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草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草王》
作者:沐轶  
第1章 指下难明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叶知秋低声背诵着《黄帝内经》,马上就要参加中医博士生入学面试了,他虽然已经苦读了中医本硕七年,背了一肚皮的医书,笔试成绩也相当不错,但是还是很紧张。每次紧张的时候,他都要背一段医学典籍,相当于佛门弟子遇到灾难时念诵经文一样,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的作用。
    “咯咯咯……”几个也在等着面试他们一个班的女生在旁边冲着他笑,“瞧那书呆子,又在冒傻气了。嘻嘻嘻”
    “哎!叶知秋!现在临时抱佛脚,不觉得太晚了点吗?”一个秀发飘飘的女生嬉笑着道。
    叶知秋仿佛没听见,继续背诵着自己的医学典籍名段。
    “别理他。这书呆子很难得跟女人说一句话的。以后看谁倒霉嫁给她!”
    便在这时,负责通知的老师从门里探出头来:“叶知秋!叶知秋来了没有?”
    “到!”叶知秋嘴里在背着书,耳朵却尖得很,听到叫自己的名字,赶紧答应了,快步过去,鞠了一躬:“老师,我在这呢。”然后跟着老师进了教师。
    教室里空荡荡的,一排课桌连在一起,后面坐了三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正上下打量着他。
    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中医学老教授,是叶知秋学习的偶像,他恭恭敬敬鞠了个躬:“教授好!”
    “嗯!坐吧!”中间主持面试的老教授点头示意,他这才在前面的一张桌子后面椅子上坐下,两只手放在桌上,微微有些发颤,看来,刚才的背诵经典虽然让他镇静了一些,却还是没能让他彻底放松。
    主持教授看了一眼桌上叶知秋的相关资料,微笑道:“你的笔试成绩很不错,不用紧张,我们问你几个简单的问题。——你们两先问吧!”主持教授对两边的两位老教授道。
    一个教授道:“我问你两个问题,什么叫肾风?”
    叶知秋心头一松,这些医学理论问题他早已经烂熟于胸,回答道:“《素问·风论》上说:‘“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老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又道:“刚才你引用了《素问·风论》上的话,我就用这话问你第二个问题吧,——刚才你引用的那句话中,‘诊在肌上,其色黑’这一句中‘肌上’一词,是什么意思?”
    本硕连读的七年,叶知秋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背诵医书上,这个问题并不算偏,所以是难不倒他这个书呆子的,当下不紧不慢说道:“关于‘肌上’的词义,历代注家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指肌肉,如明代医家张介宾就持这种观点。第二种说法是指颧部。比如清代医家高世栻的。第三种说法认为是‘颐上’,比如《甲乙》、《太素》的注释。最后一种说法认为是‘耳’,因为耳为肾之官,耳黑是肾病的表现。”
    老教授听他说完,缓缓点头:“我想听听你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有道理呢?”
    “我?”叶知秋深吸一口气,理了理思路,慢慢道:“这句话的前文说的是诊在口、眉、鼻、目,都是头面部,如果‘诊在肌上’的‘肌’解释为‘肌肉’的话,与前文的的语句似乎不顺,而如果理解为‘腮’或者‘耳朵’,医理上能说通,但是这对原文的改动太大,有另起炉灶之嫌,违背了注家应当遵从原文的精神。而‘譏’的发音跟‘肌’相同,是通假字,而且医理上也完全能说得通,所以,我觉得这一种说法,理由最充分。”
    “很好,你不仅对古医文非常的熟悉,而且能学有所思,非常好。——我的问题问完了。”
    主持的教授扭头望向另一边那位教授。那教授道:“我的问题是:你对‘心移热于小肠’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
    叶知秋道:“‘心移热于小肠’一句话,出自隋朝的《诸病源候论》,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理论,心与小肠相表里,在病理情况下两者会相互影响。古代中医认为小肠具有分清别浊的作用,在大肠与小肠之间有个阑门,在这里拦清和浊,渣滓分到大肠,水液分到膀胱,然后排出体外。如果心火过旺,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就会影响到小肠,心火下移到小肠,烧灼分清别浊后所得水液,于是小便就会短赤,小便灼热疼痛,甚至血尿等等。这就是心移热于小肠。治疗用导赤散,**心火下行,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不错。”老教授瞧着他,又问道:“我注意到了你刚才特意强调了‘古代中医’,的确,‘心移热于小肠’这种观点,与现代解剖不一样,也与现代中医的理解不一样,我想听听你用现代眼光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这种说法还能否适用?”
    叶知秋想不到老教授听得如此仔细,不过,博士就是要注重知识的深度,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搞清楚来龙去脉,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好在这个问题也不算太难,而且每个问题有三分钟的思考时间,他在草稿纸上简单写了几句,理了一个简单的回答提纲,然后回答道:“根据现代解剖知识可知,小便不是来自于小肠,所以现代中医理论认为,水液是经过脾脏胃肠吸收之后,上升于肺,由肺输布全身,最后下归于肾,由肾分泌到膀胱,而不是直接从小肠分过去的,因此,心移热于小肠在现代解剖学上解释不通!但是心火旺则小便赤热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实是心火旺盛后,人体水份蒸腾,水份减少,小便减少,排出的氨一类的东西对尿道产生了刺激,灼热疼痛。用导赤散之所以有效,是药物增加了水份,降低了热量,缓解了病症。”
    那老教授缓缓点头,瞧着他,又问道:“刚才你说了,‘心移热于小肠’这句话与现代解剖学不同,我们也都知道,小便是膀胱主管的,所以有学者建议将这句话改成‘心移热于膀胱’,你怎么看?”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虽然这种说法从狭义上看跟现代解剖学相符合,但是,中医学有自己独立一整套理论体系,中医的藏象学说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的,是环环相扣的一种条理性很强的理论,中医所说的人的五脏六腑,跟西医解剖学上的五脏六腑并不相同,包括但不限于西医解剖学上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它其实是一种系统,比如‘心主神明’这句话的心,不仅包括西医解剖的心脏,还包括思维的相关脏器,所以,中医的心主神明的心,其实包括了解剖学的心脏和大脑的思维功能。人的五脏都主导一部分的思维或者情志,很显然,都不是解剖学相应的脏器本身。回到刚才谈的主题,心移热于小肠的小肠,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西医解剖学上的小肠这个脏器,而是主管分清别浊的所有脏腑,当然也就包括了膀胱,这才符合传统中医的藏象学说的精神。既然‘心移热于小肠’这句话的小肠在藏象学说里其实已经包括了膀胱的功能,又何必要更改为心移热于膀胱呢?”
    老教授笑了,抬手鼓掌,先前那个教授也跟着鼓掌,两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频频点头,目光中都满是赞许。
    中间主持的教授微笑点头,说道:“刚才的几个问题都回答的很好。看得出来,你的理论功底很不错,下面呢,我想考考你的动手能力,让你看看病。”
    叶知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临了,在整个七年时间里,他绝大部时间都是花在背医书上面,理论上他一点都不怵,考试、写论文那都是手到擒来。但是说到临床,他就傻眼了,虽然大学里安排有临床实习,不巧的是他跟随的实习老师是个闷头葫芦老古董,会做不会说,或者不愿意说,跟着抄方就让他们抄,从来不解释,问了七八个问题也难得回答一个。也不让他们上临床给病人看病,所以,整个大学七年时间里,叶知秋虽然饱读医书,却还没有亲自给一个病人看过病。
    老教授把袖口挽了挽,平放在桌子上,道:“我这把老骨头年纪大了,毛病不少,你给看看我有什么病。把凳子拿过来。先看看我的脉象。”
    叶知秋拿着凳子过去,在主持老教授面前坐下,一颗心怦怦乱跳,想起医书上说,临诊时医生自己必须心平气和,因为要用自己的心跳呼吸去衡量病人的脉息。如果自己的呼吸脉息都是乱的,就难以辨别准确了。
    他深呼吸了几次,心里又叽里呱啦念了一通医书,让自己平静一些之后,这才缓缓抬手腕,中指定关,食指、无名指分按寸、尺部,凝神诊脉。这一按之下,不禁咦了一声,怎么尺部按不到脉呢?尺部主肾,难道他肾有毛病?
    老教授花白的浓眉微微一皱,道:“我个子比较矮小,所以寸口三部相应比较窄,你手指分得这么宽,如何诊脉准确呢?”
    叶知秋脸一红,说了声对不起,赶紧移动手指,靠拢一些,随即,便感觉到了手指下尺部脉搏的跳动,心中更是惭愧,幸亏先前没有把心里想的说出来,要不然丢人可丢大了。
    他凝神静气辨别脉象,这脉感觉好像是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轻轻一按就找到了,再按也没有空的感觉,嗯,这符合脉学上的“浮如水漂木”的感觉,便道:“教授您的脉象是浮脉。”
    老教授轻轻摇头:“不对,瘦人脉多浮,我这么瘦,就算没有表证,这脉也比旁人要浮的,我的病不是浮脉,你再好好看看。”
    叶知秋用自己的呼吸衡量老教授的脉息,大概一分钟之后,喜道:“教授您脉搏一息六至,脉数!”
    这一次老教授终于点点头:“如果连脉数脉缓都看不出来,那可就麻烦了,你再接着看。”
    叶知秋又忙细细体察,可是,脉搏在手指下咚咚跳动,重按也有,轻按也有,脑海里背诵的脉经典籍此刻仿佛都长了翅膀飞走了,说是滑溜的滑脉也像,说是艰涩不畅的涩脉也像,说是如按琴弦的弦脉也像,说是止无定数的促脉也像,坐看也象是右看也像,一时之间就,惶恐不知该如何作答。
    老教授已经看见他额头上冒出的密密汗珠,叹了口气,道:“脉把不准?”
    叶知秋感觉到连耳朵都在发烫,红着脸点点头:“对不起,我,我还不太会看脉……”
    “当中医不会看脉,那可当不好中医的。”老教授收了手,有道:“那你帮我看看舌象吧,看我有什么病?”说罢把舌头伸了出来。
    叶知秋探头仔细观察,医书上说,正常的人舌苔是“淡红舌,薄白苔”,老教授的这舌苔,究竟算是正常舌苔,还是气阳虚内寒的白苔呢?这舌苔究竟算不算厚?后半截好象有点黄,这算是黄苔吗?这舌质有点紫,难道是热极津枯?不对不对,要是这样,他怎么还能好端端坐在这里?看他舌头上舌苔有点滑腻,难道是湿浊内蕴阳气被遏?也不对了,莫非是脾虚湿困?
    他脑袋里翻江倒海一般盘算着,却不知道该如何给老教授的舌象下个定义。
    老教授瞧着他,慢慢问道:“什么是脉细?临床意义是什么?”
    叶知秋想也不想,立即回答:“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还主湿侵。”
    老教授又道:“那舌色淡紫,主什么?”
    “气虚寒凝,温运无力。”
    “舌形红绛而瘦小,少苔呢?”
    “阴虚火旺。”
    “舌态短缩,表明什么?”
    “寒凝经脉,热灼筋痿。”
    “那黄苔主什么?”
    “主里证、热证。”
    老教授叹了口气,道:“你对相关知识了若指掌,为什么却不会诊脉望舌?这可是中医的基本功啊!”
    叶知秋十分惭愧,低下头不语。
    旁边一个教授也叹了口气道:“当真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另一个教授道:“他已经算很不错的了,书本知识学得很扎实。你们看看其他学生,有几个毕业就能马上上临床的?——‘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我看这些学生,指下固然难明,心中只怕也不甚了了!不仅咱们中医是这样,西医学生还不是一样,考试高分,不会临床,动手能力极差。连量个血压都不会!”
    “是啊!”主持的老教授道:“这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咱们医科大学究竟是培养能写论文的学者还是培养能看病的医生?”
    听着几个老教授的议论,叶知秋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主持老教授摆摆手示意不要说了,对叶知秋道:“这也不能全怪你,咱们的教育机制存在一些问题,算了,现在也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你先下去吧,成绩等评论之后会通知你的。”
    叶知秋站起身想说点什么,可是张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鞠了个躬,慢慢走出了大门。
    先前笑话他的那几个女学生围拢上来问他怎么样,他只是沮丧地摇摇头,什么话都没说,低着头慢慢往校外走去。
    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是啊,叶知秋心里翻江倒海一般,医生,不是只会写论文就能算得上优秀,如果不会看病,连诊脉望舌都不懂,背一肚皮医书又有什么用?难道,自己辛辛苦苦学了七年,全是在浪费时间吗?
    他出了校门,沿着窄窄的马路往前走。想得入神,不远处路上行人开始骚乱、惊叫,他都没有听见。待到狂风拂面,身子摇晃站立不稳时,他才猛然惊觉,抬头一看,顿时吓得目瞪口呆。只见他脑袋上方陡然出现一道龙卷风,合抱粗,跟一只大漏斗似的钻入半空,黑乎乎的十分恐怖。
    大城市街道上怎么会出现龙卷风?他来不及去细细考虑这个问题,转身就跑,可是,龙卷风已经将他吸了起来,旋转着向空中投去!
    啊——!
    长声惨叫,转瞬间,他的声音就消失在了半空,随即,那龙卷风也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第2章 醒来
    “我的儿,你醒醒啊,你要是死了,让娘……,娘可怎么活啊……”
    叶知秋听到有人在耳边哭泣,声音很是悲凉苍老,应该是个中年妇人。旁边还有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带着稚嫩,却是凄婉哀怨,断人心肠:“少爷!少爷你醒醒啊……!”
    少爷?
    这个词在他印象中,那是古代至少是近代专有的词,是仆从对达官显贵富豪之家的年少男子的尊称,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还可能有这样的代表着不平等的词汇?
    莫非……
    他全身无力,连手指头都动弹不了,只能努力把眼睛睁开一条缝。朦胧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苍老的妇人的脸颊,还有一个稚气未除的少女的秀丽面容,头上梳着一个双丫髻,两个人脸上都满是泪水,哭得让人柔肠寸断。
    他还想睁大一点眼睛,可是,眼睛皮跟沾上了一般,重得挂了铅块似的。
    那妇人的声音嘶声哭着:“大哥……,你再想办法救救泽儿吧!我就这一个独苗,他可是我们一脉的香火啊,要是没了呀,我,我也不活了……”
    这是在说谁呢?叶知秋脑袋里盘算着,慢慢把目光往上抬,便看见在自己脑后床边,还站着两个中年男人,黑须飘飘,他们身后,站着几个年轻男女,面色凄然。
    这些人在做什么?什么孩子没了香火没了?香火,这词让人想到更多的也是古代。
    难道……
    那中年男子长叹一声,道:“弟妹,请恕我无能,治不好孩子的病,唉!”
    孩子病了?孩子在哪里?
    叶知秋眼皮还是睁不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