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代,造纸术才刚刚发明出来不久,纸还没有全面推广应用,书多半都是写在竹简上的,藏书中,不乏那种用刀刻写的典籍。
    看到这些,王羽算是深刻理解,为什么古人写书的时候惜字如金了。刻竹简可是体力活儿,写书的人废话太多的话,很容易把自己累死,不言简意赅怎么行呢?
    由于队伍庞大,非战斗人员也多,所以前进的速度并不快,王羽为了保持军队的士气体力,每天清晨出发,午后即扎营休息,使得前进的速度更加迟缓了。
    从洛阳去泰山,最方便快捷的路径是沿着黄河行进,河岸两侧都是平原地带,还能依靠水运来运送辎重。
    不过,选取这个路线的话,路程有很大一段是在东郡境内。如今的东郡,正乱得要命,黑山军全面越过了黄河防线,正在围攻濮阳,刘岱留下王肱坚守,自己跑去东阿调集援军。曹操生怕王羽回到兖州后,引起其他变故,所以也是急不可耐的尾随黑山军追了下来。
    总之,那里乱得一塌糊涂,想太太平平的路过可不太容易。
    但王羽放弃那条路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畏难,而是刘岱的坚决态度。刘岱宁可下令沿途郡县无偿为王羽提供补给,也不肯让王羽去东郡兜一圈。
    黑山贼势头很猛,兵力也很多,但他们毕竟是黄巾,没有攻坚的能力,只要各大世家下决心死守,无论郡城还是各家的坞堡,都不会有多大危险。等援兵云集,黑山贼见势不妙,自己就消失了。
    可若是王羽掺合进来,事情可就不好说了。
    他有攻城的秘法,还能驱使黄巾力士,更有借黄巾之力攻打世家坞堡的前科,让他来东郡走一趟,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程昱不是刘岱下属,当日之所以愿意替刘岱出使,就是因为他也担心王羽出现在东郡,在某种程度上,他代表的就是兖州各路豪强的态度。
    王羽本来也没有去东郡搅合的心思,便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他选取的路线是沿河走到陈留,然后沿着济水东进,经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鲁国,横穿兖州,最后进入泰山境内。
    他队伍中的非战斗人员太多,不能单以快捷为优先,安全才是他最为关注的。
    如今距离他离开洛阳,已经过了近二十天,队伍却刚刚离开陈留,进入济阴郡境内,这是王羽第一次参与大队人马的长途行军,也是颇为感慨。
    “铁壁于文则,真是名不虚传。”
    望着长长的队列,张邈突然开口赞道:“听说他早先在泰山卒中,只是个什长,鹏举慧眼识英才,简拔于行伍之中,最终一鸣惊人,了不起啊。”
    “伯父怎么突发这般感叹?”王羽看看队列,又看看张邈,怀疑后者是不是在没话找话。
    名义上,张邈是来送行的,但王羽看得出,对方应该有话要说,内容也难猜,只是张邈迟迟不开口,王羽却也不好主动提起。
    “所谓: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张邈引了句经典,感慨万千道:“鹏举,你的队中有车辆、马匹、精壮步卒,以及老弱妇孺,若行军调度的是名庸将,队列肯定乱成一锅粥,一日连十里都走不上;若是中规中矩之人,应该会将众人以类分之,军卒在前,老弱在中,车辆在后,虽能各不干扰,但行军速度依然快不了多少……”
    他指点队列,侃侃而谈道:“但鹏举你的队伍,则是全然不同,虽然也是各类人等,车辆马匹混杂而行,但却井然有序,众人各行其是,辎重虽多,却特意腾空出了一定数量的车马,供行走缓慢的老弱乘坐休息,士卒自行背负武器盔甲,按时轮换……”
    最后,他总结道:“依照这样的速度,再有半月就可入泰山境内。只用月余时间,就完成了这样大的举动,调度者若非当世名将,实难能也。”
    他不说,王羽也没留意,听他这么一指点,王羽看出来了,确实是这么回事。
    兵法这门学问,说起来好像很高深莫测,其实,很多内容在后世都是司空见惯的。
    比如张邈提出的行军问题。
    老弱体力差,不但走的慢,耐力也不行;车辆对道路的要求很高,占用的畜力也多;行军在外,士卒也要保持体力,不能一味强行前进,以免队伍脱节,或者遭遇敌袭。
    如何把队伍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达到最优的配比,在兵法中,就属于秘诀,可说白了,无非就是统筹学的具体应用。
    当然,这种学问能看出门道是一回事,能真正应用自如,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张邈才感叹有声。
    “文则在这方面,确实极有天赋。”王羽点点头,心中暗叹:搞了半天,这还算是快的,难怪一路上都看不到于禁的影子呢,原来他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呢。
    想想也是,小说里写刘备逃离新野的时候,也是扶老携幼,结果一天走不上十里,没走出多远就被曹操给追上了,这才有了赵云在长坂坡的惊天之战。
    “伯父已经送出很远了,若是有话叮嘱小侄,不妨就此道来如何?”张邈跟王匡交情不错,所以王羽也只能以晚辈之礼待之,这让他有些拘束。
    “却是瞒不过鹏举……”
    张邈干笑两声,神色转为凝重,道:“某只是想提醒鹏举,你弃洛阳而取青州之举,是一着妙棋,同时,风险也很不小。青州,没那么容易平定,一个不小心,你就会自陷泥潭,错失良机啊。”
    “良机?”
    “嗯。”张邈点点头:“你应当已经看出来了,曹孟德正在借势入主东郡,东郡乃是兖州精华所在,曹孟德亦是枭雄之姿,智略不在鹏举你之下,一旦让他得了逞,恐怕也是龙入大海,虎入山林,鹏举实不可不虑。”
    王羽剑眉一轩,问道:“依伯父之见,莫非是想要羽趁势袭取东郡?”
    “不然。”
    张邈摇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鹏举你现在正是众矢之的,若有轻举妄动,很容易就会引得群雄群起攻之,某的意思是,你最好不要在青州投入太大的精力,等过得一段时间,中原风云变幻,众人的注意力不在你身上了,方是用武之时。”
    王羽眉宇微皱,沉吟道:“到得那时,曹孟德不也羽翼丰满了吗?此消彼长,果真无妨?”
    他之所以在军势鼎盛的时期放弃洛阳,攻略青州,就是因为看破了眼下的局势。他若在洛阳穷兵黩武,只会给其他人留下发展壮大的机会。
    他离开洛阳后,南阳方面很快就传来了消息,孙坚经过扩充的大军,开始撤离豫州,向南阳方面移动。荆州方面也不示弱,集中了数万兵马,陈兵襄阳,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
    冀州方面,袁绍和韩馥捧刘虞称帝的计划不知如何,泄露了出去,公孙瓒听到风声后大为惊怒,连续派遣了好几名使者往邺城质询,措辞极为强烈,同时起数万大军,陈兵幽、冀两周交界处,蓄势待发。
    韩馥大为惊恐,最终答应了冀州名士们的要求,邀请袁绍入冀州,一同抵御公孙瓒。
    这段历史,跟王羽所知的不太一样,比书里写的桥段复杂了很多,也更合理了。
    很显然,袁绍先利用韩馥的贪心,拉着他一起捧刘虞称帝,以博取从龙之功。然后他暗中将消息放出,引公孙瓒发飙。
    公孙瓒想不上当都不行,他跟刘虞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恶劣,后者如果真的称帝,并得到广泛认可,那他还有的混吗?
    于是,袁绍得以进入冀州,配合以冀州名士们的呼应,离他势力大涨也不远了。
    王羽得到的情报当然不会这么详细,很多内容都是他分析出来的。
    眼下,并不是互相攻伐的最佳时机,趁着这个空当,尽可能的扩大实力才是王道。张邈显然是在暗示他,不要理会已经没多大价值的青州,联手图谋最富庶的兖州。
    “哪有那么容易?”
    张邈冷笑道:“东郡虽富,但财富都掌控在世家手中,曹孟德惨败之后,已是内外交迫,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只能从世家身上打主意。某在东郡尚有几分人望,只消他稍有董卓,某就联合众人攻讦,形成反曹的舆论,若再有鹏举的军势配合,曹孟德纵有通天的本事,又岂有回天之力?”
    他语重心长的说道:“擒杀了曹孟德,你我在同图刘公山,全取兖州后,再向外攻略,岂不是好?盯着残破的青州,只会因小失大啊。”
    “伯父的意思,羽已经明白了,且容羽思之。”张邈的提议很诱人,王羽虽然早就有了成算,依然有些心动。
    对自己来说,曹操无疑是最大的威胁,若能先解决掉此人,倒也不错,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不能不仔细的想过再做决断。
    张邈也不催促,颔首道:“某日前已经遣使往泰山,与公节谈过此事,待你回到泰山,父子二人再好好商议吧。”
    (未完待续)


一七一章 衣锦还乡
    泰山郡,地处兖州最东边,因山而得名。
    元封元年四月,武帝封泰山,禅肃然,济北王刘宽颇为识相,主动将领地内的泰山一带的地域献出,武帝以其地设置了泰山郡。
    数百年过去,泰山郡也是屡经变迁,辖域最大的时候是在汉成帝绥和元年,总领二十四县,辖下共计十七万户有余,人口高达七十二万。
    到了汉末泰山郡的辖域已经大为缩水,只剩下了十二个县,人口更是不足全盛期的半数。
    不过,在王羽眼中,泰山郡境内的繁荣景象,仍然远远胜过了洛阳、河东这些地方,比起残破的陈留、颍川,更是有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般。
    乱世中,只要避开战火,就算很偏僻的穷乡僻壤,都会显示出让人惊艳的繁华气象。
    何况,齐鲁大地,原本也不是什么荒僻的地方,否则后世的大诗人杜甫也不会发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感叹了。
    时值九月金秋时节,登高远观,齐鲁大地一片郁郁葱葱,望不尽的天光山色,如同一块巨大青翠玉石,远远与天海融为一体,一眼望去,让人有种呼吸顿止,物我两忘的感觉。
    “王家哥哥,你这诗听起来意犹未尽,还有下文么?”直到听见蔡琰轻柔的声音,王羽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又吟诗了。
    他不是存心要剽窃,可华夏人就是有这习惯,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自己没本事作诗不要紧,拾别人的牙慧也一样可以装酷。
    不见后世的风景区,都用古人的诗句做宣传吗?诗圣的千古名句,与华夏群山之首的泰山,早已不可分割,浑然一体了。所以,尽管王羽不是什么文化人,依然脱口而出。
    “我又作诗了?”生怕蔡琰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王羽连忙使出了装傻和转移话题的两大绝招,“人说情由心生,由衷而发,这话还真是不错,景色太美,连我这样的武人都能作诗了……”
    说着,他一边欣赏着蔡妹妹韵味无穷的白眼,转头向于禁问道:“文则,刚刚路过巨平,你不回家去看看,或者干脆将家人接上吗?”
    于禁微微一躬身,答道:“有劳君侯挂心,早在从军之初,禁的家眷就已经迁到奉高了。”
    王羽点点头,老爹不擅长军事政略,是个十足的游侠脾气,对自己人照顾的很周到。
    “青州黄巾由来已久,泰山与青州近邻,却有如此繁华的景象,文则,你可知其中缘故?”
    于禁思考了片刻,这才答道:“其中原因甚多,一时难以尽述,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地势和人文……”
    泰山郡内多山,北有泰山,东有临乐山,南有蒙山,这是主要的山脉,其他数得上名字的高山,四面分布,足有数十座之多。群山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群山之间,是大片的丘陵,算不上什么天堑,但也极大的增加了大队人马行军的难度。
    泰山郡虽然很大,却只有中部泰山脚下,至东北部的莱芜,即汶水流域的长条形地带属于平原,也是菁华之所在,其他地方都是真正的穷乡僻壤,没什么油水可捞,黄巾自然不会有大举出动的兴致。
    而莱芜与青州的齐国接壤,齐国是青州治所临淄所在,是青州相对最为安定的地方。正因为这几层屏蔽,所以,泰山郡虽然地处要隘,却一直没有经受过太大的战乱。
    除了地理方面的因素之外,泰山本地的人文也是重大因素之一。
    齐鲁之地是孔孟之乡,同时也是出了名的民风彪悍的地方。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齐带山海……民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持刺劫人,就是持刀劫掠,做没本买卖了,由此可见,后世山东响马的历史,是悠远流长的,在太史公的时代,就已是大名鼎鼎。
    所以,青州贼虽多,但泰山贼也不少。而且泰山贼跟青州一盘散沙的情况不同,他们是有统一的头领,接受统一号令的。
    同样是贼,但有组织的肯定比没组织的厉害,泰山贼的主要势力范围,在泰山郡东部,起到的屏蔽作用,比高山丘陵还大。
    “泰山贼?他们不是黄巾?”如何区分黄巾和各地的贼寇,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王羽一时也搞不太明白。
    “不但不是黄巾,而且应该算是朝廷的正规军,比如啸聚蒙山一带的臧霸、孙观等人,他们占据了琅琊国的开阳,拥兵数万,徐州陶使君就加以招抚,保举霸为骑都尉,任由其在琅琊国自行其是,俨然与诸侯无异。”
    “除了臧霸、孙观这些已经成了气候的,各地零散的山贼还接受募集,济北相鲍信那两万大军,就是这么募集而来的。禁听说,当日鲍信招兵离境后,泰山郡内气氛为之一清,许久不见盗匪,几乎达到夜不闭户的境地……”
    王羽听得津津有味,不到实地到某个地方走一走,深入了解,就不会知道这些地方的特殊情况。
    泰山郡依靠本地的贼,挡住了外地的贼;徐州的陶谦则依靠外地的贼,挡住本地加外地的贼,同样都保得一方平安。
    这些贼,自己是不是也能利用呢?臧霸、孙观,在历史上似乎没什么名气,但依照于禁的说法,陶谦任由此人占据了琅琊国,还加封了官职,似乎也是个很了不得的人物呢。
    正沉吟间,前方的队伍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王羽循声望去,远方,泰山巍峨雄伟的身影雄踞天际,让人为之气夺。
    士卒们的欢呼并不是因为看到了美景,而是因为目的地就在眼前,漫长的旅程,终于结束了。
    奉高城,位于泰山以东四十里左右的地方,处于泰莱平原的最中心。此地三面饶水,东面是瀛汶河,南面是牟汶河,西面是石汶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泰山郡最富庶的地方。
    当年汉武帝封禅泰山,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因此命名奉高,并在此建立了行宫和明堂,多次在此地驻留。
    正因如此,这个本来没什么名气的小县城,才一跃成为了大汉王朝东方的名城,甚至有过东方第一城的的美誉。
    泰山王家世代居于此地,拥有田地千倾,广厦百间,十几代人下来,王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当地也有着很高的名望,但却从来没出过什么大人物。
    不过,在初平元年的这个秋天,百年的积累终于到了厚积薄发的一刻,王家的麒麟儿,在短短数月间名震天下,载誉归来。
    得到王羽的大队人马到来的消息,奉高城一下就陷入了沸腾,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涌出城门,翘首以盼,大有万人空巷,夹道欢迎的架势。
    大汉朝的第四位冠军侯,也是空前绝后的,最年轻的的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