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刑徒-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并不妨碍刘阚认出那人的身份。应该是唐厉的那个贴身老仆。
    刘阚立刻点上烛火,拿着白绢凑过去。上面写着辰时大足聚见六个隶书。只一下子,刘阚就认出这是唐厉地笔迹。不为别的,整个大秦治下,会写隶书的人,绝不能超过八人。
    程邈刘阚。这固然不必说。
    蒯彻曹参学过一段时间,司马喜、戚姬随程邈读书,也应该能掌握。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唐厉能书写隶书,甚至包括吕陈平等人,也只是知道,却不会书写。
    现如今在秦家,除了刘阚蒯彻之外,也就只可能是唐厉了。
    大足聚。是一个地名。
    刘阚收起白绢。从书架上翻出了一张地图,很快就找到了大足聚地位置。就在江州城西南二十五里处。
    看起来,唐厉果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消息,约在明日相见。
    也好,既然联系上了,也就不用再费心思了。
    刘阚松了口气,吹熄了烛火,躺在榻上,很快地就睡着了。
    第二天,刘阚早早的起床。秦曼起的更早,两人在一起先用过了早餐,刘阚就提出告辞。
    不过,他并没有把人全部带走。
    只带上了蒯彻和五十名楼烦骑军,林和剩下的二百多名骑军,则留在了秦家田庄上。
    说不上是什么原因。一来刘阚不是去打仗,探望审食其等人,也无需带上所有的兵马前往。其二呢,刘阚有一种预感,也许秦曼能用得上这些骑军。至于怎么用?为何用?刘阚也说不清楚。
    私下里,交代了林一番。
    刘阚道别了秦曼,带着蒯彻离开了秦家田庄。
    这巴郡地天气,当真是变化莫测。昨夜感觉应是晴空万里,可是一大早,又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刘阚认清楚了方向,打马扬鞭,在小雨中急行。
    大约将到辰时,一行人被一条大河阻拦住了去路。河水湍急,打着旋儿,朝着江水方向奔涌。
    “按照地图所标示,这里应该就是大足聚了吧!”
    刘阚勒住了马,疑惑的向四处张望。这里,人烟稀少,不过依稀能看见,远处村廓的轮廓。
    要想去江阳,就只能渡河。
    河面上并没有桥梁,只见在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漂浮在河面上。
    船并不大,一次可以承载五匹马、五个人。
    蒯彻轻声道:“走的时候,我问过巴文。去江阳,只有通过大足聚渡口。都尉,看样子咱们要乘船了。”
    “唤那船家过来!”
    刘阚计算了一下,五十个人渡河,只怕要十几趟才行,至少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
    怪不得江州距离江阳并不远,可是巴文却说来回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刘阚想到这里,跳下马来。
    这时候,船夫也走到了刘阚的跟前。
    “客官,这水名为大足水,来回一趟需要半个时辰。如果只是载人,小老儿这船上可载二十人,一个客人两大钱……不过若是载马渡河的话,一匹马需六大钱。而且这往来需算作两趟。”
    这船家倒是个打算精细地人,刘阚也没有和他还价。
    “那速速准备,天黑之前,需全部渡河。”
    刘阚一边说着,目光却扫过了周围。没有看见唐厉地影子……难道说,这家伙被发现了吗?
    “客官,现如今船上已经有两个客人了。”船夫说:“所以这第一趟过去,只能载四人四马。”
    船上有两个人?
    刘阚心中一动,眼珠子一转,立刻对蒯彻说:“老蒯,我先带人渡河,你在这里安排,最后一批渡河。”
    说完,他牵着赤兔马,就登上了渡船。
    有三名骑士,牵着三匹马随同刘阚也一起上船。上船之后,刘阚打了一个手势,三名骑士立刻明白了刘阚的意思,借口看护马匹,就站在甲板上。而刘阚,则挑舱帘,走进了船舱。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二0三章 唐厉无间道
     更新时间:2009…5…22 0:16:11 本章字数:4070
    船舱不是很大,大约能容纳十个人。
    一系青袍的唐厉正跪坐在席上,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摆放着的青铜鼎。这鼎制作的非常华美,不过表面上却有些发黑。鼎中有火炭,上面还放着一个陶罐。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弥漫仓中。
    看见刘阚进来,唐厉并没有起身,只是将一个茶盏摆在一旁,从陶罐中舀出一勺茶汤。
    “老唐,别来无恙!”
    刘阚并没有急着喝茶,而是在唐厉对面坐下来,上上下下的打量。
    一晃过去两三年,唐厉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颌下蓄着短须,头挽盘髻,看上去比之当年离开楼仓的时候,多了几分端庄稳重。听到刘阚的声音,唐厉微微一笑,抬手请刘阚饮茶。
    茶不错!
    可是刘阚却没有心情品尝。
    “老唐,你怎么会在巴郡?我前些时候见到了安期先生,按照他的说法,你如今应该在咸阳才对啊?”
    “按道理说我现在的确是该到了咸阳……只是抵达巴郡之后,我才发现这里似乎很有意思,所以就留了下来。原本我打算待上些时日就走,可后来,我却发现不能走……因为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不得不留下来。不过我没想到,你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江州。”唐厉的语气很柔和,言谈中并不显得非常亲热,但刘阚却可能从他那平淡的话语中,听到一分关切。
    眉毛一挑,“怎么。难道我不该来吗?”
    “倒也没什么该不该,可你既然来了,恐怕也要被卷进去。我本想再观察一段时间就走,现在看来,怕是走不成了……巴郡,准确的说是秦家,可能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宁静祥和。”
    “我知道!”
    刘阚脸上浮起一抹笑意。
    能让唐厉感兴趣的事情应该不会简单……不过刘阚之所以笑。却不是因为这个。三年相别,朋友间地友谊。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失而淡漠。相反,在平淡的背后。这友谊似乎更炽烈了!
    只需要一句话,刘阚就明白了唐厉的心思。
    他喝了一口茶,看了一眼跪坐在唐厉身后的那个老仆人,点点头笑道:“老叔,一别三年。身子骨好像更健硕了。”
    那老仆和刘阚也是熟人!
    闻听刘阚的话,也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唐厉说:“你这两年混的地确是风生水起,如今竟已做到了两千石俸禄的大员。这泗水都尉地官职虽然不显,可权利着实不小。你这家伙。尤不满足,居然又把这主意打到了巴郡。呵呵,前段时间我抽空去了一趟江阳,阿其和老曹在那里做的,地确不错。
    你把酒场转移到江阳,倒也是个妥帖的法子。巴郡险要,若中原战火燃起,怕是很难波及此地。只是,你如今已经成了泗水都尉。当年的想法。是否已有了变化?也许……你错了!”
    想当年,刘阚初临这个时代。曾经和唐厉有过讨论。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曾开诚布公的告诉唐厉:老秦前途多桀,需要提早做好打算。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刘阚和唐厉之间的友情也就开始了。一晃多年过去,刘阚已经家产万金,良田万顷,更贵为泗水都尉。即便是思想生出了变化,在唐厉看来也是极为正常地事情。
    说实话,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刘阚的确是动摇了!
    特别是在北疆的时候,当他和匈奴人血战,甚至还生出了辅佐老秦的想法。嬴扶苏,虽然没有见过,可是能感觉的出来,那个大公子,和后世所流传地懦弱、有妇人之仁、愚蠢的形象区别很大。其实,老秦如果真的能延续下去,未必是一件坏事。那时候,刘阚动摇了!
    然而,焚书事件的发生,又改变了刘阚的想法。
    有些事情,恐怕是无法改变……
    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是获取更大的权利,积蓄更大的力量。如果真的老秦不在了,也能有自保之力。刘阚非常清楚他地处境,几年前初立楼仓时,他和六国后裔已经结下了仇怨。
    更不要说,他还是个老秦人。
    听唐厉询问,刘阚微微一笑,“对还是错,谁又能说地清楚?不到最后一刻,也许永远不知道答案。”
    言下之意是告诉唐厉,他并没有什么改变。
    唐厉点点头,沉吟片刻之后,“秦家最近有些不太正常……与土著巴人交易频繁不说,而且大都是粮草和盐铁等朝廷禁止交易的物品。我刚到巴郡地时候,曾听人提到了一些谣传。
    比如说,牝鸡打鸣……呵呵,似乎有人对此颇不满意。
    我一开始以为这牝鸡是指秦清,但后来才发现,牝鸡说的不是秦清,而是指曼小姐。”
    “曼小姐?”
    刘阚先是一怔,旋即醒悟过来,“你的意思是说,秦家有人不服气曼小姐?”
    唐厉一笑,“这有甚奇怪?秦家第二代中尚有三男,曼小姐不过是第三代,而且是个女人,有人不服气也很正常。只不过,清老尚在,没有人敢跳出来罢了。我在秦家当了三个月的门客,一直都在暗中观察……其实,从清老开始清理府中门客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白了。
    秦府的门客,大都是奉秦枳为主。
    那秦枳在表面上看,是个爽快的豪士,对这名位不甚在意。可实际上呢,野心大的很呢……
    清老这次召见你的目的,想必你也清楚。
    以我之见。清老不仅仅是想要为曼小姐招婿,甚至很有可能是想要借助这次机会,确立曼小姐继承人地身份。从而彻底打消秦枳的念想……不过我是觉得,秦枳未必会就此断了心思。”
    刘阚眉头一蹙,“可他就算不断了心思,又能怎样?”
    “秦家能之所以能雄霸西南,为一方大豪。有两个原因。第一,清老和皇帝的关系。只要清老在一日,秦家的地位就不可能被动摇。但清老如果不在。皇帝还是会看在清老的面子上,给予关照。只是不可能再想要如今的恩宠……想来,皇帝也很想收回巴蜀的控制权吧。
    所以,秦家地第一座靠山,就是朝廷。”
    刘阚点头表示同意。“那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
    “第二嘛……就是秦家的身份。巴蜀素来是老秦流徙之地,虽自司马错大将军平定巴蜀至今,从关中也迁徙了不少人口,可巴人依旧占据巴蜀人口地六成。特别是那些土著山民,征讨起来也非常困难。秦家曾是巴国王族。在巴蜀享有威望,故而能帮助朝廷,稳定巴蜀。
    这也是朝廷对秦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个因素。
    秦枳现如今正极力拉拢土著,一旦他控制住了大部分土著巴人,清老一去……曼小姐绝非对手。就算清老指定曼小姐为继承人,可到时候那些土著反对,秦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手。”
    刘阚的眉毛,拧成了一个川字。
    此次入蜀,原本以为会一帆风顺。但现在看来。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刘阚沉吟了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块青铜虎符。放在了唐厉手中。
    “老唐,我要你帮我一个忙。我需要一个稳定的巴蜀,所以我想让你留下来,暗中协助曼小姐,来掌控巴蜀的局势。清老在的话,你无需太过费心。但如果清老不在了,你需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帮曼小姐一把……在曼小姐未能完全掌控巴蜀之前,你需要留在她身边。”
    唐厉露出一抹苦笑。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做!”
    他伸出手,从刘阚手中接过了青铜虎符收好,“也罢,反正你身边现如今有蒯彻和曹参,足以应付各种局面。我就留在这里和阿其他们做个伴儿。不过,我有我做事地方法,你可不要插手。
    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我是不会轻易的暴露身份。
    而且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不会出面……秦枳现在比较信我,留在他身边,做事更方便。”
    看起来,唐厉是想要来个无间道!
    这样也好,作为一支奇兵的话,也许效果会更好……
    刘阚不可能总待在巴蜀。即便是和秦曼有了结果,他也要回转楼仓。而秦曼呢,既然秦清把她当作了继承人,肯定不会轻易让她离开。在控制巴蜀这件事情,秦清肯定不会让刘阚插手。
    因为,巴蜀是秦家和刘阚合作的基础。
    说着话,渡船到了对岸。
    刘阚带着人,牵着马先下了船。而唐厉则带着他地老仆,独自离开。
    他正好奉命要去别处办事,若非是这个原因,唐厉也不敢轻易和刘阚接触。毕竟,这里是巴蜀。一举一动都要小心为上!更何况没有人知道唐厉的身份,除了刘阚和蒯彻之外。只是一次偶遇……至少在别人的眼中看起来就是这样。该说的都说了,暂时就权当作是陌路人吧。
    刘阚翻身上马,目送唐厉的背影消失在蒙蒙雨雾中。
    巴郡的天气不冷,但依旧带着一丝寒意。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就有江湖……呵呵,这句话倒也没有说错。不过,有唐厉暗中帮忙,想必秦曼应该能控制住局势吧。刘阚暗自想到,手中的马鞭,无意识的轻轻敲击靴子。
    这时候,渡船已经往回走,在河地另一边,蒯彻正带着人,静静地等候着。
    冰凉的雨水,拍在刘阚地脸上。
    可是心里,却好象有一团火焰在跳动一样,让他感觉着有些燥热,有些心烦意乱,有些……不安!
    还有六天,妈妈的针就打完了!
    希望到时候能够稳定吧……这段时间,真的是状态全无。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二0四章 噩耗
     更新时间:2009…5…22 23:45:57 本章字数:3951
    自秦惠王置县至今,阆中已有百年光阴。
    正值隆冬,道路两旁的古松上,挂着一层晶莹的白霜,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五彩光毫。
    一匹快马由远处疾驰而来。
    也许是经过了一段艰难的长途跋涉,马身上冒着一层雾气。马上的骑士,面罩奉巾,不停的扬鞭催打马匹。远处,阆中县城的高墙已经在望,城门大开,门口还站着十几个门卒。
    “来人住马!”
    门伯显然也看见了战马,连忙站出来大声叫喊。这门伯的年纪,大约有三四十岁,生的魁梧健硕,颌下还有一部美髯,颇有风姿。他用带着浓郁口音的方言叫喊,同时将兵器探出。
    马上的骑士,也看到了门伯。
    “我乃秦府中人,从咸阳来,有急事禀报三老爷,速速让开!”
    秦府,这两个字在巴蜀两地有着无上的权威。门伯虽然想拦阻战马,可是听到秦府二字以后,立刻摆手让门卒让开一条路。骑士策马扬鞭,风一般的冲进了城门,眨眼间消失不见。
    “信哥,莫不是秦府出了什么事情?”
    有门卒上前询问。哪知门伯眼睛一瞪,压低声音道:“莫要胡说八道,小心被人听了去……秦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轮不到咱们这些人插手,好生的看好城门,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这门伯,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名叫纪信。
    在阆中当门伯已有十载,深知秦府在巴蜀的能量。目送那信使不见,纪信却不由得一蹙眉头。
    当差这么多年,可没有见过秦府地人,如今天这般模样。
    前些时日,清老赴咸阳奉诏。这信使又是从咸阳来。莫非是清老出了事情?这念头在脑海中一闪即逝,纪信连忙甩了甩脑袋:莫胡思乱想,清老走时好端端的,又能出什么事情呢?
    不过,这心里面,却不自觉的多了一个心思。
    阆中秦府,位于阆中西北。嘉陵江畔。
    一座大宅中,房舍如云,占地广袤。进了阆中城门,顺着大道直下。尽头就是秦府的大门。
    门头上悬挂黑匾,上书秦府两个大篆体的金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