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流唐帝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这段让他精神上受到惊吓的经历有关。这种经历,可能让他不敢再相信其他人——除了以自己的“阿父”为首的宦官。所以终僖宗一朝,如果不是因为黄巢之乱的话,很可能跟其他被宦官钳制的皇帝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变乱四起,藩镇割据,朝庭和皇帝的威望大不如前。而身为皇帝代言人的宦官们,实际上的权利,也变得越来越小。最终他们在僖宗死后,被其继位者昭宗彻底翦除。与他们一起被翦除的,是皇帝自己的威望和力量。最后昭宗自己也成为藩镇的傀儡,并最终死于藩镇之手。
    僖宗一朝,南衙北司的对立仍在继续。尽管这个时候的朝廷已经十分衰弱,他们仍然沉迷于个人的争权夺利中,一点都没有联合起来恢复朝廷力量的意思,尽管他们实际上能够掌握到的权利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藩镇分走。
    公正的讲,能够在大唐朝廷上占据一定地位的宦官,如果不论及其品性的话,很多人都是有着自己的才干的。如果在这个帝国衰微的危急时刻,他们跟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能够精诚团结,在一个英明的皇帝领导下,中兴大唐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只可惜,这终究是一个假设罢了。无情的现实是,宦官跟朝臣彼此倾轧,徒让藩镇坐大,并最终葬送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僖宗时期的政治,除了变乱带来的问题之外,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贵族统治的复辟。从874年八月,崔彦昭接替刚刚被任命就可疑的死去的帝国新宰相刘瞻的位置,成为了新任的宰相。这个任命,暗示着权力已经重新回到原来已有根基的政治和社会贵族集团手中,他们的权力曾经在懿宗的时候被系统的削弱了。
    崔彦昭是宪宗朝宰相崔群的侄子,旧贵族集团的典型代表,显赫的世家,清河崔氏的成员。清河崔氏是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唐代这一词代表崤山以东地区,即今河南河北的地区)七大门阀之一(这七大门阀是具有排他性的,只在彼此间互相认可,而歧视其他的门阀)。承袭自魏晋朝的门阀制度已经逐渐被削弱。但是根基极深的那些门阀世家仍然掌握了不小的权利。
    武宗朝,崔氏出了三个宰相,宣宗时是两个。而懿宗则有意削弱他们的权力,因此崔彦昭的被任命具有相当重要的代表意义。
    崔彦昭被任命后,出自另外一个名门望族的郑畋和出身于河北范阳卢氏望族的卢携为相,他们三人清一色的都是来自名门望族或者名门望族的旁支。而另外的一位宰相,同样也属于名门望族,他是南朝萧梁家住的后裔萧(亻放)。
    公平的说,名门望族的出身,让这些宰相们从小就享有远远超出其它普通人的教育资源,尽管名门望族往往容易出现腐朽的纨绔子弟,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想有所作为,在名门望族中,往往能够获得比寒门更强的能力。
    然而,当时唐王朝的处境已经十分恶劣,就算是这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宰相,也往往难以着手。
    就在僖宗刚登基时的乾符元年(874)正月,翰林学士卢攜向僖宗上表道:“关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常钍滴妫罨币段换蚋ベ嗄咽帐啊3D瓴伙蛏⒅诰常唤袼诮约ⅲ匏劳叮叵玢蹋」帝帧F漕妹庥嗨埃滴蘅烧鳎欢菹匾杂猩瞎┘叭厩饺ど跫保哟诽ⅲ涑肺莘ツ荆推掊髯樱箍晒┧删剖持眩吹弥劣诟庖病;蜃馑爸猓兴妫怀①尾桓Т妫傩帐滴奚啤!彼笸U髑匪埃偌雨饧谩Y易谒淙唤邮芤饧②睿坝兴揪共荒苄校轿瘴亩选薄
    一个朝廷已经到了皇帝的诏令都没办法传达实施的时候,离灭亡的那一天,也已经不远了。
    或许长大之后的僖宗希望能够重振旗鼓,复兴祖先的江山,对游戏和嬉乐的兴趣减弱,开始坚定的过问起朝廷事务。然而他并不具有这样的能力。
    他是一个严酷而反复无常的统治者,过分关心细节,喜施严刑,甚至用它来对付那些言之有理的批评,堵塞言路。一个太平时期的皇帝如果有这样的性格,完全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至少不至于毁灭整个帝国的根基。然而在王朝衰落时,这样的皇帝,很显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总而言之,长大后的僖宗,没有来得及整顿朝政,他的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黄巢的军队,已经攻入了长安。
    于是皇帝跟宦官田令孜一起逃入四川,然而四川并不安宁。
    由于田令孜赏罚不公,将物资匮乏时候宝贵的金帛全部赏给随驾军队,四川地方军队所得极少,西川黄头军军使郭琪因此拒绝接受,质问田令孜。田令孜暗中赐予毒酒。郭琪知道有毒,万不得已喝下,回家后喝血解毒,立刻率领部队发动叛乱。
    仓猝之中,皇上只与宦官们闭门自保,根本就不考虑外臣的死活。不少朝官们幸脱沦陷,含辛茹苦地来到了这里,眼见这一情形,那一腔委屈实在是难以按捺。
    谏官左拾遗孟昭图忍不住上疏宣吐情绪:“多难之时,中外之臣尤须一体对待。去岁车驾西幸,不告南司,遂使宰相、仆射以下尽遭杀戮,独独北司无损。此次变乱,陛下只与令孜等内臣闭城登楼,不召宰相朝臣入城;翌日,又不见宰相、不慰朝臣……”然而田令孜将奏章收了起来,不令皇帝知道,随后又假传圣旨将之贬职,更于其赴任途中将之杀害。消息传出后,所有人心寒气塞,不敢说话。
    凡此种种,皇帝的作为,让大臣们都冷了心。
    随后,单单是四川境内,就有由于陈敬瑄的残暴而引发的阡能叛乱,此后又有黔州叛乱等等数次叛乱。虽然这些叛乱都一一得到剿灭,但是朝廷的力量也在剿灭叛乱的过程中,越来越被削弱。
    等到僖宗还京,又由于田令孜企图收回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专有的安邑、解县两个盐池的盐利,从而引发事端,令李克用与重荣两军联合起兵,以诛杀田令孜,清君侧的口号逼近长安。田令孜只得挟天子落荒而逃,奔往凤翔。僖宗在不到十年的工夫里两次出逃,在帝国的历史上是头一回。
    事变后朱玫、李昌符都倒向克用,而克用意在全忠,无心再战,自率兵回镇。王重荣、朱玫、李昌符则上表皇帝,以诛田令孜作为回驾长安的条件。在强大压力下,田令孜终于失势,让位给另一位宦官杨复恭。而朱玫竟和不少痛恨田令孜的朝官在长安改立皇帝。
    僖宗流亡又接近两年,其间的艰难难以尽述。在此期间,朱玫被其部将王行瑜所杀,王重荣亦被部将常行儒所杀,常行儒又被重荣之弟王重盈杀掉。神策军将李茂贞在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八月也成功地消灭了李昌符,三位杀人者都取而代之,分别成为新的藩镇之首。
    公元888年初,僖宗还京,改元“文德”。不久,僖宗旧病发作,不治身亡。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在享尽了富贵也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后,年仅二十七岁,就告别了人世。
    此后,僖宗的弟弟寿王李杰寿王即位,改名“晔”,时年二十二岁。这就是历史上的“昭宗”。昭宗虽然完成了晚唐历代皇帝诛杀宦官的遗愿,却也最终沦落与藩镇之手,最终讽刺性的被僖宗改名为“全忠”的朱温诛杀。以后同样是这个朱温,以“全忠”的名字,灭绝唐朝,成为了最大的“不忠”。
    僖宗在位的这十四年,是帝国灾难深重的十四年,也是李家天下开始崩溃的时代。
    环顾唐僖宗的一生,他并没有太大的才干,但也并不是桀纣那样的暴君,只是他不幸的生在了这个大唐天下陷入绝境的时代。天不假寿,也许是件幸事,因为地下的僖宗应该知道,祖宗基业没有在他手上结束,还算是他的造化。接下来的继任者,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僖宗朝的局势,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社会政治军事问题发展的结果。矛盾早就被激化了,只是等到僖宗的时候才爆发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没有人能够扭转这一局势。大唐的灭亡,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
    然而终究没有奇迹出现。
    让我们接着回顾僖宗时期的历史,为心目中的盛唐,好好的凭吊一番吧。
    哀我盛唐之不存兮,长太息而掩涕!呜呼哀哉,尚飨!
    云昊
    写于《中兴大唐》一书动笔前
    公元2006年3月16日
    附参考文献:
    (1)细说历史系列之细说隋唐
    (2)唐会要
    (3)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
    (4)剑桥中国隋唐史
    (5)新唐书
    (6)旧唐书
    (7)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
    (8)白寿彝著中国通史隋唐史部分
唐帝王谱
    高祖(李渊)
    出生:公元566年——去世:公元635年(在位8年)公元618年登基公元626年去位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wWw;李渊生于长安,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渊累任州刺史
    ,炀帝时,被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征高丽之役,任督运于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
    ,大业十一年(615年)任山西河东抚尉大使,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时李
    密率瓦岗军与洛阳王世充正相峙战斗,李渊乘机进取关中。十一月攻克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期间历史事件:
    洛阳虎牢之战;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
    出生:公元598年——去世:公元649年(在位23年)公元626年登基公元649年去位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
    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
    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期间历史事件:
    玄武门之变;玄奘取经;
    高宗(李治)
    出生:公元628年——去世:公元683年(在位34年)公元649年登基公元683年去位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
    岁。
    期间历史事件:
    药王孙思邈;
    则天皇帝(武则天)
    出生:公元624年——去世:公元705年(在位15年)公元690年登基公元705年去位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
    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
    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
    位女皇帝。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中宗(李显)
    出生:公元656年——去世:公元710年(在位5年)公元705年登基公元710年去位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
    ,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睿宗(李旦)
    出生:公元662年——去世:公元716年(在位2年)公元710年登基公元712年去位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
    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玄宗(李隆基)
    出生:公元685年——去世:公元761年(在位44年)公元712年登基公元756年去位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
    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
    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期间历史事件:
    开元之治;李白诗词;鉴真东渡;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
    出生:公元711年——去世:公元762年(在位6年)公元756年登基公元762年去位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期间历史事件:
    杜甫;
    代宗(李豫)
    出生:公元726年——去世:公元779年(在位17年)公元762年登基公元779年去位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他在平定‘安史之乱‘
    时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在位时遭到吐蕃的进攻;失地逃亡。死于779年,时年54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德宗(李适)
    出生:公元742年——去世:公元805年(在位26年)公元779年登基公元805年去位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
    64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顺宗(李诵)
    出生:公元761年——去世:公元806年(在位0年)公元805年登基公元805年去位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穆宗(李恒)
    出生:公元795年——去世:公元824年(在位4年)公元820年登基公元824年去位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
    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宪宗(李纯)
    出生:公元778年——去世:公元820年(在位15年)公元805年登基公元820年去位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
    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敬宗(李湛)
    出生:公元809年——去世:公元826年(在位2年)公元824年登基公元826年去位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他在位的时候宦官的势力太大。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文宗(李昂)
    出生:公元809年——去世:公元840年(在位13年)公元827年登基公元840年去位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他在位的时候也曾希望
    能剿灭宦官;但是失败。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期间历史事件:
    甘露事件;
    武宗(李炎)
    出生:公元814年——去世:公元846年(在位6年)公元840年登基公元846年去位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
    亡,时年33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宣宗(李忱)
    出生:公元810年——去世:公元859年(在位13年)公元846年登基公元859年去位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他在位期间;注重考核官员;天下小康;他推崇佛
    教;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懿宗(李漼)
    出生:公元833年——去世:公元873年(在位14年)公元859年登基公元873年去位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期间历史事件:
    暂无。
    僖宗(李儇)
    出生: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