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争之父-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形。这种物质融合性在2032年的一次地球勘探岩心里发现;二十年后,有人在实验室里在硅酸盐晶体内植入石墨,经过1万五千度的高温和三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制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模拟了这个物质扩散的过程,验证了佐夫斯特理论的正确性。现在我们看看木质化晶体和钢板边缘契合度,铁合物分子链和晶体分子链展现的正是这种现象。但是让疑惑的是,那个著名的植入实验后,硅酸盐和石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相互间已经完全渗透,成为一种特殊混合物的结晶体。这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区别。”
佐夫斯特是位著名的科学家,无人不晓。那个著名的“物质渗透实验”在科学界曾经引起过非常大的反响,一些国家还将这个实验延展,合成新型的晶体结构材料。但是,经过十年的研究,进展甚微,根本没有任何突破。合成出的晶体每年只能以克为单位计算,成本更是异常高昂,一般的国家根本做不起这种实验。
“汉纳尔,你的意思这应该最成功的物质渗透实验了?”海伦-丽思疑惑地问道。她的心里非常怀疑汉纳尔的结论,因为那种实验非常复杂,物理条件太苛刻,那种高温高压只有原子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才会产生,在这样的条件,那块钢板的形态、性质等等早就不是这样了。
“我不同意,但是我能肯定是‘植入’两个字。还有,这物质肯定经过某种核裂变反应,这里金属钆的存在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吉查里森插嘴道。
(注,金属钆能吸收中子,是核反应堆控制棒的主要成份。)
“……”
一时间,大家各抒己见,实验室变成科学理论的辩论会,甚至有人还搬来黑板,在上面列出复杂的方程,现场推理和验证。
时间转眼过去五个小时,最后海伦丽思不耐烦地对菲兹洛朗道:“菲兹洛朗教授,你还是说说这个东西从哪里得来的?是谁研究出来的?我想靠我们几个在这里猜谜语、争论不休,三天三夜也出不了结果。不如找到研究者,请他作答不就好了吗?”
“这是军方拿来的敌方的东西,只需要我们研究出它的特殊性和未来对我们军队的潜在威胁。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有一点,现在大家有共识了,那就是这块木质化钢板是在常温常压下完成的。从科学上说,这是一划时代最伟大的进步。它可以大量生产各种特殊材料,用于武器制造之上,轻易改变武器的结构和性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常规武器和非常规武器的威力。几百、几万亿种组合中,找出一种抵御原子弹氢弹威力的材料是件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而我最担心的是,这东西与中国海军相关联,我们猜测敌方的科学家正被开始应用于军事上,而且还是舰船上。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有什么武器能跟他们抗衡呢?”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里,有一百一十九种元素,每种元素都可以参与合成,不同比例、不同晶体结构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按照这么推算,那合成的材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岂止几百亿种呢?里面肯定有异常特殊的混合物可以用于军事上的,而他的特殊性也只有制造人本身才可以知道,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对于人类来说,原子弹氢弹都不可怕,因为人类知道他的威力。能让人类感到可怕的是那些未知的世界,因为你不知道它将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那种无知的恐怖能让人寝食难安。
不可否认,菲兹洛朗的联想力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还是只说出了陆扬这件武器万分之一的功用和非常错误的使用方式。但是,他们“物质渗透”的定论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陆扬开始担心的事情。
但就这一点,它会让菲兹洛朗这些科学家看到一个崭新的武器领域和研究方向。在美国这么强大的经济后盾和科技实力的基础上,总有一天,他们找出自己同样的廉价办法的。但是,陆扬不知道,他们的应用方式有着主动和被动之分,陆扬把它当成了一种攻击性武器,菲兹洛朗他们则是当成一种合成混合物在装甲、部件材料上的应用。这是两种不同的领域,产生的后果自然也将不一样了。
而且,还有一件陆扬绝对意想不到的的事情发生了。
当晚,一份印有绝密的档案袋放在了美国总统里兹特里斯的办公桌上。里兹特里斯后背流着汗水阅读完这份签有联盟十八位著名科学家的文件,即刻心情忐忑,坐立不安。
他感觉到中国并不是表面那样柔弱,原来他们私底下还藏着这么神秘的武器研究。想起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抛下两颗原子弹,日本人被吓傻了,世界被震呆了,日本也就投降了。情报显示,现在中国人拥有我们无法预知威力的武器,如果在开战时投入突然使用,那么被吓傻的将是美国人了!
情势太紧急了!这会儿他真的感谢自己的先见之明。为了能让印度人和日本人冲在最前面,他在八国联盟上拖延了和中国人开战的期限。看来上帝是在帮助他的,让自己避免了一次让美国人民跳入火坑的危机。
“即刻召集内阁、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国家首席科学家菲兹洛朗来白宫,我要召开最高紧急会议!”里兹特里斯拿起电话,对秘书拉温斯基喊道。
第三十七章“猎木计划”
在白宫地下一百多米深处有座庞大的避难所,这里是专门为总统和政要构建的可防核弹攻击的临时指挥所。从这里,总统可以乘坐隧道快车去往一个隐秘的军事基地,乘机离开华盛顿。
同时,这里也是战时美国的指挥中心,属于最高保密、最高安全级别的地方之一。
紧急会议就是在“避难中心”的圆形会议室里召开。
会议足足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就战争能否继续进行,鹰派和保守派激烈争论,但是最后达成了一致。先搞清中国秘密武器的应用状况。在搞清楚之前,日本海的演戏不仅照旧举行,而且还要扩大一倍;压制中国人和俄罗斯的方案继续实施,而且不得将本次绝密情报透露给除英国之外的任何国家,新八国同盟国也不例外。另外,组织相关科学家,以最快的速度成立公关小组,研究“木质化钢板”,迅速将其研究结果应用到国防军事上。
当天晚上,中情局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转负责抓捕“木质化钢板”的研发者,该计划被命名为“猎木计划”,代号为CC—60AAA。
只要挂上AAA后缀的计划,那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最急迫、优先权限最高的行动。由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局长休克上将、副局长德林斯塔特上将亲自挂帅,从欧洲和亚洲抽调精英特工003号和007号担任本次行动主角,国安局东亚事务处处长皮金森、林特为前线监督,三名电脑、武器和审讯专家为后勤支援,并配备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随时调用军队配合的权力,乘专机即刻赶赴新加坡。在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后,乔装赴中国大陆东海市调查。
由此,他们还启动他们在大陆的间谍网,以最快的速度查清楚中国是否在进行这项特殊材料的武器装配?已经应用在什么武器上面?具有何种性能?装配了多少?是哪一个单位主持研发的?研发人是谁?在此基础上,不惜一切代价将研发小组成员抓获,送到华盛顿审讯……
这些安排紧锣密鼓,参与者无不是精兵良将。其气势之猛,重视程度只高,出乎任何人的预料。
陆扬说什么也没有料到,这封“战书”的后果可能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阶下囚”的厄运。
但他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人,自然预计不到丝毫前景。
能在潜艇上呆着,达成他的初步心愿。他心里快活着,但是身体受罪。
潜艇虽然在水下运行,与海面上相比,并不颠簸。但是水下暗流也使得船身并不是很稳定,时不时有些颤悠。就这点晃动,陆扬的体质也是承受不了。尽管在上船之前,他“修炼”了十天。可是临时抱佛脚,那里又来得及呢?
潜艇在水下运行才一个小时,封闭的空间就让他憋得发闷,加上时不时的晃动,让他恶心想吐。这种状况开始时还能坚持,坚持看完执行完启动过程,完成从船坞到实验地的路程。
但时,当实验一开始,潜艇几个反复,上升、下降,左右、前后掉头旋转做下来,他就再也忍受不了,跑到洗手间哇哇吐得一干二净。
但是,一听到机器的轰鸣,他那苍白的脸上马上露出微笑,斗志有爬上心头,再次投入检测之中。
从指挥室到尾舱的动力辅助设备室,他是忙得不亦乐乎。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思索,一边还掏出电子记事本在上面将自己的心得和发现记录下来。
但很快他又忍受不了,跑进洗手间……
就这样来来回回,五次下来,陆扬的脸都绿了。吓得胡蒙不由分说把他按在了床上,逼他睡觉。
无奈中,陆扬很火!
“胡蒙,都是你说多休息多休息,要是在上舰前多练练,现在也就不会晕船了吧。”陆扬躺在一张只够一个人睡觉的小床上,很是无力地说道。
“什么呀?首长,是你休息时间不足。一天还不到4个小时的睡眠,神仙也受不了呀!更何况你的大脑又和别人不一样。从今天起,你必须每天保证十个小时的睡眠,否则我就跟你急!”
胡蒙这次是认真的了。
陆扬虽然体弱多病,在胡蒙眼里,他才是真正的拼命三郎。干起工作废寝忘食,谁说都不听。
“唉,你不知道。正因为我的大脑特殊,我才要拼命工作,要把我的一天当成两天用。不过,你也别把我看得这么紧了。现在你就是要我下床,我也没有力气站稳了。”
正说着,宋云超一边说,一边兴奋地跑过来。
“陆扬,不得了了!简直是奇迹!速度上来了,达到了41。5节!太轻松、太不费力气了!要是开足马力,估计可以到了44节!”
这个成绩已经超越了美国海狼级核潜艇的最高36节的速度。(1节=1海里=1。852千米),也超过俄罗斯斯库拉级核潜艇最快40节的航速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快速的潜艇。
这足足让舰上的官兵和参加试车的人员惊喜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潜艇的速度并不是衡量他先进与否的主要指标,但是在潜艇和潜艇追逐战斗时,那就是最关键的逃生指标。
速度的快慢,与蒸汽机的传导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谁也没想到,仅仅换了一副桨叶,就达到了如此的速度,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陆扬一听,嘿嘿一笑,但是他知道这并不能全部归功于桨叶的更换。这次大修,因为战斧式导弹的更换,新型鱼雷的更换,舰身总总量一下子少了十几吨,再加上潜艇头部加了分流刺,舰身也更换了特殊的涂料,减少了前进的阻力;另外他修改了几个参数设置。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会将原来动力系统完整发挥出来,创造了一个高速记录。
“灵活性测试出来了吗?发动机噪音多少分贝?舰身外部防撞感应器、测据雷达呢?”陆扬并没有被小的成功冲昏头脑,也没有因为晕船放松警惕,脑子反而异常的清晰。
“现在正在做舰身扭转、急转、躲避障碍物的实验,反复一百次后,才能的出结论。发动机运行很顺畅,在输出功率最大的时候,噪音也低于75分贝;额定速度下,不到60分贝;外部声纳测定为XX分贝,完全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成为真正的静音王!”
宋云超心里那个美呀!五十多岁的人了,笑得跟孩子似的。
二十多年前,他参加了这艘潜艇的原设计。不知什么原因,实际运转始终没有达到设计指标。没想到今天,所有沉珂尽去,老爷潜艇焕发青春,赛过了新下水的潜艇,能不说是奇迹吗?
潜艇的噪声主要来自发电机组和发动机,也是衡量潜艇静音与否最主要的指标。
宋云超是个极负责任的人,在尾部机舱一呆就是两天多,吃饭都是别人送来的。他说了,要对机器传动部分的运转状况详细了解,就必须这样!
这让陆扬非常感动,有这样尽职尽责的技术人员,中国的兵器工业何愁搞不上去呢?
陆扬叹了一口气,眼睛看着舱顶的管道,说道:“唉,声音还是大呀!俄罗斯最新研制的核潜艇,外部测试指标低于22分贝;美国和日本最新的核潜艇也都少于27分贝,我们最好的也才达到30分贝,这是差距呀!”
宋云超一听,心里也非常感慨,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兵器人心中的痛。
但很快,宋云超的好奇心占据了上风,急切地问道:“洋鬼子又有新潜艇了?陆老师,有他们的资料吗?”
陆扬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他的资料都是盗来的,都是绝密的科技情报。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尽管他发挥了高超的黑客技术攻陷了一个个绝对保密的网站,窃取回来的,完全知道他们的价值。但他不知道该不该跟宋云超说?
………………
发书半个月有余,到今天看着推荐票和收藏实在汗颜,敬请未收藏的书友们能收藏本书,没有投票的书友们天天能将票票投给杀手,杀手感激不尽!
吼一声:
要——
推荐票!
要——
要收藏!
第三十八章水下母舰
“宋老师,您千万别喊我老师!”跟着对胡蒙道:“胡蒙,把我的电脑拿过来。”
胡蒙应了一声,马上取来陆扬的笔记本电脑,放在陆扬床边的书桌上。陆扬享受舰长的待遇,孙浩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舱位让给了他。这里就跟小型的办公室一样,写字台、电视、计算机全都齐了。而且在墙壁上还设有两块显示屏,可以随时了解全舰的运行情况。
陆扬打开电脑,调出这两款最新式潜艇的资料,说道:“宋老,你就在这里看吧。这种东西,就是国安部和总参的情报局也没有。”
“真的?!”宋云超一眼瞟到屏幕上那块闪烁的红宝石标记,图上还有“绝密”印记,心里的痒痒肉瘙痒起来,即刻一屁股坐在小椅子上,伸手就点开了档案。
“绝对的真货!陆扬,你太……太伟大了!这种东西也能搞来!嘿嘿,咦?俄罗斯人想干什么?居然把潜艇建得这么大,跟个足球场似的!哦,明白了,他们是在建造水下移动基地!乖乖,这个构思也太大胆了吧?”
陆扬微微一笑,说道:“不,俄罗斯人的核潜艇长期呆在北冰洋冰层之下,体积太小,潜伏时间就短,很不合算。你再看看美国人的新潜艇,更有新意,他们的灵感来自可组装的空间站。在一千米水下,所有潜艇可以和母舰拼接,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水下基地。而且,他们小型潜艇设计类似鳐鱼的体形,看上去像水中轰炸机。设计速度将达到100节,攻击力和灵活度绝对无与伦比。实际上,这是一种水下水上两栖战斗机。在空中可以达到0。7马赫(声音传播的速度,360米/秒)”
“不可能吧?难道水下母舰将要取代航空母舰?不过,水下母舰要是能做到这种程度,绝对要比航空母舰的安全性更大,因为可以躲避卫星和侦查飞机的定位。而且,两栖飞机的配备,水下洲际导弹的配备,使得攻击威力一点也不逊色与航空母舰。”
宋云超惊讶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但他是个行家,即刻知道这么做的优势。
随即马上又打开美日研究的新式水下母舰档案。看着屏幕上美日水下母舰旋转的360度全方位视图,眼睛都不眨一下。
好半天,宋云超终于张口问道:“陆扬,这些都是真的?看到这些东西,让我感觉到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更大了。你说,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陆扬点点头,“是真的!而且这两种水下基地都已经在建造中了。俄罗斯的已经测试了两次了;美日的,基础母舰由日本制造,主体结构已经下水,实验地选在钓鱼岛海域。但是据我所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