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昊笑着指指陈道和熊汲,说道:“徐兄但有所问,小弟自当据实相告。不过,陈兄和熊兄在此,咱们若是探讨这些枯燥的学问,只怕有些煞风景吧。”
  陈道摆摆手道:“哪里哪里,陈某对此事也是颇有兴趣。陈某孤陋寡闻,与改之贤弟相处数rì,竟不知改之还有如此事迹。改之若不嫌陈某愚笨听不明白,还请给陈某详细说说。”
  陈道这话倒不是作伪,他对于苏昊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于江西都司。都司那边对于打井之类的事情没什么兴趣,所以也不知道苏昊打井的事迹。再说,此事已经过去了半年,陈道刚到几天,哪里听得到。
  熊汲是个商人,他对于科技没太大的兴趣,只是把苏昊打井的事情当成传奇故事来听了,但现在见着了故事中的真人,他岂有不凑热闹之理,于是也怂恿着苏昊把打井的事情向大家详细说一说。
  苏昊本来就想以自己的科技知识来打动徐光启,以便在这个牛人心目中留一个印象,此时便装出一副盛情难却的样子,把自己在丰城如何勘井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说到地壳构造、断裂带、隔水层之类的概念时,他便拿野外的地貌来举例。陈道等人都是智商极高的,对于苏昊说的原理,虽然不是完全能够听得懂,至少也知道苏昊不是在瞎吹牛了。
  “苏老弟真是大才,竟能将夷人的学说融会贯通,用于勘井一道,丰城县有你这样一位才子,实乃百姓之大幸啊。”熊汲恭维道。
  徐光启细细回味着苏昊说的那些知识,越琢磨越觉得其中有深意,他感慨道:“原来世上竟有这样的学问,能够推测地下的玄机,若是有更多的人掌握了此道,那今年江西的大旱,岂非就无法肆虐了?苏老弟,你应当开学校多多教授弟子才是啊。”
  “这个……小弟才疏学浅,岂敢有此妄想。”苏昊搪塞道。大旱之时,他其实也是教了一些学生的,像马玉之流,但这些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勘测地下水的技能,所以只能给他当帮手,而无法独当一面。要培养一个地质学家,需要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苏昊自己的这些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苏老弟如果说才疏学浅,那天下何人敢自称渊博?”徐光启不依不饶,苏昊虽然只是说了勘井的事情,但他从苏昊的讲述中却听出了许多内容,知道苏昊的才学绝不仅限于这一点。
  “徐兄过誉了。”苏昊假意说道,其实他刚才也是有些刻意在卖弄自己的才学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能够让徐光启佩服他的才学,这对于他rì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徐光启属于大明的一支潜力股,苏昊现在的投入,将来肯定是会有收益的。
  徐光启问道:“苏老弟这是要去哪里?”
  苏昊道:“受衙门的委派,带一些民壮赴云南戌边去。”
  “大材小用啊!”徐光启说道,“以苏老弟的才学,当留在哪个书院著书立说才是,如何会到衙门里去做一个普通胥吏的差事?”
  陈道在一旁呵呵地笑了:“徐老弟,此言差矣,改之此去云南,也是为朝廷效力,如何说是普通胥吏之事?”
  徐光启道:“带民壮去戌边,只需遣一粗鄙军汉即可。以苏老弟之才学,做此粗鄙军汉之事,虽也是为朝廷效力,却是大材小用了。”
  熊汲坐在一旁,微笑不语。徐光启智商颇高,但社会经验还是明显不足。眼前这个苏昊已非常人,陈道看起来也应当是个有来头的官员,这样两个人带百十民壮去云南戌边,绝对是不合理的。事有反常必为妖,这其中的奥妙,徐光启恐怕是没有想到的。
  “熊老弟有何见教?”陈道看到熊汲脸上笑得很暧昧,知道他必定是看出了一些问题,于是便笑着向他问道。
  熊汲道:“在下觉得子先有些莽撞了,我观陈兄必是大福大贵之人,此行与苏老弟一道,必有缘由。不过,这缘由只怕是我等草民不该知道的。”
  “哈哈,熊老弟真会说话。”陈道笑道,“熊老弟说得是,陈某与改之此去云南,是有一些事情要做,这些事绝非一个粗鄙军汉就能够做下来的。二位老弟若是感兴趣,明rì可与我等一起去观看一下改之的属下cāo演,有些事二位一看便知。”
  “我等不胜荣幸。”熊汲和徐光启同时抱拳应道。
  接下来,大家就不合适再聊技术了,于是纷纷聊一些世间的见闻。在这方面,苏昊和徐光启就远远不及陈道和熊汲了,陈、熊二人一个是京官、一个是商人,都是见多识广的,说起世间百态,让苏昊和徐光启都唏嘘不已。
  几个人觥筹交错,越聊越是投机。到酒足饭饱要离开的时候,熊汲才发现陈观鱼已经提前付了账,不禁急了眼,非要小二把银子退还陈观鱼,由他来付账。苏昊和他掰扯了半天,最后熊汲才同意今天这顿饭就这样算了,但明天他一定要摆一桌更丰盛的宴席来宴请陈道、苏昊和徐光启三人,若是苏昊不答应,他就要与苏昊划地绝交了。
  在这两个有钱人争执付钱的问题时,陈道站在一旁只是看热闹,徐光启却有些窘迫。离开酒楼时,徐光启拉着苏昊,抱歉地说道:“苏老弟,愚兄真是惭愧。这顿饭无论如何也应当是愚兄来请的,无奈囊中羞涩,反还让老弟会钞,愚兄实在是惭愧之至啊。”
  苏昊摆摆手道:“徐兄客气了,你是兄长,小弟请你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不瞒徐兄,小弟在丰城的时候,做了一些小买卖,挣了一些银两,所以手上倒是比徐兄要宽裕一些。”
  “苏老弟真是全才,学问做得jīng,还擅长经营之道,愚兄佩服。”徐光启说道,“对了,今天晚上不知苏老弟有何安排否?”
  “呃……一路舟船劳顿,小弟倒不想安排什么了。”苏昊赶紧说道,听徐光启那意思,莫非是要拉自己去参加点什么夜生活?看不出来,这位大神级的人物居然还有这样的雅兴。
  听说苏昊没什么安排,徐光启喜形于sè,说道:“如此甚好,愚兄正好有些学问想请苏老弟指教,今夜我们兄弟二人就秉烛夜谈,如何?”
  “好吧……”苏昊被打败了,看来科学家都一个德行,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你就不问问我困不困吗?


 149 秉烛夜谈

  徐光启说到做到,回到驿馆之后,他回自己房间换了件便服,就举着蜡烛跑到苏昊房间来了。苏昊差陈观鱼出去买了一些糕点、水果之类,用以招待徐光启,二人分坐在桌子两边,开始畅谈起来。
  没有陈道和熊汲在一旁干扰,苏昊和徐光启谈的内容又深入了许多。徐光启是个喜欢钻研的人,此前读过不少古代的科技著作,尤其在数学方面颇有一些心得。苏昊肚子里装满了现代数学知识,随便说出几项来,都让徐光启有拨云见rì般的感觉,许多曾经困扰过他的数学问题,在这一刻都豁然开朗了。
  “这夷人的算术之道,确实别有洞天,与我中华算术大有不同。愚兄感觉,这夷人算术,有四不必,是谓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不似我中华算术,尽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徐光启说道。
  苏昊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其实中国古代也曾有过一些非常辉煌的数学成就,许多方面也曾走在西方的前列。但与西方的数学相比,中国古代数学缺少一套统领全局的逻辑体系,各种数学知识支离破碎,越往后发展,就越难以自圆其说。一些游方术士依靠数学知识装神弄鬼,把它变成了一门玄学,这就更使得数学的发展步入了歧途。
  反观西方数学,从欧几里德那个时候开始,就建立了一套以公理、公设、定义为基础的逻辑推理体系,后人则在这样的逻辑体系中不断地加以完善。使之不断繁荣发展。到近代以后,中西数学思维上的差异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中国传统数学的颓势已经是无法逆转了。
  在平行的世界中,徐光启是中国古代最早系统接触西方数学的人,他翻译的《几何原本》,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数学观念,使西方数学思想进入了中国。事实上,徐光启对于中国传统数学的批判意识早在他接触几何原本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此时与苏昊一交谈,他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改之。我觉得,你所学的这些夷人学说,应当尽快整理出来,印刷成书,供天下学子参详。”徐光启热切地说道。
  面对着徐光启的这种热情,苏昊有一种内疚的感觉。作为一个穿越客,他的确应当把这种超越于时代的知识整理出来。加以推广。所有这些知识,都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
  明代算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一个朝代了,但即便是这样的朝代,遇到大灾之年,百姓们还是惨不堪言,饿死人的事情。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如果有一些先进的知识来指导各行各业的生产,以明朝百姓的辛勤,让全国人过上温饱生活,应当是并不困难的吧?
  可惜,在苏昊穿越过来这半年时间里。他一直都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之中。他做了不少事情,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在使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没有去整理和传授自己的知识。此外,由于担心这些超前的知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有时候还要刻意地隐藏起这些知识。比如关于高锰钢的冶炼技术,到目前为止除了郝氏父子,其他人基本上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实践了。
  “徐兄,小弟也有自己的苦衷。”苏昊说道,“小弟所学,乃是夷人学问,属于左道旁门。若是大肆宣扬,只怕招来非议啊。”
  “这有何惧?”徐光启道,“改之贤弟若是事务繁忙,无暇整理,愚兄愿意代劳。只要改之将这些学说讲予愚兄听,愚兄自当将其汇编成册,广为传播。”
  苏昊道:“徐兄,你不是要去韶州任教吗,哪有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说到这点,徐光启有些黯然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唉,改之所言极是,在下生计尚无着落,想这些事情的确是贻笑大方了。在下只是可惜这么好的学问,无人知晓。这些学说,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啊。”
  苏昊突然眼前一亮,问道:“徐兄,你去那韶州教书一事,可是与对方说定了?若有其他的机会,你愿尝试否?”
  徐光启道:“这韶州的教职,是我一个族叔代我觅下的。我如不去,倒也无妨,与他写一封书信言明此事即可,只是不知改之所言的机会是何事?”
  苏昊道:“丰城龙光书院的教谕吴之诚先生,是小弟的忘年交,其对夷人之学也是颇有兴趣。小弟曾将所学之夷人学说,撰成数、理、化三本小册子送与吴先生。徐兄若有意学习夷人学说,小弟愿写一份荐书与徐兄,徐兄持此院找吴教谕,他必定能给徐兄安排一个教职,虽不敢说能够锦衣玉食,勉强裹腹还是能够达到的。
  徐兄在龙光书院可与吴先生一同探讨夷人学说,另外书院中还有马玉、江以达等生员,都曾与小弟一起钻研过西方算术,徐兄与他们在一起,当会有所收获的。”
  “果真能够如此?愚兄愿往。”徐光启欣喜地应道。对于他来说,在哪教书都是一样的,如果到丰城去能够吃饱饭,同时还能和一群生员、教谕什么的一起探讨西方数学知识,这样的好事,他岂能拒绝。
  苏昊见徐光启答应了,也是兴奋之极。徐光启的天资,应当是在吴之诚、马玉等人之上的,如果他愿意留在龙光书院去研究数理化知识,那自己的知识就不愁没有人去传承了。至于说什么教职之类的,苏昊只是说说而已,苏昊现在好歹也是手上拥有好几项产业的人了,养活一个徐光启有何难哉。
  苏昊当场写了两封信,让徐光启分别带给吴之诚和陆秀儿。前一封信是让吴之诚收留徐光启在,后一封信则是让陆秀儿拿出钱财来资助徐光启,务必让他在丰城衣食无忧,最好能够乐不思蜀。
  徐光启收下书信,无意中抬头一看窗外,不禁莞尔,原来窗外已经微微有些见明,他们俩不知不觉地,竟然谈了一夜。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改之老弟年未弱冠,却见识非凡。子先从前还自忖有些阅历,与改之一比,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啊。”徐光启用一番感慨总结道。
  苏昊连连摆手:“徐兄所言,实在是羞煞小弟了。小弟只是机缘巧合,得一名传教士指点了几rì,此外还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徐兄才高八斗,若是研修这夷人学说,成就必定百倍于小弟。”
  “改之谦虚了。”徐光启说道,“愚兄先告辞了,改之也歇息一会吧。今rì不是说还有什么cāo演吗,与改之畅谈之后,愚兄倒是急着想看看这夷人的测地之术有何jīng巧之处了。”
  苏昊送走徐光启,上床稍稍睡了一小会,天sè就已经大亮了。他起身梳洗更衣,走出房间,见陈道、熊汲、徐光启等人都已经收拾停当在等着他了。徐光启也和他一样熬了一夜,脸上却毫无倦sè,相反还有一些亢奋的神情。
  几个人出了驿馆,来到勘舆营搭起的帐篷营地。勘舆营的士卒们比他们起得更早,即便是在行军途中,郝彤、邓奎仍然带着他们在镇子外面跑了几里路,回来又练了一会刀枪,此时正在吃饭,准备一会就在樵舍镇周边进行测绘演练。
  早有士卒给苏昊等人端来了米粥、年糕和小菜等,这都是营中自己做的。苏昊招呼着众人一起吃了饭,然后下令列队。士卒们分小旗站成了一个方阵,横平竖直,每个人都绷着脸,腰杆挺直,军容严整,不但陈道看了暗暗点头称奇,连熊汲和徐光启也叹为观止。
  “这分明是一支军队啊,哪里是什么民壮?”徐光启小声地对苏昊说道。
  苏昊也小声地回答道:“徐兄,不好意思,昨天我有所隐瞒了。小弟此行的身份是南昌卫下属一个百户所的百户,这些士卒就是小弟的部下。”
  “原来苏老弟竟然是行伍中人,失敬了。”徐光启也不知是惊奇还是遗憾地说道。
  列队完成,郝彤跑过来向苏昊请示今天的任务,苏昊转头对陈道说道:“陈主事,要不,你先给士卒们训训话吧?”
  陈道笑着摆摆手道:“免了免了,我哪懂得什么训话,你们就按平rì里cāo演的方法去做就是,不用管我。我早就说过,我只是陪你们一同去云南逛逛,这军中事务,还是苏百户主管就是了。”
  苏昊知道陈道的脾气,也不强求,便向郝彤和邓奎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开始安排各小旗开展测绘工作。郝彤在头一天就已经安排人在周边跑了一圈,绘制出了周边的草图,此时便把各小旗官喊过来,向他们分配任务。各小旗官拿到分配给本小旗的图纸后,回归本队,带着小旗的10名士兵,扛着各式仪器便出发了。
  “陈主事,你看咱们是一块去看看,还是分头去看?”苏昊对陈道问道。
  陈道道:“还是分头吧,这样可以多跟几队。熊老弟和徐老弟如果想看,要不就各随一人吧?”
  “我随苏百户吧。”徐光启抢先说道。
  “也罢,我就与熊老弟一道吧。”陈道笑呵呵地说道。
  ps:感谢书友“大珠小珠”指点,橙子才知道自己一直把“自忖(cun)”写成了“自讨”,皆因学艺不jīng之故,实在是汗颜。
  。。


 150 摊上事了

  苏昊带着徐光启,除了一个小旗的士卒前往镇子西边的一片丘陵地带去进行测绘。到了现场之后,士卒们不需要苏昊下命令,就在小旗官的指挥下各自到位,有的立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