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清-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宪章有些莫名其妙,那晋这老头倒是有一肚子的圣贤书,不过,这老头也是得了孔夫子的真传,不言怪力乱神,对于算卦占卜,向来是不屑一顾。
  周宪章和金姝慌忙进了离园,来到书房前,里面传来那晋抑扬顿挫的吟咏声:“……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周宪章和金姝对视一眼,心中纳闷。这老头向来推崇儒家经典,没事就读四书五经,今天吟咏的,却是屈原的《天问》。在历代儒家心目中,屈原人品没问题,是个榜样人物,可屈原的诗,向来不为儒家所推崇,因为,诗里太多怪力乱神,尤其是《天问》,不仅言语荒唐,而且,一副打破砂锅过问到底的势头,言语之间,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怀疑,这种思想很不安分,要是天下百姓都跟着屈原怀疑一切,那天下就乱套了。
  儒家尊重的纲常礼仪是不能怀疑的,儒家推崇的君权神授,更加不容置疑。拒绝怀疑,这是两千年来,统治者包括统治的维护者们禁锢中国人思想的终极武器,这个武器,维护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也导致了中国在十九世纪世界大潮中一败涂地!
  正所谓成了小何败也萧何!儒家文化早就了汉唐盛世,也早就了大清国的衰落耻辱!
  满清统治者对于中国在十九世纪的衰落,如果要担负责任的化,他们的责任就是:他们把儒家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而他们所做的,恰恰又是中国古圣先贤们梦寐以求的!
  历史总是这样让人哭笑不得!
  屈原的《天问》,是儒家眼里的离经叛道。然而,今天,一代大儒那晋,竟然吟咏起了这首两千多年前的诗句,吟咏声中,竟然没有那晋固有的酸腐与冗长,他的声音中,散发着荒凉与孤寂,就像两千年前,踯躅徘徊在汨罗江边的那位峨冠带长铗的游吟诗人,面向无以挽留的浩浩江水,发出孤独而声嘶力竭的呼喊!
  周宪章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
  金姝轻轻握了握周宪章的手,她和周宪章一样,感觉到了那晋心中的绝望与酸楚!
  两人进了书房,那晋端坐在书桌旁,摇头晃脑,忘乎所以,完全无视两人的存在:“……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周宪章小心地跪下:“徒儿给师父请安。”金姝则是躬身作揖。周宪章的台朝两地,早就废除了跪拜礼,只是,周宪章在那晋面前,从来就是跪拜,那晋也是坦然受之,而金姝却可以免跪。这是那晋对周宪章的特殊要求。
  那晋放下书,看着周宪章磕完了头,这才清了清嗓子:“徒儿免礼,徒儿媳妇免礼,你看你们,这又是何必呢,呐,台湾早就不行跪拜了。”
  金姝吃吃笑道:“师父好虚伪,明明看着宪章磕完了头,还说什么不行跪拜!”整个台朝两地,只有金姝一个人,敢当着那晋的面,这么说话。
  “这不是虚伪!”那晋正色说道:“呐,徒儿媳妇,为师不是要赚他一个头,而是要维护我华夏礼仪,师道尊严!”
  “那我为什么可以不磕头?”
  “你是女子。女子嘛,这礼数马马虎虎也就算了,孔夫子不是说了嘛,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那晋说道:“好了,你们来找我干嘛?”
  金姝笑道:“师父,您不是早就算到了我们要来,怎么没算到我们来干什么?”
  那晋有些尴尬,略一沉吟,说道:“宪章,你们要来干什么,为师的确不知道,不过,我听说,张佩纶来了?”
  “是,师父。”周宪章小心作答。
  那晋脸色沉郁,半晌无语。周宪章心头忐忑,一肚子话,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得低头沉默。
  金姝说道:“师父,刚才,宪章和张先生在总督府里见了面,张先生劝宪章……”
  “不要说了!”那晋打断了金姝的话:“我知道你们来是想说什么!”
  周宪章心头哀叹,这还没开口,那晋就堵住了话头,他连听都不想听!
  那晋认识张佩纶,在北京的时候,张佩纶曾经登门拜访那晋,两人没说上几句话,就把那晋气的大喊“他妈的”,把张佩纶赶出了府第。
  在那晋眼里,张佩纶比革命党人孙文还要坏!孙文要革命,要推翻朝廷,可孙文没受过皇恩,倒也可以理解。张佩纶是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己是蒙太后皇上恩典,一度在大清国朝廷的上威风八面,可这家伙的思想,竟然比孙文还反动,实在是条白眼狼!
  如今,那晋的爱徒竟然与张佩纶搅在一起,那晋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那晋捧起了书本,又开始摇头晃脑:“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初汤臣挚,後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读到这里,那晋放下书,默然无语。
  《天问》被儒家视为离经叛道,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句话!
  它怀疑皇权天授,也怀疑君权永恒!
  这和张佩纶的思想,是一致的!
  而现在,儒家大师那晋,却在反复吟咏这几句话。
  那晋缓缓抬起头,说道:“宪章,为师教你的东西,你没忘了吧?”
  “师父的教导,徒儿毕生不忘!”周宪章说道。
  “明之亡也,如火如荼!”那晋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他仿佛回到了三百年前,那个朝代更迭的惨烈岁月,扬州三屠,嘉定十日,张献忠屠川、李自成屠开封……朱元璋的子孙被屠戮殆尽,华夏大地,满目疮痍。
  “师父……”
  那晋一摆手,制止了周宪章,发出一声轻叹:“徒儿,为师只盼望,清之亡也,如烟如尘!”
  周宪章心有一惊,猛地抬起头来,那晋双目紧闭,眼角上,流下两行滚烫的热泪!
  叶赫那拉那晋,这位大清国的忠诚卫士,儒家文化的捍卫者,在提前为大清国默哀!
  周宪章俯身说道:“徒儿不肖……”
  “去吧!去做你应该做的事!”那晋的眼睛,回到了书本上,书房里,回荡着他苍凉的吟咏声:“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
  1898年4月1日,周宪章亲率章军第二舰队、朝鲜舰队、驻琉球第三军,总兵力五万人,战舰二十艘,包括最新购进了定洋舰和定洲舰两艘世界上最先进战舰,进入胶州湾。
  4月2日凌晨,周宪章以大清国台朝总督、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驻青岛德军发出了最后通牒。限德军在二十四小时内,无条件撤出青岛,向章军移交青岛防务,并保证胶州湾沿岸炮台、军火库、军营完好无损。章军保证撤离德军的生命安全,并指定上海吴淞口为德军撤出青岛后的集结地,在那里,他们将得到粮食和淡水供应,足够他们回到位于马来西亚的基地。
  德国远东舰队司令迪特里希拒绝了章军的最后通牒,命令拥有皇帝号、威廉皇妃号等先进战舰的德国远东舰队,凭依海岸炮台,与章军摆出了决战态势。
  然而,章军第二舰队并不与远东舰队发起决战,而是封锁了胶州湾出口,将远东舰队困死在了港口内。4月3日,最后通牒期限到,李国革、郭二杆率章军第三军,以海军陆战队为先导,在威海卫登陆。
  果然不出张佩纶所料,登陆章军没有遭到清军的任何抵抗。袁世凯新军只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进驻威海卫,章军登陆后,这个营的新军,得到段祺瑞的命令,全营对天鸣枪,然后整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济南撤退。章军海军陆战队也是对天鸣枪,向后撤的新军列队敬礼。
  4月4日,大清国朝廷宣布章军为叛军,下令山东各地清军节节抵抗。威海卫统领戴宗骞所部、山东巡抚李秉衡所部等驻守山东沿海的清军不战而溃,小站新军编练大臣袁世凯所部,让出了山东沿海所有的阵地,后撤五十里地,将德国人占领的青岛,凸显在了章军的枪口下。


 第255章 清之亡也

  4月4日,德国远东舰队主动向章军第二舰队发起进攻,然而,由于狭长的胶州湾水道限制,德国舰队无法展开,而章军第二舰队和朝鲜舰队,在水道外得以从容布阵,集中火力,轰击水道中的鱼贯而出的德舰,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威廉王妃”号中炮起火,“阿克纳”号搁浅,舰队不得不退回港湾,远东舰队大败而归!这意味着,青岛的海上大门,被周宪章关死了!
  4月4日夜,周宪章亲率章军第三军一个旅,在青岛外围的田家岭登陆,与此同时,威海卫登陆的第三军主力,在没有受到任何清军抵抗的情况下,从侧后方逼近青岛,章军从陆地上三面包围了青岛,第二舰队堵住了德军的海上出路。
  德国远东舰队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在亚洲,德国人再也没有援军。舰队司令迪特里希,不得已向英国、美国、法国甚至俄国求援。英、法、俄、美等国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名,拒绝了德国人的求援。
  如果,德军的对手是清军,这些列强们一定会出手相救,趁火打劫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面对强大的章军,英、法、俄、美各国,谁也不愿意去抓这个烫手山芋,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月6日,德国的三色旗在青岛上空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刺眼的白旗。走投无路的德国驻青岛部队,向章军无条件投降。迪特里希代表德国政府,与周宪章签订了移交青岛协议,宣布德国与大清国签署的有关租借青岛的条约无效。青岛落入德国手中仅仅五个月,就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手里,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法,是落到了章军手里。
  原本,周宪章为德国远东舰队指了一条生路,如果他们接受了最后通牒,主动投降,章军将放德国远东去上海吴淞口,上海倒台黄遵宪已经为德国人准备了食品和淡水,让他们回德国或者去马来西亚。
  而现在,作为战败一方,德国远东舰队永远回不到德国去了,这支舰队的五艘现代化巡洋舰,包括最为先进的皇帝号、威廉皇妃号,编入了章军第二舰队战斗序列。
  值得一提的是,迪特里希与周宪章签订协议的时候,章军参谋长汉纳根将军,与迪特里希有过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迪特里希:“汉纳根将军,你是一位德国人!”
  汉纳根:“曾经是。”
  迪特里希“那么,你现在的国籍呢?在我得印象中,大清国不给于任何外国人国籍。”
  汉纳根:“我是一个流浪者,但我向往光明。”
  迪特里希:“光明?”
  汉纳根:“是的。亚洲是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最先看到光明!”
  迪特里希:“传统观念认为,以周宪章为首的台朝集团,是一个地方军阀集团,这个以军人为首的政府,难道会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光明?”
  汉纳根:“即便周宪章不能给世界带来光明,中国人也会!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民族,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在外人看来,她虚弱得不堪一击,可是,当你试图向这个不堪一击的国度挥动拳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击打在一个弹簧上,你所击打出的力量,会被这个弹簧反弹给你,将你击倒!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信奉的太极精神!他们并不用力,他们只是借力打力!”
  迪特里希:“我听不明白。”
  汉纳根:“再过一百年,全世界都会明白的!”
  迪特里希:“我输给了中国人,该如何向皇帝陛下交代?”
  汉纳根:“放心吧,皇帝陛下会理解你的!”
  迪特里希以败将身份回到了德国,他失去了一支舰队。但是,正如汉纳根的预言,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并没有给予他任何处分。
  也许,威廉二世心中明白,“灵蛇吞象,厥大何如?”威廉二世并没有读过这句两千年前的中国诗句,也不知道那位投江而死的中国诗人,但是,作为智者,他应该有相同的感叹!
  诗人与国王,在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间距中,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只是,德国人的感叹充满了悲哀,而屈原的感叹,充满了希望!
  ……
  1898年5月,恭亲王奕欣病死,这位大清国的三朝元老,在绝望中闭上了眼睛。他没有看到最后的希望——慈禧太后拒绝了君主立宪!这本来是大清国维护皇权存在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1910年,满清朝廷终于想起了君主立宪,但是,时机已过,君主立宪不仅没能保住皇权,反倒加速了满清朝廷的灭亡!
  1898年6月,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新政。一场伟大但注定失败的变革开始了。
  是年8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上海等地发动以推翻满清朝廷为目的的革命暴动,遭到清廷镇压,徐锡麟等革命党人等人力战身亡。
  是年9月初,维新党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罢黜六部,裁撤官员、取消科举,自上而下的变革,遭到保守党激烈反抗,唐才常率自立军与清军在颐和园外交火,自立军全军覆没,维新党人唐才常自杀身亡。甘军董福祥所部、骁骑营赖传武所部奉慈禧太后之命,包围皇宫,康有为、梁启超潜逃,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捕,随即被杀。
  慈禧太后还宫,回到紫禁城,宣布亲政。罢黜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珍妃被慈禧太后赐死,二总管崔玉贵将珍妃投入了八角琉璃井,光绪皇帝被软禁在瀛台。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以光绪病危为名,立载漪的大儿子溥儁为大阿哥,随时准备接替皇位,光绪皇帝危在旦夕。
  1898年9月底,珍妃被赐死的消息传来,周宪章在青岛打出了忠君勤王旗号,率章军第三军誓师出征,大军直指北京。
  与此同时,罗鸣芳、那哈五、吴佩孚率章军第一军和第一舰队,强渡台湾海峡,攻入福建、两广,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两广总督李鸿章宣布致仕,不再过问政事,跑到白云山闭门休闲。闽浙总督端方则是下令,境内清军放下武器,迎接章军。湖南、江西等地的清军,则是纷纷易帜,打出了章军的狼旗旗号。第一军迅速北进,十月中旬,抵达九江,长江以南一战而定!
  朴永烈、冯国璋、韩令准率章军第二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依克唐阿二十万清军,瞬间土崩瓦解,全军溃散。第二军攻入辽东,驻守旅顺的俄**队,经过短暂抵抗后,竖起了白旗,第二军兵峰直指山海关,退守山海关的依克唐阿,眼见无力回天,穿戴朝服,向努尔哈赤的坟墓遥拜,自杀身亡。
  依克唐阿临死,拒绝向北京朝拜,而是向北方盛京跪拜拜,他这是不承认北京城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政权的合法性,甚至不承认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子孙!这些不肖子孙,丢尽了努尔哈赤的脸!
  10月初,袁世凯所部八万新军放弃济南,回军天津,兵临北京城下,要求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袁世凯临阵倒戈,慈禧太后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紫禁城里的她,在绝望中呼喊荣禄、载漪救驾,可她的身边,竟然连一个宫女都没有!慈禧太后口吐鲜血,一命归西。
  袁世凯挥军进入北京城,董福祥所部甘军,哄抢了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然后四散逃离了北京。这支部队在败退甘肃的路上,到处打家劫舍,彻底蜕变成了土匪,沿途各地军民自发组织起来截杀甘军,在陕西境内,董福祥被当地民团包围,死于乱刀之下,大清国的这支最后的军事力量,烟飞云散。
  骁骑营则是攻入了颐和园,抢出了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把光绪送回了紫禁城。新军入城后,骁骑营据守在紫禁城,要求袁世凯拥戴光绪皇帝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