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接到通知的时候,真是既有点胆怯,又有点兴奋,毕竟,他前世只是一个软件开发的项目经理而已,虽说电视里经常看到国家主席啊,总理什么的。但现在是要和他们那个级别的人去面对面,正儿八经的讨论事情;兴奋的是在前世,自己如果去摆个摊体验生活的话,还得被城管赶的货,而现在,却是和一国首脑们去谈论天下策略,以后要还是想去体验生活,看古代的城管敢赶不?
    钟进卫前往客场作战,那是大臣议事,阿奇就不能陪了,帮钟进卫整理了下衣服,又嘱咐了一些细节上的内容,才放钟进卫走。
    钟进卫到达主敬殿的时候,孙承宗还没赶来,一看殿里面的三个人都是自己熟悉的,崇祯皇帝,王承恩,温体仁,紧张的心情就放松了些。
    温体仁看着慢慢进来的钟进卫,有点憔悴,不过jīng神头还是可以的,体型嘛,比起上次看到,好像瘦了不少。
    钟进卫也是一边走进来,一边打量着温体仁,只是感觉他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现在应该是他的事业上升期吧,chūn风得意,当然不会变老了。
    见礼完毕后,崇祯皇帝知道钟进卫还没完全恢复,特意在温体仁的左下方设了座,让他坐着。
    “钟先生,温卿已观看过你的两个奏章。”崇祯皇帝等钟进卫一坐好,就说正题了。
    哦,这个老江湖不知道是怎么看的,被后世实践检验的东西,没问题的吧。钟进卫心里想道。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故意停了下,看看钟进卫的表情,察觉到了他的期待之意,心里不由起了一点捉弄之意:“可知温卿如何评价否?”
    钟进卫转头看看温体仁,根本就无法从温体仁的脸上发现一丝有用的信息。无奈,钟进卫转回头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我相信陛下都说过不错的,温大人应该与陛下所见略同吧?”
    无语,这个钟进卫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崇祯皇帝没想到钟进卫会把自己给绑上。还好,温卿跟自己的意见差不多,否则的话,不是让温卿难堪了么。
    崇祯皇帝对着钟进卫点点头,说道:“先生那标点符号的法子,温卿以为可以推广之,朕同意了,让其cāo办此事。”
    钟进卫一听,无声的笑了笑,都不是老顽固,不错,合作愉快。
    “至于军制革新之策,温卿有话说。”崇祯皇帝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是吊着钟进卫,让温体仁来说,自己一边看着。
    温体仁一看圣上让自己说,也就不客气了:“此策确实绝妙非常,出人意料之外,有治当前军队顽疾之功效。”
    看到钟进卫那开始得意的笑容,温体仁一个转折:“不过此策乃有未曾言及之处,致使此策成为赵括之言,纸上谈兵而已。”
    啥,咋可能呢,钟进卫不信:“怎么可能,你说来听听?”话音刚落,就感觉到自己太急躁了,人家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又改口道:“请温大人赐教。”钟进卫说完还站起来学着古人的样子,双手抱拳,做了一稽。
    孺子可教,温体仁心里微微点头:“此策的中心可否为dú lì之军需官?”
    “是啊。”
    “然则军需官的要求甚高,其来自何处可以胜任?”
    “当然是党校啦!”钟进卫毫不犹豫的说道。
    什么,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没有听懂。正准备问的时候,内侍进来禀告:兵部尚书孙承宗前来觐见。
    只好先让孙承宗进来再说了。
    孙承宗刚回去,以将要过年为由,传达了汰弱留强,裁减勤王军的旨意。然后就接到说崇祯皇帝有要事相商,就赶紧赶了过来。
    进入主敬殿一看,除了崇祯皇帝之外,还有礼部尚书温体仁也在,有点意外,要事还跟礼部有关系?王承恩自动的被他忽略了。然后又看到一个穿着一身番子衣服的年轻人坐那,就更意外了,这个是什么人,怎么在圣上面前有如此殊荣。
    他给崇祯皇帝行礼后,也被赐座,就在钟进卫一侧的前头。
    崇祯皇帝等孙承宗坐定之后,笑着对他说道:“孙师傅可知坐你身后之人?”
    孙承宗转头过来再次确认带着笑容的钟进卫,还是不认识。于是摇了摇头,回道:“臣不知。”
    “他可是与你有关系的哦?”崇祯皇帝没捉弄成钟进卫,现在竟然拿孙老头开刷了,看来心情不错。
    孙承宗这次看也不看了,直接说道:“陛下,此人看似庙宇和尚返俗未久,加入了东厂。臣不识此人。”
    要是温体仁的话,肯定不会这样直接说了,孙老头就是直啊!
    孙承宗没有猜出来,崇祯皇帝目的得逞,呵呵的笑了,然后说道:“他就是之前救驾之人,孙师傅听说过吧,也是向朕举荐孙师傅之人。”
    救驾之人,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孙承宗有所耳闻,不过没想到是眼前之人,更没想到是他推荐了自己,使自己有了重新出山之rì,在家抱孙养老实非己本意。
    钟正军从孙承宗一进来就一直在打量他,干瘦,花白胡须却又很jīng神的一个老头,穿着大红绯袍,显得颇有点威严,说话嗓门大大的,中气十足,走路微微有点罗圈腿,却又很稳健。
    听孙承宗说自己的时候,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前世理的是平头,现在几个月没有理发,已经长了不少,但比起古代之人,差距还是很大的,难怪被误会了。
    “这里有钟先生所献两策,一为标点符号,此事与孙师傅关系不大,已让温卿办理此事;此次诏孙师傅前来,就是为了第二策,军制革新。”崇祯皇帝言归正传道。
    此人如此年轻,能献什么军制革新之策。孙承宗颇有点不以为然。
    崇祯皇帝看孙承宗表情,就知道他不是很相信钟进卫能有什么良机妙策。
    “孙师傅不要小瞧了钟先生,你先看看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崇祯皇帝说完让温体仁把奏章转给孙承宗。
    孙承宗基本和之前温体仁看的时候一样的反应,也看出了温体仁看出的问题,而且,还更进一步,除了说出温体仁之前指出的缺陷之外,还有一些,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再补充一点:军需官单独dú lì之后,如何晋身,以何晋身,也未有言明。另外,一军之中,如有两首,如何号令全军?”
    崇祯皇帝点点头,不愧为老于行伍之人,能看得更远。
    既然意见都提出来了,怎么解决首先就得看提出主意的人了。
    刚才听到意见的时候,钟进卫参考后世,已有一个想法了,见大家都看向他,也不慌乱,说道:“刚才提的这些意见,是我之前没有讲清楚,我再补充一下。”
    这些都是难题,在座几人一时也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此时见钟进卫说只是之前没有讲清楚,方法是有的,不由得集中了注意力,都想听听钟进卫怎么说。
    ……………
    一大早就有事要忙,没时间上网更新。今天迟了,不好意思!

第四十章 军需官
        “军需官的条件是比较苛刻,就目前来讲,全国挑一些,应该还是能挑出来,但诚如两位大人所说的,推广全**队的话,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现成的。那么既然没有那么多现成的,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培养呢?”
    几个人一听,是啊,为什么不自己培养呢?之前崇祯皇帝,包括经历和经验丰富的温体仁和孙承宗都没有想到的原因是:他们下意识的把军需官归为武官一类。在明朝都是世袭的,不管是兵丁还是将领,哪有主动去培养武官的道理。现在还有不少总兵级别的武将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的,更何况是低于总兵好多级的军需官呢。
    “但朝廷培养武官,在本朝尚未有先例。怕是与祖制不符。”孙承宗首先开口说道。
    一旁的温体仁也跟着点点头。
    打破传统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能用的,会遇到很多守旧人员的反对,孙承宗怕崇祯皇帝不知道轻重,首先点出了这点。
    钟进卫一听,也不说话,拿眼睛看向上面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知道钟进卫看自己的意思,就是要自己表态,以前钟进卫跟自己说过帮自己中兴大明,会有很多祖制的东西要打破。现在就是一个了。
    再想想军队的**,关外未开化的建虏在众多勤王军的包围中,如入无人之境,以致关内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也迫使自己下勤王诏。再要不革新军队系统的话,建虏多来几次,朕这个位置都很难说还能坐多久了。
    崇祯皇帝深深的体会到军制革新的迫切xìng和必要xìng,所以用力坚定的点了点头:“孙师傅不必担心,等我们把这个革新之策完善好之后,朕有决心实施之。”
    孙承宗和温体仁都不是因循守旧之人,只是担心这军制革新会损及很多人的利益,拿祖制说话。如果没有圣上坚定的支持,再好的策略革新,都是难以推行的。献策之人,还会变为众矢之的。
    崇祯皇帝对孙承宗说完后,看向钟进卫,道:“钟先生,如何培养军需官,可有良策?”
    “陛下,对于军需官的种种要求,两位大人刚才已经提出了,既然要求已经提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有针对xìng的进行培养。”
    孙承宗和温体仁都微微点头。
    “首先,必须有一定的身体基础,能跟上军队行军作战,则军需官胆子要大,也需要cāo练,只是不以cāo练杀敌为目的,而是强身健体。”
    钟进卫说的兴起,也不管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站了起来,伸出左手的一个指头道。
    “其次,军需官的本职职位是分配军需,则应懂算术,会记账。这些前提首先就是要求识字。”钟进卫伸出左手的第二个指头。
    “第三,军需官还需做思想教育工作,则必须能说会道,有一定口才才能胜任。”钟进卫伸出左手的第三个指头。
    “第四,军需官做的思想工作主要是面对士卒,所以必须能和士卒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视士卒为卑贱之人。所以军需官还应有与士卒同甘共苦的jīng神,士卒才会听从,敬佩,由此的思想教育效果也会更好。”钟进卫伸出左手的第四个指头。
    “第五,军需官必须忠于陛下,忠于朝廷,奉公守法,公正廉明才行。”钟进卫伸出左手最后一个卷着的大拇指。
    钟进卫在两位大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对于军需官的具体要求。然后他晃了晃伸着五个指头的左手,然后又握成拳,重新伸出三个指头。
    “总结来说,其实一共是三点:身体素质,所需技能和思想教育。不知大家是否认可。”
    崇祯皇帝和孙承宗,温体仁都点点头,连站边上的王承恩都不自觉得点了点头。
    “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一个学校,就是学堂,招收各类学生,可以是来自军队的士卒,或民间的秀才这类知识份子,或者是普通百姓,哪怕是贱籍的百姓都没问题,只要其能通过入学考试,就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让所有的人竞争上岗,每过多少时间进行一次考试,如果通过,则符合了我们的条件,可以使用,考试不通过,继续学习,三次不过,则不再具备学习资格,成本太高。”
    整个主敬殿内只有钟进卫一个人的声音,侃侃而谈,透着一股自信。
    “不识字的怕不行吧?”温体仁发言了。
    钟进卫转向温体仁,说道:“温大人,我以为只要其有忠君报国之心,能说会道,善于沟通,则学习算术,记账都不是难题。”
    人心是最难测的,谁都可以口头说忠君报国,但实际上又有谁能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大家其实都知道这点,但明面还必须得提。
    “另外,由于目前的士卒基本上是不识字的,所以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让军需官教给士卒传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歌曲么,反映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为主。或者再把军纪也编写进去。”
    “戚大帅当年有编过曲子,不错,钟先生见识广博。”孙承宗听到这里赞扬道。
    呵,那是,我比你们多四百多年的见识呢。钟进卫在心底暗暗的说道。
    说到士卒,钟进卫想起了点什么,接着说道:“陛下,其实,不但军需官,将领需要识字,连士卒最好也识字。”
    这话一说,几个人都面面相觑。士卒都识字,那朝那代都没有过的事情啊。
    崇祯皇帝透着好奇,问道:“钟先生,此言何解?”
    “读书,识字,明事理啊。如果士卒都明事理了,就不会盲从。心怀叵测之人,就是有鼓动煽动,最底层的士卒也会分辨其心好坏。”
    钟进卫见几个人好像并不是非常赞同的样子,就继续说道:“比如现在当兵吃粮,有nǎi便是娘,暂时没有粮草就要闹事。这就是不识字,大老粗的表现。如果明事理了,则会多考虑闹事的后果,也更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
    钟进卫话不停歇:“还有,侦察兵,哦,现在是夜不收,侦察敌情的时候,如果读书过的,更容易计算分析敌情,然后将有效情报,更准确的传达回来吧。”
    崇祯皇帝,孙承宗和温体仁都陷入了沉思,钟进卫不管他们,自己说着:“士卒识字,就会多读书,就能多长见识,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战场混乱,无法接受到上级指令,也不大会慌乱,多一份胜算。”
    最后,钟进卫做了总结:“就是士卒如果能读书识字,则那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情况下该怎么选择,都能比不识字的士卒更容易正确的做出选择。”
    崇祯皇帝想着钟进卫所说的话,脑海中想着:如果真的连士卒都识字的话,连唐宗宋祖都会惊的目瞪口呆吧。
    “这太耸人听闻了,读书乃读书人之特权,如让士卒都读书的话,怕读书人不会同意。”温体仁提醒道。
    “温大人,这没什么耸人听闻的,这个只会是趋势,自古以来,读书人也是从不读书过来的,士卒也是人,凭什么不能读书了。”钟进卫反问道。
    孙承宗倒不管这些,虽然他是文臣,但他更多的是待在军伍中。他问道:“士卒如此之多,如何让其读书识字?”
    钟进卫又转头看向孙承宗:“可让军需官在训练打仗之余教士卒读书识字,不要求士卒能吟诗作对,只需识字就成。”
    崇祯皇帝倒是不反对士卒识字,都是朕的子民,现在的这些读书人都读成孔方兄了,利yù熏心,朕迟早要治治他们,但如果让士卒读书识字,那额外需要多少纸笔,多少钱啊。于是说道:“朕暂时没有余钱给士卒买笔买纸让其读书识字啊!”
    钟进卫笑着对崇祯皇帝道:“陛下不用担心,费不了多少钱的。当年岳飞岳武穆传说中也是家境贫寒,是在沙盘上用树枝练习写字的。”
    停了停,然后又得意的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可记得我以前搞出来的那块黑板么?”
    崇祯皇帝想起钟进卫以前把一块木板涂成黑sè用来写字的情形,于是,点了点头。
    温体仁在一旁反倒恍然大悟了,知道这个东西可以用上。
    “有了这个黑板,就不需要纸了,上面可以写字,然后擦掉再写,反复利用。士卒练字,可以在地上反复写字擦掉,节约了纸张。而且有了这个黑板,一个军需官可以同时教很多的士卒一起读书识字,都没有问题。”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才发现原来那块黑板有那么大的用处,能省不少钱啊,不由连连点头,好东西啊。
    “而且,大块黑板如果难以携带,可以让士卒自己背一块小黑板,方方正正的一块。平时如果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