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刑徒-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他的身边,有护卫相随,想必是个大人物。
    故而将他拿下之后,并没有就地格杀。等一会儿安定下来,我会派人把那小子给你送过去“如此,多谢了!”
    刘阚和彭越寒暄了两句。就见叔孙通带着人马急匆匆赶来。
    见到刘阚安然无恙。叔孙通不由得轻出了一口气,上前拱手行礼:“都尉。下次可不要再这样轻身涉险了……王郡守听说您入了平阳,可吓的不轻。二话不说,就调拨人马过来……只是连我也没有想到,平阳竟然被您如此轻松地攻占。富平老罴,胆大心细,果然名不虚传。”
    刘阚只是笑了笑,没有说太多客套话。
    “何公,我正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不知道何公能否为我解惑?”
    忙了一个早上,待平阳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刘阚拉住了叔孙通,轻声地问道:“平阳虽已平定,但这事情却没有结束。你也知道,陛下性情刚烈,容忍不得这种事情发生。我估计,陛下肯定会有诏令,屠戮平阳全城百姓。我实不忍心这种事情发生,不知先生能否教我?”
    叔孙通不由得诧异的看了刘阚一眼,似乎对刘阚的想法非常奇怪。
    “原以为都尉也是个冷血之人,不成想却如此宅心仁厚……这件事情的确是非常麻烦,陛下也决不可能善罢甘休。不过,都尉要想救他们的性命,倒也不是不可能。我听说,北疆如今正在修缮长城,以防御北方胡虏。大人可建议朝廷,将平阳人迁往北疆,命他们修缮长城。
    这样一来,虽有长途跋涉之艰辛,却也能保住他们地性命。
    但我不敢保证,陛下一定会赞成此事。就算是赞成了,这满城平阳百姓,也难逃管奴身份。”
    “那,我就写一份奏章?”
    叔孙通看了看刘阚,低声道:“都尉最好还是三思而行。这奏章一递交上去,有三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朝廷接受你的建议;第二个可能是朝廷对你的建议不理不睬;若只是这两个可能,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第三个可能,朝廷不但不会接受你地建议,反而会因此怪罪。到那时候,说不得都尉的大好前程,就此毁于一旦,甚至还可能有牢狱之灾,都尉三思。”
    刘阚,不由得沉默了!
    叔孙通绝非危言耸听,这种事情,的确可能发生。
    为了这三四万百姓的性命,抛弃大好前程,甚至可能丢掉性命,值?还是不值?刘阚犹豫不决。
    这时候,门外有人来报:薛鸥求见……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二二0章 仁,即为人
     更新时间:2009…7…2 23:09:00 本章字数:6828
    薛鸥给刘阚带来了一个说不上好,但也不算是太坏的消息:田都,死了!
    刘阚突然攻击田府,对于田都而言,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打击。在当时,田都错以为平阳城破,以至于乱了分寸。他甚至无心再抵抗下去,带着十几个亲信就逃出了田府。当时,东城门虽然告破,可平阳士卒在李左车的指挥下,仍在和秦军纠缠。如果田都这时候能组织起一次攻击,说不定能把秦军暂时赶出城去。毕竟,平阳的城门就那么大,秦军也难以完全展开。
    可是,田都被吓破了胆子。
    秦军破城之后,自然少不得追杀平阳士卒。要说起来,田都死得也很冤枉,他并没有和秦军面对面的交锋,而是被流矢射中,死在了路旁。秦军控制住了平阳的局势之后,薛鸥奉刘阚之命,押着那些平阳的富豪们出面进行安抚。不成想,在无意中,发现了田都的尸体。
    “将田都枭首示众,派人看管好他的家人,等候朝廷的发落。”
    刘阚面无表情的发出命令。
    在这种人命如草芥一般的时代里,他可以想象出摆在田都家人面前的,会是何等残酷的命运。可是他没有办法……这就好像是一场赌博,田都若是赢了,鸡犬升天。不过他现在输了,死了!那么他所犯下的罪过,就必须由他的家人来承担。这一点,任谁也无法改变。
    夷三族,当是最为正常的结果。
    刘阚无力去改变,也不想去尝试改变。
    他现在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平阳的百姓谋出一条生路。
    正午时分,薛郡郡守王恪领兵抵达平阳。
    并且。分散在薛郡各地地兵马。也源源不断地向平阳开拔而来。
    “泗水郡、琅琊郡、以及东海郡都已得到了消息。壮郡守和司马郡守各派出两千兵马进入薛郡。驻扎在胡陵、藤县和南城乡一线。薛郡南部十分平静。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迹象。
    琅琊、胶东两郡也秘密出兵临淄。
    想必这两日就会有捷报传来……本官出发之前。还得到消息。廷尉右监冯敬都尉自卢县出击。在徂徕山伏击反贼柴成功。左监李成司马诈开嬴邑城门。柴、田安两人当场战死。博阳县长也被收押看管。等候廷尉正发落。目前。冯都尉和李司马已兵合一处。向于陵方向移动。”
    王恪年过四旬。生地白净面皮。仪表堂堂。
    只是眼神有些冷戾。嘴唇也很单薄。给人一种刻薄寡恩地感受。让刘阚不想太过于接近。
    不过,刘阚还真的要感激这王恪。
    若非王恪的配合,平阳说不定真是一个麻烦。人虽然有些冷漠。可做起事情来,是一丝不苟。
    刘阚发现,王恪好像不想在平阳停留过久。
    在通报了情况之后。王恪拿出虎符,把平阳地军队,全部交由刘阚来掌控。而后,他借口公务繁忙,需立刻回转鲁县,在当晚就告辞离去。以至于刘阚觉得,王恪这次出现在平阳,似乎就是为了通报消息,还有把军队交给刘阚来控制。那行色匆匆。让刘阚莫名其妙。
    “王郡守是薛郡人!”
    叔孙通叹了口气,为刘阚解惑道:“作为一郡之长,他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心里怎能安宁?再说了,他也非常清楚,田都虽然已经死了,可是平阳的事情并没有结束。平阳百姓如何处置,他心知肚明。只是不想面对这种情况,故而才做出一副冷漠状。好像不通情理。
    都尉,王郡守这是把难题交给你了……
    你现在手握薛郡兵权,兼之廷尉正,乃是朝廷委派下来,全权负责此事的钦差,将如何做?”
    平阳,现在还真的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其实不仅仅是平阳,嬴邑、临淄两地也面临着和平阳相同地情况。三县加起来,可是有十几万条性命。刘阚当年在朐衍也杀死了很多手无寸铁的匈奴人。但他还可以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可现在,这十几万人。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炎黄子孙啊!
    “真个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忍不住在心底哀叹一声,刘阚想了想,“何公,我准备采取你的注意,呈报朝廷,建议将三地百姓全数迁徙至五原郡。或许还会死人,但总好过全部屠戮。平阳也好,嬴邑也罢,包括那临淄,不过是少数人作乱而已。百姓无辜,既然已经拿下了首恶,何必再过多大开杀戒?”
    叔孙通眼中闪现一抹异彩,“都尉,你可要想清楚,这奏章一出,后果可非同小可。”
    刘阚知道,叔孙通所说的后果,代表着什么意思。始皇帝是何等刚愎的性情,杀性之重,无与伦比。其他的事情还好说,但是对于谋逆之类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容忍。
    可是,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十几万人,死在自己手中吧……
    天已经黑了,屋中烛火跳动。
    刘阚负手走到窗边,背对着叔孙通,开口道:“何公,儒家常说仁,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仁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叔孙通一下子愣住了!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夫子引以为最高地道德标准。
    可什么是仁?
    却不那么好回答了……也许,就算是那个提出仁概念的孔夫子重生,站在这里也不一定能说个明白。儒家的仁,也许就好像道家的道一样,说不清楚,道不明白,难以作出肯定的界限吧。
    孔夫子在《论语…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
    又在《卫灵公》里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神以成仁……
    甚至连那道家的庄周也跑出来凑热闹,对仁做出了其独特的解释: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总之,什么是仁?
    这是自孔夫子之后,儒家弟子一直在探索的核心问题。此刻刘阚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让叔孙通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低着头沉吟半晌,最终却只能苦笑一声,轻轻摇了摇头。
    “都尉。通也不知,何以为仁。”
    刘阚背对着叔孙通,神情似有恍惚。
    “我倒是有一点想法,但不知何公愿闻否?”
    叔孙通正色道:“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问不分长幼,达者为先。通愿闻其详。”
    “仁,即人“什么?”
    刘阚转过身,“我也曾拜读至圣文章,圣人生于忧患之时。礼乐崩坏,道德沦丧……故圣人言礼仪,说道德。一生学问流传下来。从《诗》、《书》、《礼》、《乐》,到后来集经史大成而著《春秋》,其目的说穿了,就是教导我们这些愚昧小子,如何做人。何为仁,人既是仁。
    圣人因乐尧舜之道,以尧舜之道为基准,是非于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只为告诉我们。什么是人。”
    叔孙通闻听,不由得呆愣住了。
    刘阚在叔孙通面前坐下,再次发问:“何公,何为社稷?”
    “啊,这个……”
    “社稷,即为人!”
    刘阚为叔孙通斟了一杯酒,“何公,若这社稷没有了人,又怎能算得上社稷?今天下百姓人心思安。齐鲁三郡虽有动荡,但却是宵小作乱,与百姓何干?我一身前程是小,但却不能将十几万生灵置若罔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因这十几万生灵,而令天下人心怀怨恨,更容易被宵小所利用。到时候,战火重燃,死得可不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
    何公,我实不忍这种局面发生。迁徙北疆。虽有远离故土之苦,但却能保住性命,也算是一桩美事。若真能如此,舍了我一人地前程,又算得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许,至圣流传诗书礼乐地目的,就在于这么一个道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叔孙通默默的重复着刘阚这四句话,许久之后,他站起身来,向刘阚深施一礼,“通自以为得圣人衣钵,今日听闻都尉这番话,恍若拨云见日,方见儒家真义……请受叔孙通一拜。”
    刘阚微微一笑,起身往屋外走。
    “我和彭越有约,尚有事情要处理。
    往咸阳奏报一事,还请何公多多费心吧……哦,另外派人通知冯敬李成二人,命他们尽快解决临淄田福的事情,而后屯驻临淄、济北交界,等候命令就是。快入秋了,真希望能早一点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干净。算一算时间,我已离开楼仓一年有余,还真的是有一些想念。”
    叔孙通点头应下。
    要说起来,刘阚也可以自己写这份奏报。
    但只是可惜,他隶书不错,可对于秦小篆却不甚熟悉。能写下来,可字体却不能做到工整圆润。始皇帝虽然已经认可了隶书地存在,但在公文方面,仍要求大小官吏以秦小篆为主。
    字是门面。
    刘阚深知这么一个道理。
    一手好字,就好像一块敲门砖。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向咸阳奏报,而且牵扯的事情很大,必须要给始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若是一手烂小篆,只怕始皇帝没看奏章内容,就对他生出恶感。
    叔孙通文采非凡,笔力刚劲,真能符合始皇帝地喜好。
    刘阚把这件事交给了叔孙通,又和彭越会面。这一次,多亏了彭越的帮忙,自然少不得一番感谢。
    攻夺东门,彭越虽得了出其不意的便利,损失也很严重。
    随同他一起行动的部下。死伤过半。其中,林也战死在东门下,让刘阚感到好生伤感。
    这林跟随刘阚的时间不长,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刘阚很喜欢这家伙,但又对他颇为顾忌。原因很简单,林是楼烦骑军的首领。但同时又是出自蒙恬帐下,对蒙恬忠心耿耿。有这么一个人地存在,刘阚就无法完全控制住那三百楼烦骑军。而且,把这个人留在身边,总归是有些麻烦……毕竟在楼仓,隐藏了不少秘密。
    林死了,对于刘阚而言,也是一个解脱。
    在伤感的同时,心里又有一种莫名地喜悦。有些时候。刘阚真地感觉到,自己越发和这个时代的人,相近了……
    和彭越地会面。非常顺利。
    刘阚保证,在奏报中会极力推荐彭越。按照彭越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在家乡谋求一官半职。
    但刘阚却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先有几年前的泗洪事件,又有如今地梁父山事件。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而且事件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可有一点却一样,那就是泗洪也好,平阳嬴邑的三田事件也罢,被牵扯到的官员。全都是本地人。所以,刘阚觉得朝廷很可能会改变对官员地任用。至少在近两年之中,当地人是无法在当地任职。彭越当官的问题不大,可要想在巨野附近就职,似乎不太可能。对此,刘阚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和彭越讲清楚。
    彭越有些遗憾,不过却没有责怪刘阚。
    二人有四五年没有见过面了,此次相聚。而且又是在大胜之后,自然少不得一番推杯换盏。
    直喝到了后半夜,彭越告辞离去。
    走的时候,彭越命人把李左车押解到了刘阚跟前。
    此时的李左车,形容憔悴,一只胳膊耷拉着,很显然是断了。青衫破烂,发髻蓬松,满面地血污。不过却无法掩饰住内在的英气。站在刘阚面前。李左车依旧挺着胸膛。丝毫不惧。
    “要杀要剐,放马过来。李某绝不会向你讨饶!”
    脸上,显露着决绝之色。
    但刘阚却从那双清澈的眼眸中,看出了一丝对生地渴望。
    “听说,武安君是你地祖
    “正是!”
    “果然是条好汉!”刘阚一声轻笑,“我听说,你原本是在嬴邑辅佐田安,为何出现在此处?”
    李左车闭着嘴巴,似乎不愿意回答刘阚的问题。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一些。
    十数日前,我在秦亭遇刺,你想必和此事有关。我在途中突然改道,你也许是觉察到了什么,故而赶来平阳报警。只是你没有想到,我居然在薛郡有些实力,而且还敢冒险潜入平阳。
    李左车,你是不是觉得你输得很冤枉?”
    李左车冷哼一声,“泗水都尉刘阚,我听说过你的名字。要说起来,你能随机应变,有胆气,有谋略,我输得并不冤枉。可我并不服气……在相等的条件下,你我交锋,你未必是我的对手。”
    “是吗?”
    刘阚沉吟片刻,却笑了,“你贵庚?”
    “啊?”
    “我是说,你多大了?”
    李左车犹豫了一下,“二十七。”
    “我今年二十一!”刘阚站起身来,沉声道:“可是我现在却是大秦泗水都尉,掌控泗洪之地,手中有一校兵马。而你呢?身为名将之后,虽痴长与我,却只能成为我手下败将。莫说条件相等……少君,就算你实力强过刘某,你我交锋,刘某也有十成十的把握,再次败你。”
    李左车冷冷的哼了一下,不在开口。
    “这话说出来,也许你觉得不服气。不过刘某倒是愿为你分析一下……如今我大秦龙兴关中,以法治天下,以勇武而立国,横扫山东,天下一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