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锋无形-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觉得钱这样花,实在是值当!

    撇开两个不争气的外甥这档子伤心事,又乐呵呵地拉了老李筒子。

    跑到一处隐秘的山谷内,去看一团的修械厂。

    老顽童般给那些修枪炮的工匠,或打下手,或倒茶递烟。

    这些工匠,都是“吴老弟”未雨绸缪地托人,高新从天津聘请来的。

    据说都是原大沽船厂、钢厂、枪炮厂的技术工。

    二十多个工匠的预付薪金加上携带来的器械、材料,花去将近5000个大洋。

    看着这些技术工熟练地修复枪支武器,杨二对“吴老弟”还要加大工匠规模的说法,自然是由衷地赞同。

    所以,老李筒子要求联名提出抗议债台高筑的做法,没能得到附议不说。

    还被一通劝说:“贾老弟啊,俺看吴老弟这样花钱,很有远见嘛!俺们穷啊,要不真得多整点钱,让他可着劲花。哈哈……”

    “嘿嘿,俺就知道你们一丘之貉,说了也白说!唉,别说你们,俺也动心咧!”

    老李筒子也不是榆木脑袋,看着损坏的枪支,在这些工匠手中变魔术般恢复原状。

    还能傻里傻气地以为,钱是打了水漂啊?

    只不过,他想到的是队伍今后的发展,也就是经费的可持续供应。

    刚刚想到钱,老李筒子心里又暗喊:不好!

    这些来自天津的工匠、器械材料,是由柳社及相关“业务”客户垫付一半资金请来的。

    不过到达平谷之后,却由组织出面,暗中联系一位开明绅士。

    由这位绅士动用自家马帮,协助秘密转运到兴隆来。

    以老李筒子的精明,还有这位绅士的“不幸遭遇”,担心“融资高手”又打人家的注意!

    柳社这么个小小的穷团伙,关联的过往生意客户都被“垫资”,这样的担心很有道理。

    什么很有道理啊,已经造成既成事实喽!

    帮着秘密转运的不是别人,正是酸枣沟的秦家、秦士言!

    而且带着马帮过来的,就是那位话痨、问题库般的小个子顺子!

    顺子按照秦士言的嘱咐,带着秦家跑绥远、外蒙的马帮。

    仗着日伪都认可的通关证明,在“狼啸”爆发前一天出发。

    没有走平常的路线,而是选择极为隐秘的小道,绕开日伪关卡顺利抵达。

    “嘿,独狼长官,俺早该想到是您!”

    见到吴毅,顺子先是瞠目结舌,嘴巴张成大圆形。

    随后却是见着老熟人般,又打开话匣子。

    把他疑问的所有问题,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将工匠、器材送到牛筋洞之后,顺子带着马帮又将其它一些物资转送旁的地点。

    一路听护送的杨部人员说“吴旅长”,早已心生崇拜,想要拜会这么个奇人。

    折回牛筋洞一看,吴旅长就是“独狼长官”,能不惊喜、诧异?

    吴毅这回没有不耐烦,或说保密什么。

    而是放下手头上颇为急迫的宣传方案策划材料,和颜悦色地陪顺子喝茶聊天。

    言无不尽地答疑解惑,同时也将秦家,还有顺子的个人身世了解一番。

    “呵,顺子啊,秦老爷想去上海洋租界这事儿,你得赶紧着回去劝阻一下。

    “啥皮货生意也甭做喽,不是家大业大,秦大公子还会溜溜地整英语吗?

    “到澳大利亚去!哦,你不知道啥地方叫澳大利亚?

    “呵呵,没事!俺这就写封信,你带回去,他们看了就啥都明白了!”

    说着,真就走到临时充当办公桌的八仙桌旁,提笔认真写信。

    而此时匆匆忙忙赶到屋外的老李筒子,听了这些话,总算把心放下。

    只要不是打人家秦家的资财主意,又搞什么垫资、融资,一切都好说啊!

    “老师!”

    顺子看到老李筒子进来,高兴地起身让座、倒茶。

    他是周德财早年跟随秦士言,为徐树铮扛枪打战时,在归绥与一位蒙族姑娘的孩子。

    几年前,才由秦家马帮巧遇带回平谷,算是父子团聚。

    而老李筒子曾以教师身份掩护,在归绥开展工作。

    所以,顺子这声老师叫得很自然、亲切,而非后世用以笼统泛称的客套。

    “呵呵,顺子啊。吴旅长就是你说的独狼长官,现在不用念叨了吧?”

    老李筒子接过顺子递上的茶杯,压低嗓门乐呵呵地问。

    联系秦家的时候,顺子跟老师说起“独狼长官”的事,眉飞色舞。

    表示若是“独狼长官”肯收留,他愿意参加这样的打鬼子队伍。

    “嘿,老师,旅长说咧!俺要是拉起一个连骑兵,那俺就是连长,要是拉起一个团,那俺就是团长……”

    顺子也低声兴奋地说,就差做出个骑兵长官的姿势,在老师面前展示一下勃勃英姿。

    “啥?骑兵?”老李筒子一阵莫名惊诧,几乎将喝道口中的茶水喷出来。

    这岂止是融资、垫资借借钱啊,几乎就吃定秦家赖以发达的马帮喽!



………【第五十八章 举债成效初显(上)】………

    咱们人类,急切渴盼着什么,却又办不到的时候,往往偏好扯上“神”。

    被穿越之前,偶尔也看看各类穿越小说。

    发现多半遇上点困难,立即就来“神”!

    要么是神仙帮忙、外星宇宙舰队助阵,以超出网络时代无限倍的“法力”、科技水准,“玩”鬼子。

    要么是无限吹嘘的人体“神功”,手指一点山石成金财运滚滚,八卦“神”掌一比划“吐纳”间鬼子全部死翘翘。

    不知该说鬼子太强大,强大到咱们新时代各色经天纬地之才都认为,没有神仙、外星人帮忙,就玩不转他们。

    还是该说,咱们的“经天纬地之才”们,不幸患了病,不发“神经”解决不了困难。

    吴毅暗自庆幸,自己是共和国“五好青年”。

    牙好,不无齿,不至于咬不动粗粮、菜饼子,生怕没打几个鬼子,就饿死个球。

    胃好,不挑食,不至于没有肯德基、麦当劳就活不下去,抗战时期艰苦生活难不倒。

    身体好,有消灭敌人的本钱,不用不切实际地想着哪路神仙给本“易筋经”,好把细胳膊细腿练粗。

    脑子好,具备应有的知识,用不着遇到点困难,就企盼哪个“神”给开外挂。

    心态好,没有外星人助阵,自己也能发挥智慧把战打好,不必哭天抢地嘴炮呜呼发骚!

    仗着这“五好”,不用无能为力,堕落到“神经”地步,真好!

    怂恿拢到身边的自己人出资,又不是后世那样的集资、骗贷供挥霍,债台高点也没啥嘛!

    而且效益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了。

    兴隆地形多山区,深山闭塞人口稀少是肯定的。

    但散居各处的人家,还是不算太少。

    引发狼啸之前,为防止鬼子进山的追兵祸害这些人家。

    安排先行撤离的柳社人员,都是惯常在山间行走,跟山民们稔熟的老人。

    而且带上宫本工段缴获的部分银元、钞票,防止舍不下瓶瓶罐罐,不肯赶紧“坚壁清野”。

    由于措施到位,四条线路沿途散居的百余户人家。

    除了带不走的房舍、家当,被鬼子追兵、补给组轮番毁坏泄愤。

    五六百口人,没有出现一个伤亡。

    拿着“冀东特别勤务旅”给付的补偿,淳朴的山民们相信。

    这样的队伍,才是自家队伍,才是老百姓的依靠。

    四十多个青年扛着火枪,结伴由家人簇拥着找来,坚决要求加入。

    吴毅也不客气,让杨部十几个已经学会拆解、擦拭保养武器的老油条,带上他们。

    以一拖六的方式,将杨部整合出来、经技工们修理好的百余支各式步枪,进行仔仔细细地拆解、擦拭。

    杨部这些步枪,口径、型号驳杂。

    有老套筒、汉阳造、金钩枪,这样相对“先进”的。

    也有十七响文且斯得、九响赛宾斯,五响黎意、快利、哈其开斯这些十九世纪中期老枪!

    甚至是单打一的边针枪,也有那么十几杆。

    兴许连杨二所部,都嫌这些枪结构复杂、又老旧不趁手。

    基本是到手后,就没有彻底拆解过。

    所谓的擦拭,也只不过是将看得见的表面抹抹,上点枪油了事。

    用着、用着觉得坏了,就成了“富余”枪支。

    高薪请来的技工们,按照吴毅的授意,只对损坏的部件进行修理。

    排除故障之后,组织杨部原先充当枪械修理工的十几位爷,率先学会拆解保养。

    现在,正好当起“教员”,教这些老少爷们。

    其中一位叫鲁富义的老大爷,六十好几了。

    却精神矍铄,腿脚也利索。

    送他的三个孙儿来入伍,还说若是队伍上肯要,他老人家也算一个!

    擦拭拆解的时候,拿上一支夏曼利枪,竟然老泪横流、泣不成声。

    弄得临时充当“教员”的那些人不知所措,赶紧向吴毅报告。

    安慰一番,再温言询问。

    才知道这老人家,曾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一员,用的正是这种夏曼利枪。

    甲午战争中,在旅顺与日寇作战受伤,痊愈后流落到兴隆山中开荒种地、狩猎。

    老人识字不多,却将孙辈赋予“强盛国家,复兴中华”八个字,寄托对国家强大的夙愿。

    此次选了孙辈中枪法好的鲁志国、鲁志家、鲁志兴三个送来,就是下定决心要为抗击日寇出力,以了夙愿。

    “呵,鲁大爷,您放心!

    “有你们大家这样的中国爷们,它小鬼子就休想猖狂!

    “这些枪,就是准备分给大家伙的。

    “往后鬼子、汉奸要是胆敢进山祸害,俺们就拿起枪,叫他们有来无回……”

    本来就是让大家先熟悉枪械保养,然后进行必要的射击训练,再进行正式授枪。

    百多号老少爷们知道让自己拆解、擦拭这些枪支,并非临时拉夫干杂活。

    一个个都像呵护孩子般,精心伺候到手的老枪。

    尽管他们多数人只用过土火枪,但鲁大爷这样的老人还是有的,当场成了“教练”。

    牛筋洞西北面一处山沟,早已布置好各类靶标。

    省却射击训练环节,吴毅干脆组织他们进行实弹射击。

    第一项是距离一百米固定靶,五发实弹自选姿势。

    跟着再给实弹五发,对一百米外的移动靶自选姿势射击。

    猎户不愧是出狙击手最多的群体,这些人的射击姿势各异,反应能力各有千秋。

    但射击水准,都相当不错,可以用平分秋色来形容。

    鲁老爷子确实不是吹的,清代新军打下的底子,加上数十年来用土火枪在山间狩猎。

    重新拿起老枪,装弹娴熟,射击更是弹无虚发。

    有理由相信,要是对上小鬼子,要他们几条小命不是问题。

    但吴毅没有什么人都编入队伍的偏好,只决定留下鲁志兴等二十余人。

    而让老人和其他“落选”山民一样,扛上到手的老枪,再为他们家其余爷们捎几支。

    除汉式步枪、金钩枪每枪配弹一百发,老枪弹有多少算多少,全给带上。

    胆敢这样做,就不怕“后世”网络时代,也兴起“嘴炮族”。

    有事没事架起嘴炮,轰轰一通,“哼呀,武装平民来抗敌,没人道啊啦呀呀……”?

    嘴炮人士那类神经病、心理病态的怨骚,能拿来算人话啊?

    面对敌寇入侵国土、家园,可不比和平时期。

    什么“手无寸铁”的倾诉说辞,固然能够打动心地善良的人们。

    鬼子这类禽兽却在耻笑:我们没让你们支那人,不肯手上拿点铁来拼命啊!

    确实也是,待宰猪羊任人宰割,你想占啥“理”?

    今后,这些散居各处的猎户,不再三里一户、五里一家地分散居住。

    而是依照他们的意愿,选深山中几处易守难攻,兼顾方便生产、生活的地点。

    形成些十到二十户的新村子,每村组织一个不脱产的护卫队。

    视情况,加强部分手雷手、榴弹,加强自卫能力。

    少量日伪要是胆敢进山作恶,无需动用部队,就够他们有来无回。

    遇上大批敌人,又可以相互支援,为部队赴援争取时间。

    百姓具备一定能力自保,多好!



………【第五十九章 举债成效初显(下)】………

    第五十九章举债成效初显(下)

    八路穷啊,真的很穷。

    穷得老李筒子这样的不算小的干部,都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八瓣,还能拿去糊弄洋鬼子。

    说这八个小铜片,就是八块大银元,真的能抵上一大批武器、物资。

    穷得后世网络时代的洋崽们,心情大好。

    一边嘴炮轰轰,说苏联在抗战前后对华援助。

    国民政府美元、英镑花不完,不屑要那点儿卢布、破枪炮,全转手施舍了**、土八路。

    八路阔得步枪、机枪、大炮,甚至连地雷都是苏造的(八路没飞机,否则都是转手施舍的)。

    一边咧着打惯嘴炮的嘴皮子,嘲弄、鄙视“土八路”。

    笑话六七个兵,只有一两支枪,还是捡漏儿来的,子弹不够一把抓。

    腰里别着边区造,甩出去顶多听个响,没炸死过一个鬼子。

    宝贝疙瘩似的土地雷,更是一轰只一个鬼子脸熏黑抹一把就没事、晕了俩伪军喝口水仍活蹦乱跳。

    据他们说,他们的洋爹地说他们洋爷爷说,倒是误伤了不少平民百姓,百姓都狠八路实在是太土……

    许多不是他们那类史盲的网友,实在看不过洋崽们发洋神经,多半讥笑:是,土八路就是这样,却打得你们洋爹地屁滚尿流,连累你们这些洋崽也天生脑残!

    遇到被穿越的情况,发现自己并不具备什么神仙、外星人赋予的“神功”。

    吴毅却觉得:很正常嘛,打小鬼子,哪还用网络时代还无法证实存在的神仙打、外星人打啊?

    嘴炮们常用来打嘴炮的“几十年的科技差距啊”轰轰?

    权当他们又是公厕般冒沼气,捂捂鼻子别介意!

    其实,一点儿也不用气馁!

    咱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只要咱们自己发神经的族类少那么点儿。

    压根无需沦落、幼稚到不靠劳什子“神功”,就打不了鬼子的地步!

    目前穷点不要紧,主席说过:自力更生!

    动动脑筋,发动并不富裕的柳社,先凑上点。

    联系组织的口信,不就是用这笔钱当中的部分当路费,顺利送达?

    剩余部分,算是启动资金也好,说是定金也成。

    反正将以往与柳社有业务联系的人,给调动起来,搞活经济。

    跟柳社这样的“团体”有业务联系的,当然是那些古董、文物贩子之类。

    做点文物、古董之外的生意,只要有足够利润,却不怕他们不干。

    强求他们全都具有“爱国心”,那是奢谈!

    只要小部分相对可靠,那就成了。

    精心布下的生意,长远项目有,短期获利的项目更多。

    像天津来的这批熟练技工、器械、材料,就是“利润”之一。

    由那小部分可靠的柳社关系户,将散落天津的原各厂工人筛选物色好。

    垫资预付一半工薪,全额支付器械、材料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