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想着王承恩刚才禀告的内容,心里是一阵阵的怒火。忽然,他看向钟进卫,很奇怪,钟进卫这个当事人,反而一声不发,看着像在发呆一样。
    “钟师傅。”崇祯皇帝叫了一声钟进卫。
    没反应,崇祯皇帝就提高了点声音,又叫了一声:“钟师傅?”
    还是没反应,不会吓傻了吧,崇祯皇帝心里担心,就大声的对钟进卫喊道:“钟师傅!”
    啊,怎么了,这么大声。钟进卫吓了一跳,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在。”
    “钟师傅休要害怕,朕会给你做主的!”崇祯皇帝担心钟进卫会因此害怕而不再敢给自己出谋划策,就安慰道。
    “啊,不是,臣没害怕。只是,臣由这件事情,想到了其他事情。”钟进卫赶紧解释。
    这也能开小差?崇祯皇帝对钟进卫有点无语,不过也很好奇钟进卫又想到了什么。于是,他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想到了什么?”
    “陛下,是这样的,臣想到,这京营是非整顿不可了。恐怕要重建都不一定。”钟进卫回道。
    刺杀钟进卫的真凶被发现,他却一点都不激动,反而开始替自己考虑其后续应对措施,崇祯皇帝心里不禁暗暗感激。
    其实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听王承恩的禀报后如此暴怒,就知道不用自己cāo心了,那两个主事之人不会有好结果。然后心思一转,就转到对这件事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后续处理上去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京营竟然如此糜烂,自然不可再用,重整京营就在所难免了。
    “这是第一点,臣想的第二点是,京营整顿最好在赶走或击败京畿之地的建虏之后马上开始。可以借云集京畿的勤王军,压制京营可能存在的抵制。”钟进卫说了整顿京营的时机。
    “钟师傅考虑的是,朕也是这么想的。”
    “第三,重建的京营,可以分几部分来组成。趁机调勤王军中的jīng锐为京营,将领替换为陛下信任之人即可。一来这部分京营就可以随时使用,以防不测;二来可以稍微削弱各地总兵手中的兵权,以免坐大不好控制。”
    钟进卫之所以这么说,是后世在网上看到过京营的组成,就有抽调jīng锐边军的先例。说削权主要是指辽东军阀的兵权,免得担心其势力太大而不能动。提出这个建议,钟进卫主要还是根据历史教训而得来的。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想,把将领换了,底下各部边军互相打乱,再收其军心,未尝不是迅速成立京营的办法,就点了点头。
    “第四,陛下不妨趁此机会建新军,打造天下第一强军。”
    “如何打造,何为天下第一强军?”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
    “陛下,臣以为的强军,兵卒为强壮有纪律,各级将领为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经验,辅以各sè火器,配以军需官制度。当然,臣来自后世,并没有实践过,可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钟进卫说起这个,还总归是心虚,赶紧先表明自己的缺点,给崇祯皇帝打打预防针。
    钟进卫所言听着好像不错,但一切还是要看实际结果,况且钟进卫自己也没底气。兵者,国之大事,非同儿戏。崇祯皇帝虽然百分之百的信任钟进卫,但如此重大之事,心里也没谱。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也皱着眉头,在仔细的考虑这个事情。忽然想到一个办法,就给崇祯皇帝提建议道:“陛下,对于此事,臣有个提议,不知是否可以。”
    “钟师傅,你就不要和朕客气了,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跟朕说就是了。”崇祯皇帝见钟进卫有主意,又遮遮掩掩地,就有点不满地批评钟进卫。
    “陛下,是这样的,臣在大学期间,就是臣二十来岁时候,接受过四百年后的军事训练,知道一点练兵之法,也知道一些后世的战法和战争发展趋势。”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在认真的听着,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臣想先看看这古代战争,在战争中体验下。然后陛下给臣一支小部队的名额,由臣按刚才所说之法来练兵。练成之后,再和其他部队进行实战演练,一决高下,由此判断刚才所说之法是否可用,陛下,您看此法可行么?”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这方法好,就算有问题,也不会伤筋动骨。要万一按照此法真练出了天下第一强军,那么再推广开来,大明岂不无敌于天下。
    等钟进卫一说完,崇祯皇帝马上就答应了钟进卫的要求。
    能带一支军队,听自己指挥杀敌,怕是每个男儿的梦想吧,钟进卫看崇祯皇帝答应自己的要求,心里很是高兴。
    这么做,把风险降低到最小,万一失败,责任也小。钟进卫暗自想道。
    想到这里,钟进卫就把这节揭过不提,继续刚才的话题:“第五,臣想之前的一条龙政策,还欠妥当。”
    崇祯皇帝是很在意钟进卫之前所提议的一条龙计划的,此计划也正在一步步的推进中。现在听钟进卫说还欠妥当,崇祯皇帝不由紧张起来,连忙问道:“钟师傅,有何不妥?”

第一百三十二章 开民智
        “陛下,一条龙计划里,只考虑了执行官吏的监督,处罚情况,而没有考虑这些人的利益。”钟进卫说出了他的想法。
    崇祯皇帝一听,也略有所思。
    “陛下,古人做事讲究恩威并施。京营汰兵这事反弹如此强力,让保定侯想置臣于死地,这次给臣的教训不可谓不深。”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没见他脸上有害怕之sè,知道他并不是怕事,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在讲述他的所得。
    “陛下,我们要革新诸项制度,中兴大明,不可避免的会损害现有的利益集团。那些盐商还好说,毕竟只是商人而已。他们想要有所抵制,最佳的手段都是要通过收买官吏来实施。而我们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官吏,不管是朝堂上的还是地方的官吏。只要这些人能和我们站一起,就能把革新之策推行下去。”
    钟进卫说到这里,略微停了下,让崇祯皇帝消化下刚才自己说的内容。
    崇祯皇帝一边听,一边思考。现在看钟进卫说到这里停住,在看自己,就示意钟进卫继续:“钟师傅言之有理,朕在听着呢。”
    “陛下,还是一句老话,工yù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朝廷改制,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官吏去执行。光晓以大义是不够的,只有给他们以好处,把他们绑定到改革的战车上,他们才会用心办事。否则光和这些官吏扯皮,都要耗费我们无数的jīng力。这种事情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崇祯皇帝点点头,但又有不甘心地道:“朝廷给他们官职,给他们俸禄,让他们为朝廷,为百姓做事。他们却为己谋私,现在不但不惩罚他们,还要平白给他们好处,朕觉得憋屈。”
    钟进卫笑笑,对崇祯皇帝道:“陛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罢了。等咱们把大明慢慢地从眼下的困境走出来,再一个个的对付那些贪官污吏,就不会坏我们中兴大明的大事了。”
    崇祯皇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最重要的是一条龙计划的实施,其他所有事情都要给这个计划让路,把大明从目前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再说。
    “钟师傅,那你对这些贪官污吏有何对策?”崇祯皇帝还是有点不甘心,想早点知道钟进卫心中对这些人有什么想法。
    “陛下,一条龙计划也只是暂时解决大明目前的困境而已,如果没有其他措施,早晚还是会被这些官吏给折腾回眼下的处境的。所以,以后陛下的jīng力,可能要多用到这方面了。只有朝堂上都支持陛下的改革,良药才能灌入大明这个病人的口中。”
    崇祯皇帝点点头,钟进卫再三强调先利其器,再麻木的人都会引起重视,更何况崇祯皇帝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人。
    “臣觉得对付官吏最好的方法就是开民智。”钟进卫把自己考虑已久的想法说了出来。
    “开民智?”崇祯皇帝听了有点不明白,怎么说对付官吏最好的办法是开民智呢,不是严峻刑法,或者刚才所说的给其利益,把他们绑到战车上来么。
    “陛下,是这样的,臣给您细细解释。”钟进卫知道崇祯皇帝会问,接下来的内容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人,不会很理解的。
    “自古以来,包括现在大明的情况,都是一个官吏好不好,让另外的官吏来监督。那要是这个来监督的官吏也有问题呢,再派一个官吏去监督前两个官吏么?”
    崇祯皇帝摇摇头,要是第三个官吏也有问题,岂不是一样没效果。
    “所以,这种以官制官的方法并不是特别好。陛下,还记得臣把天下人分为三种人么?”
    “钟师傅指得是草民,士大夫和朕么?”
    “对,陛下记得没错。三种人,三种利益。士大夫刚好夹在中间,这些人中品行好的,上为天子负责,下为百姓做事;但还有一些人则欺下瞒上,只为己谋私。之所以能这样,就是百姓愚昧,不知如何应对地方官吏的欺压,而天子又因不能事事亲为,故也会被其蒙骗。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地方上不是有乡绅么,普通官吏想欺压不是那么容易吧?”崇祯皇帝给钟进卫挑刺道。
    “陛下,地方乡绅比普通百姓是好一点,官吏欺压的时候也会考虑其反噬。但地方乡绅往往和官吏相互勾结,共同压榨草民。而草民这个团体是大明人数最多的一个,如果被压榨而活不下去,大明就会动乱了。所以,陛下必须给他们一条活路,而这条活路,光靠官吏管制官吏是不够的。”
    “那就是开民智?”
    “对,陛下,只有草民的民智开了,懂得官吏欺压他们的时候,他们有路可走,有法可依,而不再随意被官吏鱼肉的时候,就是吏治转清明的时候。”钟进卫用坚定的语气说明道。
    崇祯皇帝想了想,试着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们后世,都是开民智的?”
    钟进卫点点头,道:“臣后世的那个时候,很多国家都实行的是免费教育,就是国民可以免费读书。有免费九年的,也有免费十二年的。”
    崇祯皇帝听了感觉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少财力啊!不说现在的大明没有这个财力,就是在崇祯皇帝想象之内的时间范围,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免费让所有百姓读书啊。
    崇祯皇帝无奈地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的提议很好,可朕没有那么多钱来让朕的所有子民都读书啊!”
    钟进卫一听崇祯皇帝很开明,认同自己的这个建议。于是,赶紧跟上节奏,给崇祯皇帝解说,免得崇祯皇帝打退堂鼓:“陛下,开民智可以一步一步来。而且,不是需要所有百姓都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的。只要做到大明百姓能读书识字明道理就可以了。这样一来,花费就会少很多。如果百姓想学更多的知识,就让他们自己选择再出钱学习就成了。”
    崇祯皇帝还是苦着脸,双手一摊道:“就算这样,朕也没这个钱。国库空虚成什么样子,钟师傅应该心中有数的。”
    “陛下,臣没说现在马上就要做这个事情。可以一步一步来,比如,先规定多少岁到多少岁的少年儿童必须到学校免费学习,可以半天学半天回家干活。这样,国家和百姓家中的负担都不会太大。而且,推广黑板和粉笔,国家就只需要提供一个场所,一个老师的待遇即可。”
    钟进卫尽量把成本往低里说,鼓动崇祯皇帝先做出第一步再说。
    崇祯皇帝按照钟进卫的说法想象了一下,好像还真不用太多的钱,就有点心动。全民教学,将来大明所有人都是读书人,那可是恒古未有之事。
    “陛下,让所有百姓都能读书,好处非常多的。除了刚才所说的,让地方官吏不敢随意欺压,减轻百姓负担之外,还有好多好处,臣给陛下讲讲,陛下听了,绝对会觉得开民智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哦,钟师傅,这让百姓读书还有很多好处啊,快说给朕听听。”崇祯皇帝听说回报会很丰厚,就急忙催钟进卫说。

第一百三十三章 历史教训
        “陛下记得昨rì臣向陛下汇报的有关新式窑的事情么?”
    “当然记得。”才昨天的事情,崇祯皇帝怎么不记得,只是不知道钟进卫具体是想说什么,就静待钟进卫的下文。
    “那些工匠用了那么多年窑炉,只知道冬夏炉温不一致,却不知其原因,只知道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如果他们能像臣一样读过书,有了见识,说不定水泥,玻璃的早就发明出来了。”
    钟进卫说完这个,好像觉得和读书的关系不是特别大,只是肯不肯动脑筋的问题。
    就又补充道:“而且,工匠给臣画的那个新式窑的草图,除了他自己之外,没人看得懂。就不利于传承。”
    一说完,感觉还是言不达意,说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这个全民基础教育的意义怎么这么难表达啊。现在都说到这份上了,不说又不行,而且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肯定要说服崇祯皇帝来推广的。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忽然不说话了,有点奇怪,就问道:“钟师傅,怎么不说了?”
    钟进卫有点尴尬,刚刚还跟崇祯皇帝夸口说有很多好处,可现在自己就是说不出很通俗易懂的例子。
    忽然,钟进卫有了个想法,就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一时表达不清,臣想问陛下一些问题。”
    崇祯皇帝不禁心里有点好笑,钟师傅每次说不清楚的时候就坦白出来,也不怕别人笑话。不过朕喜欢诚实的人,说不清楚就慢慢说,没关系。
    崇祯皇帝点点头,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不要急,慢慢说就是了。”
    钟进卫感激地点点头,然后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官吏欺压老百姓,如果拿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和读书识字的百姓比,那个更容易欺压?”
    “当然是未曾读过书的百姓了。”这点之前已有过讨论了,还用再说,崇祯皇帝心里想着,不过还是配合钟进卫答复了他。
    “那么选拔一千名官吏,是从一万人里面选出的官吏强一点呢还是说从一亿人里面选出的官吏强一点呢?”钟进卫继续问道。
    “照道理讲,当然是一亿人里面选的会好点。”
    “选出的这一千名官吏如果不合适,再选一千名官吏出来代替这前面的一千名官吏,是从之前的一万人里面选好呢还是从一亿人里面选会比较好?”
    “这还用讲,当然是从一亿人里面选更好了。”崇祯皇帝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有所明悟,这是一个方面,反过来也是一个方面。选中的官吏会怕后面更多的备选而努力做事,也是有更多读书人的好处。
    “相同条件下,没读书的农民和读过书的农民,那个会种出更多的收成?”
    读过书的农民,种田经验就不会只局限于父辈传承,邻里相告。同等条件下当然会更多收成了。不过,读过书的农民,还会去读书么?
    崇祯皇帝想归想,还是回答钟进卫道:“读过书的农民会有更多收成。”
    “相同条件下,没读书的工匠和读过书的工匠,谁更容易做出更多的东西,更新颖的器物,更jīng致的物件?”
    崇祯皇帝有点理解钟进卫的问话了,他就是想通过这种对比方式来说明大明百姓读书识字的重要xìng。
    “读过书的工匠更有优势。”崇祯皇帝还是继续配合回答钟进卫的问题。
    “读过书的兵将和没有读过书的兵将也是一例,之前讨论军需官任务的时候有过说明。陛下记得么?”
    “记得。”崇祯皇帝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