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
    用柳木棍搅拌生铁液,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这也是后世所说的抄钢法。
    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在原本的历史上,被宋应星记进了他自己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从而流传到了后世。
    这个技术在历史上,要比欧洲要领先一百年左右。只是技术自满清开始,几百年内不但没有多少发展,反而大幅倒退,让人很是遗憾。
    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温度不够,以致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而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
    在这个位面上,因为钟进卫的提醒,温度得到提高,达到了炼钢的要求。不过随着温度的提高,又带来了新问题,导致炼钢一直不理想。
    第一个问题是高温耐火砖的问题,钢铁厂用了那么久的时间,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直在实验耐火砖的材料,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找到了合适的耐火砖,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炼出来的钢铁质量都不行,比较脆。
    有关这个问题,也幸亏是有朝廷的支持,经过南北比较,发现南方炼出来的钢铁普遍好于北方。经过炼铁方法的全方面比较,发现了北方是用煤炭,而南方则用木材。
    于是,京师的钢铁厂也改用木材,发现确实提高了钢铁的质量。但京师附近的木材有限,而煤炭充足,光用木材的成本实在太高。
    工匠们就又开始琢磨新的方法,实验来试验去,还真找到了法子,就是用焦煤炼钢铁,比单纯的煤炭炼钢铁要好上不少。
    或者是受研究所提成的刺激,工匠们不断地努力创新,揣摩更好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又被他们发现在炼钢铁的时候,加入石灰石、石灰之类的物质时,钢铁质量不错。
    但随之而来,又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炉壁的侵蚀与破损。自从用了石灰石这些辅料之后,就变得很严重。
    钢铁厂的工匠们不得不再次实验炉子里新的耐火砖,一直到上个月,才找到一种叫白云石耐火砖,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正在重新修建新的炉子来炼钢铁,重新开始正式生产还要等到下个月。
    钟进卫对于炼钢这些东西并没有涉及过,因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示。
    不过钟进卫和古人比起来,有一个优势是他们没有的。因此,钟进卫交代钢铁厂的研究员,要求他们不但是实验出来了,同时也要把原理搞清楚,并进行总结。
    只有如此,才能举一反三,做到真正的掌握,并推动钢铁技术的向前发展。
    对于这点,钟进卫还同时要求宋应星进行跟进,千万不要马虎。
    等到钟进卫从钢铁厂视察完了之后,天就黑了。钟进卫便没有再去紫禁城,回家写总结去了。

第七百九十五章 粮食危机
    次日一早,钟进卫还没出发去紫禁城,就由内侍来兴国公府传旨,让他马上进宫觐见。
    钟进卫吓了一跳,以为又有什么意外发生了。他一边连忙动身,一边询问一起回宫的传旨内侍,到底出了什么情况。
    但内侍并不知道,而且也没有急递之类的事情,只是一大早皇上和内阁首辅温体仁商议了一会事情后,就下了这道旨意。
    钟进卫只好带着疑惑赶到紫禁城,在文华殿见到了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和内侍所说不同的是,此时还多了一个户部尚书毕自严。
    “钟师傅,那粮草调拨的事已有了结果,另外还有一些消息,朕和温卿商议之后,就把你找来再议一议,免得回头又不知去什么地方找你,耽搁了时间。”崇祯皇帝一见钟进卫,就给他解释招进宫的原因。
    他这么说是因为钟进卫现在只是兴国公,只有爵位,并无职位。理论上无需每天进宫议事,可以在家享清福。
    在之前的时候,钟进卫要去各处研究所视察情况,崇祯皇帝怕他今日还去,会一时半会找不到他人,就早早派内侍把钟进卫招进宫了。
    钟进卫昨日已经视察了几个重要的研究所,原本就计划今日一早进宫的,因此崇祯皇帝其实是多此一举。
    钟进卫很是关心粮草调拨的事情,辽东能不能稳定下来,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开始重建,安置各地军户移民到辽东,关系十分重大。
    因此,钟进卫一听完崇祯皇帝的话,就马上问道:“陛下,粮食调拨一事如何?”
    崇祯皇帝没有直接回答,因为现场有专业人士。他冲户部尚书点点头,就有毕自严向钟进卫介绍道:“下官接旨之后,就调配各地粮草,目前已经调拨出了一些,准备发往辽东。不过数目不多,可能只能坚持辽东军民、包括原有辽东人口的两个月之用。”
    “怎么才两个月?”钟进卫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
    毕自严就知道钟进卫会有如此一说,他马上解释道:“兴国公的辽东一战迅速,各地基本未遭到破坏,这个是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辽东的人口并未因为此次战事而减少多少。。。”
    钟进卫听到这里,就猜出他想说什么了。因为建虏本身就缺粮,又因为坚壁清野之策,粮食储备就更少了。加上今年因为战事没有收成,虽说是得到了人口红利,但同时也给大明增加了巨大的粮食负担。
    原本由皇太极头疼的事情,现在转移到朝廷身上了。随着大明在辽东控制的疆域不断扩大,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
    果然,毕自严接下来的话,就是钟进卫所想的理由。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插话补充道:“朕也已下旨让镇北伯暂缓往北扩张,至于科尔伯那边,因为要先筑城,本身不会先扩张,但也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粮食。”
    一切事情的关键,就是粮食。钟进卫想了一会,就又问道:“后续还能调拨一部分出来么?”
    “只能是尽量调拨,从各处地方挪用一部分。如果下半年各地收成好的话,或者能解决今年的粮食问题。”毕自严想了一下,才回答钟进卫道。
    钟进卫一听,不由得苦笑,怎么可能收成好!这可是在小冰河时期,去年末的时候还没怎么下雪,现在北方各地的干旱比起前几年,更是严重。
    温体仁刚才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在一边旁听而已。到了此时,他才补充道:“兴国公,从各地的粮食开中法传来的消息看,情况不容乐观。原本定的盐粮兑换价格,已经很难再吸引粮商了。朝廷在你出征辽东之时,已经调整过一次盐粮的兑换价格,但效果并不明显。”
    崇祯皇帝也是听得点点头,跟着补充道:“早上朕和温卿商议,也会让辽东实行粮食开中法,不管多少,都能增加一点粮食补给,但不能寄太大希望。”
    在不久之后的辽东,还会增加大量人口,就是北方各省淘汰下来的将士和各处卫所的军户。一则是充实辽东汉民,二则减轻北方各省的粮食压力。毕竟这几个省份全都受灾严重,能安置到辽东去是最好的,因为至少那边有大量土地可以分配种植。
    事情说着说着,崇祯皇帝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他对钟进卫道:“钟师傅,前几日已经议过,现在是解决北方军队问题的最好时机,因此各项事情又不能暂缓。还有修建各处大型补给点,也缓不得。而这一切,都需要粮食。”
    说到这里,他又带了一丝希望,看着钟进卫问道:“钟师傅,你可有收获?”
    原定的任务之一,就是让钟进卫去视察新的农作物,因为这个内容,他最为熟悉。
    钟进卫看殿内三人都露出极为关注的神态,不由得微微苦笑道:“是有收获,但对于目前的情况帮助较小,大面积的收获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有可能。”
    说到这里,钟进卫就拿出自己在昨晚总结的一份奏章,让内侍转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钟进卫的话,已露出失望之色。以后怎么样可以先不管,朝廷最需要的是先渡过眼前这几年。
    他快速看完之后,让内侍转给其他两个臣子,自己则对钟进卫道:“钟师傅的几条建议很好,朕会马上安排人去做,但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起到作用的。”
    温体仁在看完之后,也跟着说道:“是啊,农耕技术的推广,水利设施的修建,都需要时间,才能显出效果。”
    毕自严在温体仁说完之后,还雪上加霜地提醒殿内的人道:“这水利设施的修建,还得需要大量钱粮,这也是个问题。”
    崇祯皇帝有点头疼,他无奈地道:“要是过了这几年,新型农作物有了大面积的收获,各处补给点修建完了,藩王开始封建北美,能减轻一些国内的压力,水利设施,农耕技术也都能有个结果,朕相信到时候粮食问题会大大缓解,现在难就难在当下了!”
    一切矛盾都集中在了眼下的粮食问题,殿内几人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都没有说话,文华殿一下安静了下来。

第七百九十六章 南行定局
    过了一会,还是钟进卫先开口了,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唯有打东南亚粮食的主意了。”
    崇祯皇帝听了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但转眼又消沉了下去道:“朕记得钟师傅的这个建议,但现在市舶司才刚成立,前期肯定会有不少事情,不可能那么快出效果。”
    户部尚书毕自严看着钟进卫的后背,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当即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不如让兴国公出马一趟,前往南方解决粮食问题。臣至少有两条条理由,能说明国公此行的必要性。”
    殿内三人一听,都看向毕自严,其中崇祯皇帝问道:“毕卿说来听听?”
    钟进卫本人也很有兴趣,看毕自严怎么个说法。
    得崇祯皇帝允许,毕自严就说开了:“第一,此主意是国公所出,因此国公最为熟悉。市舶司制度也是国公提议的,就如京师的研究所一般,由国公去转一圈,说不定都会有收获。”
    “第二,国公从海外归来,在我大明官员中,自然是最熟悉东南亚各国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最合适的策略,非国公莫属。”
    温体仁在边上听了,也插话补充道:“南边海上不太平,西夷、海贼肆虐。综合起来,涉及到市舶司、两广总督、东厂、锦衣卫各方面的协调。最好是由一位高级别的朝廷官员前去统筹协调,如此才能尽最大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从东南亚获取粮食。”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他看向钟进卫,自己又说了一条理由道:“钟师傅,还有交趾事宜,这么大的事情,就厂卫在主持,朕也不放心。”
    钟进卫不由得苦笑,这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到最后自己是非去不可了。
    他自己倒没什么意见,甚至还有一点盼望。因为他在后世,就是工作生活在广东,能回去看看明末的广东,也是好的。
    但现在的关键是阎应芳又怀孕了,之前的时候,忙于对虏战事,没机会好好陪她。现在以为灭了建虏,又卸任了京营提督一职,就有时间陪了。真是没想到,情势所逼,自己又得出差了。
    不管怎么样,钟进卫还分得清,陪怀孕的老婆,和为大明筹粮食,孰轻孰重。
    只见钟进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愿意前往广东一趟,尽力筹集粮食。”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笑着道:“由钟师傅亲自走一趟,朕是最为放心的。”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说道:“此去最要紧的还是你自己,不要太过劳累;要注意安全,不要涉险。你要明白,对于朕来说,你比粮食重要百倍、千倍。”
    崇祯皇帝已经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当他再一次说出来的时候,钟进卫还是感到有一种激动。因此,他当即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定当尽力。”
    一边的毕自严见到崇祯皇帝如此看重钟进卫,心中在诧异的同时,也有一丝嫉妒。
    而另外一位旁观者温体仁,却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他知道钟进卫的来历,如果让他来选,也肯定是选择钟进卫这个无价之宝。
    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忽然又说道:“钟师傅,此去南边,如果能及时赶回来是最好。否则也不用担心,朕会让御医、稳婆去你府里备着。”
    钟进卫听得一怔,自己好像没和崇祯皇帝提过阎应芳怀孕的事。但随即他又释然了,崇祯皇帝知道才是正常。
    现在崇祯皇帝表态,他当然愿意,当即谢了。
    而温体仁和毕自严则才知道钟夫人又有身孕了,纷纷恭喜钟进卫。
    这事情就是一个小插曲,也算是活跃了一下气氛。接着四个人又开始商议钟进卫南行的具体事情,一直商议了好久才算结束。
    钟进卫从宫里出来之后,就去了一趟兵仗局。
    兵仗局掌印太监范俊听到钟进卫前来,愁眉苦脸地迎了出来。钟进卫一见,就哈哈大笑地对范俊道:“范公公,你别误会,我不是来催你的。”
    范俊一听,当即配合钟进卫,夸张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般地回道:“吓死咱家了!”
    然后他又向钟进卫拱拱手,满面笑容地道:“咱家没做出那后膛枪,都不敢过去恭喜国公,这里赔礼了。”
    “呵呵,口头赔礼不算,什么时候请客吃饭才是正事。”钟进卫一边调侃着一边在范俊的引导下,往里走去。
    “没问题,国公指定一处地方,咱家不二话!”范俊尖着嗓子,一边走一边拍着胸脯保证道。
    钟进卫看了他一眼,忽然又变卦了,只听他道:“想了一下还是觉得吃饭太麻烦,折现吧!”
    范俊还正准备在脑中想下兴国公接下来会说去哪个地方吃饭喝酒,没想钟进卫却是这么一句话,意外之下,差点被自己的脚绊倒。
    顾百川等人在他们两人身后,无声地笑了。国公老是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和言行,他们已经有点免疫了,不会像范俊这样,有这么大的反应。
    一行人到了兵仗局的会客大厅,分别就座之后,钟进卫就对范俊直言道:“范公公,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过来兵仗局,就是有几件事情要和你说说。”
    “国公请说。”范俊一听,连忙神情正经起来。
    钟进卫也不和他客气,直接说道:“第一,后膛枪的研究不能松懈,包括其他改进枪械的进度,都不能松懈。”
    “国公放心,咱家不会因为建虏没了就会放松的。”范俊一听,连忙保证道。
    钟进卫露齿一笑,点头道:“这样就好!第二,枪械的生产还需加大产能,不但要装备边军,还要把京营手中的旧枪更新换代。”
    “兵仗局已经在全力打造燧发枪。如果朝廷想早点装备边军的话,可以把京营换下来的枪给边军装备。”范俊也知道朝廷整编边军的事情,就提了个建议道。
    谁知钟进卫却摇摇头道:“京营的旧枪应该会在这几个月内换掉,但并不是用来装备边军,而是卖掉。你这边必要的时候,就再征集工匠,加大产能才行,因为燧发枪的需求很大。”
    范俊一听,眉头皱了起来,想着自己都不够用,还要卖掉?

第七百九十七章 李老四的婚事
    不过范俊马上就把眉头松开了,自己只是一个兵仗局掌印太监,管好自己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