔、满洲里、索伦、赤峰等18个地区,进行战前侦察,为苏军提供军事情报,付出了很大牺牲,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远东战役发动前夕,抗联处于高度的待命状态。此时,他们收到斯大林的来电。斯大林指出: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待命。
    听到了斯大林的电文后,抗联官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8月,抗日联军经过中苏边界营地召开誓师大会,立即随苏军行动,全力配合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正在执行艰苦的敌后侦察任务的原抗联第11军第1师师长李景荫,率领部队主动出击,配合苏军作战,抗联部队还从教导旅抽调一部分人员为苏军担任向导和参谋。
    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作战时,抗日联军从苏联境内打回祖国东北地区后,在苏军统一指挥下,迅速进驻哈尔滨、长春、沈阳、吉林、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延吉、北安、绥化、海伦等57座大小城市。
    因此,可以说整个大东北抗联武装进去得最早,接管得也最早。
    为了避免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人的口舌,驻备大小城市的卫戍司令由苏方担任,而抗联的各级指挥人员只任副司令。周保中化名费绍元中校,担任了长春卫戍副司令,张寿镇化名李兆麟,担任哈尔滨卫戍副司令。此外,冯仲云、王效明、王明贵等领导人也分别担任了沈阳、吉林、齐齐哈尔等11个市的卫戌副司令。
    自1941年以来,由于东北斗争环境所需,抗联余部进入了中苏边境营地,并被编人苏军序列。抗联领导人与苏军指挥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苏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与延安**中央取得联系也是经过周保中等的安排才实现的。
    抗联部队进入东北后,一面协助苏军肃清日伪残余和反动武装,一面着手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先后成立了松江、黑龙江、佳木斯、牡丹江、吉林、延吉、长春、沈阳等地地委以及所属的备市市委和县委组织,并组建了7个步兵团,5个警备军团,7个警备大队,两个骑兵连。
    1945年8月后的大东北,混乱之极。
    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央派出的负责干部尚未达到,蒋介石的正式“接收”班底尚未最后搭起来。
    1945年9月,随苏军最先进入东北的东北抗日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李兆麟冯仲云亦参与领导工作。到10月中旬,自卫军发展到4万多人,积极开展肃清日、伪残余和反对国民党“地下军”的斗争。**东北党委员会和人民自卫军在各地区采取各种形式,继续开展接管伪政权和建立新政权工作,扩建人民武装以及发动组织群众,并与八路军冀热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