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道君-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觉得可行,不知皇后的意思是?”高宗向武后问道。
    其实,这件事涉及到军务,他可以一个人决定,只是这样会让李弘和武后交恶,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因此他才会征询武后的意思。
    苏定方回长安城,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苏定方离开,他的位置需要有人顶替,只是吐蕃现在对大唐西北虎视眈眈,派一般的人接替苏定方的位置,干好了没有功劳,因为你能干的比苏定方好?干坏了就得受到惩罚。因此这个安集大使看似权力很大,可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所以让裴行俭接替苏定方安集大使的位置,武后倒是没有异议。因为,想在这个位置上安排人,武后手里还没有这样的人。
    至于西域大都护这个位置,武后确实很感兴趣,不过西域全部兵力加起来不到两万,西域又离长安太远,对武后而言西域大都护更像是一块鸡肋,她更加看重的东北军军权问题,因此将王方翼这个王皇后的堂兄赶到西域,她倒也没有什么异议。
    这么一想,武后也微微点头道,“本宫也没异议,就以陛下的意思办吧!”
    见武后这么说了,武后一系的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李绩的脸色有点阴沉,因此他的目的没有达到,王方翼终究还是升了官。可能在高宗和武后的眼里,一个夏州刺史跟一个统兵不到两万的西域大都护没什么区别,全都是他们的臣子。然而这放在李绩的眼里,问题就变了,他考虑的比较远,他知道等到东北战事结束之后,大唐一旦平定了高丽和新罗、百济,到时候一定会对吐蕃用兵,而那个时候派往西域的大军可就不止是两万这么简单了,而且吐蕃不像高丽和新罗、百济,是一个庞然大物,想要对付吐蕃,没几个十几年不行,这样今后西域都护府的大军估计都得维持四万左右的人马。
    对于一个统军不到两万的大都护,你可以不放在眼里,可对于一个统兵超过四万的大都护,你就不能不警惕了。然而这个时候武后已经答应了,他再反对,不但会恶了高宗,还会让武后没面子,因此一向圆滑的李绩也就不说什么了。
    就这样,李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将王方翼派到西域,经营西域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不过李弘很清楚,武后现在答应的这么痛快,不是她真的愿意答应,而是因为高宗的缘故,同样他也很清楚有点,就是武后给了他一个人情,待会她肯定会对自己有所要求,不然她就不是自己的母后了,不然她就不是一代女皇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斗狗大赛(10)
    关于封赏的事情解决完了,高宗就开口说道,“再说说下一件事情吧。”
    这次李绩没有再开口,说话的人是许敬宗,“陛下,十月份,你要跟娘娘一同去泰山封禅一事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安排?”
    泰山封禅自古有之。
    其实,每一朝的每个帝王都想有这么一次,可惜并不是谁都可以有封禅的资格。高宗之所以敢去泰山封禅,是以为有太宗留下的雄厚国力,再加上大唐在西域的扩张以及在东北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这才有了封禅的底气。而许敬宗口中的封禅之事之前早就定论,现在讨论的就是谁留守长安城,谁随行前往。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这次封场仪式最重要的是,武后要随行高宗进行封禅仪式,还要参与祭祀典礼活动,这才是需要商讨的。
    历史上,高宗和武后先从长安回到东都洛阳,让李弘留守监国,而他们又在洛阳待了三个月,才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
    这次武后想要参与封禅的祭祀活动,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以武后现在的实力,想要改变是不可能,因此李弘在这件事情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他很清楚,武后的权力**膨胀就是因为这次封禅开始,他现在也没有办法。然而有一点李弘很清楚,就是这次封禅,武后会借武元爽和武惟良的手毒死魏国夫人贺兰敏月,其次会以贺兰敏月的死而弄死武元爽和武惟良。
    李弘对武元爽和武惟良这两个便宜舅舅没什么好感,不说没有好感,他还很讨厌他们。但是对于贺兰敏月,就这么被毒死,成了武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弘有点于心不忍。
    说白了,贺兰敏月当初入宫侍奉高宗,其实并非出于她的本意,只是后来她的母亲韩国夫人死了,她和贺兰敏之需要有个依靠才行,才选择了心甘情愿的侍奉高宗,慢慢的就养成了她现在的跋扈性格。
    因此,关于讨论泰山封禅一事时,李弘基本上在心里全都在想该不该救贺兰敏月。
    等到大家商讨完毕,高宗便对李弘询问道,“弘儿,父皇的意思是让你留守长安,继续修养身体,而你母后的意思是,让你跟随我们去东都洛阳,一同去泰山封禅,你是怎么想的?”
    还可以这样?
    李弘没有想到武后会让他跟随他们一同去泰山封禅,不过仔细一想,李弘也了解的武后的心思,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历史上的他了,现在的他对武后的威胁很大,武后只有将自己带在身边才会安心。
    李弘确实也想感受了一下泰山封禅的感觉,毕竟这是百年难遇的机会。但是他非常清楚,他要是跟高宗和武后离开长安城,监国的人就会变成李贤,这让已经知道了李贤对他的太子之位很有想法的李弘很不安,因此高宗这么一问,倒是让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其实,李弘自己很清楚,他要不随行高宗和武后一同去封禅,武后也不会答应。就是说,这事儿李弘不答应也得答应,答应也得答应,他没有选择的余地,谁叫他现在的实力已经让武后很忌惮了呢?
    不过李弘还是拒绝道,“父皇,儿臣愿意跟你和母后一同去泰山封禅,不过儿臣也不想这么早就离开长安城。”
    “噢,为什么?”高宗不解的问道。武后听到李弘这么说,平静的脸色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这次吐蕃使团到长安城觐见父皇,虽然在儿臣这里没有占到便宜,可不代表着吐蕃对西域没有想法,不代表着吐蕃对大唐的西北没有想法。因此,儿臣想留守长安城防备吐蕃的不轨之举,能够让父皇安心去东都休养身体,再安心去泰山封禅。”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弘只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高宗听李弘这么说,微微叹息了一声,就不再言语了。泰山封禅,对他的意义很大,对李弘的意义也很大,因为作为大唐的储君,能够在封禅过程中举行一次祭祀仪式,这对李弘的声望和今后的人望有很大的帮助,他之所以让李弘留守长安城,是因为担心李弘的身体,要是李弘真的能去泰山封禅,他倒也很乐意李弘随行,只是现在李弘自己拒绝了,他也没有办法了…
    “弘儿,你可要想清楚了,这次机会难得,可不要错过了。”武后语气轻柔的说道。李弘以国家大义为借口,要留在长安城,她也就没有再逼李弘的理由了,只能这么劝阻李弘了。
    “儿臣也想跟父皇和母后同往,只是…”李弘为难的说道。
    “臣有一想法,不知当不当讲?”突然,就在这时候乐彦玮开口说道。
    武后很不喜欢乐彦玮,就淡淡的说道,“说吧。”
    “陛下和娘娘十月份才从东都出发去泰山封禅,现在只是四月底,陛下和娘娘六月份便要去东都洛阳,要在洛阳待三个月才出发去泰山,这段时间里要不就让太子殿下留守长安城监国,等到陛下和娘娘出发去泰山时,再让殿下回洛阳一同前往,岂不更好吗?”乐彦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武后一听乐彦玮的建议,突然间脸色变得就更加阴沉了。
    乐彦玮的建议,不但可以让李弘留在长安城监国,还能参加泰山封禅仪式,可谓是一举两得。李弘在长安城监国四个月,足够他在没有高宗和武后的情况下安排好一切了,到时候从长安城到泰山,来去只有两个月,就是让李贤替他监国,他也不怕什么。
    高宗听乐彦玮这么说,不由的大笑道,“不错,不错,这个主意不错,爱妃,朕看就让弘儿留在长安监国,等我们十月份出发去泰山,再让他来洛阳跟我们会和吧?”
    武后还能怎么说,是她执意要让李弘去参加封禅祭祀的,现在有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她能反对吗?就只能冷着脸微微点了点头。
    “同太子一起留下来监国的人选陛下可有决定了吗?”武后开口问道。
    “朕还没有想好究竟让谁辅佐太子。”高宗摇头说道。现在的宰相团中武后一家独大,他很难做出取舍。因为留下他的心腹给李弘,他到洛阳之后跟武后的交锋中会落了下风,要是留下武后的心腹,他们要是对李弘监国掣肘怎么办?不是给李弘留下了隐患吗?因为监国可不是小事儿啊!
    “要不就让乐彦玮、姜恪、窦徳玄三人留下辅助太子吧?”武后询问道。
    既然不能将李弘带在身边,就只有留下姜恪和窦徳玄两人监视和掣肘李弘了,不过她也不能做得太明显,就又给李弘将乐彦玮给留下了,谁叫乐彦玮不受她待见呢?
    高宗微微一想,就点头答应道,“就这样吧!”
    因为姜恪是个老好人,对李弘的掣肘不是很大,仅凭窦徳玄一个人想要制衡李弘恐怕有难度,再者不是还有一个跟李弘走的比跟他走的还要近的乐彦玮嘛。
    然而,这个时候,大家却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唐现在宰相不止是七位,还有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苏定方,武后的如意算盘打的好,可她也忽略了苏定方,要是他们离开东都洛阳,苏定方回到长安城,以苏定方在军中的威望,再加上他太子少保、北衙大都督的权势,窦徳玄又岂能是苏定方的对手?估计大唐也只有李绩和许敬宗才能跟苏定方一较高下吧!
    见高宗对自己的决定没有异议,武后也很满意。
    两件大事商量完毕,高宗也累了,就让大家退下,不过却留下了李弘。
    待到宰相们退出了紫宸殿,武后便开门见的问道,“太子,长安城的白鹭书坊是你开的吧?”
    “回母后的话,是儿臣让闫庄开的书坊。”李弘诚恳的回答道。
    “活字印刷术也是你发明呢?”武后继续问道。李弘不敢隐瞒武后如实的回答道,“这倒不是,儿臣只是有一个想法,具体是安排少府监安良臣做的。”
    “那现在长安城人手一本的《道德经》也是你下令刊印售卖的?”武后的脸色有点阴沉,声音也大了几分。
    “对。”李弘回答道,“因为《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字数少,容易刊印,而且价格便宜,大家都买得起,儿臣才会这么做。”
    “弘儿,你身为大唐太子,自开书坊经商,这不合你太子的身份吧?”武后将目光移向高宗问道。实则是告诫高宗,太子做了有失他身份的事情,现在需要你惩罚他。
    “回父皇和母后,儿臣开设书坊,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大唐读书人,因为长安城的书坊一本书要卖一贯钱,有的书要卖十几贯钱,很多寒门子弟都买不起书看,科举也就成了士族门阀子弟的科举,而儿臣的书坊一本书籍只卖二百文,儿臣开书坊,就是想通过便宜卖书,能让大唐的读书人买的起书,读的起书,全都是一片爱国之心啊!”李弘诚惶诚恐的说道。
    话说,他开设书坊,不光是为了挣钱,还在于收买天下读书人的心。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将书坊给让出去了。
    “爱妃,朕倒是觉得太子这么做没什么过错,这件事情就算了吧?”高宗说道。他本来也不想李弘开书坊卖书,可一听到李弘说,能够让寒门子弟有书读,今后的科举不再是士族门阀子弟的科举,他就心动了,因为高宗也很厌恶士族门阀左右大唐的朝政,很厌恶大唐的科举成了士族门阀子弟的科举。
    武后心里也很清楚,李弘这么做对大唐的统治有好处,她清楚高宗之所以支持李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也不想在这件事情恶了高宗,就淡淡的说道,“陛下说的是,不过太子刊印这么多《道德经》售卖,让长安百姓人手一本道家典籍,这是否会引起佛教的不满呢?以为朝廷偏袒道家,这样做会不会激起佛道之间的矛盾呢?”
    高宗彻底无语了,大唐离国之处,就尊道教之祖李耳为始祖。那么道教就是大唐的国教,李弘刊印《道德经》怎么了?只是他也知道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就跟武后交恶了,就向武后说道,“那爱妃的意思是?”
    “佛教和道教都是大唐宗教,我们都该一视同仁,不该有所偏袒,太子既然刊印了这么多《道德经》典籍,不如也刊印相同数量的佛教典籍放在白鹭书坊售卖吧?陛下以为呢?”武后终于说出了她心里的想法。李弘的道家气运,她是佛教气运,她跟李弘争权夺利,说白了就是气运之争,现在李弘的道家气运因为《道德经》而增强了很多,她想扳回局势,就得做同样的事情才行,因此让李弘刊印佛教典籍,再放到白鹭书坊卖才是正道。
    “太子,你说呢?”高宗将目光移向了李弘。
    “既然是母后的意思,儿臣必将照办,半年之内刊印佛教典籍二十万本,放于白鹭书坊售卖,母后认为如何?”李弘说道。
    武后对李弘的态度很满意,就微微点头道,“弘儿能顾全大局,母后自然很高兴了。”
    随后,武后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印刷术的具体事情,发现李弘已经将彻底控制了这门技术,是她想插手的计划落空了,因此她跟李弘简单的手了几句话,就让李弘离开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思路
    回到东宫,李弘就将刘祎之召到了书房。刘祎之见太子殿下的脸色有点难看,他表现的很小心翼翼。虽然李弘很少在众人面前发火,可随着他不断的取得成就,他的威望在众人之中也提高了不少,给众人的压力自然也就大了很多。
    “殿下找臣来不知道有什么吩咐?”刘祎之开口问道。
    “白鹭书坊的收益怎么样?”李弘没有回答刘祎之的问题,而是向一旁的闫庄问道。
    “上个月收益十三万贯铜钱,这个月估计能达到二十万贯。”闫庄思量了一下回答道。
    李弘沉吟了片刻说道,“除了在长安城再开两家外,在益州、扬州、荆州和并州也各开两家书坊,至于书坊的掌柜,你自己选几个心腹吧。”
    “臣明白!”闫庄躬身领命。跟在太子身边十年时间,太子对他的这点信任,闫庄还是能够承受的。不过他也清楚,这四州开设书坊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白鹭书坊会开遍大唐的每一个州,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厉害。
    刘祎之听到李弘的话心惊不已,现在长安城两家书坊,就已经让典籍署的工匠们连夜干活了,现在又要在长安城开两家书坊,还要在益州、并州、荆州和扬州各开两家书坊,就是八家书坊,再加上长安城的四家书坊,一共十二家书坊,这都需要多少工匠拼命的干活才行啊。
    “另外,你在长安城找一块地方,孤准备将典籍署的印刷作坊迁出去,这样就能扩大规模,不然书籍的印刷速度满足不了十二家书坊的需求。”李弘淡淡的说道,“当然,典籍署核心的书籍校对和甄选还是要放在崇文馆。”
    “诺!”闫庄躬身领命。
    “闫庄,你算算在长安城开一家大型的印刷作坊需要多少钱?”李弘又问道。
    “十三万贯足以,不过要雇用手艺娴熟的工匠,可能还得需要六万贯钱。”闫庄想了想回答道。
    “这次孤不给你钱了,你就用白鹭书坊盈利的钱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