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昊苦笑道:“这个……还真不好算。我只是一介书生,对于大明的技术水平,完全没有了解。如果解决了所有的工艺问题,那么一杆枪的成本,我想应当不会超过10两银子。不过,前期探索这些工艺,花的钱可就不好算了。”
  “我给你五百两,你能造出来第一支来吗?”涂文焕直接就开价了。他知道苏昊说的话是真的,要让苏昊现在就去评估试制一杆燧发枪的投入,的确有些难度。从与苏昊的短暂接触中,涂文焕认定苏昊是一个诚实可靠的年轻人,他没必要和苏昊讨价还价。
  “五百两!”陈观鱼的嘴张得老大,他只觉得眼前像是在下流星雨一般,只不过掉下来的都是大块大块的银锭。五百两银子,陈观鱼做梦都没有梦见过这样多的钱,如果涂文焕是把这些钱拿给他,然后指给他看一个巨大的火坑,他相信自己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
  快答应啊!快答应啊!陈观鱼在心里拼命地对苏昊喊道,不就是一杆火铳吗?怎么想办法还不能给捣估出来?
  苏昊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他想,自己辛辛苦苦地替全县勘井,韩文也不过是拿出20两银子来给他作为奖赏。自己从后世剽窃过来一个省柴灶,准备在全县推广,最终也挣不到一二百两银子。而这个涂文焕,仅仅为了他一句戏言,就敢扔出五百两银子来,那么涂文焕,或者他背后的邓子龙,家财该是多么厚实啊!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军队里的武官往往都是非常富裕的,像戚继光、李成梁之类的边关重将,通过克扣军饷、屯田、走私等业务,往往都能攒下万贯家财,生活极其奢华。邓子龙镇守的是云南边关,同样能够捞到不少外快,所以在财力方面并无困难。
  “既然涂老如此看重,在下也就不便推辞了。具体需要多少银两,在下现在的确说不好,还请涂老容在下几天时间,待在下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我估计,要完善相关这些工艺,五百两银子应当是绰绰有余了。”苏昊说道。
  “好!”涂文焕道,“既是如此,那我们就说定了。我先预支给你五百两银子,如果有节余,就当作苏兄弟的辛苦费好了。如果银子不够,苏兄弟尽可开口,老夫再给你拨付就是。”


 052 回城

  这一晚,众人尽兴而归。次rì,苏昊带着手下人接着在周边勘测井位,涂文焕不顾自己年近60的高龄,陪着苏昊在山野里打转,看到什么都要与苏昊探讨一番。一开始,涂文焕还存着一些考校苏昊的心思,谁知与苏昊这一路聊下来之后,他彻底震惊了,苏昊的知识面之广、见识之深,让他这个一向自诩才学过人的老学究都自叹弗如。
  用今天的话来说,涂文焕也算是一名搞技术出身的官员了,对于天文地理、工程匠作都有所涉猎。但与苏昊相比,涂文焕的这些知识就实在是拿不出手了。苏昊系统地学习于现代科学理论,又在地质部门工作多年,对各地的山川河流都非常熟悉,涂文焕想找出一点苏昊不懂的东西,还真是非常困难。
  “苏兄弟,真想不到,你竟然对云南的情况都如此熟悉。我随武桥将军在云南征战数年,对于当地的地理、风物,也不过是略有心得而已。你总不会说,你这些知识也是从那佛郎机传教士处学来的吧?”涂文焕大惑不解地对苏昊问道。
  苏昊这才发现自己说的实在有些太多了,邓子龙部驻扎的云南西部属于横断山区,那一带地质构造复杂、金属矿藏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堪称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苏昊作为一名地质专家,前后到那一带去过几十次,当地的遥感地图也看过无数遍了,别说地表上的山河走势,就算是地下的矿脉,苏昊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然而,在明朝的时候,云贵地区尚属蛮荒之地,很少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苏昊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已经远远超前于这个时代了,不管如何解释,都很难让人信服。
  “涂老,如果我说我是听前往云南一带经商的商人所述,你相信吗?”苏昊以退为进,试探着问道。
  涂文焕摇摇头道:“商人充其量知道一两条马道上的事情,而苏兄弟所言,岂止商人目力所及?若非亲身在云南大山中跋涉数年,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的。”
  “在下除了去南昌参加府试之外,从未离开过丰城。”苏昊说道。
  “是啊,正因为如此,老夫才觉得奇怪呢。”涂文焕说道。
  苏昊笑道:“我想,我应该是听谁说起的吧,在下自幼就喜欢听这些志异之事,具体是听谁说的,反倒想不起来了。”
  涂文焕听出苏昊是在刻意隐瞒一些事情,却又猜不出他所隐瞒的到底是什么。不过,既然苏昊不愿意说,他也不便强迫,只能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真是咄咄怪事,苏兄弟看来的确是有一些非凡际遇的。”
  苏昊在广丰乡呆了两天,测定了四五个井位,随后又带上自己的随从奔赴下一个乡镇。
  这一趟下乡,苏昊在外面足足呆了近一个月,在十几名生员和工房衙役们的协助下,他为全县人口最为密集的8个乡勘测了数十个井位,打井出水的概率从以往的25%左右,上升到近80%。
  随着大量的水井被开凿出来,数十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的浇灌,奄奄一息的庄稼重新获得了生机。农民们在额手称庆之际,也都记住了苏昊这个名字。
  “总算是回到家了。”
  站在自家的门前,苏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一个月的时间,他走了数百里路,经常要翻山越岭,这对于他所继承的这副秀才身体而言,实在是一场艰巨的考验。不过,经过这一个月的锻炼,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比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要强健了许多,不再是过去那个走上几步就要大喘气的文弱书生模样了。
  “老陈,这一个月也辛苦你了,你赶紧回去休息吧。”苏昊对跟在自己身边的陈观鱼说道。
  陈观鱼道:“不辛苦,不辛苦,其实这一个月到处吃香的、喝辣的,老道我从来都没有过过这么好的rì子呢,这都是托苏师爷的福啊。”
  苏昊闻听此言,不禁呵呵笑了起来,这一个月在乡下,干活虽然辛苦,但倒还真是吃得不错。他本来就是代表县衙下去的,所做的事情又是打井这样的好事,所以各乡各村都是尽力地以予以接待。陈观鱼以往当风水师,四处忽悠,经常是饥一餐饱一餐,这一段时间天天大鱼大肉地吃着,脸上明显胖了起来,隐隐都快出现双下巴了。
  “不辛苦就好,你先回去休息,改rì我再找你。”苏昊说道。
  “那我就不耽误师爷回家了。”陈观鱼恭恭敬敬地向苏昊行了个礼,然后便兴冲冲地返回他寄住的西门清都观去了。这一趟下乡,他除了好吃好喝之外,还挣了近10两银子的外快,那就是各乡村送给苏昊的红包,苏昊允许他从中提取一成作为辛苦费。
  什么活都不用干,就能够拿到这么多钱,这让陈观鱼的世界观顿时就发生了重大改变,看来世人说得太对了,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啊。他想好了,从今往后,就跟定苏师爷了,人家随便挥挥手,都比自己辛苦奔波挣的钱要多。
  看着陈观鱼离去,苏昊回头对跟在自己身后的两名壮汉说道:“两位兄弟,这就是我家了。如果不嫌弃的话,你们以后就住在我家里吧,我家房子甚大,却只有我与母亲、妹妹三个人居住,你们要住也足够能够住下了。”
  那两名壮汉,正是涂文焕身边的邓奎和郝彤。自从苏昊答应替涂文焕试制燧发枪之后,涂文焕便把这二人派到了苏昊的身边,美其名曰给苏昊当护卫。
  苏昊知道,涂文焕派这两个人跟着自己,目的是多方面的。给自己当护卫,当然也是目的之一,但更多的原因,则是要监督自己是否真的在尽心尽力研究燧发枪。毕竟涂文焕是预支了五百两银子的,财帛动人心,他即使对苏昊再信任,也还是要安排人时刻盯着苏昊的动静。
  邓奎和郝彤跟着苏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苏昊应付一些可能出现的麻烦。比如陈观鱼曾经提醒过的民间不得私造兵器的问题,有邓奎和郝彤在身边,就可以证明苏昊不是私造兵器,而是在帮军队制造兵器了。
  对于给苏昊当随从这一点,邓奎和郝彤心里老大不情愿。因为他们知道,涂文焕很快就要返回云南去了,而自己给苏昊当随从,就得长时间留在丰城。虽然丰城的生活条件远比边关要好得多,但这二人都是在军队里呆惯了的,要让他们离开军队,跟着一个秀才当差,实在是太难受了。
  不情愿归不情愿,军令如山,涂文焕这样安排了,邓奎和郝彤也没办法。就这样,他们俩从广丰乡开始就跟在苏昊的身边,一直到苏昊返回县城。其他人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他们俩只能一步不落地跟在苏昊身边,等着苏昊给他们安顿地方。
  听到苏昊的话,邓奎点点头,瓮声瓮气地答道:“遵命……不过,我们兄弟都是粗人,和你母亲、妹妹在一起,别惊扰了她们。”
  苏昊道:“我母亲和妹妹也都是乡下出来的,不会挑剔的。不过,可能要麻烦你们住在后院,这样大家进进出出也方便一些。”
  “苏师爷怎么安排,我们兄弟就怎么住好了。”郝彤说道,“前一段时间苏师爷一直都在乡下打井,如今已经回到县城了,造燧发枪一事,可得抓紧了。”
  苏昊道:“放心吧,我明天就开始着手安排此事。”
  “苏师爷多费心了。”郝彤说道。
  交代完毕,苏昊带着两个人走进了家门,正在客厅里做着针线活的陆秀儿冷不丁抬眼一看,发现哥哥回来了,乐得把手里的东西往桌上一扔,便跳了起来,一边还回过头对着楼上喊道:
  “妈,我哥回来了!我哥回来了!”


 053 当官就学坏

  楼梯上一阵脚步声响,杨根娣跌跌撞撞地从楼上跑下来了。她是个乡下女人,倒没裹脚,但来县城大半个月了,还是没习惯走楼梯。迈到最后一级的时候,险些绊倒,苏昊眼明手快地迎上前去,把她给搀扶住了。
  “妈,我回来了。”苏昊说道。
  杨根娣拉着儿子,上下打量了半天,念叨道:“怎么晒得这么黑?这脸上倒是见了点肉了,jīng神好像也好得多。”
  苏昊下乡去之后,想到陆秀儿一个人呆在县城,住在大宅子里,也不安全,于是便差人到龙口村去叫杨根娣也进城来住。杨根娣把自家田里的活都交给了苏小虎一家帮忙照料,说好收获之后拿出几成作为酬劳,然后便带着行李搬到城里来了。
  这些天,杨根娣和陆秀儿天天盼着苏昊早点回来,而苏昊一忙起来,也顾不上托人捎信,结果突然回来,倒让母亲和妹妹措手不及了。
  认认真真地检查过了,确认儿子没有生病、没有受伤、没有受人欺负,杨根娣放下心来,这才注意到站在门口如两尊门神一般的邓奎和郝彤,不由奇怪地问道:“昊儿,这两位大兄弟是……”
  苏昊连忙介绍道:“哦,这是我在乡下结识的两位朋友,他们进城来和我一起做点事情。我想叫他们就住在咱们家后面的厢房里,妈,你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杨根娣连声说道:“两位小哥,快进来坐吧,站着干什么?”
  杨根娣一直遗憾自己没有多生几个孩子,弄得苏昊形单影只。在村里的时候,苏昊一心只读圣贤书,与周围的年轻人都没有太多的往来,这让杨根娣很担心将来有点什么事情的时候,苏昊没个帮手,会受人欺负。如今见苏昊带回来两个朋友,而且一看都是孔武有力的壮汉,不由喜上眉梢。
  乡下人与城里人有些不同,城里人对于外来的亲友多少都带着一些抵触的情绪,担心别人打扰了自己的生活。而乡下人则不同,他们喜欢热闹,家里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杨根娣就是如此,听说邓奎和郝彤二人要住在自己家里,她就像欢迎自己的子侄一样热情。
  “小人给老夫人和大小姐见礼。”
  邓奎、郝彤齐齐地向杨根娣和陆秀儿行了个礼,他们都是当亲兵出身的,在礼节方面受过严格的训练。虽然心里对于给苏昊当差有着百般的不情愿,但见了苏昊的家人,他们还是要把礼节做得足足的。
  “哎呀,两位小哥可别这样叫,什么老夫人,我就是一个乡下老婆子。你们既然和我家昊儿是朋友,就叫我一声婶娘好了,叫秀儿就叫妹妹。”杨根娣满脸笑容地纠正着邓奎和郝彤的称呼。
  “岂敢……”二人道。
  “没什么敢不敢的,就这么定了。”苏昊说道,“二位,涂先生交代的事情,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估计还得麻烦二位在我家多住一些时rì。既然住在一起,还是随便点好。这样吧,以后你们管我妈就叫婶娘,管我妹妹就叫名字,她叫秀儿。”
  说到这,他又转过头对母亲和妹妹道:“妈,这位兄弟叫邓奎,那位兄弟叫郝彤,都是在边关上杀过敌的好汉子,你以后就叫他们名字好了。秀儿,你管他们叫邓哥、郝哥,明白吗?”
  “知道了。”陆秀儿抿嘴笑着说道,初见生人,她多少有些害羞,不过家里多几个人,她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
  邓奎和郝彤又坚持了半天,最后还是接受了苏昊的安排。他们两人当兵之前也是农村孩子,十三四岁就跟着邓子龙外出,到现在已经当了快十年兵,对于农村的生活几乎都要淡忘了。看到杨根娣那质朴的笑脸,他们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候的时光,心里对于苏昊一家人顿时萌生了亲近的感觉。
  杨根娣挎上篮子出门买菜去了,儿子回来了,又带回来两个朋友,她自然是要准备一大桌子菜来迎接的。苏昊让陆秀儿帮忙把后厢房打扫出来,让邓奎和郝彤住下。这二人本是当兵出身,只要有张硬板床睡就心满意足了。
  简单安顿完,苏昊让邓奎和郝彤二人自便,愿意上街去玩也行,愿意在屋子后面的院子里练武打架也行,自己则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里,一头栽到床上,死活也不肯动弹了。
  “哥,你怎么脸也不洗就躺到床上了?”陆秀儿跟在苏昊身后,看着苏昊一身脏兮兮的样子躺在床上,不禁皱起了眉头。
  “秀儿,老哥我这一趟可累坏了。”苏昊躺在那里,有气无力地回答道。人就是这样,忙碌的时候还能够撑得住,一旦停下来,浑身的疲惫都一起发作出来了,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蒙上被子足足地睡上三天三夜。
  陆秀儿看着苏昊的样子,也忍不住有些心疼。她走上前来,帮着苏昊脱了外衣和鞋子,然后又到厨房里倒来了热水,淘净毛巾替苏昊洗脸、洗脚。她过去没有这样侍候过苏昊,不过,如今她觉得苏昊像是一个大人了,干的事情是连知县都称赞的,她照顾照顾苏昊,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苏昊像只死猪一样任凭妹妹摆弄,陆秀儿给他洗脸的时候,鼻子里呼出的气息喷到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少女的馨香。苏昊舒服地轻轻叹了一声:“唉,有妹如此,夫复何求啊!”
  “你说什么?”陆秀儿没听懂。
  苏昊把眼睛睁开一条缝,看着陆秀儿,微笑着说道:“我是说,我妹妹是天底下最好的妹妹啊。”
  “呸!”陆秀儿脸上微微有点红,十五岁的女孩子,对于男女之事已经有些懵懂的了解的。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苏昊的童养媳,未来是要嫁给苏昊的,听到苏昊的称赞,她心里有些美美的感觉,又略微有些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