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各样的矿产。等我们打下了辽河两岸,那里是一个极大的平原,把他开发出来了,就相当于一个淮南。目光放长远些,我们什么都会有的。”
    罗邺被李璟所说的这些远景给说动了,是啊,大帅和镇'***'本来就不能以常理来看待的。既然如此,他何不看向更远呢!(未完待续。)


第619章 名将之威
    (感谢无畏所谓打赏)
    夏税结束,李璟打开李让递上来的夏税报表,看着上面的一排排阿拉伯数字,不由的嘿嘿笑了起来。
    现在整个李璟治下各州县都在说安东郡王爱民如子,换了个极仁慈爱民的新税法,摊丁入亩之后,田赋与各种加收和瑶役的丁役钱等一起,每亩才只收三十文钱。如果只有十亩田,那只要交三百钱,就算是那些拥有万亩良田的大地主,也不过是三十万钱,折合一下才三百贯。对于这些大地主们来说,三百贯,也就买一套上好的玻璃饰品而已。
    就连最近登州发行的几份报纸和杂志与周刊上,都有无数的文人们争相的给李璟写诗颂扬,让李璟每天看报时都有些小小得意。
    人人都以为李璟吐血大亏本了,其实李璟一点也没有亏本。在今年以前,李璟对于那些移民们根本没征过税,今年是第一次征税。而那些中原百姓常见的加派啊杂税什么的,李璟的治下根本就没有这样干过。
    大家只看到李璟治下十州五十五县之地,三百余万百姓,只收得了三十万贯钱的夏税,还因此得向百姓承诺不再免费征他们做瑶役、力役等等。
    可谁又知道,其实这三十万贯是李璟白赚到的。起码,前几年,李璟就一文钱税也没收到过。
    当然,这指是的田赋。
    李璟前几年商税还是收了不少的。就算现在公布的三十税一的商税,也只是表面的情况而已。实际上,完整的商税还是不少的,在镇'***'的地盘上,济水、黄河,还有渤海、黄海,以及辖内沿海的诸港口、补给点,都设立关卡。商队路过,这是要交税的。另外,各个州县城,商队入城也是要交税的。再加上所有在镇'***'境内的商铺、商队都得办理经营执照,这也是要交税的。有铺面经营,还要交税。
    各种的税交下来,绝不会少,不过与商人们的利润相比,也算不得什么。这个收税的数字,镇'***'可是控制的很好的。更何况,镇'***'还有诸多特种经营的商品,如盐、茶、铁、铠甲、武器、酒、香水、玻璃、冰糖等等,这些都被列入特种商品。无一例外,这些商品都被课以重税。
    镇'***'的登州盐,产量巨大销售各地,几乎已经达到倾销的程度,没有哪个盐池或者盐厂的盐能与登州盐相比,登州盐质量好价格更便宜的跟沙子似的。可再便宜也挡不住镇'***'拥有的巨大市场销量相比,薄利多销的模式下,登州盐搞死了同是海盐的淮盐,弄跨了湖盐的解盐,更冲击了西北的青盐。
    晒盐这种无投入,纯暴利的生意,每月都能给李璟带来大量的利润。
    现在李璟根本不需要再自己去卖盐,几十个盐厂只顾生产盐,然后直接运到港'***'给那些盐商好了。那些盐商们交纳一笔重税后,便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登州盐。要多少就有多少,无限量。
    登州港现在已经超越了广州,成为了大唐第一大海港。登州城现在的拥有的居民也达到了五十万人之众,成为大唐十大都市之列。李璟建的新登州城已经扩建了两次,拥有了三道城墙,内有无数街坊,是整个北方的不夜之城。
    夏税田赋方面的只收了三十万贯钱,可是商税这边却收了足足一千多万贯。
    李璟数了好多遍,才终于确认,不是他看错了,确实是一千多万贯。这个数字,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这还并不是李璟最大的收益,李璟最大的财源不是税收,而是镇'***'拥有的这些藩镇所有的工坊、商队、海上船队。整个镇'***'拥有无数的工坊,同时还有无数与那些商人和大族们合作经营的工坊商铺等。
    光是玻璃和白酒以及盐这三样垄断姓的商品,带给李璟的利润就是极为惊人的。
    乾符四年上半年,李让呈给李璟的报表上清楚的写明着,镇'***'现在拥有两千三百多万贯的库存,粮食更是拥有一千二百多万石的米、麦、粟、大豆,以及一千多万石的薯药粉、芋粉和藕粉。
    镇'***'的库藏无比的丰富,足够支撑五年之久。
    薯药和芋头虽然属于粗粮杂食,并不太好吃。可对于那些饿怕的移民百姓来说,这些高产的食物简直就是宝。特别是李璟在各县乡建立了制粉厂后,今年更是引得更多的百姓栽种薯药和芋头。去年镇'***'总共种植了约二百万亩薯药和芋头,结果收获喜人,平均一千五百斤一亩,总共收获了两千五百万斤。五斤左右的薯药和芋头就能出一斤粉,五百多万斤粉。
    听说去年有一户原先从中原逃难来的百姓,冬天时就用薯药粉、芋头粉、藕粉,加上萝卜一起,最后做成了粉砖,在家里砌了一堵粉砖墙。据说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这样做成的砖墙,就是几十年都不会坏掉。遇上大饥之年,可以直接把砖取下来泡水,然后煮食充饥。
    听说现在很多百姓家里,都多多少少弄了那么一截粉砖墙。
    听到这些事情,好笑又心酸。没有经历过那种**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明白粮食的可贵。草根树叶吃光,连土都吃,甚至吃人。在镇'***'的生活虽然让他们已经开始温饱,但大家虽然不缺粮了,可耕种的时候,却依然会种上许多薯药和芋头,平时也经常做腊肉,干鱼,咸蛋、皮蛋等。无论走到谁的家里,虽然家中交了收购粮之后,还有充足的口粮,可每餐却依然是要搭着粗粮吃。
    不过虽然已经开始有了余粮,可李璟却没有停止向东南岭南之地购粮。每个月都有船队运着粮食从海上过来,然后存入在辽东都里镇、卑沙城、建安城、安市城、娘娘城、尖口城、乌骨城、平壤城等重多城池之中。另外在山海关、卢龙塞,登州州、莱州等地,李璟也继续储粮。
    不少官员觉得眼下情况,镇'***'就算不再买粮,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用不着再花那么大的力气和价钱去买粮,可璟不但没有停止买粮,反而下令加大买入量。
    时间已经到了乾符四年,李璟很清楚,黄巢之乱马上就要进入一波新的高潮,紧接着各镇就会开始乱起来。世道一乱,粮食就是最重要的物资。李璟要多存粮,不然等到那时可就难买到粮了。有了粮食,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钱这东西,只要流通起来,才是真正的有用之物。
    夏种之后,李璟也开始把从各地买来运来骗来各种方式弄来的百姓,一船船的送往辽东,带着各工坊打造的诸多农具,还有在辽东存储着的诸多牛马,将他们分到各州县,进行热火朝天的大垦荒行动。同时,轮流出击实战抢劫的各军,也源源不断的把抢劫到的人口牲畜送回后方。
    那些被抢来的契丹和高句丽与东瀛的百姓,李璟一律让他们先到辽东修路。
    在辽东半岛,从都里镇为南端顶点,一条沿着西面海岸,经积州、建州、直到辽河口的安州。同时,另一条干道则沿着辽东半岛的东海岸,一路经碧流河、庄河穿越石城、石人汪,然后到大行城,最后到达尖口城、虎山城。然后在此分成三路,向北直达乌骨城、李家堡城。向南越过鸭绿江,直接修到平壤。另外一条则继续一路向东到达国内城。
    同时,还将修建一条从安市到李家堡到国内城的东西干道,修建一条从建安经过娘娘城到达尖口城的东西干道。
    通过拓宽道路,把辽东半岛各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开始开采辽东的一些大铁矿、铜矿、煤矿等。
    辽东的开发如火如荼,可却总是还差人手。有那么多的城池,那么多的田地,那么多的矿山,缺的就是人。
    而到了这个时候,唐军出击也很难抢到人了,高句丽人和契丹人都开始收拢部族百姓,依靠各个紧城之下。镇'***'人少了讨不了便宜,人多了,就有可能引发大战。而眼下,李璟却不愿意这么早和他们真打起来,辽东各个新占领下的州都还没能巩固,出战又不能一战灭掉契丹或者高句丽,那就绝不会冒然出兵。
    一面忙着稳固开发辽东各州县,李璟也一边密切的关注着中原和草原的动静。
    痕德可汗与李璟秘密结盟之后,李璟这边从平州山海关、卢龙塞以及安市辽水向契丹人派兵袭扰,痕德可汗也开始与迭剌越打越厉害。
    同一时间,高骈到达镇海之后,正攻打镇海总部润州的黄巢闻风而逃,一路南下,于七月攻下杭州,八月攻克浙东总部越州,擒浙东观察使崔璆。
    不到两个月,以富庶号称“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的杭越之地,落入了黄巢之手,但他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自己胜利果实的美味,刚刚在润州走马上任的高骈就已经指挥大军追了上来。
    高骈以手下最得力的两员大将,张璘和梁缵统兵任前锋,分道攻向杭、越。高骈之名并非浪得虚名,黄巢鼓起勇气与之交战,却连连失利。
    手下大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许勍等数十员大将纷纷战败投降高骈。
    重挫之下,黄巢只得又放弃了杭、越二州,遁入深山老林,转道仙霞岭,劈山开路七百里,逃入穷水恶水的福建。
    一战之后,高骈威名更盛。
    李璟率镇'***'扫荡辽东,高骈却镇镇海军威震东南,大唐当今最为勇猛的两员将领,一北一南遥相呼应!(未完待续。)


第620章 来者不善
    越过仙霞岭之后,黄巢终于找到了战无不胜的感觉,率“草军”横扫兵微将寡的八闽之地,冲天香阵透福建。
    名将高骈自把黄巢赶出杭、越之后,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反而学了霸王呆在镇海争名夺利。与朝中的后台卢携一派,正与对头郑畋相国一派,积极发扬着大唐官场自牛李争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嘴皮子战中去。
    卢携在朝中提议由威震东南的高骈大将军接替崔安潜的招讨使之职,结果卢首相的表哥郑相国坚决反对。
    高骈又在镇海上书朝廷,与卢携主张与南诏国的新皇帝和亲,郑相国再次反对。
    被卢携高骈等人免去了招讨使之职的崔安潜也不是吃索的,发动了族兄礼部侍郎崔澹借机弹劾高骈与南诏的外交失败,高骈上书抗辩……
    燕国公高司徒很忙,自然顾不上黄巢这个穷寇败贼。况且,高司徒对于自己这位为大唐征战无数,打了一次次大胜仗的大功臣,眼下却不如李璟那个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家伙官大。
    他在安南大败二十万蛮军的时候,李璟还在乡下放牛。眼下李璟倒是成了三朝以来第一异姓王,身兼四镇节度使,手下握着十州之地,封安东郡王,进位太尉,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进中书令。
    他到现在却只得一个燕国公,连司徒都还是检校的,这口气哪能忍的下去。
    因此,高骈一心想要换个对手,好显示一下自己的能战。小小的黄巢,太不经打了,就算剿灭了他,也无法和李璟收复辽东的功绩相比。他倒是想回西川继续和南诏人打仗,可惜酋龙一死,南诏就立即缩了。西南的南诏不敢打,西北的回鹘早亡了,剩下一个黠戛斯灭了回鹘之后早跑到金山以西去了。西北之地留下的吐谷浑、党项人、铁勒人、鞑靼人等,早就没有敢和大唐打仗的胆量了。唯一一个敢挑战大唐的沙陀,还被那个该死的小子和其它藩镇联手灭了,现在李国昌还带着几千被阉割了一样的鸦儿军跟在自己手底下混饭吃呢。
    看来看去,也就东北方向还有用武之地,大唐隔了百余年没揍契丹人,他们就又抖起来了。连灭了两百多年的高句丽,居然都复国了。还有一个渤海,一直躲的大唐远远的,却只敢对着周边的小部族们无耻的自称海东盛国。可现在,这个该死的渤海,两百多年了,好不容易看到他们终于勃起一回,像个爷们了,结果被李璟轻松就关门打了狗,一战丢了六万人,马上就成了缩头乌龟,居然那么轻松就给李璟割地陪款,躺回海东哭去了。白白便宜了李璟,成全了他好大名头,让他做了三朝以来第一郡王。
    想想这些他就生气。
    他想去辽东,要么去辽西也行啊,可是田令孜居然不肯,一个太监而已,自己给他几分面子,他居然还真就开起染坊来了。
    留在东南打一群泥腿子私盐贩子,这曰子有什么意思。让他们去打吧,谁爱打谁去打。
    高骈看不上东南的这些草贼,其它人倒是争的不亦乐乎,正争相痛打落水狗。
    李国昌、李友金、李尽忠沙陀三将带着三千沙陀骑兵,一出手就把一路草贼首领王重隐斩了脑袋。
    都监军杨复光上次被穆仁裕黑了一把,这次终于找到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率军将江西的草贼首领徐唐莒大败,并将其俘杀。
    前任镇海节度使裴璩就算临走前,也露了一手,将一路草贼首领曹师雄斩杀。
    九月初,高骈终于忍耐不住,派出使者前往登州向李璟借粮。
    李璟得到消息时正在平壤,与张莺莺会面。张莺莺一直坚持在清海镇与新罗对战,新罗腐朽,双方互有胜败。张莺莺闻知李璟辽东大捷,并渡过鸭绿水夺取了平壤诸地之后,这次前来,便是想与李璟合作。他希望李璟能派兵攻打新罗北部,声援他在南面的战事。
    对于这样的要求,李璟并没有马上答应。虽然张莺莺是他大女孩的妈,可他也不会随便就拿着自己的手下弟兄的姓命开玩笑。新罗再弱,那也是一个统一的新罗,数百万人口,李璟没解决掉高句丽前,没理由再去主动惹棒子们。
    不过看在张莺莺和孩子的面子上,李璟也不可能就完全不帮。在了解了下双方的情况之后,李璟提出愿意派出一支舰队前去,水陆约五千人马。当然,这些人将打着清海镇的旗号作战。而且,这支军队并不会受张莺莺的指挥,拥有独自作战的权利。李璟肯派这支军队前去,其实还打了另一个主意,那就是让他们打着清海镇叛军的旗号,去劫掠新罗南部沿海地区,抢劫人口。
    现在李璟是缺人缺到要疯了,辽东之地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扔几万人进去,连个泡都不会冒一个。缺少的人太多了,没有人,那么辽东就无法稳固。那更谈不上继续向北进攻了,军事是为了政治服务。
    李璟很清楚这一点,如果打下来不能守,那费力去打的做什么。
    与张莺莺的谈判很是轻松,张莺莺的清海镇是在新罗南面的群岛上,借着水战优势,一直与新罗人打了个相当。且一边打仗,还能一边经营海上商贸,曰子过的倒并不是很艰难,特别是一直有李璟这边可以与他交易。
    从长远考虑,秘密出兵支持张莺莺对镇'***'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灭掉了高句丽之后,如果有机会,李璟肯定愿意顺手再把已经处于末代之中的新罗灭掉的。最起码,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威胁到镇'***'在辽东的安全。若是张莺莺真的能把新罗拖的半死不残,那新罗可就成了一块放到嘴边的肥肉,镇'***'到时就能在这里掠夺到大量的利益。
    达成协议之后,张莺莺又从李璟这里买了大量的粮食还有一些武器船只,而李璟则得到了一批张莺莺手中的新罗战俘和奴隶。
    送走急匆匆的张莺莺后,李璟没有马上去见那位高骈的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