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清-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鸿章望着窗外的腊梅,沉声说道:“你我难道不是汉人吗?”
  张佩纶倒吸一口凉气!
  当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就有人向曾国藩说过这样的话!
  曾国藩佯装不懂!
  可是,不管是说者还是听者,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岳父大人!”张佩纶突然改变了称呼:“小婿蒙岳父大人关照,才有今天,今后岳父大人有事,小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鸿章大笑:“贤婿,我老了,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了!你又是一介书生,这军国大事,还是交给别人吧,会有人比我们干得好!”
  张佩纶微微点头:“现在的问题是,周宪章会同意放弃朝鲜吗?”


 第238章 东方公主

      周宪章赶回平壤的时候,已是深夜。
  端郡王载漪已经被罗鸣芳、那哈五等人灌得大醉,罗鸣芳命人把载漪抬进了望chūn楼。
  望chūn楼是平壤聚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jì院,里面设施一流,服务一流。
  这些天来,在罗鸣芳的安排下,章军师团级军官轮流做庄招待端郡王,每天都是花天酒歌舞升平。载漪很少出京城,哪里见过地方上如此接待,这一下子掉进了纸醉金迷之中,乐不思蜀,头两天还催问周宪章的行踪,两天过后,就不提周宪章了,白天趴在酒桌上,晚上趴在女人的肚皮上。那盛大年又进献朝鲜特有的壮阳药,载漪用过之后,连声叫好,把个周宪章忘到了九天云外。
  为了不惊动载漪和他的随从,周宪章悄悄进城,来到牡丹台,众兄弟早在牡丹台等候。
  周宪章与众人喧寒,却单单没见到盛大年。
  盛大年回国,去了武汉。
  周宪章离开平壤前,命令盛大年通过他伯父盛宣怀的关系,为章军搞一批军火。盛大年不敢怠慢,周宪章离开平壤后,盛大年就启程去了武汉。
  其实,这是一件难办事,盛宣怀名头极大,盛家子弟多如牛毛,盛宣怀哪里顾得过来。盛大年只是盛宣怀的一个远房侄儿,关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也就是有那么点名头,要想求盛宣怀办点实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说得上话。更何况,盛大年手里没多少钱,虽然赵正伦捐了几万两银子,可这点钱,用于章军的吃饭问题还不够,没有多余的钱买军火。
  盛大年此去武汉,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要是做一般的小生意,倒也可以空手套白狼,可是做军火买卖,这么大的生意,就算是盛宣怀同意,湖广总督张之洞也不会轻易答应!汉阳兵工厂实际上是张之洞的!盛宣怀只是为张之洞打工的。
  周宪章听说盛大年去了武汉,只是点了点头,对于盛大年此行,周宪章也不抱什么希望。
  众人见礼已毕,周宪章让众人散去,乘着夜sè,直接赶到了城东一座小院里。
  秦氏老太太和赵巧儿住在那座小院里。
  姚喜把母女二人送到平壤后,交给了副师长罗鸣芳。
  赵小满在鹞子丘阵亡,罗鸣芳极为内疚,是他命令赵小满殿后的。如今见到赵小满的老娘和姐姐,不敢怠慢,命人在城里找了一座jīng致的小院,让盛大年从公司里出大价钱买了下来,把母女二人和姚喜的老婆翠花安置在里面,雇了一个厨师,两个丫鬟服侍老太太,安排一个班的士兵保护母女安全。罗鸣芳自己又掏了三百两银子交给老太太,算是心里平衡。
  周宪章赶到小院里,先是以儿子的身份,向老太太请安,送给赵巧儿两只价值不菲的玉镯,这是周宪章在奉天城里买的。
  礼毕,周宪章退出老太太的房间,来到客厅里,把冯国璋叫了来,在冯国璋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冯国璋点头,转身进了老太太的房间。周宪章则是坐在堂屋里,等着冯国璋。
  半个时辰后,冯国璋走了出来,向周宪章说道:“大哥,老太太答应了。”
  “巧儿呢?”
  “她一直坐在老太太身边,没说话。”
  “没说话就好!”周宪章点头。
  “大哥,只是有一样不妥。”冯国璋低声说道:“那晋大人那里,总得事先有个交待,你知道的,那老头儿待你如亲生父亲,他又把礼节看得极重,这么大的事,总得先知会他一声,要不然,这老头要是翻了脸,这事就不好办了。”
  “所以说,我叫你帮我做这件事,麻烦你连夜动身,回京找我恩师,把这事的前后经过万万本本告诉他老人家,请他老人家无论如何,要成全我这个徒儿,在太后面前不要说漏了嘴。”
  “好说,我这就走。”冯国璋说道,转身出了堂屋。
  周宪章这才真起身来,冲着老太太的房间躬身说道:“妈,早点休息吧。”
  里面传来老太太的声音:“宪章啊,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这大老远的,不容易啊。”
  “宪章告退。”周宪章走了两步,又冲着里面说道:“巧儿,我走了。”
  里面没有回答。
  周宪章不放心,又叫了一声:“巧儿,我真的走了。”
  “要走就走,没人拦着你!”巧儿的声音不高不低。
  周宪章一声轻叹,出了堂屋。
  第二天早上五点,周宪章起床,穿戴起朝廷的三品朝服,率领众军官,前往望chūn楼,迎接钦差大臣,端郡王载漪。
  这些天来,载漪过得是神仙rì子。本来,罗鸣芳给他安排在平壤城的王城,那里原本是朝鲜国王的行宫,符合大清国端郡王的身份,可这位王爷自从进了望chūn楼,就不想出来了。望chūn楼变成了钦差大臣的驻地,很是不雅。
  这不,周宪章觐见钦差大臣的仪式,也不得不在望chūn楼举行。
  载漪正躺在绣罗被李,搂着两个女人呼呼大睡。房门突然开了,周宪章带着众位将昂然而入,冲着绣床上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高声说道:“卑职周宪章,迎接王爷来迟,万望王爷恕罪!”
  众将校同声高呼:“恭迎王爷!”
  载漪惊得一身哆嗦,睁开了眼睛,却见满屋子全是全副武装的将校,吓得一骨碌爬了起来,光着身子大叫:“你你你们要干什么!”
  身旁的两个女人也是两声尖叫,**着身子伏在载漪的身边。
  忽听“噗”的一声,一道刺眼的光芒闪过。载漪吓得抱着头:“饶命,饶命啊!”
  周宪章厉声喝道:“这是谁?怎么能在卧室里照相!请尊重公民的**!”
  只见将校群里,走出一个身穿皮衣马裤,手持照相机的年青女子。那女子留着波浪发型,穿着西化,身材高挑,面sè红润,冲着周宪章说道:“周总兵,请尊重记者的采访权!”
  周宪章点点头:“原来是赵寒女士!赵女士,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端郡王正在休息,你擅自跑进来,打扰王爷休息不说,还拍摄不雅照,这要是流传出去,王爷的脸面何在,朝廷的尊严何在!”
  那名叫赵寒的女子皱眉:“周总兵,话不能这么说!我是记者,记者就应该深入一线,采访第一手新闻素材!今天,全体章军将士迎接端郡王,这是一个重大新闻,我当然不能错过!你说要保护公民**,那你们怎么可以闯进王爷的卧室?”
  “这个……”周宪章慌忙说道:“端郡王清正爱民,高瞻远瞩,是我大清国第一贤王!端郡王亲自莅临平壤视察指导工作,我周宪章本应该迎出三十里。只是,这几天我在元山公干,礼数上没有尽到,所以,今天一大早,率众人亲在来到王爷的卧室中迎接,相当于迎出三十里。”
  周宪章说者,冲着床上赤。身裸。体的载漪鞠躬:“卑职虽然唐突,可也是卑职们的一番心意啊!万望王爷海涵。”
  载漪惊魂未定,指着赵寒问道:“她她她是谁?”
  周宪章躬身说道:“这位赵寒女士,是上海《申报》的记者。这些天在平壤采访章军,听说王爷驾临关心章军,赵女士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记者,亲自前来采访。赵女士说了,王爷贵为天潢贵胄,不惧艰险,亲临战地,这种忘我jīng神,值得大清国全体百姓学习!所以,赵女士一定要亲自前来,把王爷勤政爱民的事迹记录下来,在《申报》上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向王爷学习!”
  周宪章离开平壤前往扎兰屯之前,《申报》就致电平壤,请求派记者前来采访。
  十九世纪末期,新闻事业在大清国刚刚起步,在这之前,大清国只有朝廷的邸报,且只传达于官员中,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无关。随着西方事务逐渐引见,报纸这个新生事物也在中国扎了根。
  平心而论,十九世纪末期报纸刚刚登陆大清国的时候,大清国对报纸的态度还是相当宽容的。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大部分率先创办的报刊都有洋人背景,或者,干脆就是洋人投资的,大清国地方官员一般不敢得罪洋人。第二,报纸是个新鲜事物,大清国的统治者不清楚报纸的功能和作用,他们更搞不明白,报纸可以引导民众舆论,形成巨大的煽动力。
  进入二十世纪后,朝廷才搞明白报纸的煽动作用,以后再逐渐加强了报禁。
  所以说,在报纸出现的初期,大清国的新闻环境相当宽松。上至军国大事,下至平民百姓的家长里短,报纸都可以随意评论。
  申报是当时大清国的第一大报,其总部在上海洋人的租借里,又有英国人入股,其影响力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远达英国伦敦。
  赵寒年岁不大,只有二十五岁,但却是《申报》的一位王牌记者,其家族本是英国华侨,赵寒从小随父母去了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新闻系,事实上,她已经是一位全盘西化的女xìng,讲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全都是英国式的,不过,她又据有东方美女特有的娇美,被称为“东方公主”。


 第239章 专访

      大学毕业后,因为家庭的原因,赵寒随父母回到了上海,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到《申报》应聘。总编对赵寒这位中西结合的美女大为赞赏,二话没说,就把赵寒收入帐下。
  赵寒不负众望,在《申报》干得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了一方知名记者。
  清rì战争爆发后,《申报》向朝廷申请在清军中派驻随军记者,这本来是现代战争的惯例,为了鼓舞国民士气,树立国际形象,在对外战争中,各国zhèng fǔ都会选派随军记者。可是,刚刚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大清国朝廷,完全不了解新闻战线的巨大作用,对于随军记者却是持否定态度,大清国以军事行动涉及机密为由,拒绝了申报的申请。
  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大清国的报刊,却不得不从外国报刊上转载清军的新闻。
  在新闻战线上,大清国处处被动。
  然而,大清国朝廷仍然执迷不悟,拒绝记者随军。
  周宪章率章军收复平壤后,《申报》再也坐不住了。这是大清国的一个震惊世界的胜利,然而,讽刺的是,如此重大的胜利,大清国的报刊反倒没有第一手报道,这让《申报》很是没有面子。
  于是,《申报》打了一个擦边球——朝鲜不是大清国的领土范围,章军不是大清国正规编制的军队,《申报》向朝鲜派出记者,并不违反大清国的法律。
  就这样,《申报》的王牌记者赵寒,被派到了平壤。
  赵寒赶到平壤的时候,周宪章已经离开平壤前往扎兰屯。不过,周宪章临行前,叮嘱罗鸣芳要热情接待这位号称“东方公主”的美女记者,周宪章很清楚,新闻舆论据有巨大的力量。
  罗鸣芳按照周宪章的嘱咐,为赵寒提供了一切采访方便。赵寒因此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发回上海,在申报上发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章军在朝鲜的事迹广为流传。
  不过,因为没见到章军统帅周宪章,这让赵寒很是遗憾。周宪章在朝鲜赶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直到现在,老百姓都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作为全国第一大报刊的记者,千里迢迢来到平壤,连一个专访都没搞到,赵寒的平壤之行,无论如何算不得成功。
  所以,赵寒呆在平壤,等着周宪章回来。
  结果,周宪章没等到,等来了一个整rì只知道吃喝piáo赌的端郡王。
  端郡王载漪在平壤的所作所为,让赵寒极为气愤,暗地里整了不少载漪的材料,不过,她也知道,要报道端郡王,没有确凿的第一手材料是不行的!否则,朝廷会说她诽谤。
  周宪章回到平壤后,给老太太请安后,就去面见了赵寒。
  赵寒见到周宪章,马上就要进行专访,却被周宪章拒绝了。
  周宪章提出,要专访可以,但首先要专访端郡王!周宪章说的很客气,声称自己是一介武夫,有王爷在这里,不敢占先,请赵女士理解。
  然后,周宪章向赵寒说明了采访端郡王的详细计划——在望chūn楼里现场采访!
  赵寒是何等聪明之人,一听周宪章这个计划,就知道,周宪章这是要借她的手,给端郡王下套子!
  赵寒心头有气。原以为周宪章是一位大英雄,在赵寒这位东方公主的心目中,但凡大英雄都应该是相貌英俊、品德高尚、温文尔雅,光明磊落。搞了半天,这个周宪章肚子里尽是些花花肠子!竟然把一位大牌美女记者当枪使!
  赵寒断然拒绝了周宪章的要求。
  周宪章却也不急,耐心细致地做起了赵寒的思想工作。周宪章告诉赵寒现场采访端郡王的三大理由:
  第一,端郡王载漪是如今太后老佛爷的第一宠臣,权势熏天,一言九鼎,西方大牌记者们哭着喊着要采访他,都没有机会,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记者,机会摆在面前,岂能丢掉!要是端郡王回了běi jīng,躲进深宫大院里,再想采访他,他就是难于上青天了!
  第二,作为交换条件,周宪章向赵寒承诺,一旦参访完端郡王,马上接受赵寒的独家专访,而且,周宪章郑重声明,本人只接受赵寒女士的采访,不接受其他任何记者采访,哪怕是时代周刊!
  第三,如果赵女士不采访端郡王,那么,赵女士的采访工作,到此为止,周宪章马上命人连夜将赵女士送回大清国,从此,章军与《申报》一刀两断,再无瓜葛!
  周宪章所说的前面两大理由,让赵寒心痒难忍。任何一个记者,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么好的采访机会。不过,周宪章所说的第三个理由,纯属威胁,东方公主赵寒不吃这一套!
  于是,赵寒使出了杀手锏!
  赵寒告诉周宪章,她已经完全掌握了章军官兵开窑子败坏社会风气的详尽事实!周宪章身为章军统帅,在这件事上,不仅不加以制止,而且出谋划策,亲自策划实施,周宪章这个道貌岸然的大英雄,其实是个男老鸨!赵寒jǐng告周宪章,如果不接受她的专访,她就在申报上发表这个新闻,让周宪章名誉扫地!
  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最后,双方经过和平协商,各让一步,赵寒答应前往望chūn楼实地采访端郡王,同时,不把章军开窑子的事公之于众,不过,作为交换条件,周宪章必须接受赵寒的专访,而且,必须正面回答赵寒的所有问题,包括私生活,不得隐瞒!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赵寒跟着众军官,闯进了望chūn楼,拍到了端郡王和两个jì女左搂右抱的珍贵照片。
  这要是换了大清国的女子,看到一个男人的身子,脸红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公然拍照。这赵寒完全是个西化的东方公主,对此不仅毫不在意,反而大为得意,要知道,这样的照片,也就是在周宪章的地盘上能拍得到,换了别的任何地方,都是渴望不可求!
  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