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驿唐-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谬赞,微臣惶恐。”
    李世民摇头道:“孤说的是实话。你可知这法子对大唐的将士来说多么重要吗?简直是救命良方啊。来,向孤说说,你是如何创出如此高明的技法来的?”说着,他伸手携了李潜的手道:“大殿马上关门了,咱们便走边说。”
    李潜心中有些激动。未来的大唐皇帝与自己携手而行,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李潜躬着身子跟着李世民身后。出了大殿,李世民道:“在孤面前你不必拘束。”
    李潜稍稍挺直了身子,便将从缝衣服想到缝合术,然后在猎物上做试验等事一一向李世民讲了一遍。这谎话他已经说了多次,早已编造的无比圆通,全无半点破绽。
    李世民听了,叹道:“原来如此。佛经上说,人的这躯体不过是付皮囊,不过,那些和尚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你真把身体当成皮囊来对待了。哈哈,按那些和尚的话来说,你果然有慧根。”
    李潜笑道:“微臣哪里有什么慧根,只是懂得一些粗浅的东西,加上胆子大而已。”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的很对。往往一些事道理很简单,却没人敢尝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胆子破除陈规。而你年轻,有冲劲,反而不会被陈规羁绊。一事明,百事通,想来世间还有很多事都是如此。老子有云,大道至简,其实这天地万物,虽然至繁至盛,但其道理却至简。李潜,你说是不是?”
    李潜点点头,指着大殿的柱子道:“殿下说的没错。您看这盘龙柱,花纹精美,造型复杂,其实,归结起来无非深浅、点线、直曲而已。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些简单的东西。”
    李世民惊讶地望着李潜道:“你这句话让孤如醍醐灌顶。李潜,你可真是一语惊人啊。”
    李潜谦虚地道:“微臣不过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而且微臣说的也是些粗浅的东西。”
    李世民来了兴趣,道:“李潜,你说治国当如何做?”
    李潜一愣,道:“殿下,朝中有那么多贤臣良相,殿下应该问他们。这……这不是微臣可以擅自置喙的。”
    李世民摆手道:“无妨。此地只有你我二人,你就当闲聊,不必拘束,说错了孤也不会怪罪你。”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其实,微臣觉得,治国最根本的是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只有吃饱穿暖了,百姓才能安定。百姓安定了国家才能强盛。”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如何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呢?”
    李潜道:“轻徭薄赋固然能够减轻百姓负担,但这只是最基本的办法。陛下施行了均田制,让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而且这些年一直不加赋税,应当说已经是轻徭薄赋了。不过,轻徭薄赋只是朝廷取的少一些,让百姓剩下的多些,财富总量还是没变。多收不利于百姓,然而少收也不利于朝廷,这些朝廷要用兵平乱,异族对我大唐虎视眈眈,朝廷财赋方面的压力一直很大。所以微臣认为节流固然重要,但还应该开源。若让朝廷和百姓都能增加收入,才是最根本的。”
    李世民纳闷的道:“开源?如何开源?”
    李潜道:“殿下,您说现在天下的财富集中在哪里?”
    李世民想了想,道:“这一点孤知道。只是,有什么办法能将他们的财富化为朝廷的国帑?”
    李潜道:“殿下,您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您觉得强盛如大汉之所以消亡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李世民蹙眉思忖片刻道:“门阀坐大,豪强日盛,民不聊生。”事实上,即便是过去了几百年,门阀的势力依然非常强大。李渊本身就出身于门阀,而且若非得关陇门阀相助也不可能这么快坐稳江山。现在朝堂之上,绝大多数高官依然是门阀出身。这一点李世民非常清楚。
    李潜同样也清楚这一点。若是换了别人,李潜绝对不会向他说这些。但眼前这人是日后将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明君李世民,他肯定能比自己看的更透彻。所以李潜才坦言直述。
    在李潜的记忆中,唐朝初期,门阀势力依然强大,以至于李世民不得不依靠皇权,强行在《氏族志》中把李姓排为首位。而且,他还下了法令,限制门阀之间通婚,以打击门阀,防止他们互相勾连对抗皇权。在他死后,武则天当政时,通过政治斗争,对门阀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将关陇门阀打击的一蹶不振。同时广开科举,扶持寒门势力,门阀的势力才衰落下来。即便如此,门阀势力直到宋朝才真正消亡。
    不过,李潜并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因为原来时空的那段历史并非只有大唐盛世,也有让人不忍卒睹的黑暗一页。开元盛世后的安史之乱,以及其后的军阀割据让强大的盛唐彻底衰落。唐王朝结束后,华夏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被异族打的惨不忍睹。如果不是那时的异族已经渐渐接受了汉人的文化,只怕五胡乱华的惨剧将再次重演。李潜不愿意在这个时空再看到汉人被战火蹂躏荼毒。
    想到这,李潜点点头道:“殿下说的没错。汉朝末年门阀把持朝政,豪强兼并土地,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才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黄巾之乱。假如豪强没有这么贪婪,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谁会去作乱?归根结底,想要保持安定,必须让百姓丰衣足食。因此,必须要限制门阀大肆兼并土地,让老百姓能有地种有饭吃。”
    李世民道:“可是你还是没说如何将他们的财富化为朝廷的国帑啊?”
    李潜微微一笑,道:“其实很简单,让他们赚钱然后再花钱。朝廷收取赋税。”
    李世民一愣,道:“怎么让他们先赚钱然后花钱?”
    李潜道:“首先,要严格限制土地买卖。最好能颁布法令,限制豪强兼并土地。比如,出台法令规定所有买卖必须由官方监督,以户籍为准,每年每户买卖田地的亩数严格规定上限。超过买卖上限的,将把超出部分收归国有。勋贵除了赏赐的田地可以不纳税,买卖来的田地一律要纳税。官员按照等级享受一定田地的免税权,多出来的一律纳税。”
    李潜知道,按照目前的施行的均田制来看,可以限制土地兼并,但这种限制能支撑多久,目前还不好说。因为均田制还牵扯到人口问题。北魏、隋、唐之所以能实行均田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连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所以土地显得富裕。但随着社会安定,人口自然会增加,很快土地就会不足。再加上各地人口密度和田地数量都不同,施行起来肯定麻烦。若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土地兼并仍不可避免。
    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限制买卖固然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但谁家没有急用钱的时候?万一有人急用钱,除了卖地外没别的门路呢?”
    李潜道:“殿下,您觉得铜钱携带方便吗?”
    李世民摇头道:“极为不便。”
    “殿下的问题其实正是微臣下面要说的。那就是为解决铜钱携带不便的问题,以朝廷的名义开设钱庄。钱庄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在某地,比如长安收某人的钱,给某人一个凭证。然后在另外一地,比如洛阳,某人再持这个凭证从钱庄中取出钱。钱庄从中抽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可减少携带铜钱的不便。另外一个作用是质押。若某人急需用钱,可以将他的财产如土地、房屋、贵重物品抵押给钱庄,约定还款期限和费用。到时再某人拿着凭据来还钱,赎回抵押的物品。这样一来就不解决了临时急用钱的难题了吗?”
    李世民惊讶的望着李潜道:“这些都是你想的吗?”
    李潜点点头,道:“微臣没事就瞎琢磨。”
    “你是怎么想到钱庄这个主意的?”
    李潜道:“此前微臣追随柴驸马出征,得到了一些赏赐。不过因军中携带铜钱不便,柴驸马给微臣的赏赐是一张右骁卫出具的凭证。后来微臣拿着这个凭证去取钱,发现取来的钱带在身上极为不便。当时微臣就想,若这个凭证也能买东西多好。进而微臣又想,像微臣这样携带十贯八贯铜钱就发愁,那些动辄需要运送数万数千贯铜钱去购买货物的商号岂不更发愁?微臣就想,若能有一个商号专门在各州开设分号,商人在其中一个商号存上钱,然后可以到任何一个分号取出钱,那该多好?”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你才说了限制土地买卖和钱庄,却仍然没说清楚如何将他们的财富化为朝廷的国帑。”
    李潜道:“殿下,限制了土地买卖,有了钱庄,那么经商是不是容易了呢?”
    李世民眼前一亮,道:“你是说收商税?”
    PS:大家将票票了,推荐了,打赏了全都砸向李二吧!

第八一章 拉拢?除之?
    李潜点点头,道:“买卖土地受限制,经商又很容易,他们肯定会千方百计来经商。朝廷只要对其课税这样不就增加了收入吗?”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道:“不妥。即便收商税他们的财富还是越来越多。这样他们的实力岂不更强了?”
    李潜道:“殿下,若直接将他们的财富变为国帑肯定会引起他们的反抗。不过因为他们要经商,肯定面临资金上的周转不便。这样一来钱庄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微臣所设想的钱庄除了方便流通促进商业发展,提供临时质押外,还可以通过放贷入股来控制商号。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意做的越大钱庄的财力就越雄厚,他们的生意如果没做好就会被钱庄所控制,这样不就逐步消弱了那些人的势力了吗?”
    李世民深思了许久,道:“你的主意虽然不错但只怕无法通过廷议。他们中有许多顽固分子却亦不乏聪明人,此计虽然巧妙但未必能瞒得住他们,他们若知道了岂会同意?定然在廷议时便百般阻挠。”
    李潜道:“殿下,此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财力上打击他们,微臣觉得还可以广开科举取士,为朝廷收罗天下英才克制他们在朝堂上的势力。现在陛下虽然也开科取士但数量太少,且取中的多是门阀子弟,考官送人情的嫌疑很大。微臣以为,为防止开科取士变成门阀窃据官位的方便之门,可以实行糊名制。每人的考卷都将名字糊住,为了防止字体泄露考生的身份,可以让书吏将考卷全部誊抄一遍,这样考官就未必能知道哪张是谁的卷子怎能徇私?只能以真才实学来为朝廷选才。当然,这些其实都是微臣的胡思乱想,说出来为殿下解闷,其中有很多东西都还没考虑成熟。”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道:“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很有道理。你再好好想想。尽量理出头绪写个方略出来,如何?”
    李潜有些为难地挠挠头,道:“殿下,微臣这点才学恐怕难以完善。不过,微臣想这些事也不在一时不如等等,让微臣考虑成熟了再动手写方略。”
    李潜的话虽然说的隐讳,但聪明过人的李世民却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在坐在龙椅上的不是他李世民而是他老子。若李潜真把方略写出来李渊未必会采纳,一旦此事泄露定然引起那些门阀的警觉反而不妙。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那就辛苦你好好琢磨琢磨,等考虑成熟了你来找孤就是。”李世民顿了顿,又道:“今日孤听你一席话真是大涨了见识。本来孤想请你到庭掖宫好好聊聊。只是今日是新年,庭掖宫那边少不得有许多人在等孤。孤只能改日再请你了。”
    李潜拱手道:“微臣明白。待日后殿下得闲微臣再与殿下好好聊聊。”
    李世民拍了拍李潜的肩膀道:“李潜,孤看好你,孤相信你日后定成我大唐的栋梁之才。”
    李潜惶恐,拜谢道:“殿下谬赞,微臣不甚惶恐。”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不必惶恐,日后定见分晓。孤先去了。”
    李潜躬身长揖道:“微臣恭送殿下。”
    李世民走后李潜出了皇宫,却见柴绍依然没回来。他一问柴青才知道柴绍去皇宫向太子、秦王、齐王贺新年去了。于是李潜便与柴青等人闲聊。
    李世民回到庭掖宫。他麾下的十八学士,如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李玄道、李守素、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等人以及随李世民回长安的文臣武将如屈突通、长孙无忌、杜淹、李靖、李世绩、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张公谨等人都在殿中等候多时。
    众人见李世民来到立刻列队迎上去向他恭贺新年。李世民回了礼让众人落座,他自己坐下品了口香茗,笑道:“适才碰到一个人才,孤与他聊的甚是投机,然后孤又去给父皇贺新年,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间。让诸位久候孤深表歉意。”
    房玄龄道:“不知殿下碰到了什么样的人才令您如此高兴。”
    “呵呵,”李世民笑的更开心了,道:“说出来你们中可能有些人还见过他。就是被陛下刚刚封为武威男的李潜。”
    屈突通、秦琼、程咬金、尉迟恭闻言皆是一愣。只是,屈突通、秦琼、程咬金三人心中所想的与尉迟恭完全不同。此刻尉迟恭心里隐隐有些担忧。因为不久前李潜打伤了尉迟宝林,虽然他在秦琼的劝解下放弃了找李潜麻烦的念头。但心中始终不平。现在看到李世民如此重视李潜,心里不平的念头立刻消散,而且还怕李世民会知道此事责怪他教子不严。所以,尉迟恭愣了片刻便立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房玄龄仔细想了想,道:“此人臣也听说过。他所创的外伤急救之法对我大唐将士极有用处。殿下是否因此才与他聊上的?”
    李世民点点头,道:“不错。得知是他孤便与他在太极殿外聊了几句。不想此人虽然年幼但见识不凡,他向孤所说的几件事令孤大为惊讶。”
    众人闻之又是一愣。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人物且不说,单说这里的这些人,文臣可安邦武将能定国,任何一个都是见多识广之辈,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更是宰相之才。李世民能将他们收为己用,除了他有识人用人之能外,他本身见识高,眼光看的远也是众人愿意投靠他的原因。李潜区区一个弱冠少年,能得李世民如此夸奖怎能不让众人惊讶?
    杜如晦道:“哦?不知此人向殿下说了什么?”
    李世民当下便将他与李潜聊天的内容向众人说了一遍。众人听了无不皱眉思忖。李潜所言的几件事的确太令人惊讶了。别的不说,单一个钱庄的创意就足够让这些人琢磨半天的,更何况还有改良开科取士。这些事只怕没个三五日根本没法琢磨明白。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皆是宰相之才,对这些事的认识更比其他人深刻许多。三人想了片刻,房玄龄与杜如晦交换了个眼神。然后房玄龄对李世民道:“殿下,必须尽快将此人招揽到麾下来。”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说说看,为何?”
    房玄龄道:“此人的主张确有其独到之处。不过若真实行起来,对我大唐来说可能会有两个后果,一个是让大唐繁荣强盛,一个是将大唐搞得民不聊生。”
    “哦?玄龄为何这样说?”
    房玄龄道:“臣如此说是因为,一是此人的主张还有许多不足,若不加以完善会留下许多纰漏。不仔细斟酌清楚贸然施行肯定会出乱子。二是此人的主张施行难度很大,对官吏的品行要求很高,若是由品行不良的官吏来执行,定会成为官吏贪赃枉法的籍口,弄不好将成百姓之祸!还有开科取士,定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孤也有这担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