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清-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得了好名声不说,周宪章给这二位的实际好处也是极为丰厚。两人在台湾的一切花销,包括喝花酒的钱,当然都是周宪章支付的。此外,每人得了五万两现银,还有不计其数的珍宝特产。这两位其实啥也没做,却得到巨大的好处,所以,两人对周宪章感激得无以复加,把周宪章奉为圣人。
  谈判结束后,两人打算立即回京,周宪章极力挽留,两人也乐得在台湾享受人生,就这样,在台北又盘桓了十几天,整日夜夜笙歌,快到年根了,到了腊月二十,方才准备起身。
  周宪章又在总督府设宴,为两位钦差大臣饯行,台湾军政官员悉数到场,张萌桓和盛宣怀早就和刘永福、罗鸣芳、吴佩孚、那哈五这些人混熟了,大家也不拘束,放开了手脚痛饮,宴会结束后,吴佩孚和那哈五又拉着两位钦差,跑到台北最负盛名的品花楼去喝花酒,那里的姑娘,有很多来自日本东京,别有一番风味。
  且说那哈五和吴佩孚,陪着两位钦差大人在品花楼一番胡天黑地后,已经到深夜,两位钦差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一路说笑,回到了巡抚衙门的住所。
  张萌桓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倒头便睡。盛宣怀也觉疲乏,急急回到自己的房间,早有下人在门前伺候着,见到盛宣怀,躬身施礼,推开了房门:“盛大人回来了,请。”
  盛宣怀摆摆手,从腰包里摸出几两碎银子,扔给了下人,抬步走了进去,伸了个懒腰,懒腰伸到一半,忽然停了下来。
  只见周宪章坐在八仙桌旁,一手端茶,一手捧着一本册子,正在品茶阅读。盛大年恭恭敬敬地站在周宪章的身后,见到盛宣怀,冲着盛宣怀拱手施礼,然而摆摆手,示意盛宣怀轻声,不要打扰了周宪章阅读。
  盛宣怀现在的官衔是邮政大臣,虽然品级比周宪章略低,不过,他是朝廷派来的钦差,按理说,钦差见官大一级,周宪章应该起身先向盛宣怀施礼。不过,这些天来,盛宣怀为人十分乖巧,早就认了周宪章在台湾至高无声的地位,在周宪章面前一点也不敢托大,每次都是自己先施礼。
  所以,见周宪章捧着本册子,读的很是入迷,也不敢叨扰,只得垂手而立。
  周宪章两眼盯着手里的册子,眉头紧皱,脸色很是冷峻,突然,把手里的茶杯狠狠一摔,一声爆喝:“这都是些什么胡言乱语!简直就是栽赃陷害!太过分了!我就不相信,我堂堂大清国的官员,怎么能干出这等贪赃枉法之事!盛大年,你这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
  盛大年慌忙跪倒在周宪章面前:“总督大人,卑职也是听别人说的……”
  “胡说!”周宪章怒道:“道听途说,是要害死人的,你堂叔……”周宪章抬起头来,看见了盛宣怀,慌忙放下手里的册子,起身向盛宣怀拱手施礼:“盛大人什么时候回来的,在下一时没注意,失礼了。”
  盛宣怀慌忙还礼:“哪里,哪里,周总督到访,下官有失远迎,才是施礼。周总督,不知为何事如此愤怒?”
  周宪章慌忙把手里的册子揣进衣袖中,笑道:“也没啥大事,都是些流言蜚语,呐,盛大年,赶快起来,你堂叔来了,还不给你堂叔倒茶。”
  盛大年站起身来,给盛宣怀沏茶。
  周宪章指了指八仙桌旁的椅子:“盛大人请坐,今天晚上,在下不请自到,很是唐突,只是,有一件事,在下憋了二十多天,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明天盛大人就要启程回京,在下想,如果再不讲,只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冒昧前来,还请盛大人海涵。”


 第237章 实业第一人

  盛宣怀在周宪章对面坐下:“周总督客气了,有什么话,周总督尽管说,下官只要力所能及,必定竭尽全力。”这盛宣怀也是个聪明人,这些日子,整日在台北花天酒地,也知道,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宴席,盛宣怀吃人家嘴软,心里早有心理准备,周宪章一定有什么事有求于他,所以,周宪章如此一说,也在盛宣怀意料之中。
  周宪章沉吟片刻,说道:“这件事,只怕有些强人所难。”
  盛宣怀笑道:“不瞒周总督,下官虽然粗鄙,可在朝廷里,还是说得上话,不是下官狂妄,有些事情,就是李中堂搞不定的,下官也有办法。下官知道,周总督在朝中有些尴尬,那些庸官俗吏,对周总督颇有些微词。周总督放心,在下和张大人回京后,一定会在太后和皇上面前,为周总督辩白。”
  盛宣怀以为周宪章要借钦差大臣的嘴,在朝廷里争取民意,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封疆大吏们常用的伎俩。盛宣怀也是个中老手,对他来说,这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当初,张之洞就是依靠盛宣怀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朝廷上获得了“能臣”的美誉。
  周宪章摇头叹道:“多谢盛大人美意,只是,是非曲直,个人毁誉,自有公断,在下对此并不在意。在下只是现在对一件事,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啊!”
  “不知是何事?”盛宣怀问道。
  周宪章叹道:“台湾和朝鲜,乃是我大清国的两颗明珠,朝鲜的情况咱们暂且不说。前些日子,盛大人不辞劳苦,考察台湾各地,对台湾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台湾物产丰富,又是海上要道,原本应该是一块富庶之地。在下身为台湾的父母官,理应在台湾开办实业,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在下原本也有此雄心壮志。可现在的情况,却令在下心灰意冷。可是,台湾的实际情况,盛大人也看到了,台湾原本工业基础就十分落后,刘铭传大人倒是开了个头,可遇上乙未战争,现在是百业俱废啊,要想开办实业,实在是千难万难。”
  盛宣怀说道:“周总督高瞻远瞩,从日本人那里拿到了几亿两白银,只要有了钱,凡事都好办,周总督大可放心。”
  “盛大人也是我大清国的实业家,应该明白,开办实业,光有钱是不行的,还得有人!”周宪章说道:“尤其是像盛大人这样的实业家!”
  盛宣怀心头一动,顿觉不妙。
  当初,他来台湾做这个谈判副使,是光绪皇帝任命的,不过,他也听到过一些传闻,说周宪章曾经向朝廷请旨,点名要盛宣怀前来。这件事,盛宣怀将信将疑,不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如今,听周宪章话里有话,莫非,周宪章要把他留在台湾?
  盛宣怀虽然承认台湾是个好地方,可他绝对不愿意留在台湾。在大清国,吏治极其**,这种环境,对于正直之人而言,当然是难以容忍,可对于盛宣怀而言,却是如鱼得水。在大清国,盛宣怀略微使出点手腕来,就是黄金万两进账。而且,从王公大臣到地方官员,谁都得买他的账。要是留在台湾,在周宪章的手下做事,那他的活动空间就没了。别的不说,他现在主管的邮政,就是一个肥缺,不仅有朝廷的巨额开办经费,邮政本身也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大清国好多人都盯着呢,盛宣怀岂能就此罢手!
  盛宣怀慌忙说道:“周总督客气了,下官只是徒有虚名,其实,这开办实业,下官真的是一窍不通,以前做的事,其实都是歪打正着,哪里当得起‘实业家’三个字。”
  “是吗?”周宪章斜眼瞧着盛宣怀。
  “千真万确。”盛宣怀说道:“呐,就那汉阳兵工厂说吧,那其实张之洞张大人的杰作,下官只是给张大人打个下手。张大人才是真正是实业家,周总督,我看,你可以向朝廷上个折子,请朝廷恩准,张大人来台湾,协助周总督。下官也可以把周总督的意思,转告给皇上。”
  周宪章心头冷笑,这个盛宣怀,果然是个老滑头,还没等周宪章把话说出口,这家伙就出这么个馊主意,把周宪章王火堆上推。那张之洞是朝廷的封疆大吏,朝中元老,如今正是如日中天,岂能跑到台湾来给周宪章打下手!周宪章要是给朝廷上这么个折子,那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周宪章笑道:“盛大人不必自谦,这大清国实业第一人的名头,非盛大人莫属,这是天下公论,在下岂能否认?盛大人在大清国政绩斐然,不过,在下以为,盛大人要想更上一层楼,台湾正是盛大人的用武之地!”
  周宪章去朝鲜迎娶金姝的时候,朴永烈酒告诉过他,开办实业发展工业,最重要的是人才,尤其是统揽一方的大将之才,这和带兵打仗是一个道理。任何一地工矿实业,需要通盘考虑,不能就事论事,这一点,周宪章也极为赞成。现在,周宪章手里,恰恰没有这样一位通才,他原本想把朴永烈手下的赵正伦挖过来,一则,挖自家兄弟的墙角,这当大哥的,显得很不仗义,二则,赵正伦也不是最为理想的人才。
  在整个大清国,最为理想的人才,就只有一个盛宣怀!
  所以,周宪章早就决心把盛宣怀挖过来。不过,要挖盛宣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盛宣怀原本就是大清国朝廷的红人,他自已也是个人精,在朝廷上左右逢源,而且,他家大业大,整个大清国都是他的钱袋子,他哪能放弃大清国偌大的钱袋子,跑到台湾这么个弹丸之地来?
  不过,周宪章也知道,事在人为!张萌桓来台湾之前,周宪章的确是先做了些手脚,通过他的恩师那晋、李鸿章还有端方等人,向朝廷请求,派盛宣怀来台湾当谈判副使。只要盛宣怀踏上台湾,事情就算是开了个好头。台湾是周宪章的地盘,盛宣怀想溜,只怕没那么容易。
  周宪章说完,盛宣怀心中叫苦不迭,原以为来台湾是个美差,现在看来,是掉进了周宪章的陷阱中,周宪章要是耍横,强留盛宣怀,他还真的走不了。
  盛宣怀心头焦躁,却也不敢翻脸,只得陪着笑脸说道:“周总督如此高看盛某,令盛某汗颜,台湾是一座宝岛,的确是发展实业的好地方,盛某原本也想在台湾干出一番事业来。只是,一则,在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怕耽误了周总督的大事;二则,下官蒙皇上和太后信任,担任邮政大臣,大清国的邮政事业,刚刚开了个头,在下要是撂挑子不干了,怎么对得起太后和皇上。我看周总督也是求才心切,这样吧,下官也就不推辞了,容下官先回京,向太后和皇上禀明此事,求太后和皇上恩准下官辞去邮政大臣之职,并选得接任者,下官再来台湾,周总督,咱们都是大清国的臣子,这么大的事,咱们岂能先斩后奏?”
  盛宣怀也是个老狐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应承了再说,只要离开了台湾,到时候,再来个食言而肥,反正,周宪章总不至于带着章军兄弟跑到大陆上来抓他。
  周宪章微微一笑:“盛大人说的极是,这大臣任命之事,是要先禀明皇上,咱们大清国朝廷向来吏治严明,对官员的廉政考核,也是极为重视。盛大人回京一趟也好,不管盛大人将来是继续当邮政大臣,还是来台湾做实业大臣,有些事情,盛大人还是先向皇上说清楚,免得有人在背后嚼舌头。”
  盛宣怀觉得周宪章话里有话,慌忙问道:“周总督的意思,下官不明白。”
  周宪章从袖口中,拿出刚才捧在手里的册子,递给盛宣怀,叹了一口气:“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盛大人为我大清国呕心沥血,功勋卓越,令人敬仰。可是,偏偏就有些小人,看不得别人干出点事业来,背后栽赃陷害,诬陷盛大人。”
  盛宣怀接过小册子,仔细翻看,顿时汗流浃背。
  册子上,列出了他在开办官办实业时,顺手牵羊,从官办实业中牟取了巨额回扣以及收受供应商、买办们的巨额贿赂。
  在大清国,盛宣怀奉旨开办第一家钢铁公司、第一个航运公司、第一个邮政公司、第一个矿业公司……,他搞了整整十个第一,可谓是功勋卓著。这些实业,都是大清国朝廷的官办企业,也就是政商合一的产物,在大清国,只要是政商勾结在一起,里面乌七八糟的名堂就多得很。盛宣怀凭着自己的人脉和卓越的经营头脑,干了不少中饱私囊的勾当,要知道,他办的企业,都是大清国的国营超大规模企业,拔一根毛下来藏到自己手里,就是价值巨万,但却毫不显山露水。
  盛宣怀办了二十年实业,吃了无数的好处,家里早已是富可敌国。
  这本小册子上记录的,还不是他吃回扣贿赂的全部,仅仅只有五分之一都不到,可价值,已经超过了五千万两白银。朝廷要是知道了,盛宣怀就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第238章 黑材料

  盛宣怀脸色发白,两眼一瞪盛大年,叫道:“栽赃陷害!栽赃陷害!盛大年你这个狗东西,竟敢搜罗老子的黑材料!你他妈的还认不认老子是你的堂叔!”
  盛宣怀这才反应过来,进门的时候,周宪章正和盛大年说话,很明显,这个册子,是盛大年整理出来送给周宪章的黑材料。
  盛大年是盛宣怀的子侄辈,说起来,也算是继承了盛宣怀的遗传基因,脑子和他堂叔一样好使,只是,盛大年没有盛宣怀那么好的平台,也差点机遇,所以,只能小打小闹,成不了大器。
  年初,盛大年得了个记名知府的头衔,到张之洞的幕府里做幕僚,也跟着盛宣怀干了些开办实业的事。盛大年为人精明能干,又是盛宣怀的子侄,很快就得到了张之洞的信任,接触到一些机密。其实,盛宣怀的勾当,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张之洞的手下干的,张之洞并不求财,不过,他很圆滑,知道水至清无鱼的道理,像盛宣怀这样的人,很多事情,睁只眼闭只眼就行了。所以,张之洞掌握了盛宣怀的很多不法勾当,但也并不追究。
  盛大年跟着张之洞,早就把他这位堂叔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了解得一清二楚,不过,作为子侄辈,他也只当是没看见,从不对人说起。
  周宪章想把盛宣怀留在台湾,请盛大年出谋划策。周宪章也听说过,盛宣怀手脚不干净,向盛大年打听盛大年与盛宣怀虽然是叔侄关系,可盛宣怀一向为人倨傲,看不起他这个侄子,两人的关系也很一般,而盛大年与周宪章却是生死兄弟的关系,盛大年对自己的大哥,当然是知无不言,把他知道的事和盘托出。
  周宪章拿到了盛宣怀的小辫子,心头偷着乐,这些日子也不露声色,带着盛宣怀到处考察,让盛宣怀先了解台湾的实际情况,选在,盛宣怀就要回京,周宪章才和盛大年一起,来向盛宣怀摊牌。
  周宪章说道:“盛大人乃是我大清国的栋梁之才,在下以前一直认为,盛大人两袖清风,拒腐蚀永不沾,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清官!”
  “周总督明鉴!”盛宣怀说道:“盛大年这个狗东西,实在是不成器,当初,他贩卖军火,呐,还跑到朝鲜去逛窑子,赔的连裤子都没了!周总督,你可不能信他的胡言乱语!”
  周宪章点点头:“盛大年是我章军兄弟,和我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本来,我是相信他的,不过,盛宣怀大人是我敬仰的人,你的话,在下也不得不信。两位一个是我的好兄弟,一个是我敬仰的大清官。可你们两个各执一词,在下一时难以决断。我看这样吧,反正盛大人马上就要回京,我想让盛大年,带着这本小册子,和盛宣怀大人一起回京,面见皇上,呐,大家都知道,当今皇上是千古难遇的明君,一切疑难问题,到了皇上面前,自然迎刃而解,我等俗人,哪里能跟皇上相比。盛大人,皇上一定会给盛大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另外,盛大人也好当面向皇上辞去邮政大臣之职,来台湾效力,这是一举两得。不知盛大人意下如何?”
  盛宣怀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