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那末将恭喜守备大人升职!”何本澄喜形于色,再次拜倒行礼。他现在也已经有了一个百户衔,所以可以自称是末将了。听说自己的长官升了官,他是由衷地感到喜悦。
  苏昊谢过了何本澄的祝贺,然后说道:“老何啊,咱们勘舆营升级之后,要分为三个部,每部大约900人。这第一部是长枪部,我已委任张百户为长枪部的千总。第二部就是测绘部,干的是咱们勘舆营的老本行,现在让谁当测绘部的千总,本将有些为难。你也是咱们勘舆营的老人了,你能给本将举荐一人吗?”
  “当然是邓副千户了!”何本澄毫不犹豫地指着邓奎说道。
  苏昊笑道:“邓副千户已经被我委任为中军官了,是本营的副将,所以测绘部还需另觅一名千总。”
  “这……”何本澄拍着脑袋,“要不让吕瑚当,只怕不能服众吧?能不能把马秀才或者江秀才请回来当这个千总,他们对测绘倒都是挺熟的。”
  “别扯淡了。”苏昊说道,“马秀才、江秀才他们,都是读书人,以后是进朝堂做文官的,岂能到营中来当个千总?至于吕瑚嘛,倒也是有些功劳,不过,以本官之见,似乎不如另一人合适……”
  “谁啊?”何本澄下意识地问道。
  “你!”苏昊指着何本澄说道。
  “我?”何本澄一错愕,旋即连连摆手道:“我哪行啊,末将当这个百户。还是守备高抬了,现在要当……当千总,我家的祖坟哪有这样的灵气。”
  “哈哈,老何,守备都说你行,你还推辞什么。在播州的时候,你是与守备共过患难的,这千总的位置不给你,还能给谁?”邓奎笑着说道。
  “真的不行。”何本澄认真地答道,“末将这点斤两。自己是知道的。这900人的一个测绘部若是交到末将手上,末将只怕是吃饭、睡觉都不踏实了。守备,你还是另选他人吧。”
  苏昊道:“天下的官,也都是天下人在做,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做官的。不过,何本澄,你的确资历有些浅,担此重任有些勉强了。这样吧,你先代任千总一职。若是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我再把你换下来,当一个把总,你看如何?”
  “我现在当个把总就行了。”何本澄说道。“这千总的位子……我想着都有点害怕。”
  “可是我现在缺的就是千总。”苏昊说道,“哪怕是赶鸭子上架,你也得先给我在这顶着。这样吧,我把周举人借给你当个军师。这老夫子倒不迂腐,深谙人情世故,有他辅佐你。你的压力会小得多。再说,测绘部是勘舆营的老底子,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不会难管的。”
  “那……末将领命。”何本澄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心里既忐忑,又有些激动。谁不想当官呢,既然有这样好的机会落到自己头上,哪怕当上一段时间再被降为把总,也算值了。
  “最后一部,就是火器部。”苏昊继续说道,“这火器部的千总,谁来当合适?”
  “勘舆营的火枪队是熊家老三当队长的,要不,让他当火器部的千总?”邓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熊民仰聪明有余,稳重不足,当千总还太早了。”苏昊评论道。
  “那可就没合适的人了。”邓奎抓耳挠腮,“要不咱们从别处找个千总来吧,老张,你在淮安卫人头熟,有没有你认识的能堪重任的人?”
  张云龙摇摇头:“我实在想不起谁合适了。淮安卫的兵将识文断字的都没多少,这火器部的千总,总不能找个大老粗来当吧。”
  苏昊把目光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到了徐光祖的身上。他上三路下三路地打量着徐光祖,把一向大大咧咧的老兵看得浑身直发毛。
  “什么意思,苏改之,你不会是想让老夫我来当这个千总吧?”徐光祖问道。
  苏昊笑道:“徐叔,你觉得我手边还有比你更合适当这个千总的人吗?”
  徐光祖道:“开什么玩笑,老夫我只是一个大头兵,连旗总都没当过,怎么就能当千总了。再说了,老夫如果想当千总,20年前就当了,还会等到现在?”
  “这不就得了。”苏昊抓住了徐光祖的语病,“这说明你不是当不了千总,而是自己不想当千总。徐叔,我理解你淡泊名利的追求,可眼下晚辈的确是有难处,难道你就能够见死不救?你想想看,自你到淮安府以来,我求你做过什么事没有?我为难过你什么没有?我每天好酒好菜地侍候你,你就这点忙都不肯帮?”
  “这这这……你这是讹上老夫了?”徐光祖被苏昊的一通数落给说懵了,“你请老夫来淮安之时,可没说要让老夫给你当千总的。”
  “那时候也没人让我当守备啊。”苏昊理直气壮地说道。
  “这是什么歪理?”徐光祖被苏昊给气笑了。
  苏昊拿起告身文书,二话不说,就把徐光祖的大名给写上去了,然后往桌上一拍,说道:“徐叔,这火器部的千总,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你若不当,我即日起就断了你的酒菜,让你啃菜头去。其实,你当这个千总也没什么事,我把熊家老三提拔为把总,火器部的日常训练事务,一律由他负责,你只管没事的时候训训人、耍耍官威即可。这样的好事,你还不应下?”
  “好吧,老夫算是怕你了。咱们可说好,什么时候你觉得有合适的人了,老夫就交权。还有,如果要打仗了,老夫可不管上前线,老夫这条老命还想留着多喝几坛酒呢。”徐光祖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接受了这个任命。
  苏昊让徐光祖来当这个千总,也的确是没办法的办法了。要说起来,徐光祖在管理部队、训练士兵方面,经验是绝对丰富的,当个千总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障碍就是岁数大了一点,经不起长时间的行军打战了。
  勘舆营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留在淮安,需要行军打仗的机会并不多,趁这段时间,正好让徐光祖发挥一些余热,替苏昊顶过眼下军官短缺的困境。
  苏昊也相信,徐光祖是不会拒绝这个任命的,他对于火器的兴趣,并不亚于苏昊。
  “好了,现在咱们三个千总都已经到位,下一步就要赶紧招兵买马,把兵员充实起来。另外,我会马上写信回去,让郝青、徐光启那边抓紧生产,尽快把第一批燧发枪和手雷送过来。”苏昊说道。(未完待续。。)


 255 火器生产

  “1500支燧发枪,其中1200支长枪,300支短枪;手雷2400枚;炸药包150个;小炮60尊……”
  在良乡的苏氏工业园里,陆秀儿、徐光启、罗余庆、郝青等人看着苏昊发来的清单,一个个都咂舌不已。这么大批量的产品,放在过去他们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却必须要亲手把它们给造出来了。苏昊在信中说明了时限,要求在三个月之内,所有的装备都必须到位。在此之后,还会有新的订单到来。
  按照众人分头计算的结果,要生产出所有这些装备,所需要的材料、人工等等成本,合计达到近2万两白银。不过,这笔钱大家并不用担心,因为所有这些装备中,有三分之一是要交给兵部的,另外三分之二才是送往勘舆营的。兵部为这三分之一的装备,总共要付给苏氏工业园3万两银子,换句话说,在这笔交易里,苏昊不但白拣了占总数三分之二的装备,还整整落了1万两银子的利润。
  这就是王一鹗所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法了,兵部需要买装备,而且苏氏工业园的装备是得到实战检验,证明性能良好的,那么兵部向苏家购买装备有何不妥?至于价格,整个大明,谁能给出黄色炸药的定价,谁能够说一支燧发枪值多少钱?这些装备只有苏氏工业园一家能够生产,所以价格方面,还不是苏昊一口说了算?
  兵部从苏氏工业园这里采购的燧发枪等火器,会有一部分送往九边,让各路边军试用。如果他们对于这些火器感兴趣,可以再通过兵部向苏昊订货,但费用就只能是自理了。苏昊也通过陈道向王一鹗做了保证,他会逐渐把火器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最终达到能够满足军方需要的程度。
  在万历视察苏氏工业园之后。李龙遵照万历的旨意,从内廷派来了几名管事太监,开始对工业园的火器生产进行监管,这就相当于给这些火器的制造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名份。奇妙的是,管事太监们所监管的那个作坊,只负责火器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更确切的说,就是包装的环节,前面各环节仍然是由苏氏工业园完成的。
  挂着内廷军器局牌子的这个作坊,从苏氏工业园采购近乎成品的火器。盖上自己的烙印,再向外提供。这样一来,火器生产名义上是内廷完成的,并由内廷向军方提供的,但利润却留在了苏昊手里。这样的好事,也只有苏昊这种幸运儿才能享受得到。
  当然,苏昊也不会吃独食,他向李龙承诺,火器这方面的利润。拿出3成作为李龙的分红,至于李龙从中提多少交给万历,那就不是苏昊管得着的了。
  “三个月之内要完成1500支燧发枪的打造,人手方面有些不够啊。”郝青说道。
  陆秀儿道:“这件事由小妹去办就好了。前些日子李公公专门交代过。说咱们这里也是内廷的作坊,如果人手不够,可以从内廷的军器局、兵杖局那边借一些过来,咱们只要付匠人的工食银子就可以了。”
  “这就太好了。”郝青喜道。“我听我爹说过,军器局和兵杖局那边,还真有一些良匠。手艺非常好,能得他们援手,我就有把握在三个月之内把这些枪造出来了。”
  陆秀儿抿嘴笑道:“郝大哥,我哥给我的信里还专门叮嘱了一句,说这些工匠来了之后,麻烦郝大哥甄选一下,看看其中有哪些是值得留下来用的。”
  “留下来用?”郝青诧异道,“这些工匠不是借来的吗?”
  陆秀儿道:“我哥说了,这么好的工匠,留到内廷那边可惜了。咱们如果觉得不错,就多给点银子,把他们留下来。至于军器局和兵杖局那边,让李公公去知会一声就行了。”
  “这样也行啊?”郝青咧开大嘴笑了。
  陆秀儿道:“我哥说,咱们这个苏氏工业园,日后生产规模还要加大的,多备一些人手没有坏处。他是这样说的:技术工人是最富贵的财富。郝大哥,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明白,明白。”郝青连声答道。
  徐光启提醒道:“郝大哥,光有匠人还不够,咱们的钻床、冲床,也得再造几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也是改之经常说的。”
  郝青道:“徐主事放心,这事我可不敢耽搁。你还别说,这钻床、冲床,看着挺简单的玩艺,还真顶用。以往,钻枪管这种活,必须是老把势才能做的,做得又慢,还经常钻废。现在有了这钻床,一个小伙计就能操作,钻出来的枪管整整齐齐,一个人比以往10个人干得还快。”
  徐光启感慨道:“改之一直跟我说,未来的工业,是机器大生产,我现在才开始明白一点了。若是匠人手工做的事情,都能用机器来实现。你想想,一台机器能够顶得上10个最顶尖的工匠,那咱们造东西的速度得多快啊。”
  “那就拜托徐主事了,多替俺们这些工匠发明点好机器出来。”郝青由衷地说道。
  讨论完机加工的事情,接着众人又开始商量炸药生产、钢材冶炼等方面的问题。
  罗余庆分管的炸药厂如今已经研制出了几种不同的炸药产品,包括枪炮里使用的发射药。使用以黄色炸药为原料的发射药,燧发枪和小型火炮的射程提高了好几倍,威力也比过去更猛了。
  随着一套“缸塔法”生产设备的投产,硫酸的产量比过去增加了数十倍,这使得炸药的产量也同步提到了提高。所谓“缸塔法”,其实就是把现代硫酸工业中价格昂贵的铅室,用传统的水缸来代替,水缸之间用陶管连接,缸缸相连,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硫酸提取装置。
  最早发明这种方法的,是后世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的那些天才专家们,他们在河北唐县的大岸沟村用这种方法建立起了八路军的军火工厂,生产出硝化甘油、雷汞、雷管、单基和无基无烟炸药等物资。苏昊曾经参观过这家工厂的旧址,回到明朝之后,他便因陋就简地把这套设备复制出来了。当然,制造和调试的过程,都是由郝青这样的优秀匠人来完成的。
  钢材冶炼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在工业园里,建起了几座高炉,能够冶炼生铁和钢材。苏昊从脱硫、渗碳、添加其他矿物等角度提出了改良钢铁产品的建议,铁匠们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十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钢铁产品明显优于传统产品。这些钢材和生铁除了用于苏氏工业园自己的铁器生产之外,还能够有些外销。苏氏钢、苏氏铁等在市场上都隐隐有些知名品牌的效应了。
  苏氏工业园的技术进步,是建立在不惜工本进行投入的基础上的。苏昊把基本的研制思路告诉徐光启等人,然后便让他们反复地进行实验,哪怕为这些实验而花费数以千两计算的银子。有时候,徐光启、罗余庆等人自己都觉得花掉的钱太多,看不到实效,从而犹豫着是否还要继续研究下去。但远在淮安的苏昊通过信件指示陆秀儿,要坚持不懈地对这些研究拨款,直到设想中的产品被研制出来为止。
  商人董天章、杨来祯、熊汲等人不断地把苏氏工业园生产的奢侈品销售出去,为苏昊挣回了大量的资金,这才使得苏昊能够维持在科技上的投入。目前,前期的投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为苏氏工业园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苏昊所设想的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些枪,三分之一给兵部,三分之二给咱们勘舆营,这就是说,勘舆营要用1000支枪,还有40尊小炮,那苏大人得管多少兵将啊?”郝青八卦之心骤起,开始向其他人打听道。
  徐光启道:“兵部已经下了公文,改之已经被提升为守备了,辖2700人。从改之要这些火器来看,勘舆营日后定然是以火器为主的一支队伍。装备如此多精良火器的队伍,除了几个京营之外,整个大明也不多见啊。”
  “依我看,圣上是对改之寄予厚望啊。子先兄,咱们跟着改之,还真是没走错啊。”罗余庆憨笑着说道。
  徐光启道:“自从我在樵舍驿与改之促膝长谈一夜之后,我就知道改之绝非常人,日后定然是前途无量的。不过,最吸引我的,还不是他的前程如何,而是他肚子里这些学问啊。可惜,他公务甚多,没时间把这些学问倾囊传授于我等。我只是窥其一点皮毛,就已经觉得受益良多了,若是能够学得更多一些,那该是何等境界。”
  “会有机会的,子先兄。咱们还是先抓紧时间把改之交付的事情办好吧。”罗余庆说道。
  “对对对,咱们得好好谋划一下,看看如何安排工匠,才能让这些火器按时完工。”徐光启说着,摆开纸,开始一项一项地计算起人、财、物的投入了。
  整个苏氏工业园开始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各种军火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运河航道被送往淮安,分发到了勘舆营士兵们的手里。(未完待续。。)


 256 实弹训练

  “装填!”
  “瞄准!”
  “开火!”
  “呯呯呯”地一阵枪声响过,老兵徐光祖气势汹汹地抡着鞭子开始挨个抽打着那些受训的新兵了:
  “混账!手为什么发抖,看看你都打到哪去了!”
  “你他娘的没听把总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