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精武门-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王至道的眼中看来,传统派武术的观点也不算完全错,他们错是错在把套路当着技术训练的手段。实际上,王至道研究过武术史后,他认为,早先的武术之中,根本就不存在套路的。那么套路是怎么产生的呢?王至道认为,套路最早的雏形是“实战模拟训练”,也就是假想训练。
  早先的武术家们在没有对手的时候,就通过假想眼前有一个对手来拳打脚踢,借以训练自己的实战能力。这种假想实战训练在后世几乎所有的武道中都有,目的是在“无敌似有敌”的训练之中,训练出到实战时“有敌似无敌”无畏的精神气势,为真正的实战打下基础。后来这种练法久了,即形成了一套固型的模式,于是武术家即将这套模式传了下来,或者是被弟子偷偷看到,误以为是真功夫而偷学了下来。那个时代的武术家们也一样的保守,害怕弟子学到真功夫后超越自己,故意的不点破这模式的奥妙,他的弟子们都只得其形,没得其意。
  结果,这一套由假想实战模拟训练演变出来的动作由不明所以的弟子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之中又胡乱添加一些动作,渐渐的形成了套路。当第一个套路出现后,别的门派也跟着有学有样,或是想体现自己门派的拳法和别的门派的不同,纷纷自创新的套路。于是到了后来,套路即流行了下来,并当作技术训练的手段一代又一代的误导弟子。
  结果可想而失,没有精神只留形式的套路一代又一代的演练下来,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失去了真正本质的套路也将目的也渐渐的偏重于表演欣赏的价值上了,“武术”开始慢慢的变成了“舞术”。
  在王至道看来,套路这个东西,将几百种技术动作组合起来练习,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几百个动作一遍一遍的重复,完全不如一个动作重复几百遍的效果。
  所以,套路这东西,只能算是体操,并不能算是武术。而且,于健身价值来讲,套路还不如正规体操;从欣赏价值来讲,套路比不上舞蹈;至于实战的价值,套路上基本上是用来挨打的。
  真正的技术训练,是单一的招式千万遍的重复。
  后世有一个王至道敬佩的武术家说得好:“一个动作,那怕是一个错误的动作,如果练习了上百万遍,也会产生可怕的杀伤力!”
  拳谚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讲的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实际上,天下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的。像后世体育界,比如篮球,足球等的训练,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单一的动作千万遍的重复练习。一个投篮,一个射门,职业运动员只怕已经重复练习了上百万遍,甚至千万遍以上,如此才会成为真正的高手。
  所以王至道的“至道拳学”之中,第一步是学会基本技术,熟练无比后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几个单一招式十万,上百万遍的重复练习。像王至道自己的高扫踢和崩拳,他至少已经练习了千万遍以上,所以才能做到一击必杀。
  眼下看到精武门的弟子们花上二十分钟时间来练习一遍套路,然后又重复练习。王至道只想立即冲出去将那个教他们套路的武师赶出精武门,再由自己亲自训练他们。幸好他明白以自己现在实力,说出的话根本就没有半点作用,说不定还会被精武门的弟子们当着疯子,所以才没有冲动。
  看了半个小时后,王至道见这些人还在乐此不疲的练习套路,不由大感无聊。正要打算回到床上去休息,突然看到一个满脸笑呵呵胖子领着一个精瘦的老头进入了精武门的大门,老远就冲着一个正在练习打桩的年青人道:“廷觉,去,快去通知你父亲。告诉他,孙老先生来拜访他了!晓惠,快去为孙老先生看座送茶来!”
  立即有一个年龄比邬心兰较大的女孩子乖巧的点头道:“是,农大叔,我立即去办!”
  那个正在打桩的年青人原来就是霍元甲的儿子霍廷觉,他听了那胖子的话后,狐疑的看着那个孙老先生,口中问道:“孙老先生,莫非是……”
  胖子的脸一沉,不悦的道:“那来这么多问题,还不快去叫你父亲!”
  霍廷觉恍然大悟,忙点头道:“是,我这就去通知我父亲!”
  那个胖子笑呵呵的对那个孙老先生道:“年轻人就是好奇心太重,不知不觉就失礼了。孙老先生勿见怪!”
  孙老先生微微的一笑道:“没关系,在这个时刻来打扰霍师父,我老孙才过意不去。”
  见那群练套路的精武门弟子已经停了下来,孙老先生忙道:“你们继续,不用对我老孙这么多礼,继续练吧!”
  经过这群练套路的精武门弟子时,孙老先生的视线突然的转到了王至道的窗前,正好和王至道的视线对了正着。在王至道一呆之下,他已经微微一笑,随着胖子走进屋里去了。
  如电似芒的眼神,有如实质一般震人心神。王至道不由心神一震,暗道这个孙老头好厉害,在这种吵闹的环境之下,居然能查觉到自己在偷窥他,并和自己的目光对个正着。有这种惊人的感觉和实质一般的眼神,以及走得稳若泰山,不露一丝一毫破绽的步子,可以肯定,这个孙老头是个可怕之极的高手,绝对要比霍元甲和陈子正都厉害,甚至有可能不在后世的自己之下。
  这个孙老头会是谁呢?孙老先生?
  王至道默念了一下这个称呼,蓦然想到一个名字,不由心中一惊:“难道是孙禄堂?”
  在后世所评论的民国武术家们之中,几乎对所有的武术家们都褒贬不一,对他们的实力都有提出质疑的,不少的武术家甚至被怀疑是欺世盗名的,根本就没有一点实战真功夫。但是,这些武术家们中,却有一个人是例外。从民国之后的武术界,无论是谁,提到这个武术家没有人会有不敬,更没有人会怀疑他的实力。无论是他敬仰者,还是他的敌人,都统一的承认,这个人的武术在民国时代绝对是无人能敌,是个真正的武术大宗师。
  这个人,就是孙禄堂。在太极,形意和八卦内家三大拳学领域都具有极高威望的武术家,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并被世人,包括小日本在内,都称之为“武神”的人。
  难怪他会有这种眼神,还能发现自己在偷窥,如果真的是那个孙禄堂,有此能力也不足为奇。
  自己的运气真的有这么好,刚来到这个时代不到两天,就遇到了这个传说中的武术大宗师?
  王至道有点激动,要不是知道以他现在的情况,精武门的弟子绝对不会允许他打扰霍元甲和孙老先生会面,只怕他就会闯出去,拜见一下心中的偶像。
  孙老先生随着胖子进了屋里后,就没有了声息,在刘振东催促之下,回过神来的精武门弟子又开始随着刘振东打拳路了。
  王至道放弃了观看,回到床上躺下,暗想这个孙禄堂来找霍元甲做什么?难道是想和霍元甲较技。不过又想到这不可能,年轻时代的孙禄堂的确很喜欢向人挑战,到处踢人场子,但是晚年功力已至化境的孙禄堂,已经很少再主动找人动手了。何况历史上,并没有霍元甲和孙禄堂交过手的纪录。大概是因为霍元甲要和日本人比武,孙禄堂才前来拜访吧!
  无事可做之下,王至道唯有再次练习“深腹逆式呼吸法”,希望能加速身上的伤症完全复元。
  一直练到中午,邬心兰才回来了,她显然已经洗过了澡,出落得水灵灵的,看得王至道心动不已。可惜他这个重生后的身体才不过十五岁,而邬心兰要大他一岁,所以邬心兰一直视王至道为小弟弟,这令王至道极郁闷。
  邬心兰送来了午餐,在邬心兰服侍下吃完饭后,王至道问道:“邬师姐,刚才有个客人来见师父吗?”
  邬心兰奇怪的道:“你怎么会知道?”
  王至道不敢说是自己偷看到的,免得又被邬心兰斥责,即撒谎道:“我是听到一个大嗓门在叫喊。”
  (本人收藏着武学大宗师的亲笔著作,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留言,过几日即放出)
    正文 第六章 比武之前
     更新时间:2008…5…20 13:01:19 本章字数:4035
  “什么大嗓门!”邬心兰瞪了他一眼,道:“那是农劲孙农大叔啊,农大叔虽然不是习武人,却是师父最好的朋友,精武门所有的弟子像尊重师父一样尊重他,他也视我们如子女一样。你千万不要对农大叔说无礼的话,要是师父听到了会骂你的。唉,真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记得我,记得师父,偏偏把别的人都忘记了?”
  王至道不敢答话,担心露出马脚,只得闭口不言。幸好邬心兰的心智单纯,当真以为他是失忆引起的,没想那么多。顿了顿后,又道:“农大叔带来的客人是孙禄堂老先生。孙老先生你知道吧?他可是最出名的武术宗师。师父说过,他平生最佩服就是孙老先生。”
  果然是孙禄堂。
  王至道问道:“孙老先生找师父做什么?”
  邬心兰道:“听晓惠师姐说,孙老先生好像有事要去天津,走之前来拜访一下师父,祝福师父和日本人比武旗开得胜,他只和师父聊了半个时辰就离开了,是师父亲自送他到门外的。”
  “噢,孙老先生有没有说他何时再回来上海?”
  “不知道,不过晓惠师姐说看他的口气,估计三五年之内不会回来了。”
  可惜,明明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王至道大感懊恼,索性躺了下来,打算大睡一觉。
  邬心兰道:“你干吗又躺下去了,不是想睡了吧?”
  王至道问道:“还有什么事?”
  邬心兰道:“你不要听听你忘记了的事情吗?昨天我好像还没有讲完呢!”
  王至道心想,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又可能要以王二的身份在精武门生活,了解这个王二的过去和精武门的事情总是有好处的。想到这儿,他又坐了起来,对邬心兰道:“你说吧,我洗耳恭听!”
  听邬心兰述说了半天后,王至道终于了解到,原来王二是霍元甲半年前在上海刚创立精武门时所收的弟子。王二是个孤儿,除了知道名字叫王二外,别的都一问三不知,又因为来到精武门后比较自闭,话很少,和师兄们交流得并不多,所以霍元甲和精武门的弟子对王二的了解,并不比现在的自己所了解的多出多少。而武术方面,因为霍元甲这半年很忙,所以王二除了跟大师兄刘振东练习了一些基本拳脚外,别的并没有学到多少,至少套路一样都不会。
  总算是听到好消息,至少不会在那些师兄弟们面前露出马脚了,就算有所怀疑,自己都可以胡扯过去。
  又听邬心兰讲到,原来精武门目前有两百多名弟子,不过真正随霍元甲从天津过来的,只有刘振东等少数人,其余的人包括邬心兰在内,都是霍元甲来到上海后所收的,而超过一大半是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门之后才加入的。这些弟子中,跟随了霍元甲十年以上,并得到霍元甲真传的,除了霍元甲的儿子外,总共只有四个人,即刘振东,张志达,边山云,陈真。这些人之中,陈真最得霍元甲疼爱,又因为陈真书读得多,天资又高,故霍元甲在两年前就送他去了日本读书,希望他能学到日本人的科技,知己知彼,用来对付日本人。
  难怪陈真从日本回来后,听闻霍元甲死讯,会怒闯日本的武道场了。霍元甲对这个徒弟,还真不是普通的好。估计这个陈真的惊人实力,就是到了日本后,长了见识,才会有所突破的吧!
  王至道想到上海三大亨,即问邬心兰关于上海黑帮的事情。可惜的是,邬心兰大概很少出过门,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即不知道谁是黄金荣,也没有听说过杜月生,甚至连上海有个青帮都不知道。
  见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了,王至道即说自己想要睡觉,催促邬心兰回自己的屋去休息后,然后就又开始练习“深腹逆式呼吸法”起来。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三天,除了每天都由邬心兰照顾他吃饭洗脸外,刘振东和一些师兄们也来看过他,陈子正也给他换了一次药。不过王至道的伤除了右臂的断骨还没有痊愈外,其它的基本上已经全好了。但是为了不让邬心兰和陈子正太过惊异,他还是假装躺在床上养伤,等到没人的时候,他就跳下床来,开始练习自己在后世所创的“至道拳学”。
  右臂没好不能乱动,王至道即先练习下盘的功力和基本步法。
  下盘的功力训练王至道只练习两种,方法非常简单,第一种单腿下蹲。方法就是抬起一条腿与地面平行,以支撑腿缓慢的下蹲到最低点,再站起来。这样反反复复的练到无力再做为止。另一种方法也是以单腿站立,不过不用弯曲支撑腿,而是先抬脚跟,到极限再放下,再抬脚掌,然后反复。这两种方法能很有较的练习腿部的力量,稳固力和平衡。效果远比传统的站四平大马步或是死压硬劈腿好多了。
  对于功力的训练,王至道信奉一条真理:用简单的动作逐渐的增加量和压力。
  这条真理道尽了所有的功力训练的不二法门。
  比如王至道在后世所练的单腿下蹲,最初他仅能不负重勉强起立三五次,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并慢慢的增加训练量后,到后来已经可以双手各提五十斤的哑铃轻松的下蹲上百次,而且悬空的那条腿还能一直和地面保持平行。
  在这种功力下,就算没有经过踢法技术训练,也能轻易的将一个普通人一脚蹬飞或是踢伤。而在王至道千万次强化的横扫踢之下,只要踢中,就算再强壮的人,不是筋断骨折,就是应声昏死过去。
  这个重生后的身体,经王至道测试过,发现除了力量较差外,基本上算是不错,难得的是灵活性比较强,更重要的是,这个王二以前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感觉居然比普通人灵敏得多,邬心兰只要来到门外,他就能查觉。这个发现令王至道心中欣喜,暗想自己这具重生后的身体也算是练武的好苗子,虽然起步得晚了,不过在自己后世所知的武学知识下加上勤备,他有信心只要三年时间就能接近后世的自己的水平。不过前提是,自己必须要找个实力相当的人在这三年里经常的陪自己打实战,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找谁呢?邬心兰,汗,自己可没有和女孩子练对打的习惯。刘振东,倒,他是大师兄,又岂能愿意降下身份,天天陪自己练习实战?何况这个人出手没分寸,自己刚醒来就让他一掌拍昏了。现在的自己实力还没有提升,万一和刘振东对打练习,被他不小心一掌打死,或是打成残废,那就连哭也没有用了。
  找陈真?嗯,陈真还没有回来,而且自己还不了解这个陈真,何况他回来后就忙着为霍元甲报仇,之后就被日本人追杀,迫得四处躲藏,根本不可能陪自己练习。
  找谁呢?霍廷觉,更不可能。张志达,边山云,一点都不熟悉,别的精武门弟子自己基本上不认识。
  王至道想得头痛,最后索性不再想了,心想还是算了,随缘吧!看看谁会有那么好的运气,会被自己逮着。嗯,毕竟能陪自己练习实战也受益匪浅,自己进步他也会进步,到时候说不定会成为和自己一样厉害的实战高手呢!
  日子又一天天的过去,终于到了霍元甲和日本柔道高手嘉五郎比武的那一天。王至道早已经按捺不住,这场比武他是一定要观看,故在前天时,他就下床行动,向邬心兰和陈子正证明自己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可以自由行动了。这将陈子正弄得目瞪口呆,首次对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