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骚动之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1)
荒煤
  1987年的秋天,我曾经到浙江绍兴去参观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是走马看花,也不能不为农村面貌的巨烈变化感到震惊、欢欣和兴奋。在告别浙江的一次座谈会上,我还情不自禁地宣告,倘若那位秋瑾烈士还健在,我想她会把她在临刑前留下的那句著名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改为“秋风秋雨喜煞人”!
  后来回到北京,我又写了一篇短文:《向阿Q告别》。我认为,我“终于在鲁迅的故乡向阿Q告别了,告别了他那个悲惨的年代。这是值得庆幸的”。不料还引起一个小小的争论,有两位好心的同志发表文章,认为我要否定阿Q这个不朽的形象。不过,当时的确有一个念头,假如有时间再来绍兴,最好再深入了解一下乡镇企业发展,写篇报告文学。这个善良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农村改革的新气象也渐渐在脑海里淡漠了。
  时间跑得真快,两年多过去了,我没有想到,在1989年的岁末,我却读到了《骚动之秋》这样一部反映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的长篇小说。尽管我年逾古稀,又有冠心病,医生频频嘱咐心情最忌激动,似乎不易也不宜心情激动,但终于还不免为作品中几个重要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在内心激起了一些骚动。也就不能不对这部作品说几句真心话。
  我们这一辈老人,恐怕难免有以下某些缺点或遗憾,精力有限,读的作品不多,因而难以作出精确的比较与判断;对当前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了解不具体、不深刻,因而对作品的思想深度体会不深;对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观念——要求作品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实;创造生动感人的形象,是难以改变的,因而,评价一部作品的成就,离不开这个基本原则。
  我始终认为,生活的真实与生动感人的形象是一个整体。过去常讲,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但是这个真实,既是生活的真实,也是形象的真实,没有真实感人的形象,也就不可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所谓生活,人是根本。离开了人,不去表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生活中;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人们各自的生活环境、条件,对生活的需求、理解、信念意志,思想道德、伦理、感情等等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尖锐的矛盾,怎么去表现生活——所谓生活的真实?所以作为艺术生命的真实,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作品中真实、生动、感人的形象。
  这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凡是伟大、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的,无非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典型形象。尽管读者并不都熟悉,甚至不是同时代的人,或同在一定生活范围内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然而经过作者的描绘与创造,这些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并由此展示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性格的特征,却深深吸引读者,使人们去探索这些人物的心灵,去认识、理解了他们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去从他们的遭遇和命运中思考许多问题,并获得种种启示。
  《骚动之秋》,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变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纸的社会舆论的宣传,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他在管理方法上确是严格要求,然而又不免独断专横,甚至打骂工人;他既懂得要获得领导的支持,却又不免由此去观察、掌握领导者种种心理,甚至庸俗地迎合领导的趣味;而不合他意愿的人,即使是自己的父亲、儿子也难免产生嫉妒和懊恨,甚至不惜对儿子的事业加以阻挠和破坏…… 。 想看书来

序(2)
因此,岳鹏程这个人物难兔如作者借他儿子羸官之口,说他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农民英雄:他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可又“常常不自觉地搞起那一套,而且认定是最正确、最先进的”。
  作者也借记者程越的心情,表述了对这位悲剧色彩的英雄“感到有一种悠远、深沉的悲哀”。尽管岳鹏程自己讲了,社会现实哪儿都有悲剧色彩,但真正的悲剧却在于岳鹏程根本不能理解,他在历史长河中淤积的泥沙中改革创业,即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难免陷于封建的种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方法之中无法摆脱困境。他既无法得到父亲岳锐和肖云嫂老一辈革命者的谅解和原宥,也只有和儿子羸官这一代新人决裂;而在生活方面,他既不可能真正和秋玲结婚,也不可能真正和妻子淑贞分离而毁灭家庭。最后“他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天边雁、海上舟,于茫茫中显出孤零零一个身影”,终于病倒了。
  岳鹏程这个人物,虽然只是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个农民改革家,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突然成为一个英雄。可是,他没有力量彻底消除掉灵魂中沉淀的淤泥,却不能不如同一颗流星闪失在空间。从这一点上来讲,这个人物的命运,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典型意义。无论是一个基层的领导者甚至是较高一级的领导人,都不能不警惕和反思,在改革开放中,要在创业过程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境界,不仅需要魄力、远见、胆识,还要善于冷静地思考;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既要清除长期封建思想所淤积的泥沙,也要防止资产阶级不正之风的侵蚀,不然就功亏一篑。
  因此,作者创造了岳鹏程这一个真实生动感人的形象,激起人们思考,形成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改革家的形象的原因,指出了改革的艰巨性——改革者在改革中还要严格改造自己,这就使得作品的思想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中国有句老话,牡丹虽好,绿叶扶持。岳鹏程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生动,正是作者在努力刻画他的形象的同时,努力围绕着岳鹏程的“骚动”,有层次地分别展示了各种人物相互之间的心灵的撞击。岳鹏程以他的骚动和自己的父亲、妻子、儿子发生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冲突,然而正是这种心灵不断地撞击,不仅真实、深刻地揭示了岳鹏程复杂的心态,也使得岳锐、肖云嫂、淑贞、羸官、秋玲等人被卷入骚动之秋的风风雨雨之中,显示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心理,以致这些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闪耀着自己的星光。
  特别是岳锐、肖云嫂这种在农村生长,在革命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共产党员,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岳鹏程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一种叫他们感到痛心疾首的“大逆不道”。可是,他们也终于在第三代、青年羸官一代人身上看到了希望,尽管还有些迷茫。(当然,作者也较精炼地写下一个省级干部邢老,听到羸官改革农村的设想,就决定把调查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小桑园去,又说明我们党内老一代还有头脑非常清醒的领导人,会把握住农村改革的方向。)然而透过这老一代人的眼光来看农村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干部的能量,这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笔。因为这老一辈革命家的确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一股力量。他们站在支持农村改革这一边,就会形成一股起推动促进作用的力量。否则,他们也的确可以形成一股顽强的阻力。他们和岳鹏程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事实也证明,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章,按照党的原则办事,无私地贡献一切的精神等等,不论进行什么改革,也仍然是改革者应有的道德品质。
  对于传统的观念和思想,现在有一种倾向,一提传统,似乎就是指过去的所有的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和思想,都是应该撇弃的落后的东西,完全否认一切传统的观念和思想,而忽视了一个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已经有所变化,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实践证明,还有所发展和丰富的优秀的传统的观念和思想,还是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序(3)
作者在揭示岳鹏程的心态,谈到他和淑贞、秋玲的关系时,曾经有过一段分析:
  “他有愧于淑贞也有愧于秋玲。但他不能躺在观念和道德上生活。在他看来,生活创造道德,道德理应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唉,为什么人们只为外在客观世界的变化欢呼雀跃,而漠视人的主观世界必然随之变化的合理性呢?”
  我读《骚动之秋》这部作品时,小说一开始就揭出了淑贞发现岳鹏程和秋玲的暧昧关系,我就习惯地直感到,这大概就是岳鹏程这位农民改革家最后垮台的导火线,还有点担心小说过多地落入“三角关系”的俗套。后来才发现作者还只是把岳鹏程和秋玲的关系作为刻画人物复杂心态的一个侧面来写。现在,甚至有个别所谓“改革题材”的作品中热衷于描写男女私情,渲染性爱,以为这也是改革中必然的合理的变化。其实,这正是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带来的消极因素,但不能认为这就是应该合理的改变。
  就作品所描写岳鹏程和秋玲的感情来看,是复杂的。我感到高兴的是作者既没有在这个情节上落入俗套,也没有把岳鹏程按照“一半是人,一半是魔鬼”这个模式去描绘。如写到岳鹏程突然意识到淑贞要走绝路,以为妻子会投河自杀那一段心理过程,对淑贞的愧疚心情,都描绘得很细致、很真实,使读者可以理解。
  但是,对比之下,我倒觉得,岳鹏程对秋玲的愧疚心情倒写得不够充分了。我作为一个读者认为,岳鹏程应该更觉有愧于秋玲。他应该明白,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要负主要的责任。
  在一个大的历史动荡中,新旧思想、观念、行为、心理都不可能不发生巨烈的撞击、冲突,因而人们某些思想感情的确会发生种种变化,要分辨哪些是合理的、必然的、正确的,哪些是不合理、不是必然的、错误的,也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未必都能恰如其分地加以理顺。然而作家既然不能不描绘这种种变化,也就必然要求作者慎重对待,给以科学具体地分析和描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终究要为建设美好的灵魂作出贡献。
  农村改革家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各自的不同的经历、教养、素质、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也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当代英雄”。他们也可能有不幸的坎坷和命运,也完全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他们也可能星光灿烂,在某个地区甚至全国发出他们的光芒,照亮历史前进的道路。有的也可能就是一颗突然闪耀一下就消逝的陨石。然而新潮澎湃,新的一代不断崛起。又是历史前进必然的规律。凡是对改革有所贡献的任何一位改革家,历史是会对他作出公正评价的。历史也是不会忘却他们的。
  同样,作家所描绘的真实生动感人的改革家的形象,历史也会对这部作品作出公正评价的,历史也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可惜,新时期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汹涌澎湃的大潮中浮沉的改革家的形象,文学创作表现得太少了。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和愧疚!
  也因此,读了《骚动之秋》,百感交集,不能不对刘玉民同志表示我的祝贺。发表这样一篇读后感,坦率地讲点我个人的感受,倘若对今后玉民同志的创作还有点促进作用,那么,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多读一二部反映农村新面貌的作品——完全可以再写《骚动之秋》的第二部、第三部,让羸官、秋玲、小玉、银屏,这一代新人再次开拓一个崭新的天地,那就更叫我高兴了。
  我真诚地期望再看到《骚动之冬》,而最终迎来一个《骚动之春》!
   。。

骚动之秋 第一章(1)
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
  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
  “真他妈倒霉!”
  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柔弱密匝的野草梢头渐次染出一圈蜡黄。几只四肢伸张的蚂蚱和蝈蝈,挺胸腆肚,在唱着甜润悠长的秋歌。正是午后时光,山风伸出无数只温情绵绵的手,把草地连同草地所在的山林山麓,一齐浸泡到辉煌而又祥和的阳光中了。
  “妈拉个巴子的!”
  卧在草地上的人,吐掉一直咬在嘴里的半截草棍,翻身跃起,随手拍打几下粘在质地极好、做工极为精细的中山装上的草叶上粒,接过旁边递来的一副天然水晶石变色镜,又朝山坳中那块平坦的谷地那边望了望,这才问道:
  “彪子他们哪?”
  “那儿,山枣树后边。”三十五六岁的男子,甩了几下三角肌凸裸的胳膊,喊起来:
  “彪子!彭彪子——”
  如同一座假山似的山枣树后,探出一颗干瘦的、毛茸茸的脑壳和同样干瘦和毛茸茸的手臂。那手臂朝向这边怒冲冲地挥舞着,同时传来几声含混不清的喝骂。
  “这个彪东西!”三十五六岁的男子骂着,瞟一眼手腕,摘下挂在山桃枝上的棕色皮包。“岳书记,你不是还要去开会?快两点啦。”
  被称作岳书记的人名叫岳鹏程。按当地习惯说法,是年四十六岁;以实数而论,离四十五还差两月零七天。因为近年从膝盖以上均呈圆形发展,一米七五的身高无形中至少缩短了五公分。好在目前他并不是姑娘们追逐的猎物,并不存在“二等残废”的苦恼;到是作为中年人和“书记”,恰到好处地显示出某种稳重和威仪的气度。
  他并不匆忙,搭眼在空旷的天空中扫瞄了一通,戴好变色镜,这才缓缓向山坡下起步。
  山坡下的公路上,一辆银灰色的超豪华型皇冠轿车,在秋日的阳光下流金溢彩。年轻的司机正从车窗里探出头,朝这边瞭望。
  “胡强,你告诉彭彪子,两天内无论如何得把老鹰给我打着。”踏着下山的小径,岳鹏程吩咐说。
  “你放心,两天内保险不会有问题。”
  “你不用觉着吹破牛皮税务所没章程!月牙岛的老客来了,少了这个节目,看我不把你的舌头撕了,给恺撒开洋斋!”
  恺撒,是岳鹏程喂养的一只狼狗的名字。
  胡强不作声,只是咧着厚唇,扶住岳鹏程的一只胳膊,蹚下一道乱石堆陈的陡堰。
  “兔子!”
  几块碎石滚过的一丛树棵子里突然窜出一只野兔,红红的眼珠、灰色的皮毛一闪,飞快地朝山坡上奔去。
  “抓兔子——”
  岳鹏程、胡强稍许怔愣,各自从地上抓起石块,朝兔子投着、喊着,追去。
  野兔前腿短后腿长,下坡如小脚妇女,上坡是运动健将。二人拼尽力气,追到方才掩身的山桃树下时,那运动健将已经跳上几近山顶的一片裸露的石硼群;停下来,回转脑壳,用一条后腿挑逗似地拨弄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