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抗议有用吗?老六的话你们也听见了,英国人一推六二五,根本不承认——沈葆桢,你是专管海军的大臣,你以为,英国人打的是什么算盘?”
    “臣想,英国人不惜冒着得罪我大清的危险,行资敌之举,其故不外有三。中日两国,兵延祸连,最后的结果若是日本得胜,自然不必提,英国人雪中送炭,资助军舰,事后日本人感激不尽,多方报答,英国在日本所能得到的利益,必将远超美法等国;日本人若是败了,则英国战舰恐亦当不保,届时死无对证,我大清也莫可如何。”
    “丹初兄这话不对,若是日本战败,而英国人所租借的战舰并不曾为我军击沉呢?这岂不留下大大的麻烦?我方穷究起来,又当如何?”
    沈葆桢向朱光第一笑,“此事易尔。日本人手中有多艘从英国购买的军舰,改换名字之后,便算作日本人自有的军舰。英国人只要以此为据,何愁不能搪塞悠悠众口?”他说,“至于日本人失败之后,左右英国人已经从日本人那里得到大笔的租借费,也不必担心舰船损失——在臣想来,英国人最担心的,就是战事过早结束,到那时候,英国人收不回战舰的费用,怕就要哭天抢地啦!”
    众人给他逗的一笑,皇帝也忍俊不禁,“那你说,我们如何应对?”
    “臣以为,眼下当命各省海军加紧对日海军作战,最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海战战事,这样一来的话,效果有二,第一,可以让西洋各国看一看我大清海上神威,今后再不敢心存轻视;第二,也好打破英国人的如意盘算,让他们好好的伤一笔大财!更要让英国国民、政府知道,为虎作伥最后的下场,结束人财两失!”
    “说得好!说得对极了!”皇帝朗声大笑,“但朕想,一味对日作战,也未必是万全之策,英国人不是想从旁拉偏架吗?朕偏偏不准!传朕的旨意,电谕两广总督岑毓英、闽浙总督李鸿章,让他们派南洋海军主力舰队出海,英国人想经过此处到日本去,先和我大清过过招再说!”
    这样的旨意等于是把中英两国逼到了战争边缘,较诸对日作战,这种想法太过疯狂,沈葆桢第一个表示异议,“皇上,若是真为此和英国兵戎相见,我大清海军固然无惧,但两线作战,恐有捉襟见肘之虞啊?”
    “你们以为英国人真的会和我大清开战吗?他们通过中日交战,从中大发日本人的国难财,这还说得过去,开战的事情嘛,朕谅他们没有这样的胆量!再说,即便英国人真敢开战,也不是一月两月之内就可以正式开始的,到那时,我大清海军要么早就打垮了日本海军,要么就是被对方打垮——若是前者,便没有两线作战之说;若是后者,连日本人都不能战败,何谈其他?”
    他最后一句所说的‘何谈其他’让奕等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认真在心中盘算一二,这等亡国之音更让人觉得胸前冰凉!而沈葆桢倒以为,左右是要对日作战,再增加一个英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他对英国人的了解,就正如皇帝所说的那样,即便是真要打起来,只怕也早就在对日作战结束之后了。
    电谕旨意到达福州,李鸿章双手发抖,“这……旨意可是翻译错了?”
    “大人,这样的大事谁敢不小心?卑职是命电传司连续验看过多次,才肯定的。”
    “传……海军提督丁日昌,到我这里来,说我有事,有要紧事!”
    把丁日昌请到总督府衙,将电谕见示,他也是一头雾水,“怎么回事?和日本人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又要和英国人开战了吗?”
    “想来是英国人意图暗助日本,与我为敌。”李鸿章胡乱说道,“对了,这乌丘屿所在,你可知道是在那里吗?”
    “知道。”丁日昌认真看着电谕,头也不抬的随口答应着,在电文中,把英国和日本相互勾结,并派遣多艘战舰准备赴日作战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该员接旨之后,即以乌丘屿、台湾永安港所在北纬25°为线,阻截英军舰艇越过此线,否则可视为侵略中国!南海海军提督,有战场决断权!”
    战场决断权,这是什么意思?丁日昌扪心自问,越发冷汗淋漓,难道要开炮阻止吗?英国人还击怎么办?就这样在台湾海峡掀起对英国的漫天战火?这样巨大的责任,自己扛不扛得起来?
    “大人?这?”
    “此事是皇上钦裁,”李鸿章说道,“老爷子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旁的人都是爱莫能助,也只有你老兄自求多福啦!”
    说完,他觉得有些太过明哲保身,又说道,“不过我想,既然皇上的旨意中写得如此清楚明白,料想于日后之事,早有主张,你也无谓惊惶。”
    这番话于事丝毫无补,反倒让丁日昌觉得此事更加棘手,草草一揖,出了总督府衙,径直回海军提督府,命人传各舰管带,到提督府议事。
    五月二十七日之后,南洋海军留下雷同、万荒、广亨号在海面巡弋,其他各舰返回福州港口——台海大战之前,奎昌为了不能出征作战,心中不满,杨廷辉和他说,对日作战,绝不会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结束,仗,还有的可打哩!——为日后再度领旨出发,进行必要的休整。因为这样的说话,奎昌一直盼望着。
    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等来的却是这样的命令,“军门,是不是要和英国人开战了?”
    “开战便开战,怕他怎的?”翦柄南第一个大叫出声,“东洋鬼子要打,西洋鬼子想拉偏手儿?敢伸手,就把他的狗爪子也剁了!”
    丁日昌不理他,转头旁顾,“宝顺,你以为呢?”
    杨廷辉想了想,缓缓摇头,“朝廷的旨意自然毋庸置疑,但卑职想,和英国人……能不打还是不要打的好。东瀛战事未果,若是和英国人轻启战端,怕吃不下来啊……”
    “我也是这样想,所以想再给朝廷上一份文书,请皇上慎重从事。”
    “军门所言自然极好,但卑职想,若是公文往复,耽误了时日,容英国人从台海之间安然度过,日后皇上责问起来,就是不了之祸!”
    “嗯,嗯!”丁日昌是悚然而惊的神情,“你说的是,此事是我疏忽了。那你说怎么办?”
    “我想,奏折要上,但差事也得办。不如就派遣舰队出海,沿途拦截……”
    翦柄南几个人在一边听着,这时候忍不住说话了,“军门,老杨,不是卑职大胆敢说您,这样做有什么意思?万一英国人一定要过呢?我们怎么办?是放他们过去,还是就此开炮?等朝廷的旨意,朝廷的旨意到了省里,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丁日昌真有些不高兴了,瞥了他一眼,“那你说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照旨意办呗!英国人老老实实回航便罢,如果想顶烟儿上,就开炮轰他娘的!”


第21节 台海争端(2)
    
    第21节台海争端(2)
    这一次从香港出发,远路赶奔日本本土的战舰一共是四艘无畏级铁甲舰:亨利四世号、德累斯顿级炮舰两艘:莱克星敦号和考文垂号、纳尔逊级炮舰一艘纳尔逊号。〃以亨利四世号为旗舰,指挥官名叫北龙尼,军衔是少校,他曾经受聘担任过威海、黄埔两处海军学院的外籍教习,清朝如今主力战舰上的各舰管带、枪炮长、轮机长有不少人是出自他的门下,这一次接到命令,航行出海,把座舰交到日本人的手中,让这个英国绅士大感奇怪:难道就不怕为此得罪了日本人吗?内阁众人是怎么想的?在日本的最终利益会怎么样还不知道,却先失却了眼前所得,这些人就看不见?真是短视!
    但身为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六月初七日,北龙尼登上旗舰亨利四世号,启程北上,沿广东、福建、台湾海峡一路北上,执行政府交付他的任务。
    五月二十七日台海之间的中日海战,他没有亲临观战,但听其他从战场外归来的英国战舰指挥官说,两国海军实力都很称一般,没有什么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战方式,特别是被日军击沉的清军战舰,更是舍长就短,战斗没有进行到多久的时候,就选择了以己舰冲击敌舰这种同归于尽的方式来完成对敌作战——到最后不但没有达成目标,反而给对方打沉!这种舰长,若是在英国,即便是侥幸活下来,也是难逃同僚的讥讽。
    北龙尼从侧面了解了一下,沉没的清军军舰是雷同号,管带叫许寿山,这个人自己不认识,想来不是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也觉得有些庆幸:若是自己的学生给人家这样品评,他这个做老师的,面子上也很不好看吧?
    他这一次要负责交到日本人手中的亨利四世号是1878年下水的第二代铁甲舰,标准排水量:20,500吨,满载排水量:23,800吨;总长187米,型宽吃水5。9米;定员1154人。舰上的锅炉是有6台50型燃煤锅炉,主机4台蒸汽轮机,功率:9,2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5节,续航力12000海里13节。
    主炮是8门50型300毫米l45型舰炮(4x2),副炮:12门150毫米l47型舰炮(6x2),速射炮12门100毫米l50型舰炮(6x2)。主装甲带220-380毫米,装甲隔舱200-350毫米,甲板75+85毫米,炮塔200-470毫米,炮座380毫米,司令塔220-470毫米。
    相对而言,无畏级的各项性能近十年来服役的众多英军主力战舰中绝对是优秀的。而据传说,这种战舰在设计师吸收了中国皇帝手绘的远字级铁甲舰的优点,但北龙尼对此嗤之以鼻:英国人才从来不会那些剽窃别人设计的龌龊事呢!
    因为顾忌到中国可能做出的强烈反应(中国人已经知道了此事,但为华尔琛搪塞了回去),北龙尼奉有严厉指令: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和中国人发生正面冲突;换言之,他绝对不能做首先开炮的那个人!
    北龙尼能够选择的路线只有两条,或者从台湾海峡,或者绕行台湾,从太平洋上直插日本列岛,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前者的路途会稍远一些,但风浪要小得多——七月的太平洋,正是多风多雨的时候,凭英军的舰艇固然是无惧,但能够避免还是应该避免。因此,北龙尼选择了前者。
    船行海上,风平浪静,亨利四世号以13节的时速缓慢前行,驶过广东南海海域,前面不远处就是台湾海峡,只要能够顺利经过此处,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确定,不会遭遇到任何危险了。北龙尼最后一次举起望远镜,就准备到舱中去休息,但望远镜中的景致,让他的心脏简直都要停止跳动了:前方一万米左右的海面上,挂着大清南洋海军青龙旗的战列舰、铁甲舰及炮舰成‘一字型’排列在海面上,不用看也知道,对方一定不怀好意!
    此时中国的舰艇也发现了驶来的英军舰队,丁日昌放下望远镜,吩咐一声,“给英国人发旗语,告诉他们,我奉皇上谕旨,不允许英国舰队通过北纬25°线,否则便视作侵略中国,一切后果,由英国人承担。”
    北龙尼等翻译把清军的旗语翻译好,气得一张银盆大脸涨得通红!中国人太狂妄了!我就不相信!吩咐,“保持原来航向,继续前进!”
    “大人,英国人根本不理我们,还在继续前进。”
    “他们距离我们设定的界限还有多远?”
    “不足8,000米。”
    “等到5,000距离的时候开炮,跨射!警告英国人,不许前进。”
    三千米的距离在13节的速度下,不超过8分钟的时间,也算是瞬息可达了,北龙尼等眼见清军主力舰上的炮口闪过一道白眼,大惊失色!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人真敢放开手脚,不顾一切的蛮干。炮弹落在纳尔逊号身后四百米左右的水域中,溅起粗大的水柱,“这是第一次警告!”这是来自中国舰队的正式通知。
    北龙尼嗓子中一片干涩,连咽一口吐沫也觉得比往日更辛苦起来,“舰长阁下?是不是要做战斗准备?”
    北龙尼想了想,回身问道,“你说什么?”
    “我是说,是不是也要做好战斗准备?”
    “嗯龙尼胡乱的摇摇头,“不,暂时不需要。”
    太湖号上,丁日昌同样满头大汗,英国人兀自不肯停止前进,看样子,是根本不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了,难道真的要就此开战吗?若是只有眼前这几艘军舰,自然不惧,但在他们身后,却是强大的英国海军,初生不久的中国海军,能是人家的对手吗?
    双方的距离一再拉近,瞭望员汇报的声音如丧魂钟般的敲打在双方指挥官的心上,“还有4,300米,4,000米,3,600米。”
    “开炮,第二次警告!”
    炮弹发射出去,英军继续前进,“还有3,100米,2,800米,2,500米。”
    丁日昌心中叫苦,连续两次警告发射,英国人既没有答复,也没有停船,更没有转向,像是都死在船上一样,“王八蛋,你们倒是也采取点动作吧?大人,还有不足2,000米!”
    丁日昌双手攥拳,静静地站立在舷窗前,一言不发,“大人,还有1,500米,1,200米,还有不足1,000了!。”
    “拉响作战警报!命令所有人,只要英国人跨过北纬25°线,就不惜一切代价的轰沉它!”
    “嘟~!”悠长而响亮的汽笛声连对面的英军都可以清晰的听见,北龙尼知道,中国人是铁了心要干到底了!
    这让他又惊恐又疑惑:中国人疯了吗?和日本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就忙不迭的要挑起和大英帝国的战争了?还是中国的官员都是死人?就任由他们的皇帝下达这样荒唐的命令,而不做任何的劝解?
    “舰长,我们和中国舰队的距离已经不足一千米了。”
    “航速降为8节,发旗语,告诉中国人,我们此番调动军舰,只为观战,并非其他。”
    见对方终于有了反应,丁日昌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听完参谋的翻译,大声说道,“打旗语告诉英国人,尔等来意,我方尽知。彼此皆为军人,不必弄虚假之语!我奉皇命,严守北纬25°线,贵方越过此线,即视作侵略中国!”
    北龙尼无奈苦笑,即便对方这样说话,他还是得继续装糊涂,把刚才的旗语又打了一遍,“大人,英军舰队距离我方已经不足500米了。”
    丁日昌点点头,“开炮,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警告!”
    轰然巨震中,炮弹越过英军舰队的上空,在海面上炸出粗大的水柱,同时,清军不惜一战也要阻止英军穿过台湾海峡的决心也最后一次展露在英国人眼底,这一回,北龙尼不能不慎重对待了。
    “大人,还有不足300米,不足250米,不足200米。”
    亨利四世号上,舰上大副心中焦急,这种距离下,舰长兀自不肯下达全舰作战准备的指令,一旦清军开炮,英军就只能被动挨揍,下场不问可知,“舰长?是不是做好战斗准备?”
    “还有不足150米!”瞭望员的一声呼喝,让北龙尼缓过神来,举起望远镜看过去,太湖号两侧的锚链深深地扎进大海,巨大沉重的舰体在海浪的作用下却丝毫不见摇摆,似乎在象征着中国人不可动摇的决心,“还有不足100米!”
    北龙尼痛苦的闭上眼睛,吩咐一声,“左满舵!”
    眼见英军旗舰亨利四世号在距离警戒线不足100米的距离上划起大片的浪花,调转船头,向左倾斜,丁日昌几乎连站都站不住了,“终于把英国人吓跑了!”
    “军门,您没什么吧?”


第22节 外交纠纷
    第22节外交纠纷
    香港总督及英国驻中国各地的领事、驻京使节,对中国大清政府这样粗暴的做法大为不满,约翰。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