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为什么放心的将军权交到勋臣权贵的手上?就是因为这些勋臣权贵之间,矛盾是很深的,除非是皇帝的命令,否则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
    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一点军权,谁也无法独大,自然就无法起来造反了。
    忻城伯赵之龙的手中,掌握着四个卫,是南京城实力最强的。
    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朱国弼的手上,都有三个卫,实力比忻城伯稍弱。
    其他的各位侯爵、伯爵,有的是两个卫,有的是一个卫,各有各的地盘和实力。
    “废物!”“蠢货!”“孽障!”忻城伯对着自己的儿子破口大骂。
    他的确是有些生气了。
    出动一个卫的兵力,竟然无法收张准,还被张准打得一败涂地的回来。
    真是太丢脸了。
    金吾卫不知道花费了他多少的心思和精力,又投入了多少的银子。
    才有今天的样子。
    他一个伯爵。
    手中掌管着四个卫,比两个国公爷还多,他容易吗?本来以为可以风风光光的出一次风头,让其他的公爵和侯爵看看自己的本事,没想到,这个废物儿子,居然不争气,居然被张准给揍回来了。
    要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自己的大儿子,以后要世袭自己的伯爵职位的,赵之龙真想叫人拉出去一刀朵了他,以免看得心烦。
    同时,赵之龙首先将自己的儿子大骂一顿,也是为了堵住张彝宪和马士英的嘴巴,免得他们趁机责罚自己的儿子,将金吾前卫的指挥权分出去。
    否则,金吾前卫指挥使因为作战不力。
    被张彝宪和马士英两人联合攻击,让别的勋臣权贵来接管金吾前卫。
    他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
    没有了金吾前卫,他只有三个卫的兵力,说话可就没有这么响亮了。
    张彝宪还算冷静。
    沉吟着说道:“赵公子,张准到底有多少人。”
    赵兰峰不太肯定的说道:“可能有五百多。”
    马士英皱眉说道:“可能有五百多?到底有多少?赵公子,你和张准已经正面接战,居然连对方有多少兵力都不知道?”这话说的有点不客气了,等于是在当面质疑赵之龙,你的儿子怎么回事?怎么连最基本的情况都搞不清楚?他还要不要继续统帅金吾前卫了?你们赵家要是没有能力继续统帅金吾前卫,那我就要建议北京兵部。
    调整各卫的指挥权限了啊!马士英是南京兵部尚书,名义上是南直隶最高的军事指挥官,该,管所有的军务,实际上兵力都掌握在权贵的手上,自己并没有直接管辖的部队。
    这是南京兵部尚书和北京兵部尚书最大的区别。
    北京兵部尚书,都是直接统辖战兵的,辽东、中原、九边,几十万的战兵呢,权势非常大。
    相对而言,南京兵部尚书必须通过勋臣权贵,才能调动兵力。
    这也是相互制衡的意思。
    免得有人独大。
    南直隶在凤阳府一带,也有部分的战兵。
    但是。
    这些战兵,更多是接受北京兵部的直接指挥,是刀二上陕西的民乱蔓延系凤阳府龙兴之地京兵部四口真生掌握大权,还要等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大量的战兵南移,纳入南京兵部尚书的管辖,南京兵部尚书才算是真正的兵部尚书。
    由于这一层关系。
    马士英对于勋臣权贵当然不太感冒。
    尤其是对于这个赵之龙更是不感冒。
    依仗着手里有四个卫的兵力,赵之龙时不时的,对马士兵并不是很尊敬。
    相反的,倒是另外的两位国公爷,对马士英还算比较恭谨。
    因此,马士英更愿意和两位国公爷亲近。
    他一心想着如何将赵之龙手里的四个卫,分拆出来,交到其他人的手中。
    只要从赵之龙的手上,将一个卫的兵力分拆出去,赵之龙和两位国公爷。
    手里都是三个卫,大家互相制衡,互相争斗,谁也无法压倒对方,他这个。
    兵部尚书,就可以坐收淡翁之利了。
    看看以后还有谁敢对自己不敬!事实上,大明朝所有的文官,都对这些世袭的勋臣权贵不感冒。
    我十年寒窗苦。
    最后辛辛苦苦的挤过独木桥,又不知道要熬多少苦日子。
    吃尽多少的苦头,死掉多少的脑细胞,才有今天的权力和地位。
    你们凭什么生下来。
    就有荣华富贵呢?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历朝历代的文官,都不遗余力的挤压勋臣权贵的生存空间。
    后世有资料研究表明,土木堡之变,极有可能是明朝的文官集团,在有意无意之间造成的。
    于谦的某些行的。
    是深深值得考究的。
    土木堡之变后,获得最大利益的。
    就是文官集团了。
    有名望的勋臣权贵在土木堡之变中基本上都丧失殆尽了。
    大明朝从此是文官集团的天下。
    否则,堂堂两位国公爷,需要看他马士英的脸色?赵兰峰肯定的说道:“五百!”马士英又缓缓的说道:“那你们能守住外金川门吗?”赵兰峰顿时感觉压力很大。
    金吾前卫的部队,都已经被打散了。
    现在还能打仗的,可能只有五百人不到。
    要是张准强攻外金川门,还真是不太好说。
    但是。
    作为金吾前卫的指挥使,要是他回答说不行。
    那这个指挥使的职务,势必就要被人取代了。
    但是,要是自己回答说行。
    岂不是白白的成了张准的靶子?进退两难之间,赵之龙已经喝道:“孽障!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废物!没胆的东西!两位大人坐镇南京城,还能看到太祖的宗庙受到惊吓不成?还不回去死守外金川门。
    等待救援”。
    赵兰峰顿时松了一口气,急忙行礼,转身去了。
    他一路狂奔,一路在不断的感慨。
    关键时候。
    还是自己的老子靠得住啊!大骂自己一顿以后。
    就提到了救援两个字。
    还将太祖的宗庙给搬出来了。
    太祖的宗庙几个字砸下去,谁敢不派遣援兵?只要有援兵,那就好说。
    张准撑死也就是那几百人,就是跟他在外金川门慢慢的耗,也能将他的兵力慢慢的耗掉。
    赵兰峰抱头鼠窜以后,赵之龙狠狠的说道:“这个张准,几百人就敢跑到南京城来!实在是丢我们大家的脸!太祖的宗庙已经安宁了几十年。
    绝对不可以继续受到袭扰!否则,要是让北京知道,还不知道会怎么想啊!我们守土一方,却无法让南都安宁。
    无法让太祖的宗庙宁静,真的是万死难辞其咎!”张彝宪一听,顿时感觉压力重大,脸色*情不自禁的微微一变。
    马士英也是脸色微微一变,一颗心情不自禁的往下沉,本来想要讽刺赵之龙几句的话,就没有出口。
    想要抢夺赵之龙的兵力的念头,也暂时压下来了。
    只有赵之龙内心微微冷笑一声,想要抢我的兵力,你们先管好自己的脑袋再说吧!赵之龙这番话,以退为进,刚好说到张彝宪和马士英的痛处。
    他们两个最担心的,其实还是事情闹大。
    要是事情闹大,让北京知道,他们两个的命运,可是不太好说啊!尤其是太祖的宗庙这个重磅炸弹。
    尽管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皇室的宗庙,已经被迁移到了北京。
    但是。
    在南京,同样留有一个宗庙。
    南京的官员,是要时时祭拜的。
    要是宗庙受到惊吓,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小杀了他们一个镇守太监,一个兵部尚书。
    简直就跟捏死两只蚂蚁一样的简单。
    没错,赵之龙的意思,很简单很清楚:现在不是你们和我勾心斗角的时候,先将张准压下去再说。
    否则,事情闹大了,让北京知道,让皇上知道,我们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我是勋臣权贵的后代,大不了被取消世袭的爵位。
    小命却是无虞的,但是你们两个,随时可能会掉脑袋。
    张彝宪有点艰涩的说道:“老赵,不要生气,咱们还是要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军务上的事情。
    还是你主导!其他的事情,咱就不说了”。
    这是在用最明白的口气告诉赵之龙,赵兰峰的事情,我这个镇守太监就不追究了。
    你掌管的四个卫,我是不会动你的。
    但是,你小子也要好好的做事,帮我度过难关。
    要不然,大家一锅熟。
    我要是被问斩。
    你也好不到哪里去!马士英勉强笑了笑,温和的说道:“这南京城防务,向来都是指望忻城伯的,我这个本兵,手无抓鸡之力,身边无一可用之人,不指望忻城伯,还能指望谁呢?赵公子主动出城去消灭乱臣贼子,勇气可嘉。
    这可是我大明军界的楷模啊!本兵必定重重的奖赏!”要不说文人就是懂得见风使舱,口气变得极快呢。
    这也是在用最明白的语气告诉赵之龙,好了,刚才我说错话了。
    我现在收回去。
    赵兰峰的事情我不追究了,我还好好的向北京兵部夸赞赵兰峰一下,你老赵满意了吧?好了,你老赵满意了,这南京城的防务,那就指望你了啊!我这个兵部尚书要是出事。
    你小子同样跑不掉。
    求月爆《重生在康熙末年》的特花,
    '  '
第335章张准打破外金川门了
    赵之龙挺直腰,凛然说道:“南京防务,我赵之龙义不容辞!张准这个小贼,必妄叫他死无葬身之地!相信城内的各位爵爷,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绝不会坐视太祖的宗庙受到惊吓!”好吧,这也是表决心了。
    既然你们不追究此事了,那我老赵也豁出去了。
    反正,我们老赵家和张准也是结下死仇了。
    总之,不会让你们被砍脑袋的。
    张准想要入南京,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时,赵之龙也在委婉的提醒他们两个”南京城还有好多的国公爷、侯爵爷、伯爵爷,他们的手里都是有兵的。
    只要你们抬出太祖的宗庙来压一压他们,不怕他们不奋力反抗。
    作战不力,勋臣权贵可能只是被免职,又或者是取消世袭的权力,削职为民。
    但是,一旦太祖的宗庙受到惊吓,不管是什么身份,都只有被抄家灭族的份!哪怕是最不听话的勋臣权贵,这时候都不敢忤逆你们!张车宪和马士英,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本来鞋子入寇,乱民又大量的进入河南,朝廷和皇上,已经是焦头烂额。
    目前的大明帝国,就是指望东南半壁还算稳定,可以勉强支撑。
    北方所有的赋税、粮饷,都是从江南输送过去的。
    换言之,东南半壁,其实就是大明帝国仅存的健康躯体,京杭大运河就是唯一的生命线。
    要是得知东南半壁也乱起来了,连南京城都受到攻击了,崇祯皇帝的震怒可想而知。
    这位皇帝可不是仁慈的主,一怒之下,逮捕的逮捕,下狱的下狱,杨鹤和陈奇瑜的例子就在前面。
    别的不说,张彝宪这个南京镇守太监。
    就是要首先要问责的一以前的镇守太监都不乱,怎么你一到南京,那边就乱起来了?就算不是你的责任,也显得你没能力办事,无法控制局势。
    既然你没有能力办事,那就告老还乡吧!这是最仁慈的下场了。
    不过,张彝宪自我感觉,这样的下场几率不大。
    还是杀头抄家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张车宪想到自己的命运,不敢有丝毫的耽搁,急忙说道:“赵爵爷言之有理。
    本镇立刻传令,召集南京城内所有的爵爷,到来议事!还有各大商家,也都要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度难关!”他毕竟是捞钱捞惯了,熟行熟路的,在这个时候,还不忘城内的各大商家,还不忘有钱出钱。
    按照他的本意,每个大商家,都要摊派几千两的银子,称之为临时的剿饷小就是专门为了对付张准这个逆贼的。
    南京城内这么多的大商家,几万两银子,是绝对可以收上来的。
    赵之龙立刻点头叫好。
    历任的南京镇守太监,最积极的事情就是捞钱。
    没有钱就没有动力,有钱就有动力。
    眼下,张彝宪要趁机捞一把,他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镇守太监有镇守太监的捞钱法子,他也有他的捞钱法子。
    到时候,派人到各大商家去下个。
    帖子,就说自己的第五房小妾有了身孕,那些大商家,还不乖乖的送礼?嗯,不送礼也没有关系小忻城伯大人大量,是绝对不会计较的。
    但是,谁也不保证,会不会有张准的余孽,在城内烧杀抢掠,刚好抢到你们这一家哦!兵荒马乱的,死几个人,那算得了什么?你们有本事,就去找张准报仇去!他敢杀了顾家的人,自然就敢杀你们的人!马士英这时候倒没有太多的捞钱的念头,他喜欢的是权力的感觉,喜欢的是自己操纵别人命运的感觉。
    他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两人大人,本兵有些担心,要是让张准这个乱臣贼子,攻破外金川门,外面必定要谣言四起,因此,还是必须守住外金川门。”
    “否则,城内大乱”必定要弹压。
    越是弹压,谣言越是传播得厉害。
    到时候,南京城人心惶惶,局势会更加的糟糕。
    此外,外面各地的难民,要是听信谣言,纷纷闯入南京城内避难,只怕南京城不堪重负,自己都会崩溃的。”
    他是文官出身,对于军务不算精通,从来没有正式接触过军队,但是,对于战争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还是有些了解的。
    南京城周围已经升平日久,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事了。
    现在,突然发生战事,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谣言的产生,简直是一定的。
    只要谣言产生,就不可能没有难民。
    一旦难民潮形成,南京城就要麻烦了。
    他这番话,正是张彝宪最担心的地方。
    其实,赵之龙同样担心。
    要是城内人心惶惶,所有的卫所。
    还有各级衙门的衙役、捕快、兵丁,都必须全军出动。
    这样一来,南京城势必全城戒严。
    一旦全城戒严”好吧,这等于是告诉老百姓,南京城已经发生战乱了。
    由此可能引发什么样的后果,谁也不敢保证。
    到时候,城内的百姓,不知道城外的情况,只会以讹传讹,各种各样的谣言满天飞。
    同样的,城非的百姓,受到谣言的影响,肯定会往南京城里面跑,寻求安全的避难之所。
    南京城目前已经有几十万的人口,要是加上外面涌入的难民,可想而知。
    会产生什么样的混乱。
    要是爆模的骚乱,的使重兵也未必能弹压下但是,要是不让难民进入南京城,后果更严重。
    难民会跑向周围的各个府县,四处传播谣言。
    南京城周围的镇江、扬州、常州、苏州、松江,乃至是淅江的杭州,距离南京城,都只有很短的路程。
    谣言不用三天的时间,就能传播到各地。
    要是有好事者趁机揭竿而起,响应张准,拉拢民众,落草为寇,又或者是有江湖好汉,趁火打劫,说不定会搞得遍地烽烟,从而导致整个东南半壁彻底糜烂。
    赵之龙也忧心仲仲的说道:,“弹压倒是小事,最怕就是有陕西暴民又或者是鞋子的奸细,在城内煽风点火。
    故意将事情搞大。
    南京城有十几个城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重蹈沈阳和辽阳的覆辙。”
    张彝宪和马士英都点头赞成。
    这年头,一个小小的火星,就有可能引起冲天的大火。
    城内要是爆发骚乱,死伤必定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